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軍與趙軍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今本將軍便定下一計,一計破敵的大計。」秦文謹頓了一下後,方才一字一頓道︰「此計只十六字︰以重制輕,以退制進,斷道分敵,長圍久困!」
王翦主動上前一步,躬身一禮,道︰「還請大良造與我等詳說一番這十六字的奧秘。」
秦文謹依其言,上前拿起幾案上的地輿圖,一面展開地輿圖,一面說道︰「此十六字計,根本則是以重制其輕也。」
正好將地輿圖展開的秦文謹,示意諸位將領上前一觀,他指點著其中一處,道︰「此地乃是座大型河谷,本將軍計算過,可容得下數以萬計的軍士。」
「三水河谷間?」有將領出聲問道。
「嗯,本將定下此處,自有其道理,諸位將軍可還記得方才所提的趙軍四長?趙軍輕騎輕矢,三水河谷間,並非是那等蠻?族人生存的草原,可一騎瞬間千里也,從而任其縱橫馳騁。
在此地,趙軍的輕猛靈便,必受到我秦軍的掣肘。此時當以重甲與之相對,若反其道而行之,則是大失地利也。
且投趙軍所好,非本將之願也。」
王翦等一干將領,齊聲道︰「我等謹記大良造之言。」
在這狹小的幕府之中,諸將領齊聲吼道,幾乎是震聾發聵也,余韻經久不息。
一時之間,幕府里安靜了下來。
忽然有一位將領問道︰「敢問上將軍,這地勢之利。又是以何為依據也?」
秦文謹忽然笑問道︰「諸位可有誰與上將軍冷小帥相熟?」
同在秦軍中,又皆是將領,相互之間認識是肯定的,只是熟與不熟的問題。只是冷小帥這個人,讓秦軍將領一瞬間的面色,變得有些怪異。
齊齊愣怔一瞬間之後,復又齊出聲道︰「我與上將軍相熟。」
王翦望著這好笑的一幕,替眾人出言道︰「大良造此時言及上將軍,可是事與上將軍有關也?」
秦文謹點頭道︰「小帥手里有一冊兵法,乃是王後之師所贈。這冊完整的兵法,本將軍有幸得一觀也」
不待秦文謹再說下去,諸位將領的眼眸,在這幕府里,宛若天上的銀星點點,齊齊的望向上首的秦文謹。
王後之師,他們這些年來,也多少有了耳聞,甚至人傳證實過,乃是傳聞之中的鬼谷子,只是畏懼秦王昭世護犢子,不敢親自去問,這才教洛惜賢落了個清閑。
如今有幸听聞冷小帥得其賜一兵法,生不出嫉妒的心情,唯余羨慕,可是羨慕瞬間便轉為火熱了。鬼谷子賜的書,他們今日或許同樣有幸一聞也。
有人忽然間想到了什麼,他急急追問道︰「大良造,王後之師所贈之書,是何書名也?」
秦文謹笑道︰「《孫武兵法》是也。今以其中的地形篇,為諸位說道說道。‘《孫子》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見得其中好幾個將領,平日里對那個書卷,頭痛不已的模樣,此時卻露出了痴迷的笑容。秦文謹不由得啞然失笑。
旋即又正了正神色,他道︰「如今趙軍將長平守將,由廉頗換成了趙括。趙括為求早日下秦,放棄了原先廉頗的作戰計劃。
然以廉頗的作戰計劃,我秦軍再過些時日,或者當真會無功而返,可趙括棄棄壁壘壕溝而輕銳猛攻,在三水河谷間必將失去有利的地勢便利也。
如此一來,我秦軍所行做的戰計,必將與趙軍相反,以重兵將趙軍困于三水河谷間,引著趙軍來回奔走,使其疲于奔命也。
我軍在此時,上前給予趙軍致命的一擊,這便本將軍這十字策,破敵其一也。」
秦文謹話落,幕府之中,唯聞風嘆息。
而後又傳來將領們的齊聲感嘆,對于秦文謹的用兵,打從心底里服膺。此十六字策,無論從何看,都是極其完美的,竟無一處,可容他們著手。
遂等著秦文謹接下來,對這場戰事的安排。
秦文謹不負眾軍士所望,緊接著又扔出一道驚雷,他道︰「此次本將軍只將作戰計劃告知諸位,余皆待臨戰之時,再作部署。」
見諸將領面上的意猶未盡,又道︰「還有一事,本將軍近日得知,秦王已秘密入了河內,親自來做我三軍的後援。
以本將軍與應離太守之約,每過旬日,便有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送來,還請諸位將軍做好接收糧草,以及作戰的準備。」
這一次卻沒有人及時應答,老將王翦甚至有些憂心,他道︰「大良造,秦王親身前來,是有激勵軍心的作用,可同樣將秦王的安然至于險境,為何會突然之間有些舉動?」
王翦問出了諸將心中的疑團,當初定下的乃是玄應離前來,為他們做後援,究竟何時定下的秦王,先君秦武王,便是在戰場之上,受魏將劉義一箭,殞了性命。
他們亦不想再看秦王昭世落得同樣的下場。
秦文謹聞言,卻並未如同先前那般,與諸將領細說,只道︰「此乃新任太史之言,秦王來此有太史觀星而來。」
聞是太史之言,諸將領這才沒了疑議,此舉定是于秦國有益。譬如當初的遷者咸陽,秦國確實有升騰之相也。
實在秦文謹對于秦昭世的這一番舉動,同樣有些迷惑,所知的只多一點,此時乃是洛惜賢所卜算的,二人乃是一道秘密入軍的。
只是洛惜賢的本事,一直藏得嚴實,既有作底牌,亦有對其保護之意。
不過秦文謹知道,秦昭世二人來此,確有助他之意,這便足夠了。至于其他的,見仁見智罷,若有需要,定會與他言說的。
將事情在心中復又過了一遍後,秦文謹復又說道︰「本將軍再與諸位一遍,作戰計劃與秦王之事,乃軍中機密,如有泄露者,立斬不赦。」
王翦與一干將領,再次齊聲答道︰「我等謹尊大良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