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月初, 羽青鸞和裴曦一起出發, 一個去前線親征, 一個去金礦。

他倆離開鸞城沒幾天,鸞城便又有了大鳳朝傳國祚九百多年,從來沒有女子繼承家業的議論聲, 甚至有人下朝後,去求見羽焦明, 給他看大鳳朝的禮法制度,跟他講他酷似承泰天子, 為了不使大鳳朝斷國祚,也當由他繼位大統, 又講如果是羽九玄繼承大位,將來跪在地上的就是他,如果是他繼承大位又將是怎樣風光的光景。

羽焦明端坐殿中,听得極其認真,不時頗為認同地點頭,偶爾還會心一笑。

那人見羽焦明似乎听進去了,便又給他構畫一幅手掌天下權名揚千古的美好藍圖。

羽焦明等那人說完, 突然說了句︰「我舅舅就是這麼死的。」

那人一愣, 問︰「什麼?」

羽焦明說︰「我的小舅舅就是中了這樣的離間計, 葬送了唾手可得的天子之位, 使得天下大亂,最後死在**,死後連祭祀都沒有。是誰指使你來的?」挑撥離間引起自相殘殺,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些都是父親教過的。

那人說道︰「無人指使,我是為了二王子前來。二王子,自古以來都是女主內,男主外,能立足朝堂的女子寥寥可數,毀掉夫家家業的女子比比皆是,女子應當關在後宅,不應該對男人的事指手劃腳。」

那焦明微微一笑,然後臉一沉,喚道︰「來人。」

守在殿門口的羽翎軍進來。

羽焦明說︰「把他送到典刑司,讓典刑司嚴審。」

那人聞言嚇了一大跳,跪地,叫道︰「二王子,我這都是為你好。」

羽焦明起身,看著他,說︰「你想我們死。」他說完,揮揮衣袖,準備去找他姐,想了想,萬一這些人不好好審呢,又親自跟去典刑司盯著審理。

典刑司審人,押過來後先一頓大刑伺候,如果拷問不出來,便請詔令派人去受審人的府里或當差的衙門里搜,或者是從其身邊的人下手審理。

那人沒熬刑,他就是認為當政的應該是男子,認為羽青鸞應該輔佐庶七皇子羽翔翎或者是讓羽焦明上位,由她輔佐他們。

羽九玄听說羽焦明那里的事情後,忙完手頭的事,到典刑司就听到那番話,慢慢悠悠地走進去。

典刑司的人見到她進來,趕緊起身行禮。

雖然王世女年幼,但沒有任何人敢小覷她。實在是這位太像**王,而**王在她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捶得承泰天子的後宮血流成河。

那人見到羽九玄,心里也是咯 一聲。

羽九玄在宮侍們抬來的椅子上坐下,看著他,說︰「你大概不知道現在掌權的是我娘和我吧。將**拱手讓位給我七叔?想換掉我世女之位讓焦明上來?閣下哪位?」

那人悍然叫道︰「大鳳朝九百年禮法,從未有女子繼承大業。」

羽焦明在羽九玄的耳邊悄聲說︰「這人是頭驢。」又蠢又倔,拎不清什麼叫做時世變化。他心說︰「大鳳朝的祖廟都塌了,多少天子陵被埋進神炭里,都遭天懲了,還大鳳朝!這是**,是他爹娘自己開荒、打下來的基業。這里是他爹娘的地盤,七叔家的封地、連同外家都讓那些起兵搶銅礦的人打沒了。」

羽九玄輕輕點頭,說︰「本宮認為你有句話說得對。」

那人愕然,不明白她為什麼竟然會認可他的話。這損害的可是她的利益,**王的利益,如果不是**王和曦公一起去了前線,他斷然不敢找到二王子說出這番話。只怪他沒想到,二王子看似深沉機敏,竟是個糊涂的沒用的,甘願雄伏雌威之下,還把他送到典刑司拷審。

羽九玄說︰「朝堂上的女子太少了。你進言有功,賞。」

羽焦明滿臉詫異地扭頭看向他姐︰不殺,還賞?

