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63、《圓滿》(二十七)

在謝蘭生點頭以後,莘野同意復制樣片了。莘野英文比中文好, 溝通以後毫無障礙。

接著, nathan一邊按謝蘭生的剪輯版本粗剪樣片,一邊把最後一本電腦素材寄給蘭生, 謝蘭生則在北京的「電腦室」里完成操作, 再給abc lab在悉尼的總部公司發回過去。雖然北電開電腦課, 但也只教他們打字, 謝蘭生對操作電腦其實感覺非常陌生, 只覺那個「畫圖」工具玩兒起來很有意思。一開始, 若非莘野手把手教,謝蘭生是剪不出來的。當然, 也多虧了新出的windows 95了。素材不是用軟盤裝的,而是用別的裝的, 叫閃存卡,容量頗大。

去年,美國公司sprint在中國開了兩條64k的「道路」, 中國也有互聯網了, 有網頁了,謝蘭生還打算拍完《圓滿》也去中關村學呢。中關村那立著一塊「瀛海威」的廣告牌, 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 听說,在那能學網絡知識,看網頁、上論壇……謝蘭生還蠢蠢欲動的。

用兩周做完粗剪,給莘野在機器上放。

結果, 這一看下,問題大了!

有些畫面明顯不對!

這時,電腦屏幕很小很小,畫面又要切成四格,而中國的「電腦室」里設備還要更加落後,屏幕還要更加袖珍,分辨率也更加不行,人的臉是看不清的,謝蘭生也沒意識到。結果,被投在了大屏幕後,莘野發現,有些畫面焦點錯了,有些畫面焦距錯了,有些畫面……而謝蘭生在剪輯時對這一切毫無察覺。因為早被官方禁了,謝蘭生也不好再去北影廠等看樣片了,這四年來全是由nathan在海另邊給他把關的。這回,因為能看掃描片了,謝蘭生還非常篤定不會有問題出現了呢。

「謝導,」在電話里,莘野說,「第30場第3鏡,第60場第6鏡,焦點錯了,第45場第1鏡,還有第90場第1鏡,焦距錯了。」莘野當時在現場听謝蘭生的調度過。他總跟著謝蘭生走,知道這些該什麼樣。

「……啊???」謝蘭生說,「不可能吧?!」

「真的,」莘野說,「祁勇請的那焦點員在洛杉磯出生長大的,我能感到他受不了北京冬天的氣溫。出問題的幾個場次全都是在室外拍的,手抖了吧,或者僵了。」

「原來如此……」

莘野又是繼續補充︰「nathan剪輯時也沒想到,他以為就該這樣,糊里糊涂跟著您的剪輯版本剪樣片了。」

謝蘭生長長地吐氣︰「莘野,幸虧你去看了。」

莘野低笑一聲︰「應該的。」

「那這幾鏡,另外幾條能不能用?拍沒拍對?」

「我看過了,」莘野說,「第30場第3鏡,第60場第6鏡,前面那些是正確的,後邊一條也是正確的,只有選的是不對的,第45場第1鏡,第90場第1鏡……兩個都是一條過的。」

「我想起來了。」謝蘭生說,「第30場第3鏡,第60場第6鏡,祁勇說了焦點不對,我本子上也記上了,但剪輯時在電腦上沒看出來有問題,就選了前面的,感覺感情更飽滿些。嗯,這兩鏡用後來拍的,就好。」如果不是有電腦了,還真未必有這問題,他當時把兩只眼楮都幾乎要盯瞎了。

「差的很少。」莘野說,「但,用大屏幕能看出來,臉的邊緣有些模糊。」

「嗯。至于第45場第1鏡,祁勇可能也沒發現……」謝蘭生翻分鏡頭本,沉吟半晌,「具體哪個畫面不對?」一般來說,每拍一本,導演都要看看樣片、決定是否補拍,可謝蘭生要送電影到悉尼去制作後期,同時自己沒有護照不能出國不能盯著,就只能靠nathan他們了,可nathan畢竟不是導演,過去片子沖洗完後大小錯誤也經常有,除了《生根》,謝蘭生也只有忍了。可他這回希望拿獎,對于瑕疵不想將就,把莘野給派過去了,事實證明,太厲害了。如果沒有莘野過去,他就只能再將就了,哎,本來以為有電腦了,可以親自把控一切了,誰知因為屏幕太小還是會有「漏網之魚」。

對問題,莘野回答了,謝蘭生用他的鉛筆在分鏡上戳戳戳戳,有了主意,道,「咱們換個敘事方式。這個畫面直接拿掉,然後……」

莘野記住了,說︰「好。」

「嗯,第45鏡里有郎英,只能這樣做彌補了,問題不大。至于第90鏡……我想補拍。于千子和柳搖都在,祁勇他們也還沒走,趕緊拍了,然後寄過去。」

莘野算算時間,頷首︰「行,那盡快。」

「嗯,明天就拍。」

「另外,」莘野又道,「也是因為屏幕問題,還選錯了一些畫面。《圓滿》里的不少鏡頭咱們拍了好幾個版本,您用電腦做了選擇,然而實際放大以後有些地方有些變味,比如表情,我不確定,您听听看。」

「……你說。」

「好。」莘野一一講了。

「我知道了。」謝蘭生又拿著本子指揮莘野重新選擇。謝蘭生和你相信對方對行不行的判斷,他總覺得,既然莘野可以完全理解郎英這個角色,就說明,莘野理解《圓滿》,莘野理解自己。

