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廚師大會將在初秋舉行。這個季節不冷不熱, 方便大家從春夏一路趕往京城。而且,相對于其他季節來說,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這個季節的食材最為豐富。

本朝設有十五個行省, 下轄三百多個州府。元宵剛過, 一道皇令通過驛站發往全國各地。皇上要招百姓去京城參加廚師大會, 每個行省招九人,共一百三十五人。

招這一百三十五人是要他們在廚師大會上當評委,所以不是隨隨便便招的。各個行省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招三人;有福之人, 招三人;忠義禮孝之人, 招三人。

這些人將會組成大眾評委。哦, 或者說是百姓評委。他們去一趟京城, 不僅來回的路費都由朝廷出了, 一路上住的都是驛館, 據說還能得到皇上的賞賜。知道這一點後,人人都期望自己被選中。而這個主意當然是顏晉耘和巫慎給皇帝出了。把治下的百姓接到京城,讓他們感念一下皇恩浩蕩,費不了幾個銀子, 還能收攏一波民心。

那賞賜都不用皇上出,直接就廚師大會的名義對外招商,自然有大批的商家哭著喊著要為皇上分憂。皇上的私庫不僅不會往外掏東西,說不定還能賺個缽滿盆滿。

除了這些百姓評委, 還會從京城中的高官貴婦、著名詩人、當世大儒等中選出一百人左右,組成名人評委。據說,只是據說啊,當今聖上也是名人評委中的一員。

然後,專業級別的比賽中自然得有專業評委了。專業評委共有九位,由廚師屆的老怪物組成,易先生自然是專業評委中的一員。這九位老怪物是真正的權威人士。

比賽規則也大致出爐了,只除了一些細則有待完善。三種評委的權利是不一樣的,專業評委的評分最有用。但是,也不能說名人評委和百姓評委就徹底沒有用了。

金家的佷子覺得自己被羞辱了,道︰「從民間招來的那一大幫貧民懂得什麼叫美食嗎?我敢說,他們一輩子都沒吃過什麼好的,有什麼資格對我的作品指手畫腳?」

其實百姓評委和真正的貧民還是有差距的。在這個時代,一位老人若能稱得上是德高望重,他身後必然有一個龐大的宗族。而一個有福的人,他自己得沒病沒災,家人也得沒病沒災,且家里怎麼也得是枝繁葉茂、小富安康吧?所以,這兩類大眾評委最次也得是鄉紳一類的。他們衣食無憂,有一定的見識,哪像金佷子說得那樣差。

可金家少爺就是看不起他們。

金家主心里也不一定就看得起這些人,卻說︰「在外人面前可不能講這樣的話。沒看皇榜上寫著麼,民以食為天,而皇上甘願以百姓為重,所以才設了百姓評委。」

金家少爺仍是不服氣。三類評委中,他連名人評委都不一定瞧得上。作為技術封鎖的既得利益者,他的心里有一種「除我們廚師世家之外,沒人懂得廚藝」的傲慢。但是,皇榜已經下了,各省的百姓評委都已陸陸續續進京了,這事已經無可更改了。

從各地招來的平民沒有資格評論他們的廚藝!要是沒有優質食材那一事,廚師世家估計會聯合起來抗議這種賽制。但現在,經歷了稻花魚的沖擊,有大量的優質食材在前頭吊著,廚師世家就不可能聯合了。世家之間本來就多齟齬,有了利益就有沖突。他們會想,如果我不去,那幾家卻去了,我拿不到優質食材,他們卻拿到了……所以,京城是一定要去的,廚師大會是一定要參加的,優質食材是一定要弄到手的。

「伯父!可那些人真的不懂廚藝,他們能點評出什麼來呢?別到時候看見誰排在前頭就把票投給誰,或者誰長得好看就投誰。」金家少爺叫囂著,「在我們廚師中一直都有重口難調的說法。一道菜就算是做得再好,總會有人是不愛吃的。萬一點評的時候,他們都被那小白臉迷惑了,把票全都投給那小白臉……我們難道就認著虧嗎!」

他這話里的小白臉自然就是指顏晉耘了。金家少爺最近沒少在外頭听別人說起他們對顏晉耘的向往。金少爺再出色,他也只是在世家中有名氣,哪里像顏晉耘啊,隨著《北山集》的傳播,他的才名和美名都已經人盡皆知了。就連金家少爺的好友里頭,咳,其實是一幫狐朋狗友啦,都有人替他委屈︰「那公良除了有張好臉,其他哪里能比得過您呀。您可是金家的大少爺,是金家未來的家主,自幼就研習廚藝的。」

金家少爺深以為然。

狐朋狗友又說,那公良向榮有什麼呢?他們都調查清楚了,那家伙在公良家落敗前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學過廚藝,後來雖然拜了易先生為師,但跟著易先生也不過三年而已。三年能學到什麼?肯定是憑著一張好臉糊弄了那幫文人,才被人吹上了天。

