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5章 為了父親(一更)

張瀾聞言了然。

武宗皇帝在位時,哈密衛再次失陷,許多大齊的官員和百姓亦被高昌王趁機拘系、驅使。

看來,這姑娘一家便是那時成了「高昌國人」的。

難怪別人都不願意搭理他這個敵國將領,只有她願意冒頭應聲了。

先是被迫成了高昌國的俘虜,現在又做了大齊的俘虜,這樣不幸的人,又哪里只是這姑娘一家呢?

張瀾暗自感慨,面上卻仍舊一派冷肅,吩咐獄吏開牢門放人。

待那姑娘出來了,張瀾故意揚聲道︰「只要你好好地種植長絨棉,本將可酌情減罪。若是表現優異,便可重獲自由。」

監牢里的其他俘虜听了這話,頓時心思浮動。

對于囚犯來說,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自由啊!

張瀾將那些人閃爍的神情看在眼里,不再多言。

誰知那姑娘听了他的話,非但沒有感激,反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哀聲懇求道︰「小女子願意一輩子種棉花,不要賞賜、不要自由,只求能換得父兄一條活命!」

西北軍是沒有屠戮俘虜的習慣,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叛降」高昌的大齊舊官故吏和曾經出仕異族之人。不論是主動叛降,還是被俘屈服;也不論失陷後是主動奉承巴結,還是被迫為官,一旦被西北軍抓獲,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

「你父兄是誰?」張瀾問。

那姑娘慌忙答道︰「家父姓柳諱梓,曾繼家祖任哈密衛小吏,家兄名望鄉,如今都被羈押在虎牢監。」

虎牢監,是專門羈押重犯的地方。

「望鄉?」張瀾心頭一動。

望何鄉?

那姑娘抹著眼淚,哽咽道︰「哈密衛失陷後,家祖被捕,為保全家人,不得不出仕異族,卻心懷故鄉,故而給家父改名為‘梓’,取桑梓之意。

「後來遲遲不見朝廷派兵來收復,家祖思念舊鄉情甚,故而在家家兄出生之後,為其取名為望鄉。可是直到去世,家祖都沒有等到哈密衛廣福的那一天……」

其實不止她家,邊地失陷的百姓,每一個都盼著朝廷早日派兵收復失地,重做大齊子民,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卻只是「遺民淚盡胡塵里,東望王師又一年」。

張瀾听罷,大為觸動,思索片刻,允諾道︰「此事並非本將說了算。不過,若你父兄未曾助紂為虐且真心悔改的話,本將會向上奏明,爭取留他們一命。」

那姑娘慌忙叩首答謝︰「多謝將軍!多謝將軍!」

張瀾的允諾將俘虜們同仇敵愾的防線撕開了一口子,不少人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自薦。

「將軍,小人也種過長絨棉。」

「還有我。」

「小人家中世代務農,年年都要種長絨棉。」

……

張瀾對此十分滿意,命獄吏問明真偽,再行稟報。

現在是萬事俱備,就等著看試種的結果了。

……

嘉峪關內,張宏等人在熱火朝天地種棉花。

乾清宮內,卻是劍拔弩張。

「朕按照慣例,對皇後之父予以封爵,並不沒有什麼不妥,不知內閣為何封詔退還?」祁鈺壓抑著心中的不滿,客氣地請教道。

「雖是慣例,然前朝濫封流毒無窮,陛下又何必規行矩步、不另作良圖?」張圭辯駁道。

祁鈺心中怒氣更盛。

既是慣例,為何別人封賞得,到他這里就不行了?

祁鈺深吸一口氣,盡量平靜地爭辯道︰「本朝十數至數十年才冊立一位皇後,國庫充盈,難道就少了黃國丈那一份爵祿了嗎?只是個領俸祿的虛餃而已,如何就流毒無窮了?」

張圭毫不退讓,甚至大不敬地搬出了太祖皇帝︰「陛下只看到一時一人,自然覺得封爵無妨。然而從長遠看,這必將成為國家的負累。

「當初太祖皇帝封賞祈姓子弟以及他們的後代時,也不覺得區區幾個爵位會給國庫帶來重負。可陛下如今再觀,每年撥給他們後人的祿米,可謂是當初的數百上千倍,給國庫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因此為長遠計,還請陛下收回封爵的詔書。此非臣一人之諫,內閣諸員均持此議。」

言下之意,皇帝您若是不同意,就盡管下詔書好了,反正不論你下幾道詔書,內閣都會行使職權,封還詔敕的。

祁鈺聞言大怒。

內閣一向唯首輔馬首是瞻,所謂均持此議,說白了,不過是首輔一人堅執反對罷了。

「元輔為國為民殫精竭慮,今日之事便先議到這里,他日再論。」祁鈺吸氣平心,暫時退讓。

內閣,或者說是首輔張圭的職權擺在那里,雖然他是皇帝,也無法越過內閣直接給國丈封爵。眼下兩人各執一詞,均不退讓,再這麼辯駁下去,也不會有結果的。倒不如暫且收兵,別作良圖。

張圭見皇帝雖然暫時退讓,卻並沒有同意他的主張,不禁眉頭微皺。

他堅決反對給皇後的父親封爵,難道是想把那點祿米佔為己有嗎?

他還不是為了皇帝、為了大齊的江山社稷!

張圭不退,上前進言道︰「既然前日陛下能因體恤西北將士舍命守關不易,不依照祖制點選二妃,以示天下克己勤政、與將士同甘共苦之意;那為何今日不能為避免濫封爵位流毒無窮,而更改對國丈的封爵祖制呢?

「還望陛下三思!」

皇帝不依照祖制點選二妃,除了體恤邊疆將士,只怕更是擔憂李太後借此再次插手,將來他的後宮全都是李太後的人罷了。

然而眼下卻給了他進言勸諫的好借口。

只是,皇帝看起來並不十分反感黃氏女成為皇後,而且還執意為其父晉封爵位,這是怎麼一回事?

皇帝喜歡的不是鄭玉煙嗎?那他對李太後選中的黃氏女不應該是冷淡以待嗎?為何如今有了機會下黃家的面子,皇帝卻執意不肯?

張圭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祁鈺一時無法招架。

更兼張圭那探究的目光讓他心驚,祁鈺只得再退一步,道︰「元輔的建議,朕會認真斟酌的。今日天色已晚,此事且容後再議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