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譚生隱既不怕吃苦, 他做爹的也不能拖後腿, 言辭懇切道, 「辰清堂弟,生隱這孩子就勞煩你多操心了。」
「你嚴重了。」譚家族里讀書人凋零,難得遇到個心性堅定的,譚盛禮定當竭盡所能的教導他, 經過譚家衰敗,他深知科舉僅靠兩代人努力遠遠不夠,想要根基深厚,扶持親族必不可少, 好比魯州孔家,親族龐大, 底蘊深厚, 聲名遠揚, 尋常書香世家望塵莫及。
他不求譚家媲美孔家, 能出幾個響當當的讀書人就算上天垂憐了。
「生隱老成穩重, 譚家能否興旺,就看他了。」至于譚振興他們, 譚盛禮只求不禍害別人, 福及別人他們還遠遠不夠。
兒子被稱贊, 譚辰風既驕傲又感慨,心情復雜,驕傲于兒子能成材, 感慨則是因著站得越高,肩上的責任越重,他不知道譚生隱扛得起不,不過似乎想遠了,譚家家族榮耀就算落也該落到譚盛禮他們這支身上,他們幾父子,哪個不比譚生隱有本事啊。
想明白後,渾身輕松不少,把譚生隱叫到跟前,要他給譚盛禮磕頭,出門听譚盛禮的吩咐,不得擅作主張亂來,城里規矩多,別莽莽撞撞的得罪人,譚辰風不是話多之人,今天卻拉著譚盛禮說了許久,「他若不听話你盡管打便是,別看我的面子就手下留情,與其讓他去外邊惹事生非被別人教訓,不如在家對他嚴格點。」
譚生隱跪在地上,譚盛禮扶他也不肯起,譚辰風道,「讓他跪著罷。」
雖然他是村長,但家里並不富裕,幾個孩子就譚生隱讀書的時間最長,越是對他抱以期望,就越怕他走了歪路,若是以前把他交到譚盛禮手里他會擔心,現在不會了,能親手把孩子送去牢里又天天去看望的人品行不會差,他問譚盛禮需要備哪些東西,他沒出過遠門,擔心考慮得不夠周全。
「四季衣物要有,棉被那些就不用了,振業與他同齡,他們倆睡一間房就成,至于其他就沒什麼了。」
譚辰風心里有了數,待譚盛禮走後,他就讓妻子把譚生隱的衣服再洗洗,曬干後裝起來,回屋拖出床底的木箱子,里邊裝著幾個盒子,是他和妻子留給幾個孩子的,譚生隱讀書,以防其他孩子說他偏心,他有偷偷給他們攢錢,不過沒有譚生隱的多。
他拿起最下邊的盒子,擦了擦盒上的灰,慢慢打開,半盒子銅板,本是留著給譚生隱交束脩的,現在束脩省了,但禮節不能費,譚盛禮不看重錢財,就換成其他物件送過去,至于送什麼,他喚譚生隱進屋商量。
譚生隱天天去譚家讀書,也算了解譚盛禮的性格,「爹,辰清叔不看重這些,你要覺得不好意思,幫忙看著宅子就行。」譚盛禮若是個愛財如命的人,譚家不會連點積蓄都沒有,沖譚盛禮的學識,進縣學授課綽綽有余,而他並沒去,可見不是看重錢財的。
倒是譚家祖宅對譚盛禮來說意義重大,前幾天專程找人修葺了門窗,極為重視,他爹真有心,將宅子看好便是,他日衣錦還鄉不用再修繕。
譚辰風記下,「宅子我和你娘會時不時去打掃的,不送禮不行吧,再者,你和他們同吃同住,伙食費如何算?」剛剛譚辰風想問問譚盛禮的,但看譚盛禮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總覺得談錢太見外,因此就沒開口,這會兒想起來驚覺不妥,生隱能得他教誨是天大的榮幸,再不能佔他便宜了。
譚生隱思索出聲,「等我問問辰清叔吧。」
譚家管家的是譚佩玉,譚盛禮甚少過問伙食,也根本不曾往那方面想,在他看來,譚生隱年紀小,吃也吃不了多少,哪兒用得著給伙食費,他讓譚生隱安心跟著,真要有心報答他,好好讀書,有出息後買些好茶孝敬他就成,其余不用考量。
而且他不會任由譚生隱白吃白住,在郡城落腳後,要和譚振興他們外出找活計掙錢的,筆墨紙硯是筆不小的支出,不想辦法掙錢,緊著賣地的錢花哪兒夠啊。
