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一周以後,囡囡他們陸續趕到, 謝蘭生又道歉、致謝, 組織大家拍攝重啟,這回一切都很順利。甚至說, 因為重拍了40幾場最終效果還要更好, 謝蘭生又高興起來。他一直認為, 靈感猶如**大海,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思考越多, 收獲越多,「首次表演就是巔峰」這個東西並不存在。在拍攝同一時間, 謝蘭生把約20萬元交給一個來內地的香港劇組,並請他們從香港將等值澳幣匯到澳洲。政府嚴格管制外匯, 他也只能私下交換,各取所需,這個香港的劇組是幾個月前莘野托人打听到的, 畢竟, 他上一部賭神片子的導演就是香港人。

拍完以後,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謝蘭生也不敢寄了, 經過多次輾轉以後終托到人帶去澳洲,還在包裹上面寫了「不能見光,不能過x光」。abc lab如期收到,還打電話說, 在過去的四個星期他們已經基本完成對其余部分的初剪了。

謝蘭生又等了一周,nathan宣布完成定剪,abc lab的人又來電話跟謝蘭生商量配光。

配光師的名字叫hunter hunt,乍听上去有點兒怪,然而卻是澳大利亞十分有名的配光師,在這一行已經干了三十年了,出身世家。澳洲公司非常專業,並不會看人下菜,沒有因為謝蘭生是18流導演就分給他新手剪輯新手配光。

正常來說,電影洗印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底片沖洗、底片剪接、配光、印片、正片沖洗。沖印廠用底片洗片機讓底片顯現負像,再做剪輯,而後配光,接著根據配光師的印片要求印出正像。

因此,配光也是電影後期很重要的一項工作,配光師的英文叫「timer」。電影拍攝、膠片沖洗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比如曝光多了一點少了一點,或者藥水多了一點少了一點,而對這些問題後期都要盡可能地修正、彌補。即使導演非常幸運,拍攝沖洗都沒問題,他也無法輕易保證整部影片顏色統一,因為,即便兩本膠片出自同一廠家同一型號,批次軸號、保存條件的不同也會導致最終畫面呈現效果的不同,會有偏色。如果導演在他拍攝某一場時換過膠片,那觀眾們就會發現,雖然有同樣的背景以及同樣的演員,然而影片的顏色卻「chua」地一下就變了!出于這個原因,timer們會在配光燈箱上拿色片或者灰片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做疊加以及調整,在達到了目的以後記錄光號等等數據,再制定好每一張的印片條件、沖洗條件,這樣,用印片機翻正像時,後期人員就能根據timer的指揮調整光譜,使影片的顏色一致了。另外,一部電影的導演也肯定會有創作意圖,配光師們就會根據導演要求渲染氛圍。

謝蘭生的問題還是那個,沒錢。

「喂,hunter,」謝蘭生跟hunter hunt打電話,感覺自己這張臉皮早就已經刀槍不入了,「那個,您可能也听說過了,我們這邊沒資金了……所以,請用底片直接配光,動作務必小心一點,麻煩了……」

「底片?!一般都是用復制片!」那邊hunter也嚇到了,「底片素材太重要了,配光師們不太方便拿著色片蓋來蓋去。會損壞的。」

「所以不要蓋來蓋去,」謝蘭生央求道,「根據經驗想好計劃,然後爭取一次成功。」他沒資金做復制片,太貴了,幾萬幾萬的。他不可能管莘野要,他還不上,在電影節賣出版權也並不是能指望上的。

︰「…………」

「我們知道您的意思。底片萬一出現劃痕我們這邊會負全責,但懇請您小心一點。」

輕輕嘆氣︰「好吧。」

「還有,」謝蘭生又給hunter丟過去一重磅炸彈,「我們這邊的預算呢,也只夠做一次配光……」

到這時候,對面極品,hunter都已經沒脾氣了︰「謝導,一般少說也要三遍,我經手的都五六遍。」配光效果一定是要沖洗出來才能看到的,因此一部電影往往要進行好幾遍配光。配光師先配過一遍,而後展示效果,再跟電影主創團隊探討未來修改方向,在一次次的調整中逐步得到理想配色。