放下電話,謝蘭生又趕緊拉人回片場補第90鏡,祁勇听了一頓吵吵︰「我現在跟上海這呢!搞什麼啊搞什麼啊!!!拍《生根》時就一頓補,拍《圓滿》了又一頓補?!」

「就一鏡。」謝蘭生哄,「沒有辦法去制片廠看沖出來的樣片嘛,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就回學校借放映機,只能……將就。這回是有莘野在那才多出了補救空間。」

祁勇氣結︰「還挺有理……」

謝蘭生手捏著電話︰「祁攝,來嘛。」

祁勇︰「……」

就這麼著,翌日,兵荒馬亂地補拍完,謝蘭生把膠片寄去,並且還在箱子上寫「內有膠片,不能見光,不能過x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那邊兒也準時收到,把該改的全都改了,並且還在這一周里把英語的字幕刻上了。現在,abc lab使用激光燒制,而不再做「幻燈片」了。英語當然是莘野翻的,這是莘野第一語言。

謝蘭生又有些慶幸,他深刻地長了教訓。

多虧他听nathan的話,又沖洗了一本樣片。這樣,雖然多花了一大筆,包括沖第一本樣片、印片、正片沖洗,還有第二本樣片,又多花了20萬塊,積蓄只剩30萬了,但這教訓相當值得。

否則,若直接用底片剪了,就真不知如何是好了——上哪兒撿被丟棄的碎膠片上舊素材呢?難道全部都重拍嗎?那太惡心了。

從跟莘野的對話中謝蘭生也知道了,一般來說,導演按時間碼剪的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電腦技術還太新了,nathan在過去真遇到需要大量重拍的人,有一個在放大以後被發現了口形不對,同期聲做不了,還有一個在放映以後被發現了音畫不同步,全都完了。

真的,幸虧信了nathan。

到這粗剪正式做完。abc lab認識的某導演之前就說也要參展,于是,蘭生拜托那位導演把《圓滿》也帶去交片。

報名的截止日是11月12號,交片的截止日是12月26號也就是德國的聖誕假後,謝蘭生的這部《圓滿》可以說是堪堪趕上,nathan 甚至在12月23號還到abc lab加了加班,謝蘭生非常感激。

…………

送走了粗剪版本,便開始了精剪、配光。

這些都是莘野盯的。謝蘭生則每天準時听莘野的提問做答。

還是因為預算問題,《圓滿》只能配兩遍光,但hunter hunt是蘭生這四年的配光師和合作伙伴,對效果的把控到位。

接著是混音。

這回蘭生可來勁兒了。

對于剪輯還有配光,他看不見,也沒辦法,但是對于「混音」這步他可以用電話听啊!雖然聲音有些變化,但謝蘭生可以想象。

蘭生非要全程听著,abc lab混音師簡直要被謝蘭生給弄崩潰了,覺得沒有這樣兒的。

《圓滿》音效比較復雜,而且,它里面有非常多的中國特色的東西,比如銀杏的沙沙聲,比如「28車」的車鈴聲,比如鐵盆的落地聲,比如搪瓷缸的落桌聲……那混音師從業20年都沒听過這些聲音,沒有任何經驗,而謝蘭生吹毛求疵,對聲音的每個細節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否則就要返工重做,比如各種聲音的比例,比如它們的淡入、淡出,要與想的一模一樣。同時,《圓滿》為了去電影節制作時間又非常緊,abc lab混音師苦不堪言,壓力很大。

他不停說︰「謝導,您太難搞了!您太難搞了!!!」

謝蘭生也只有道歉,然後繼續吹毛求疵。莘野也終于明白了電影局給他的評價︰對一切事,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謝蘭生也非常清楚自己是個「難搞」的人,只要和他共事過的都會給他這個評價。

之前,他總是讓攝影師加1/16的光圈再拍一遍,或者減1/16的光圈再拍一遍,可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他自己也知道,一般人類是看不出1/16光圈的任何區別的,可謝蘭生就非要拍,連攝影師帶演員們一起折騰、一起受累。

在混音終于完成那天,那混音師用一種枯木逢春的語氣對謝蘭生高興地道︰「謝導,終于做完了!!!」

「嗯,」謝蘭生說,「謝謝。」

那混音師又評價道︰「謝導,您是我見過的最難搞的一個導演。」

謝蘭生︰「……」

其實蘭生有的時候對他自己也受不了,當晚,為了確認他是不是真那麼讓人受不了,謝蘭生突然問莘野︰「莘野,我是不是非常難搞?」

「……嗯?」莘野明顯有些愣了,「什麼難搞?」

謝蘭生便解釋說︰「混音師說我很難搞。」

「沒有。」莘野低笑,「謝導,您值得最好的。」

謝蘭生︰「…………」

「謝導,您本身是最好的導演,您也值得最好的同伴,值得他們最好的作品。」

「……啊。」謝蘭生又再次覺得,莘野總能讓他自己焦躁的心安靜下來,仿佛有魔力。

那邊,隔著電話線,莘野帶磁的聲音又再一次地響了起來,他說︰「謝導,這樣的你……我很喜歡,一直喜歡。」

作者有話要說︰  謝蘭生︰「莘野,我是不是非常難搞?」

莘野︰「……哪種搞?」

謝蘭生︰「就那種搞啊。「

莘野︰「不知道。我搞搞試試。「

這段參考李安說的剛用電腦時的事兒。李安說他放大一看,全選錯了……只好重選。差不多的年份時間。

明天不會更新,後天應該會有兩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