院試過後有鄉試和會試,去到京城,物價更高,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不趁著現在有機會好好攢錢,屆時去京城連睡覺的地兒都沒有。
譚生隱原話轉達給譚辰風,譚辰風也不好再堅持,耳提面命地叮囑譚生隱听譚盛禮的話,用功讀書,別辜負了譚盛禮的苦心。
譚生隱鄭重地應下,「爹,孩兒自當用功讀書,不辜負你和娘的教養之恩。」
譚辰風好笑,「咱們父子兩說那些作甚,譚家搬家的消息還沒傳出去,你出去喊你哥進來,我和他說說。」
有譚家賣地的事情在錢,如今听說他們要搬去郡城村里人並沒多少吃驚,他們知道,譚家後人終究是要走科舉做官的,早晚都會搬走,搬家對其他人而言或許是無奈之舉,但就譚家人而言,是搬回他們祖上居住的地方,跟回家沒什麼兩樣,因此譚老爺請客那天,家家戶戶都捎了特產過去,譚老爺寬厚仁慈,小輩看他有距離感,不敢上前說話,同輩的老人卻看他親切得很,有什麼疑問都拿來問譚盛禮。
譚盛禮懂得多,平時在山里遇到會和他們聊山里植被,坐山吃山,山里藥材多,許多植被都能入藥,功效不等,許多人家听了譚盛禮的話閑暇時都有摘回家存著,多的拿到縣里藥鋪賣,別說,真的能賣錢,雖然不多,有勝于無啊,故而從那件事後,眾人都特別信奉他的話。
譚盛禮有問必答,仍舊那副溫溫和和的樣子,甚得人好感,整個惠明村,恐怕也就角落里的老童生最難過最不舍譚家搬走了,這段時間得譚盛禮點撥,他受益匪淺,許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讀幾遍就豁然開朗,寫文章亦如此,譚盛禮走了,他日後找誰請教去啊。
然而要他厚顏無恥的跟著他也做不到,他和譚盛禮無親無故的,跟著像什麼樣子,再者,他家里還有妻兒,離家十天半月的不是問題,時間長了不行。
想湊過去和譚盛禮說說話,但譚盛禮被圍得水泄不通,根本擠不進去,最後還是譚盛禮叫他去書房聊的。
「你的雜文進步大,再讀幾遍《詩經》,揣摩詩文的韻律,院試應該沒多大問題,你若害怕過不了,明年早點來郡城,我幫你看看。」譚盛禮敬重趙鐵生的持之以恆,如果能點撥他過院試,譚盛禮再願意不過,他道,「生隱隨我們同去,安頓好了他會寫信回來,到時候你問他爹要住址即可。」
趙鐵生不和他客氣,他太想考上秀才了,只要能考上,要他做什麼都樂意。
「譚老爺,那我到時提前半個月出發你看成不?」
「成。」
請村里人吃了酒席,接著就是收拾行李了,四季的衣衫,棉被,還有常用的藥材,鍋碗瓢盆,養的雞也準備帶走,汪氏和譚佩玉負責整理行李,譚振興他們則跟著人學趕馬車,山路崎嶇,趕馬車得格外小心翼翼,他們都得學,便是譚生隱也要學,以便換著來。
猶記得剛听說搬家,譚振興他們迷茫了好幾天,待拉著韁繩揮著鞭子學趕車時,激動多過其他,這趟仿佛是出去游玩的。
學會趕車後,他們把後院的柴火拖到鎮上賣了,譚振業嘴甜,說話討喜,這個季節的柴賣不起價,硬是讓他賣完了,拿著錢譚振興就要去酒樓買雞鴨美酒,被譚振業給攔住了,「大哥,你干什麼?」
有點錢就去揮霍,被父親知道非挨揍不可。
心知譚振業誤會了,譚振興解釋,「父親手頭拮據,數月沒提祭祀的事了,眼下咱有錢,不能忘了啊。」
譚振業不知譚振興是真不知還是裝不知,父親每次去祠堂祭祀,哪次不是躲在里邊偷吃偷喝啊,祭祀是假,貪食是真,他道,「你哪只眼看父親拮據了?父親不祭祖自有他的道理,這錢辛辛苦苦攢的,要用在刀刃上。」
譚振興不樂意地撅嘴,還有比祭祖更重要的嗎?
