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06【一窩光頭佬】(第二更,求訂閱)

七零年代,演員造型跟他們的服裝一樣,基本都是亂來的。

拍清朝時期的戲,演員也不留辮子,而是披頭散發。至于唐宋元明的服裝更是不分,只要是古裝就一律通用。

因此常看到明朝的俠客穿著唐朝的服裝,清朝的俠女留著現代的空氣劉海……總之,是非常不嚴謹。

這種不嚴謹,在七零年代的觀眾看來,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大家依舊看得十分歡樂。

但葉勁希望《方世玉》可以好好拍攝,盡量完美。這樣到十年、二十年後,還能夠看入眼,所以造型方面盡量考究些。

為此,葉勁還準備讓片中所有演員剃光頭,這樣才好戴頭套粘辮子。

不然的話,就好像臺灣九零年代的清廷戲一樣,男演員都是不剃頭光梳辮子,看起來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

「葉先生,您真要剃光頭啊?」陳自強見他要把頭發剃掉,連忙阻止道,「剃光頭不好的,不吉利的。」

香江人都比較迷信,認為見到和尚、尼姑就要倒霉。之後大而化之,就連見到有人光頭也覺得晦氣。

成龍、元 、洪金等人在戲校學戲的時候,因為勾臉要從【月亮門】起,所有為了方便都剃成光頭,為此總挨別人的欺負,所以經常跟人家打架。

「哪有那麼多說道。」葉勁一听,撇撇嘴道。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內地就沒有這樣的規矩。

而且話說回來,在內地做和尚還是一件好差事呢。

豈不聞有那麼一句話,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坐在廟門口,一邊曬太陽,一邊賣門票。

葉勁當初就想過找廟出家當和尚。後來才知道當和尚,至少需要大學文憑。他頂多算是中專畢業,連做和尚都不夠資格。

「剃!」葉勁向發型師道。

老板都發話了,發型師自然不敢怠慢。當機立斷,就把葉勁的頭發給剃了。

雖然剃成了光頭,但葉勁的頭型不錯。所謂人美在骨不在皮!所以看起來其實還是挺帥的。

不像某些流量小鮮肉,離了劉海就活不了了。

「嗯,還不錯嘛。」葉勁照著鏡子打量自己道。

有了葉勁帶頭,其他演員自然不好推月兌。

因此像樊梅笙、陳龍、朱江、董瑋、鄭邵秋等人,也都陸續將頭剃了。

使得劇組里一下多了好多禿瓢兒。

……

鄧儷君在無線台錄完影之後,打電話約葉勁出來吃飯。

一見面,她就驚訝的問道,「葉先生,您的頭發怎麼沒了?」

葉勁之前是一頭披頭士一般的秀發,烏黑油亮,讓身為女性的她都有些妒忌。

但現在,葉勁頭上卻是光禿禿的,連一根頭發都沒有了。

「噢,因為這部電影是清朝的戲,所以為了盡可能還原歷史,就把頭發都給剃了。」葉勁解釋道。

「哇,那你的犧牲也太大了吧。」鄧儷君一听,驚訝的道。

頭發就是女人的第二生命。如果有人要動她的頭發,那還不如先幫她殺了。

「我看張澈導演去年拍的《刺馬》,只是把頭發梳成了辮子而已啊。」她又說道。

香江影壇其實最早不喜歡拍清朝辮子戲。因為香江電影主要市場就是東南亞,而那里很多都是清末下南洋去得。

他們在內地時飽受貪官酷吏、土豪劣紳的欺詐,背井離鄉來到南洋求生存。這也使得他們對清廷十分不滿,繼而對這【辮子】也是十分的厭惡,哪怕是看電影都不願看辮子戲。

因此港片為了迎合觀眾,數十年來,也從來不拍清朝時期的戲。直到七四年,大導演張澈才拍了一部《刺馬》,首度涉足【辮子戲】。

而這部戲出乎意料,沒有在南洋受到抵制,反而大受歡迎。

細究原因,清朝時期的移民傳到現在,已經過去近百年時間,祖先遺留的仇恨早就隨著時間的沖蝕而所剩無幾。

因此伴隨著《刺馬》的票房成功,清宮戲一下子解禁。之後張澈再接再厲,又先後拍攝《少林寺》、《方世玉與胡惠乾》、《少林五祖》等清朝背景的電影,使得辮子戲逐步走紅。

但張澈導演執導的辮子戲,演員都是不剃頭,單梳辮子。

因為當時兩位男主角狄龍、姜大,除《刺馬》之外還要再拍其他戲,如果把頭全剃了,再拍其他戲就難了,所以只能將就著看。

後來者也都模仿他,演員基本也是不剃頭,光梳辮子。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我還是覺得剃了比較真實一些。」葉勁笑道。

「你還真是有犧牲精神。」鄧儷君听他這麼說,不禁感動的道。

以葉勁如今的名氣和地位,其實犯不上做如此大犧牲的。他的電影就算稍微有些瑕疵,也同樣會收到觀眾歡迎的。但他卻如此一絲不苟,把自己的頭發全剃光,真是令人欽佩。

「鄧小姐過獎了。」葉勁笑道,「對了,你還要在香江待幾天?」

「我明天就要回東瀛了。」鄧儷君解釋道,「昨天接到公司的電話,催我回去錄制新專輯。討厭,我本來還想在這里多待幾天的。」

「那真是太可惜了。這樣吧,下次你來香江,我帶你好好地玩玩。」葉勁笑道。

「真的?!」鄧儷君一听,認真的看向葉勁道。

被她水汪汪的眼楮盯著,讓葉勁都有些意馬心猿,「當然。」

「嗯。」听他這麼說,鄧儷君開心的笑了起來。

……

一周之後,《方世玉》正式開機拍攝。

葉勁雖然沒有大肆宣傳,但媒體依然蜂擁而至,對這部電影進行詳細報道。

「葉先生,你的這部《方世玉》,跟張澈導演的《少林五祖》、《方世玉與胡惠乾》等一樣麼?」一位記者好奇地問道。

去年,張澈開始拍攝《少林》題材的電影,如《少林五祖》、《少林寺》、《方世玉與洪熙官》、《少林子弟》等等,將少林五祖跟粵東十虎的故事翻來覆去的拍。

洪熙官、方世玉、胡惠乾、蔡士忠、胡德帝等也都因此成了熱門人物,論知名度不亞于黃飛鴻。

因此葉勁現在拍這部《方世玉》,很容易被看成是跟風張澈導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