「真的只能做一遍了。」謝蘭生說,「一遍配光一遍沖洗加起來要兩萬澳幣,8萬人民幣,您不知道兩萬澳幣對于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沒說話。

「您、您把底片畫面投影,根據經驗好好配,行嗎?把影片的顏色統一,再做一做氣氛渲染,出來是什麼樣,就什麼樣了。您要還有一些時間我就講講這個故事以及最後我想要的風格以及顏色、亮度。」

謝蘭生想最好只用一次配光就能搞定。當然,如果收到拷貝以後發現效果實在不行,他也只有再去湊錢,湊幾年,然後再次邀請hunter hunter為這部片子做配光了。假若需要二次配光,他也不敢再用底片了,還要復制,又是一筆。他打听過,只做一遍配光的話並不至于磨損膠片。

嘆氣︰「謝導,您說吧,我盡量。」

「謝謝,」謝蘭生挺真誠地說,「以後如果有資金了,我一定把我的片子全都交給abc lab做後期。」

不置可否,覺得未免太遙遠了,說︰「好,我準備好了,現在開始討論顏色吧。」

「好的。」

他們說了兩個小時,謝蘭生把能想到的全都對hunter仔細說了,主要照著莘野的稿念。最後hunter又重復了遍,跟謝蘭生要求一致。

謝蘭生便只有等待了。

…………

又是三個星期以後,謝蘭生收到了abc lab沖出來的發行拷貝,他把拷貝拿去送給北影廠的沖印工人,沖印工人在下班後幫謝蘭生沖出來了。謝蘭生又囑咐對方不要跟人提起自己,尤其是對池中鶴。

接著,他把《生根》拷貝背在包里,回到北電,請王先進用放映機播放電影,給他看看。

在播放時,謝蘭生的神經緊繃,特別擔心下一秒就看到災難性的畫面,比如剪輯出現錯誤,比如顏色呈現跳躍。他實在是太焦慮了,甚至無法老實坐著,一邊看,一邊走來走去。

然而竟然沒有問題。

謝蘭生都看的呆了。

太好了。

只剪了一遍,hunter也只配了一遍,可是效果趨于完美。

當然,如果hunter能再配幾遍電影畫面會更舒服,只是到了這個程度已經無法再苛求了。由于用了池中鶴沖片子剩的藥水,整體色調略略發暗,卻反而是更有味道。

整部電影畫面、聲音也百分百地保持一致了。

這並沒有想的容易,abc lab是真的非常靠譜。電影里的畫面、聲音是要印到生膠片上的。供片畫面底片、供片聲音底片必須通過印片機同步印制,而後得到收片畫面底片、收片聲音底片,在沖洗後制作成有畫和聲的發行拷貝。因為35毫米放映機還音頭的位置要比放映窗的位置滯後20個畫格,在印片時,所有供片聲音底片還需提前20個畫格,用以確保音畫同步。在放映時,通過機器,畫面會被投上銀幕,而聲音則會用放映機的還音裝置來播放。

看著片子,謝蘭生的鼻子發酸。他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莘野,想到了囡囡,想到了祁勇、岑晨,也想到了所有人對它的心血以及期待。

、hunter都是他的貴人。

當最終場「警局審判」在屏幕上播放完後,謝蘭生的系主任老師王先進也沉默了,半晌才說︰「蘭生,也許你沒走錯路,你更適合獨立制作。這個題材過不了的,但我看完……非常感動。」

「老師……」謝蘭生有點兒想哭,「謝謝。」

他得到了一次承認。

而且還是得到了在這個領域最權威的專家承認。

說起來,他本來也並不知道自己叫「獨立電影人」,是王先進這個教授告訴他的這個名詞。王先進說,在美國的本世紀中,八大公司壟斷好萊塢並形成了嚴格套路,一切瞄準受眾市場,以期獲得最大利潤,于是一批電影人就自籌資金自己攝制,擺月兌了「八大」的控制,拍出許多與商業片截然不同的電影來,被稱為「獨立電影人」,而謝蘭生這中國的「獨立電影人」又有著更多意味。