羽九玄讓典刑司的人把他放了,不僅給他賞金子,還升了一級官,從戶部的從五品小官升到了正五品。升官理由是︰議論女子不能繼承大業,朝堂上的女子太少,王世女覺得他言之有理,故厚賞于他。

同時,羽九玄下令,成立鸞城女子府學,開設文武課,專為朝廷選拔女官、女將。」

羽九玄派人把那人連同厚賞一起送到他家。

當天夜里,那人在睡夢中,被人當胸一刀,沒了。刑部派人去調查,是他府上的僕人所為。因為人已經死了,線索已斷,只能不了了之。

羽九玄提議的開設女子學府,遭到了很多人反對。一,開學府要錢,現在朝廷正在出征打仗,錢糧都緊張,拿不出這麼多錢。二,為朝廷選拔女官、女將的學府,遭到那些習慣大鳳朝禮法的人的激烈反對。三,**王正當盛年,羽九玄才十歲,她這樣培植自己的勢力,擔心遭忌。

羽九玄有這提議,並不是腦袋一熱決定。

建立女子學府,最初是由他父親提議,經由母親同意,已經私下籌備多年,如今只差合適的時機。

羽九玄覺得,這便是時機。

至于朝臣們私下勸解的,擔心她遭到猜忌的事,羽九玄全然沒有這個擔憂。她的母親是真正強大之人,並不畏懼任何人。他們姐弟同父母的感情親厚,向來什麼事都可以同父母講,即使犯錯,最多就是挨板子或頂缸。如今年幼,便是有錯處,能有父母教導糾正、庇護,不至于鑄成無法挽回的彌天大禍。

朝堂上也不全是反對的聲音,支持者亦多。

首先,羽九玄屢次監國,她能調動羽翎軍和鸞城武部駐軍,朝政、軍權在握,且深得**王和曦公的信任寵愛,儲君之位極其穩固。

那些拿大鳳朝禮法說事的人,更不被他們放在眼里。在**說女郎沒有繼承權的人,簡直可笑至極。

地位穩固的儲君要建學府培養文官武將,這是向大家伸出登天梯。

反對的聲音,很快淹沒在了贊同的聲音里。

這麼大的事,輔政的三公以及禮部、吏部等相關的部門不敢自行做主輕易同意,都寫奏折向羽青鸞請示。

很快,羽青鸞的詔令傳回鸞城。

她給學府命名為「太學」,由朝廷調撥錢款、羽九玄主持建立,並且定下太學的各職位和待遇。

學正,官拜正三品,總管教學、大小庶務。

祭酒,官拜從三品,總管禮儀祭祀。

學監,官拜從三品,總管紀律賞罰。

舍監,官拜從三品,管宿舍食堂後勤。

開設文學和武學兩個校區,課程囊括了**所有的學府教授的學科。

授課師傅分成兩種,一種是由朝廷官員兼任,不另行授官,但會有薪奉,相當于同時干兩份差領兩份薪奉。第二種則是正式錄用的,剛入職的稱為「講師」,正七品官職。任教滿三年,擇優考核提拔晉升,可升正六品的「學師」,任教七年後,可考取正五品的「博師」。

羽青鸞把退休賦閑在家的上任門郎將老嚴世侯拉出來擔任學正。祭酒屬于禮部官職,從禮部選拔委派,學監則是由刑部選拔委派。

太學的管理規章制度,也由羽青鸞一並擬定送來了。

滿朝嘩然。

這是相當于**王又開了一個新衙門。

好在**王並不是規定只有女子可以進學,男子也可以,名額是各取一半,錄取年齡是從七歲到二十歲。進學方試分成兩種,一種是憑本事硬考,只要是自由身、不是連命都不是自己的奴僕,都可以考。第二種則是靠家里萌蔭,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員以及有爵位在身的,有一男一女兩個入學名額。

在太學完成學業的,授「學士」餃。這是虛餃,沒有任何品級待遇,但它本身就代表了本事、身份地位。

羽青鸞早就把校址選好預留了出來,她一道詔書回來,工部直接開工建學府。

鸞城上下爭女郎能不能當官、能不能當將軍的聲音很快銷聲匿跡。

之前在朝堂上反對的人都閉了嘴。他們只有兩個名額,女兒的名額沒法讓給兒子,如果不用就浪費了。別人送女郎去做官、當將軍,將來甚至可能封爵自立門戶。自家女郎關在後宅養大後嫁到別人家伺候人,怎麼想都虧得慌。

