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3、《生根》(十一)

在拉岑晨的同時,謝蘭生也在請攝影師。謝蘭生對莘野說的那個祁勇念念不忘——只要扛起攝影機就很認真的那個祁勇。

謝蘭生也調查了下,發現祁勇也是真愛電影。十來年前,好萊塢的華人很少,有一些人甚至認為亞裔沒有藝術審美。祁勇因為喜歡攝影到各公司介紹自己,最後終于尋到了個「撿碎膠片」的雜活兒——攝影、剪輯同屬一組,做後期時剪輯室會遍地都是碎膠片,而祁勇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不停地撿,連頭都沒機會抬起來。後來有一天,某大導演某一場戲需要用到6台機器,可攝影助理不夠用,于是導演便叫還在撿膠片的祁勇頂上了,祁勇干的非常不錯,從此變成攝影助理。在學習的期間,祁勇自己買了攝影機,還喜歡在演員排練時從一旁攝影、練習,請沖印室幫忙沖洗,再與導演拍的做比較,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他的技術漸漸提升,一次,某個導演在沖印室無意看到他的作品,非常欣賞,從此祁勇熬出頭了。雖然沒有非常出名,但好歹是攝影師了。

謝蘭生知道,如果不是真心喜歡他不可能做到這樣。

可問題是,他也愛錢……這不沖突,他可以在滿足薪酬的範圍內挑選片子。

只能試試了。

謝蘭生請莘野弄到了對方的電話號碼,又約了個對他們倆都比較合適的時間。莘野說,美國家家都有電話,謝蘭生也猜是這樣。

事實證明莘野說的一個字都沒錯。

在電話里,恨不得把一塊錢給掰成兩半花的祁勇說︰「我周薪是兩萬美元,沒這個數咱們免談!」

一周10萬,謝蘭生被嚇到失語,好半天後才艱難道︰「我們這里的預算是……一個月1000,人民幣,大約相當于200美元。」其實最初是一月500,調高後才終于到了1000的。

祁勇︰「………………」80000到200。差400倍,真行。

謝蘭生也沒有辦法,硬著頭皮繼續下去︰「《生根》劇本挺有意思,影帝莘野都願意來了,另外一個電影主演歐陽囡囡也挺好的。這部片子,會讓大眾知道中國也是存在獨立電影的,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另外,大家也能知道中國還殘留著某些現象,從而幫助某些群體——」

「劇本傳真我都看了,還不錯,但,」祁勇說︰「我不做慈善。」

謝蘭生沉默了。

祁勇又說︰「我是攝影師,不是制片,也不是導演,基本只能掙個周薪,賺不到吆喝。你的《生根》能不能在電影節上引起關注跟攝影師這些幕後都沒什麼太大關系。抱歉,我目前還沒偉大到不要工資拍公益片。再說了,世界上的公益多了,我就是想拍公益片也不會跟新人合作。你這片子十有八-九在哪兒都不能上映,拍了干嘛?自己看嗎?你可能還不太知道吧,想到歐美參加電影節是需要有人脈的,要有知名制片、導演把片子給組委會看。你沒人脈,莘野應該也沒人脈,所以,您還是請一個月拿1000人民幣不委屈的吧,啊?行了,拜拜了。」他現在手里上有一大堆故事差不多、團隊更好、周薪兩萬的電影在等著他接,實在沒有任何必要答應這叫謝蘭生的。

「喂……!」謝蘭生不想放棄,又努力地說服對方,未果,最後只能像祁勇說的那樣,先拜拜了。

然而謝蘭生不甘心。祁勇掌鏡拍的電影他之前也看過幾部,最近幾天咂模咂模,覺得對方水平真是好——羅大經是不過不失,祁勇卻能美化畫面。現在已經聯系上了,他並不想輕易放棄。見過祁勇的實力後別人他都看不上了,或者說,看得上的聯系不到,聯系得到的又看不上。謝蘭生覺得,怎麼也得實在實在走不通了再談回頭。