謝蘭生也不大知道百年後的電影史會如何書寫他這種人——最早的獨立電影人。

是熱血?還是莽撞?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其實最早,謝蘭生就只是想拍他喜歡的內容而已,和寫小說一樣,制片廠要論資排輩,「破窗而入」的學長們與原先那批老導演們一起壟斷電影廠標,加上審查無比嚴格,他等不了了。然而,仔細想想,不拿指標,跳出限制,總有人要做這件事,去挑戰現今的標準,去推進現狀的改革,最終達到一個平衡。

縱觀世界,各個國家都經歷過這樣一段特殊時期,即,審查制度與從業者的對立及相互妥協。制度的每次改變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謝蘭生曾看過一本以好萊塢為例探討電影審查的書籍,說,1915年《一個國家的誕生》讓資本看到巨大利潤,不再滿足于在寬松的幾個州單獨上映,于是要求徹改審查制度,而「海斯辦公室」這樣的電影人行業協會則開始承擔「自我審查」「自我管理」的工作,同時也承擔了與各政府解釋溝通的工作,越來越有話語權。後來,到了1948年,派拉蒙案打破壟斷,舊好萊塢土崩瓦解,新體制的核心不再是制片,而是發行,漸漸地,因為發行公司可對不同內容區別發行,有的公映,有的播放,有的制碟,政府變得沒有必要對制片口嚴格控制,于是,終于,1968年,電影分級正式取代電影審查這個制度,由委員會監督實施。當然,1953年《奇跡》勝訴也是一座里程碑,雖然那時導演訴訟只是為了收回成本。

謝蘭生也一直認為現有標準會變寬松,卻不知道會在何時,因為何事,也許不會只是一次改變,而是很多次改變。

其實,平心而論,謝蘭生並不是審查制度的反抗者,相反,他總覺得,外部政治十分復雜,電影局也無可厚非。各方都有各自立場,有人認為「公民是否需要指導」只應該以年齡劃分、只要具有政治權利就應當能自主選擇並自己負責,而非「有人終生是老師,有人終生是學生」,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18歲」只是一個數字,公民就是需要指導,甚至是畢生的指導,兩個觀點都挺正常,而誰對誰錯誰是誰非或平衡點究竟在哪,也許只有歷史能給答案。也是出于這些原因,他並不厭惡電影局,也不厭惡制片廠。他甚至都可以理解「霸佔廠標」的老導演,還有那些擠壓後輩的老學長們——各自為利罷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有些太嚴苛了,幾乎不能真正觸及目前存在著的問題。創作空間會更寬闊,可這需要有人站出來,去沖擊,去博弈,一點一點地向前走,看看結果,試探邊界。或者說,有些東西在現階段是有苦衷或沒辦法的,但創作自由是「正確的」,無法反駁的,因此需要有人爭取,以期達到一個平衡,雖然,這也許要用幾十年,甚至更久,久到世界翻天覆地。

對于文藝而言,批判永遠最有力量,永遠大于贊揚、褒獎。它讓人類改變、向前,而非安于現狀。總有一天,人們會在大熒幕上看到這一類影片的,也一定會贊嘆那些鎂光燈前的導演們,可謝蘭生也真的希望,到那時,人們可以看看他,看看孫鳳毛,看看他們這一代的獨立影人也許早已遠去了的單薄背影。

…………

謝蘭生在收到拷貝的當晚就跑去郵局,把它發往都靈電影節的選片委員會。他不認識要去意大利的人,也辦不來意大利的簽證。

事實上,11月29號就開幕的都靈電影節報名工作一個月前就截止了。謝蘭生也報了名字,但來不及郵寄拷貝,一度打算退出來的,可是祁勇上部電影的導演正正好好是選片委員會的成員,給謝蘭生寬限了下,讓他可以延期寄送。