「這種沒有真本事的小白臉在廚師大會上是走不遠的!」有好友說。

「那可不一定。」有人卻說,「史書上可記著呢,美人美起來連國家都能亡了,區區一個廚師大會還搞不定嗎?你們看薛興昌,看魚淵,看《北山集》上那些人,他們哪一個不是聰明人呢?但他們寧可拋了清名不要,也要幫那小白臉造勢,可見他比史書上的禍國妖妃還要美……有這樣一張臉,到時候還不是輕輕松松把評委迷惑了?」

這話說了一遍兩遍三五遍,終于被金少爺听進去了。他太過傲慢,心里始終看顏晉耘不起,也看那些百姓評委、名人評委不起,所以覺得這些話說得太有道理了。

除了金家,其他廚師世家也多少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語。

但是,哪怕他們心里已經認定了顏晉耘是個靠臉上位的跳梁小丑,等他們陸陸續續到達京城後,他們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顏晉耘的「無恥」程度。有一出新排出來的戲在京中非常流行。新戲的名字叫《公良學藝》,據說改編自公良向榮的真實經歷。

《公良學藝》的劇本由顏晉耘親自操刀,一開場就是哭戲,主角對著父親的墳墓哭訴自被陷害以來所遭遇的苦難,哭得觀眾感同身受,立刻就把大家的心抓牢了。然後,主角得知京城中有位名廚要收徒,就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京城,又通過種種考驗成為了名廚的徒弟,再經過千辛萬苦的練習提升廚藝,終于憑著一手好廚藝出名了。

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里頭還有皇上的戲份。顏晉耘給他安了一個嫉惡如仇、明察秋毫、憐愛百姓的人設。老百姓可不就是喜歡這樣的皇帝嗎?

這里頭自然還有巫慎的戲份!顏晉耘把巫慎寫得特別蘇。

在安慶公主的牽線搭橋下,戲里頭的唱詞都是真正的大家寫的,她還請了全京城最有名的戲班子來排這出戲。因此,《公良學藝》一開演就大受歡迎、飽受好評。

一時間,主演火了,顏晉耘這個原型人物也火了。

主演姓薛,薛伶人聲音婉轉,長相美麗,扮相尤為漂亮。京城四美之所以沒有把他選進去,主要是因為他身份太低。其實單論長相的話,他已經超過京城四美了。

有人問孫二先生︰「不知薛拎人演出了公良先生的幾分風姿?可有七分?」

作為公良先生的徒弟,孫先生一邊嘆氣一邊搖頭,語氣堅定地說︰「他連我師父的半分風姿都沒有演出來。我不是說他演得不好。他已經演得很好了。但……唉!」

眾人皆嘩然,薛伶人已有無雙美色,卻不及公良先生半分?

那公良先生究竟有多美啊!

顏晉耘繼續有條不紊地操控輿論。之前那些送到廚師世家耳邊去的流言都是他親自設計的。金少爺身邊圍著那麼多的狐朋狗友,總有一兩個是能被收買的。其他人那里也是一樣。顏晉耘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激發了廚師世家對公良向榮的美貌的忌憚。

顏晉耘在廚師大會開始前排演《公良學藝》這出戲,也是為了加深世家心里的這種忌憚。那些陸陸續續到達京城的百姓評委,他們被朝廷統一安置了。他們或許從來沒有听說過廚師金家,也從來沒有听說過廚師柳家,但他們肯定知道公良向榮!廚師世家不止一次地听人說起,百姓評委和名人評委已經對公良向榮有了天然的好感。

這樣下去可不行!

幾大廚師世家踫頭開了個會,然後一起向皇上遞交了一份奏本。奏本里是這樣寫的,為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摒除其他因素對比賽的影響,應該用暗簽的形式。

他們的意思是,應該在比賽場地建好一排臨時廚房,所有參賽選手在臨時廚房里做菜並且不能離開臨時廚房。當選手把菜做好後,要用統一的盤子裝盤。盤子表面上一模一樣,其實卻在底部標了眾位廚師的名字。然後,由專人把菜端出來,呈到評委面前去。這個順序還是打亂的。等評委打完分,把盤子翻過來才能看到廚師名字。

這就是為了防顏晉耘呢!

他們相信,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徒有其名的人肯定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其實,廚師世家里頭已經有一些心思敏銳的人意識到公良向榮是皇上的人了。他應該是被皇上派出來和世家打擂台的。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只要皇帝不同意他們的奏請,他們就可以對外說,這次比賽並非公平公正。廚師嘛,廚藝不好是原罪。這些聰明人倒不像金少爺那樣,徹底否認了顏晉耘,但他們想用顏晉耘反砍皇上一刀。

皇上壓了奏本,遲遲沒有回復。

世家越發相信顏晉耘只有一張臉了。京城中便漸漸起了流言。有人說,其實公良向榮的廚藝非常一般,之所以有人夸他廚藝好,都是被他那副絕美的容顏迷惑了。

「我說什麼來著!我說什麼來著!果然被我說中了!」孫二非常生氣,「原來就是這幫廚師世家的人在害我師父啊。他們從三年前就開始布局,故意說我師父長得美,否定了我師父的一身好本領!他們還不讓我師父在比賽中露臉。我師父不露臉,就不能洗清流言,豈不是以後都要背著一個靠美色取勝的名頭?這些卑鄙的廚師世家!」

孫二真是好機智一男的。他說的,好像也沒哪里不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