于是,謝蘭生又拜托莘野幫他打听祁勇的事兒。

大約一周後,謝蘭生從莘野那兒意外得知一個信息︰祁勇這人還挺愛國的。因為想要掙些美金,他在1979年留學美國,畢業後就留在那了,然而本質是沒變的。他那代人有強烈的「我與祖國」精英思想,更何況,祁勇是1958年4月22號出生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被落成那天,可想而知,他周圍人肯定不斷向他提起這個巧合,某些東西根深蒂固。到美國後,他加入了華裔組織,還參加過不少活動,支持、聲援大洋那頭在舉辦的一些活動,比如亞運會。

「……」謝蘭生想試試了。

他請自己遠在深圳的好朋友拍了一些深圳特區的照片寄給他。

年,深圳年輕而又繁榮。

到1990這10年之間,深圳人口從33萬人到了165萬,gdp從2.7億元到了172億,人均gdp也從1000元到了10000,其中主要是靠出口。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可以「打工」的地方,打工仔和打工妹們涌入深圳尋求機會,而別處呢,還執行著「離土不離鄉」的政策,傳統農民只可以去鄉里的廠、鎮上的廠。

總之深圳這座城市與過去是天壤之別。

朋友很快寄來照片。

謝蘭生跟莘野兩人坐在一張桌子兩邊看。

謝蘭生先拿起一張,挺滿意,對莘野解釋︰「看,這張上面是中英街。」他在報上看到過,「中英街」人越來越多,平時每天一萬人,節假日每天十萬人,人們瘋狂購買洋貨,再隔海看看東方之珠。

莘野看看,其實覺得也就還好。頂奢他都用膩歪了,la的品牌要多多了。

「唔,」謝蘭生拿起第二張,仔細看。照片上,火車站的馬路對面豎著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百事」「七喜」,而不再是各種標語了。這些品牌正式進駐,不只是在中英街了。

第三張照片則是在深圳口岸拍攝的。來自各國的集裝箱一一地被卸貨上岸。謝蘭生听說,甚至還有高檔轎車被偷偷地運到廣東,其中有奔馳,也有寶馬——

在第四張照片上面,商店商品琳瑯滿目,而第五張照片上面,化著妝的雅芳小姐正在路上推銷產品,這種買賣的方式在其他地方都還沒有。

幾秒後,謝蘭生又拿起一張︰「哇,這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看到沒有,好多人啊。」謝蘭生听別人說過,去年12月,即便還沒得到中央的回復和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搶在上海前面「試開市」了,據說深交所負責人硬氣得很,說「孩子已經生出來了,還能按回娘肚子里?」

莘野還是一貫的懶懶散散︰「嗯。」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他也從小去去煩了。

謝蘭生又看到一張︰「這是那個錦繡中華~好像是叫「主題公園」,去年年末才開張的,有各景點的模型呢。全都是按比例建的,有長江,有黃河,還有別的,特別特別好玩兒。」

莘野又︰「嗯。」對假景點興趣缺缺。這上面的東西,好多真的也就那樣,何況假的?

後面還有深圳大學、新建好的深圳機場、剛落成的深圳新站。

一直看到最後一張,謝蘭生突然興奮,直拍莘野的手,說︰「哎,這是那個……麥當勞!」

莘野︰「…………」

謝蘭生︰「你听說過嗎?麥當勞是世界最大的連鎖餐廳呢!去年10月才開店的,全中國就這麼一家,我朋友說特別好吃!有漢堡包,有炸薯條,還有一個叫「新地」的!嗯,我還挺想去嘗嘗的,哎。」照片上,店鋪招牌紅底黃字,一個小丑端坐樓頂,光華樓外人山人海,整條馬路水泄不通。

莘野撐頭,隨口回答︰「麥當勞有什麼可吃的。」里面都是垃圾食品,光看著就夠夠的了。

莘野竟然看不起麥當勞,謝蘭生一听就不高興了。從剛才起,莘野就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這也不喜歡那也不喜歡的,很討厭。謝蘭生 一下站起身,居高臨下看著莘野,雙手叉腰,大聲問︰「它怎麼就不好吃了?大家都說很好吃!我就要吃麥當勞!我非得吃一次麥當勞不可!」