祁勇他們的意思是,都靈電影節主旨是扶持青年、鼓勵新人,謝蘭生去比較合適。它只接受電影導演的前三部長片作品,而在過去許多年里,有眾多知名電影人都曾經在這里起步。對于他們給的原因謝蘭生也覺得有理,就拜托人申請延交了。

因為只有一份拷貝,謝蘭生又神經質般日夜不安輾轉反側,生怕再次出現問題他又必須重新沖印。他焦慮著,直到11月8號,他接到了來自都靈電影節官方的電話。

「謝導,」電話那邊一個男人用蹩腳的英文說,「我是都靈國際電影節的主席matteosciglio。」

「您好,我是謝蘭生。」謝蘭生動都不敢動,專心地听。他想象過這通電話可仍然是渾身僵硬。

「good,good。」對方繼續說,「謝導,我們希望邀請您的電影《生根》到都靈來參加主競賽單元,您願意嗎?」

「願意願意,當然願意!」謝蘭生連說三個「願意」。他雖然在沒有人時偷偷想過這個可能,但當入圍變成現實他卻感到難以置信。

他本以為他要參加七八-九個電影節才能夠擁有一個面對購買者的機會來著。

「好。」大概見了太多謝蘭生這種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了,matteosciglio語氣溫和,「那我們會寄出正式的邀請函,請帶著來。另外,請在入圍名單公布之前對電話的內容保密。」

「好的,我一定會嚴格保密。謝謝,辛苦您了。現在拿著邀請函去辦理簽證來得及嗎?」

「應該可以申請加急。」

「好的好的。」謝蘭生又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急忙攔住對方似乎就要掛斷電話的手,「那個,不好意思,實在有些難以啟齒,就是……我還想問,對導演的機票、住宿,組委會會給報銷嗎?」要是都靈不給報銷他就需要再發愁錢。

笑了,似乎覺得這個導演關心的事挺有意思,「對于導演,我們報銷來回機票和三天的住宿費用,其他的人需要自費。」

「明白了……」謝蘭生想,那就只能自己去了。他沒資金帶別人了,雖然很想讓囡囡也出一次國見見世面。那個活潑的女孩子肯定會很開心。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matteosciglio又道,「參加都靈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所有電影必須要有英文和意大利文雙語字幕。《生根》已有英文字幕,現在還缺意大利文。請在正式展映之前為拷貝加上字幕。」

「……」听到這個硬性要求,謝蘭生傻了,他問,「這個絕對不能通融嗎?」

笑︰「這是規定。要讓觀眾看懂才行啊。」

「……好的,謝謝。」

「那咱們就電影節見了。」

「嗯,電影節見。」

放下電話,謝蘭生又焦慮了。

他娘的他哪有錢加意大利文?

本來以為25萬就夠了,誰知意料外的支出竟源源不斷地出現。

對于膠片電影來說印制字幕十分復雜。後期人員要用手把字幕寫在玻璃板上,一屏一張,而後印出黑底白字的反轉片來,這樣,後期人員便可以在用印片機翻正片時把底片和字幕重疊,讓印片機一起翻轉,最終得到有字幕的電影拷貝。听說現在有些公司正在嘗試激光字幕,也就是把所需字幕直接打在底片上面,但還不成熟,且十分昂貴。

《生根》全片英文字幕基本上是莘野翻譯的。作為哈佛的高材生他的英文最地道了,abc lab則只是負責後期手寫字幕、添加字幕,然而即使這樣也很貴,上萬了。字幕、配光同時進行,也花費了兩個星期。

如果再做一個多了意大利語的電影拷貝……那不僅要花拷貝的錢,還要花翻譯的錢、字幕的錢,可能需要n萬了。

乖乖啊。

謝蘭生知道莘野並不會說意大利語。莘野會講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但偏偏對意大利語一竅不通。

