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龐天壽緊張的腦門子上都是汗珠子了,左右看看,確定沒有人在監視,這才又說了一遍。

「上皇,五皇子和高宇順正在聯絡各方面的忠臣,要擁您復闢,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相應了」

「胡說!」崇禎上皇一跺腳,「五哥兒才十二歲,高宇順又是個不中用的,他們即便從流賊那里月兌逃,也不過孤家寡人,拿什麼幫朕復闢?而且朕還有一嫡子代王,還用兵數萬,戰功卓著,即便也該是代王當太子,慈煥此子有何好處?

至于忠臣那些都是大春哥的忠臣!」

崇禎糊涂是糊涂的,但絕沒有糊涂到這種地步,會相信一個十二歲的流浪皇子能幫自己復闢,會相信什麼忠臣現在亂臣賊子不大想念他了,忠臣還能靠得住?

當朱慈口袋里那麼多銀子是假的?那是銀子啊,大明忠臣奸臣都很喜歡銀子的

「上皇,您看啊,是高宇順的親筆」龐天壽和高宇順一起當了那麼多年的太監,當然認得出後者的筆跡。

崇禎上皇接過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紙一看,真是高宇順的筆跡高宇順是司禮監掌印,是崇禎最信任的太監,相當于朱慈身邊的黃大寶,雖然已經幾年沒見,但還是一眼認出了字跡。

「這是反間計」崇禎額頭上也都是汗珠子了,也不知道是剛才拉弓累著了,還是給信中的內容嚇著了。

信里面,高宇順說已經聯絡好了代王殿下,準備伺機攻打盤踞關中的逆賊吳三桂。在消滅吳三桂後,要迎太上皇入西安府復闢。

「這這這」崇禎都嚇傻了,「這個高宇順瘋了吧?他怎麼敢這樣不,不,不對!他干不出這種事!他還在流寇手里攥著,這是流寇的奸計!」

「上皇,流寇干嘛這樣做?」龐天壽的腦子不好使,根本想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是為了爭奪四川了」崇禎上皇道,「現在兩股流寇都入了川,川中形勢危急。而朝廷急切之間又無可用之兵,只能調吳三桂或代王軍入川如果代王和吳三桂相互敵視,那麼這兩支兵就動不了,四川就危險了!」

「這這這」龐天壽很懷疑崇禎皇帝的眼光,但還是問道,「上皇,咱們該怎麼辦?要不要去提醒皇爺和皇後?」

「這」崇禎一琢磨,這事兒好像難辦啊!

朱慈這逆子能听自己的?而且朱慈炯遠在陝西,說不定已經上當了自己這個時候把高宇順的密信交出去,不就給了逆子削藩的借口?

崇禎上皇一番思來想去,終于有辦法了。他對龐天壽道︰「龐伴伴,朕立即做書一封,讓代王謹守藩地,不可輕信高宇順,亦不可和吳三桂開釁。你有可靠之人,能往陝西一趟嗎?」

雖然崇禎上皇現在並沒有復闢的打算,但他還是將朱慈炯、朱慈照兩個兒子看成自己的勢力,當然不希望他們被朱慈撤藩了。

「有,」龐太監道,「奴婢有四個義子,都是本家子佷,現在都在奴婢家里讀書做事,非常可靠。」

「好,就讓他們走一趟!」龐天壽點點頭,

崇禎上皇則馬上結束了健身,跑回自己的書房,以上皇的名義給代王朱慈炯寫了一封密詔,讓龐天壽悄悄帶回南京城。

龐天壽也是個積極肯干的主兒,當晚就安排自己的一個佷子化妝成商人,帶著崇禎上皇的信出門了。

這位龐太監的佷子也是個人物,出門就奔了錦衣衛南鎮撫司崇禎上皇的詔書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由錦衣衛指揮使朱純杰送到吳三妹手中了。

這效率也真沒說的了!

「又是高宇順」吳三妹看完了崇禎的密詔,一張白白淨淨的面孔已經陰沉如水了。

原來這些日子,陸陸續續送到吳三妹手頭的和高宇順、朱慈煥有關的書信和密告,上百都有了!

錦衣衛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臨時的「五號務」,專門處理這方面的情報。

「皇後娘娘,這次的事情和上皇還有龐公公有關,咱們要不要拘捕龐公公?」

龐天壽是大太監,又是崇禎身邊的人,錦衣衛不能隨便抓捕,必須要由吳三妹用攝政印。

「不必」吳三妹輕輕搖頭,「陛下就快回來了,我們不必多此一舉龐天壽一個內臣,還能跑得了?」

「皇後娘娘,」朱純杰想了想,「代王那邊會不會真的和國舅爺起沖突?」

「這個」

吳三妹知道自己的二哥一直和朱慈炯關系很好,朱慈炯的代王還是吳三桂幫他當上的。後來朱慈炯在呂梁山割據,吳三桂也幫了不少忙。而吳三桂手頭吃緊的時候,朱慈炯也幫著他借錢。

「本宮自會給三桂寫信。」吳三妹想了想,又道,「你再派人把截獲的這份上皇詔送去皇上軍中!」

朱純杰還想說什麼的時候,就看見御馬監掌印邱致中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不過並沒有說話,只是吳三妹身後站著。

「臣領懿旨。」朱純杰知道邱致中有要事,又不方便讓自己知道,于是就領旨告退。

「邱伴伴,什麼事兒?」吳三妹問。

「娘娘,皇貴妃要生了!」

吳三妹的心髒頓時一抽,她給朱慈生了兩個女兒,鄭茶姑之前也生了一個女兒,現在是鄭家第二次開牌了。

她站起身,「走,去瞧瞧。」

她說走,那就是走著去。吳三妹現在是皇後了,可以在宮中乘轎。但是她就是風風火火的性子,嫌軟轎太慢,寧願自己走路,讓轎子跟著

鄭茶姑是皇貴妃,在朱慈後宮中的地位僅次于吳三妹,而且她還有個首富爹,自然能團結起一幫子人。

所以茶姑居住的宮殿內外,都是鄭家用銀子喂飽了的人,而伺候茶姑的宮女更是一水的泉州人,替她接生的穩婆都是從福建來的,她的宮里面平時都說閩南話。

而吳三妹雖然祖籍高郵,但是在遼東居住了不知多少年,所以生活習慣和語言都已經北方化,自然是宮中北人黨的首領,身邊的太監、宮女都是北方人真是涇渭分明啊!

當吳三妹帶著一群北方出身的太監宮女,浩浩蕩蕩殺到鄭茶姑居住的春和宮門外時,遠遠的就听見有人在用閩南話大聲嚷嚷︰「好西啊!好西啊!」

吳三妹不懂閩南話,但還是能從歡快的語調中知道鄭茶姑生了兒子!

朱慈有兒子,大明有了皇長子但是這長子的母親卻不信吳!

吳三妹的臉色沉得都快發青了,雖然鄭茶姑的兒子不是嫡出,按照明朝的禮法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吃虧。

但是現在沒有嫡子存在!

沒有嫡子,就是長子最大了

「哇哇哇」

中氣十足的哭聲從春和宮內傳出,仿佛一陣陣驚雷,打在了吳三妹耳邊。她都有一種扭頭回坤寧殿的沖動了,但最後還是強忍住了她是朱慈的結發,而且朱慈一向寵她!她的二哥吳三桂,又是朱大皇帝倚重的西北王。最關鍵的,她和朱慈同年,今年不過20歲出頭的年紀,還有的是時間生兒子,她的兒子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明國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