莘野一愣,急忙哄道︰「好好好,吃麥當勞,吃麥當勞。」

「……」

「拍完《生根》咱們兩個就去深圳吃麥當勞,行不行?」

听了這話,謝蘭生的火氣消了,又坐下,道︰「那倒不用。」

莘野斂眸。

這謝蘭生,平時一向開朗、寬和,對他卻有小暴脾氣。

謝蘭生用白皙的手把照片全歸攏好了,塞回信封。

莘野問︰「你打算用這些干嗎?」

謝蘭生笑︰「先試一試,成了再說,不成就不說了。」

祁勇這人喜歡電影也喜歡鈔票,最好都能滿足他。

…………

謝蘭生跟祁勇要了他美國的通訊地址,說會寄些東西給他,祁勇雖疑惑,也應了。他估模著寄達時間又約定了下通電話,祁勇也是全答應了,似乎想看一看謝蘭生的葫蘆里在賣什麼藥。

謝蘭生到郵電局買了郵票還有信封。他用舌頭舌忝舌忝郵票,舌忝出漿糊,端端正正貼在信封上,又把照片塞了進去,不僅有朋友在深圳拍的,還有他以前在北京拍的。

沒用太久,信寄到了。

謝蘭生也按照約定再次撥打越洋電話,時間是在洛杉磯的晚上八點,北京時間凌晨五點,他找很久才找到了5點開門的小賣鋪。

在電話里,祁勇說︰「信收到了……這是哪兒?是香港嗎?還是澳門?」

「都不是!」謝蘭生道,「上面全是中國內地,深圳特區,還有北京。祖國現在變化很大,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一年一個新的樣兒,跟幾年前完全不同了。可不可以冒昧問一句,您上一次回中國來是哪一年的事兒了?」他北京人,習慣用「您」。

祁勇算算,說︰「84年。」

「那現在可不一樣了。」謝蘭生說,「保準讓您大吃一驚。」

「……」祁勇沉吟了一下,說,「我也听說,中國現在變化很大……」

「對呀,」謝蘭生也有些心虛,不過堅持著說下去,「作為正宗的中國人,不想回來看一看嗎?不想回來感受感受嗎?您回國來,住兩個月,順便跟著工作工作,不好嗎?也算見證祖國發展了,沒有錯過大的潮流,甚至可以親身感受兩個月的建設速度和改變程度。要知道,只旅旅游是沒用的,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設身處地工作、生活,才好啊。中國現在變化太快了,隔一兩年就一個樣了,等過一陣再回中國一切可能就慢下來了,這太遺憾了,會錯過了騰飛期的。」

話筒對面,祁勇似乎有些動搖︰「我是打算回國看看……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去兩個月。」

謝蘭生又繼續勸道︰「那在中國,一邊工作、一邊生活,不更好嗎?就可以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的感受了。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一邊拍攝一邊嘮嗑你就能更了解中國了。而且,雖然沒有正常周薪,好歹也是一份周薪呀!美國往返中國的機票還有您在中國的食宿,《生根》劇組也會出的。9月10月到中國來,11月12月回美國去,過感恩節和聖誕節,休息休息,多好啊。」

曾在中國經歷過最困難的六十時代,又在美國渡過過身無分文、窮困潦倒的艱難歲月的祁勇還是能省就省、摳得要死、一分掰成兩半花,听到這話,算計算計,感覺似乎也不太虧——他不用付交通、食宿,還能經歷祖國發展,見證經濟起步。