不少貴族來到**後,發現在**做官的規矩多、不自由,不願當官,覺得不如干些買賣或者是多買些莊子奴隸過自己的富足生活,在听說過朝廷建太學的事情後,也不太坐得住了。

這太學建成,想要世代為官並非難事,哪怕蔭生的錄取數比考生少,可家里做官的,門路多,錢財多,比起考生更易尋得出路。況且,貴族的優勢,更不止此。如曦公的那些奴隸,很多被提拔起來當了官,但因為見識少出身差天然矮人三分,哪怕是貴族們與他們公平較量,也能輕易打敗他們。

如果他們現在不去謀官,將來別人家的孩子世代為官,自家孩子卻未必能夠世代保住莊園財錢,指不定哪天被人扣個罪名就抄了家,連申冤都找不到門在哪里。

**上下,包括羽九玄都不知道,羽青鸞和裴曦現在是急著用人才只給出學士頭餃。

如果他們能夠順利平定大鳳,將來是全國統考「進士」,得有「進士」學歷,才可以到各部門考官,選拔入職。

太學確實是大鳳朝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但在全國的大基數下,各種人才輩出,太學盡管有點優勢,但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最高學府的男女人數、教學、考試都是一樣的,效果怎麼樣,還得等實施後才知道。

羽九玄對此格外上心。這是給她的將來夯實根基,她不想將來再听到有人說女郎沒有繼承權。

學府還在造房子,即使磚砌的房子比木頭雕刻的要快,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建學府,選拔教學人才、制定教材,都需要提前安排好。羽九玄趁著房子沒蓋好,先讓他們把藏書館的書全部抄錄一份,將來太學也要有藏書館。教材也要提前編好,要集鸞城所有學府的大成,務必要最好的。

因為她要最好的,而很多貴族在這種干事情上,真心比不過裴曦莊子里出來的管事們,于是,編教材的時候,裴曦莊園出來的管事比貴族、士族、豪商出身的人加起來還多。

那些出身好的人,成天對著那些經常顯露出奴隸習慣的官員,橫看橫不順眼,豎看豎不順眼,還得憋著。這些奴隸……咳官員,確實出身低,可能從奴隸熬到有官身,那就不是一般有本事的人。

有編數學教材的,心算比人家撥算盤還快,她做賬的方式,別人看都看不懂。

有位總管除禮法外所有教材的女官,實打實的奴隸出身,太禮見到她都要客客氣氣的。

這位叫文育才,她的名字是曦公起的。

太學還在建,她直接跳過「講師」、「學師」,成為「博師」。曦公所有的管事、戰奴出身的武部官員都在她手底下當過學生。曦公辦學府,派她當「校長」,城中很多公侯貴族見到她,都要客客氣氣地稱一聲「文師」。

當初**王下令擴充貴族文字時,文育才被請到禮部忙了好幾個月。

文育才長相平凡,穿戴樸素,但她有一種氣定神閑的氣度,行事也處處有章法,極是老練。

她的丈夫甲十七,原是曦公身邊的戰奴,後來升百奴長派去駐守驛站,被路過的曦公和**王看中,進了軍驛司。

軍驛司不止管著驛站,還管著探听消息、捉拿其他公侯們派來的探子眼線的活計,必要時刻,有便宜行事之權。

貴族們對于**王和曦公的折騰勁只剩下服氣,多少他們想都想不到的東西,曦公和**王一樣樣地往外折騰。打听消息,曦公的商隊、**王府的眼線、商務部的情報處還嫌不夠,還要再添個軍驛司。貴族們才能騎的馬拉出來建成軍驛站,遇到情況緊急時,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送信,一天能跑好幾百里。

很多東西,曦公和**王琢磨出來了,就在曦公的莊園和奴隸中先試行,等一切妥當後,再拿出來。

他們都不知道王世女臨時找來的這些奴隸官員有幾個身份、到底是干什麼的。這些人對**王、曦公忠心到連命都能不要,根本沒法拉攏。大家對于這些奴隸出身的官員,都覺得還是少惹為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