謝蘭生並不想放棄,他手拿著橙色話筒,在電話旁坐了一夜,把知道的二十來家字幕公司都問了問。這里有些是王先進介紹的,有些是abc lab介紹的,有些是張富貴介紹的,有在中國的,有在澳洲的,有在意大利的,還有在美國、英國的。

其中最便宜的是一家位于英國的小公司,全套下來報價6000英鎊,45000人民幣。

謝蘭生說這部影片已經入圍都靈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了,對于對方也是宣傳。字幕公司的sales representative思考片刻,最終報價4000英鎊,差不多是36000人民幣。

可36000仍然是太多了。謝蘭生因用池中鶴剩的藥水沖洗膠片,省了兩萬,還剩兩萬。也就是說,如果想加意大利語,他還足足缺一萬六。

一月就算能賺2000塊也要整整花8個月。

怎麼什麼都要錢呢!

要不然……不去了?謝蘭生的大腦當中一個念頭一閃而過︰等著以後專門參加英國美國的電影節?

可這次又機會很好……畢竟都靈電影節是扶持青年的電影節,國際知名,祁勇認識的導演又能直接送片到委員會。更加重要的事情是《生根》已經入圍主競賽單元了,要知道,評價藝術非常主觀,你說好他說爛十分正常,這次可以入圍都靈並不說明太多問題,也許將來都會折戟。

全是賭。要麼參加都靈電影節,賭能賣掉一些版權,要麼不參加都靈電影節,賭能入圍其他競賽。

選哪頭呢……

謝蘭生是傾向于去。因為,如果再也不能入圍他會後悔一輩子的。

可是時間如此緊迫,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他只能向莘野借了,再做苦工盡早還上。謝蘭生意識到,也許因為有莘野在,他從不曾完全絕望。內心深處其實知道他並不會山窮水盡。如果沒有莘野,他就只能跪著求爸媽拿出來全部存款了,而他實在不想那樣。

不過,當然,在計劃前,謝蘭生要問問莘野可不可以借一萬六,這畢竟是一個大數。

莘野大概剛剛睡醒,電話里的聲音慵懶︰「可以。」

「我不知道哪時能還……」

莘野一哂︰「那你就拿自己抵吧。」

「怎、怎麼拿自己抵?做牛做馬?」

「不用牛馬。」

謝蘭生問︰「那當什麼?」

莘野明顯地頓了頓,道︰「當什麼……到時再說。」

「好哦。」謝蘭生不覺得自己還不上這一萬六千,頂多遲些,也看出莘野不在意了。

「還有,」掛電話前莘野又道,「把英國那字幕公司的電話號給我一個。也許可以便宜一些,用不上4000。」

「我問過了,」謝蘭生挺認真地道,「這個已經有折扣了,本來要花5000英鎊呢。」

「說。」莘野那邊不耐煩了。

謝蘭生想莘野畢竟在哈佛是學經濟的,字幕公司真的可以再便宜點也說不定,于是道︰「好,听好了,英國區號是44,後邊是——」

莘野點頭︰「行,我知道了。」

掛斷電話,謝蘭生也沒太指望字幕公司能再優惠,卻沒想到,僅僅隔了十來分鐘,那個sales representative就來電話了! 還說可以打原價的對折!

那個sales道︰「這樣,你們不要選擇在美國的那家公司,我們可以給到2500英鎊,但是你們要在都靈電影節上幫忙宣傳。听說你們想把預算全都用于買廣告位,那到時候請把我們公司名字一並寫上。」

謝蘭生在心里大喜,忙不迭地答應對方,又定好了交片時間,心想莘野真不愧是harvard經濟學院的畢業生,牛逼!

這下只缺2500了,應該挺快就能還上了!