謝蘭生與祁攝影師這通電話打了許久。謝蘭生在那小賣鋪不得不又買了一張電話卡,是50元的,卡面上有頤和園。

最後,祁勇說他想想。

這已經是巨大進展了。謝蘭生也沒再逼,最後總結了一分鐘,請對方認真考慮。他虔誠地請求合作,已經耗盡一切精力。

結果僅僅幾天之後,再通電話時,祁勇就對謝蘭生說他可以去中國工作,但最多去兩個來月,周薪就按1000元計算——謝蘭生在最開始就承諾過的一個數字。

听到這樣的答復,謝蘭生欣喜若狂,急急忙忙拉著莘野寫了合同、傳真過去,又讓祁勇簽字、蓋章,傳回中國。

接著,謝蘭生與祁勇約定回國時間、開機時間,又叫助理小紅小綠、歐陽囡囡還有岑晨各自前往拍攝地點,他自己則又對劇本做了一些調整、改動。

直到確定開機時間,謝蘭生才猛然察覺現在已經7月份了——自羅大經和張繼先撂下挑子退出劇組,已經過了一個半月了。

…………

祁勇回到中國那天,謝蘭生和莘野兩人親自趕到機場去接。莘野認識祁勇,他們兩個沒跟別人一樣高舉接機牌子。

謝蘭生只在去la時來回做過兩次飛機。他上學時,想買機票甚至需要所在單位的介紹信,大家認為只有領導才有資格坐坐飛機,當時他的一個鄰居從湖南坐飛機回京廠里甚至專門派了一輛車去接他回家。這一兩年民航倒是蒸蒸日上、發展起來了,可謝蘭生還是很少坐。

祁勇身材十分高大,留著濃密的絡腮胡子,手中提著大旅行包,十分具有藝術氣息。莘野一眼就看見了,雙手插兜,喊了一句對方名字,側了側臉,示意他到出口匯合。

而謝蘭生剛一匯合便殷勤地幫忙拎包,噓寒問暖。

祁勇一出首都機場便迫切地打量四周,看建築,看馬路,看車輛,看行人。

他沒忘記,他回來是感受變化的。

然而,當謝蘭生還有莘野帶著他先坐火車、再坐客車、再坐驢車地趕到了盱眙村時,望著漫天的黃沙,望著滿目的土房,祁勇想哭了。

日他先人,他被忽悠著簽合同了。

發展呢?繁榮呢?照片上的高樓大廈呢?

怎麼實際是這樣的!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謝蘭生是北京土著,卻選擇了如此冷僻的一個地方當片場,有完美主義強迫癥。而謝蘭生還沒有車,去大城市要先坐驢車再坐客車再坐火車。正常劇組肯定有車,這謝蘭生窮到離譜。他本以為時不時就都能開車回北京的,最差也是回個城市。他在la住,不怕開車,動不動就一兩小時的。

小紅小綠、歐陽囡囡還有岑晨全都鳥兒一樣歡欣地沖出來,迎接最後一位主創。

尤其小紅這女孩子,一雙眼楮亮晶晶的,睫毛撲閃撲閃,不自覺地雙手合十,叫︰「祁大攝!!!」

祁勇︰「…………」

小紅攥拳,原地跳跳︰「祁大攝,您可終于是到了呀!我們幾個日盼夜盼,人員終于又湊齊了!《生根》可以再開機了!!!」

「是啊,」小綠道,「暫停好久,都長毛了,還是拍攝更有意思。」

祁勇︰「…………」

見攝影師沉默了,謝蘭生也挺愧疚的,挽回道︰「咱們先在鄉里拍一個月,爭取能縮到三星期,再回北京拍三星期,最後去深圳度假度假,全面感受三個地方,挺好的。我在北京一同學是北京邊上桃樹鄉的,他說可以把自己家借給我們拍攝內景,我看了,比較合適,可以拍攝屋里邊的幾段劇情。」盱眙村還沒通電呢,幾個內景不大好拍。

祁勇木然地看向他。

回北京也還是沒車啊?

謝蘭生又看看四周,道︰「咱們環境是不太好……如果您想毀約也成……我還是出來回機票,也給您結三天的錢。你看看……您要走嗎?」

謝蘭生的這話一出,周圍倏地無比安靜,死寂一般。小紅小綠、歐陽囡囡以及岑晨八道目光都沉默地望向祁勇。

祁勇只覺得周圍宛如有了什麼悲傷的bgm,有些煩躁,掉頭就往房間里走︰「都到這了,還走個屁!三個星期還可以了。」

謝蘭生長舒了口氣。

自己拍攝獨立電影想要請到真愛電影的攝影師和錄音師可以說是難于登天,他本以為只能隨手再拉兩個拍廣告的了,沒有想到,他想要的主創人員他坑蒙拐騙全弄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