不孝,譚振業太不孝了。
兄弟兩意見不合,譚振興問譚振學支持誰,手心手背都是肉,譚振學哪兒說得清楚,不過他記得父親檢查功課時稱贊譚振業的文章大氣穩重,用詞干淨,沒有半句廢話,想來亦不會亂說,譚振學道,「听三弟的吧。」
譚振興滿臉不悅,背過身不搭理兩人,跟個鬧別扭的小媳婦似的,譚振學頗無語,「大哥,你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言行舉止稍微注意點吧。」真的很丟臉。
提到孩子,譚振興臉拉得更長了,他與汪氏成親是想放棄科舉,專心為譚家延續香火,誰料汪氏肚子不爭氣,生的兩個都是閨女,害他被逼著起早貪黑的讀書,就是因為沒有兒子的緣故,有了兒子,他就能以給兒子啟蒙為由,整日在家照顧兒子,教他背《三字經》《千字文》,父親年輕時就這麼做的。
「二弟三弟,你們說我」休妻到嘴邊又被他咽了回去,害怕兩人打小報告出賣他,父親要面子,堅決不會同意他休妻的,搬家在即,真惹惱了父親,把自己留在村里怎麼辦?
罷了,大不了等過了院試再說,劉明章就是考中秀才休妻的,到時候父親總沒話說了吧。
看兩人困惑地等著自己往下說,譚振興擺手,「沒什麼,不買就不買吧。」回到家父親要問起,就說譚振業的主意,他骨子里老孝順了。
彼時的譚盛禮在整理這幾個月默的書,都是古籍,他曾花很長時間研究過的古籍,內容與翰林院所藏沒有出入,但他翻了兩冊卻不甚滿意,不是嫌紙張差,而是太新了,像沒人翻閱的新書,他喜歡不起來,譚盛禮讀書有自己的愛好,越是殘缺破敗的古籍他越感興趣,即使重新謄抄批注後,也會來來回回的翻,翻到陳舊為止。
在他看來,陳舊的書更有韻味。
他如今做的,就是照記憶默下來,甚少靜心翻閱,以致于書都是新的。
譚振興他們也沒讀過,內容太深奧,以他們所學,不到時候。
他把書冊裝進小箱子里,共有五本書,是他在世時最喜歡的,他揉了揉書頁,小心翼翼地放在箱子最下邊,又用隔板擋住,這才往里放東西,譚辰清假意附庸風雅,實則市儈不堪,從收藏的物件就看得出來,貔貅,金蟾,龍龜,盡是招財的物件,斂財之心可見一斑。
譚盛禮將其鎖進抽屜,依著自己喜好帶了幾只竹筒筆。
舉家搬遷,前前後後收拾了大半個月,除了家具擺設,其余該扔的扔,送人的送人。
十月初,譚盛禮他們坐著馬車離開了惠明村,村民們站在村口目送他們離去,老童生手里還攥著譚盛禮熬夜給他批注的文章,依依不舍地揮著手。
蜿蜒盤曲的山路上,馬車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他才收回視線,望向半山腰煙霧縈繞的宅子,感慨道,「宅子又空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譚家人這次離開不久就會飛黃騰達的。
他低頭看著手里的文章,如獲至寶地攤平,貼著胸口,愛不釋手地走了。
此後,惠明村再看到譚老爺的身影,也听不到譚少爺尖叫吶喊拿腿劈柴的聲音,初始幾天,村里人極不習慣,經過譚家宅子便會駐足張望幾眼。
惠明村眾人的心情譚盛禮無從得知,走出桐梓縣,山路要比想象中的難走,步行都比趕車快,嫌窩在馬車里難受,他便帶著大丫頭下車走路,銀杏金黃,鋪滿了整條官道,遠遠望去,色彩嬌艷,美不勝收,譚盛禮心血來潮,「大丫頭,你去前邊坐著,祖父給你畫幅畫。」
科舉不考繪畫,譚家牆上並沒字畫,大丫頭不不知道畫指什麼,但她懂祖父的意思,要她去前邊玩耍,她仰著腦袋,黑漆漆的眼神跳著光,稚聲稚氣道,「好。」
松開手,蹦蹦跳跳的朝前邊跑,金黃的銀杏葉飄落,落在戴著絹花的發髻上,她燦然回眸,「祖父,這樣就行了嗎?」
譚盛禮點頭。
馬車里的譚振興探出腦袋,被金黃的銀杏染亮了眉眼,情不自禁想誦詩出聲,「等閑日月任西東,不管霜風著鬢蓬,滿頭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
此情此景,非吟詩不能表達其心情,她展開雙臂,享受的閉上眼,又將那首詩富有情感的誦讀了遍,正想提議以銀杏為題作詩,就看他父親板著臉,滿臉不耐,「砍柴去!」
譚振興︰「」
作者有話要說︰ 三更來了哦噢噢噢噢感謝在2019-11-16 17:57::52:0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喜歡錢錢的淺淺、丁得寶之達悠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作者給自己 74瓶;沁之 48瓶;守候花開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