謝蘭生不知道的是,字幕公司根本沒有再給《生根》優惠打折,對方突然打電話來只是因為莘野剛剛給了他們整1500英鎊。

所謂「打折」是個謊言。直接打到無需借錢看起來會比較可疑,莘野認為這樣就好。

…………

接著,謝蘭生又去了「北京飯店」的貴賓樓,找莘野借那兩千五。

北京飯店貴賓樓是中港合資的五星級,十分氣派。謝蘭生穿破洞的鞋趿拉趿拉走過大堂,來到一側的小酒吧。

酒吧里,莘野正在靠窗獨酌,他桌子上還擺放著幾樣小食品,大多是干果。

謝蘭生到對面坐下︰「莘野。」發現莘野給自己也點了一杯紅葡萄酒。

莘野問︰「來了?」

「嗯。」

「要2500?」

「是借2500。」謝蘭生認真地糾正道,「拍完馬上就會還的。」

「行,」莘野哂笑,「借2500。」

莘野抬手,用修長的幾根手指把左手邊桌子上的一張卡片推了過去,說,「這是我在美國的visa,可以支付國際貨幣。」

「謝謝……」他們兩人的手指尖分別按在卡的兩端,幾秒鐘後莘野撒手,謝蘭生把卡片拿來,細細地看。

他還沒有親眼見過這個叫做「銀行卡」的呢。前年中國銀行才發行了長城卡,後來工商銀行又發行了牡丹卡,可謝蘭生並沒去辦,還在使用銀行存折。

莘野繼續說︰「字幕公司肯定會問持卡人的名字、卡號,過期年月。你就回答……我在用的這張卡片是莘野的,姓莘,名野。」

「嗯?」謝蘭生的耳朵一動,「不是yves?」

「不是,定國籍時改過名字。」

「哦哦……」

「還有,」莘野又推過去一張卡片,「這張里面是人民幣,可以支付來回機票。」

「哦,對。」謝蘭生都差點忘了,他還要錢購買機票。都靈電影節組委會只管報銷不管買票。

莘野問︰「還是你要現金支票?」

謝蘭生忙說︰「不用不用!」現金支票太高級了,只在港片里面見過,會燙手的。

等謝蘭生揣好了卡,莘野一指對面酒杯︰「喝完再走吧,來這地方不咂模口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好哦。」謝蘭生也正好饞酒了,說「謝謝」,學著港片里的樣子,將細長的杯腳卡在中指以及無名指間,往上一滑,手掌拖起杯身︰「這樣?」

「不是,放下。」

「……」

莘野伸手,直接拉過謝蘭生的食指中指,輕輕搭在杯腳中間,又將他的拇指按在另外一邊,讓謝蘭生用三根手指捏起杯腳,說︰「正常拿這個杯子,不要踫到它的杯身,否則人的身體溫度會影響到酒的味道。」

「嗯嗯。」

「晃一晃是可以的。」

「嗯嗯。」他小心地抿了一口,又抿了一口,覺得味道果然醇厚,一口干果一口紅酒,不知不覺全喝光了。

莘野一直慢條斯理,靠著椅背,十分輕松,淡淡笑著,看謝蘭生。

到最後,謝蘭生突然又想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連忙又問︰「對了莘野,用銀行卡去取現金是不是也需要密碼?存折要密碼,銀行卡應該也要密碼吧?」

「當然。我在中國就一張卡,怎麼可能沒有密碼。」

「一、一張?唯一一張?再也沒有其他卡了?那我取完立刻還回來。」听說莘野就一張卡,謝蘭生傻了,「所以,密碼是?」

莘野卻沒立刻回答。他喝光了最後一口,把玻璃杯撂在桌上。他翹著長腿,一手搭在沙發扶手上,一手捏著玻璃杯腳,垂眸看了會兒,才又抬起眼皮,望著對面的謝蘭生,有些懶散地笑著,說︰「你的生日。」

你的生日,對于你是最重要的一天,對于我也是。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上8000字了……不分章了。正常可能後期一章,被邀請去都靈一章,想多發點。

必須睡了,半夜可能再修一修。

我請曾在《看電影》當編的朋友問了一個去過電影節的導演……他說只報銷導演自己的……應該沒bug,不過也許現在改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