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自從佔據建鄴後, 北方南下的船隊便成群結隊。

不只是玩家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很多北地的商戶們,也希望在這波大勢中能擴大自己的產業, 看看有沒有什麼機緣。

鄭櫻桃便是其中之一, 她這次過來,是想擴大自己的歌坊。

如今的北方, 在才藝上已經是她和那位叫南華的姑娘分庭抗禮,她如今有個小願望, 就是建立一支能做青史名作的歌坊。

可是若說歌舞之藝,南方的世家才是最多最擅長的,一個世家的歌伎質量高低, 代表著門面, 絕對是自小精心培養, 優秀者, 便以結交權貴, 她自己就是最好例子。

于是她便帶著這些年的積蓄,毅然踏上了南下的船。

她看得清楚,現在南方世家被卡住了土地之後, 很多大家族必然養不了那麼多的歌伎,她是這行出來的,當然知道這代表什麼, 代表她們會被隨意拿去換了糧食金銀, 嫁于貧苦人家。

但彈慣了琴瑟的手去牽牛割草, 未免浪費了,如果可以生活的好些,為何要留在南方嫁人生子?

去北方跟著她櫻桃姐姐混上些日子,存上筆嫁妝, 將來嫁入夫家,也更有底氣不是?

在船上,她還遇到許多同行,比如王婆婆,這位快六十的婦人本來不必南下的,但是她的佷孫兩年未回家,還不願意娶妻,听說還想申請留在南方平定山越,征伐成漢,回信她的質問時,還說什麼「xx未滅,何以為家?」

王氏見此信後,終于忍無可忍,便主動申請調來南方,給那小兔崽子一點壓力。

鄭櫻桃于和王氏都是經歷過顛沛流離又奮斗成功的,共同話題多到數不清,兩人一見如故,而當知道櫻桃當年被王虎推薦才來北方後,王氏的眼楮便溢出了璀璨的光彩,一邊邀請姑娘與她同信,一邊回頭對著剛見面虎子就是一個坑一個坑地挖下去。

櫻桃吃著瓜,看著當年油鹽不進的將軍被折騰的雞飛狗跳,心里別提多爽了。

至于會不會被那小心眼的王虎記恨……哼,沒看她站的是長輩這邊麼,不給他再添麻煩已經是她仁慈了好吧。

……

315年年中時,在諸將的討伐下江州、揚州已經納入版圖,原本的晉臣基本下崗,換上她手下的人。

而廣州的刺史王機五年前就名義上就投靠了北方,如今同歷史的車輪似乎準備朝自己滾過來了,便果斷地正式投靠了女帝治下,上表獻州的同時,也順便在表里暗示催促女帝該繼位了,名不正則言不順,你這樣我們吹捧你都不方便,以及我在這里熟悉,和靜深姑娘配合得很好,如今廣州的俚僚都非常安順,沒什麼大事,還有很多熟俚也願意入戶籍里,耕種交稅,看我表現得這麼好,就收下我吧。

魏瑾看完後,也沒有為難他,收了他的陳情表,繼續任命他為廣州刺史。

北方征伐的腳步自此,才緩緩停下來。

這途中,幾座大山們也終于有時間,來提高治下的耕作水平,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牛和鐵的需求瞬間暴漲了百倍。

南方的耕作水平大部分都還處在火耕水褥的階段,就是用水力進行灌溉,焚燒山林用草木灰增加肥力,這其實和刀耕火種區別不大,加上江南的地質條件其實遠不如黃河流域那種連石器都可以耕種的松軟泥土,這里的地勢復雜,而最大的問題,還在于防洪上。

比如肖妃發現,她拿下荊州兩年多了,上漲的耕地卻並不多,原因就在于雲夢澤是長江的蓄洪區,長江從鬼斧神工的三峽奔涌而出後,來到了平坦富饒江漢平原,便開始肆意翻滾,這麼百多公里的荊州長江河段,能讓它扭出四十多個彎,更不必說旁邊還有雲夢大澤了。

想開發這一帶,就必須在長江的北岸修築一道江堤,把北岸平原上泄洪口全數堵住,這才可能開發出富饒的良田區,不然無論在雲夢澤邊開出多少田,大水一來,都妥妥是送的,全當白干。

而北方的堵住後,江水就會去南方,雲夢澤會漸漸干涸成很多小湖,汛期的江水會去南岸匯聚成洞庭湖。

這事在網上引發劇烈聲討,強烈譴責這種改變環境的行為,有人質問這麼大的雲夢澤發展漁業不行麼?為什麼一定要在稻米上死磕?

但立刻有人噴回去,在沒有抗生素藥的年代去養魚那是痴人說夢好吧,你是沒見過魚死起來是什麼樣子,再說了,雨季一漫灌,你當魚就不會跑的麼?

還有人表示,從夏朝到東晉,雲夢澤本來就是漸漸縮小的,這更多是環境變遷,和現代那種圍湖造田不是一回事。

雙方大吵了好些日子,最後肖妃決定先只堵一個荊江的泄洪口子,開發江陵一帶的農田,反正這也是一天能搞定的事情,還是讓歷史自己去選擇吧。

孟嵐也是同樣,魚米之鄉的江南一帶也是需要各種鑿山峻湖地引水,尤其是靠海一帶,必須有海堤,不然海水倒灌,一年白干不說,土地上殘留的鹽會讓後來的耕種化成不可能。

發現這一點後,專業是農業水利工程的玩家們簡直像上了天堂,被各種引為上賓尊敬,一個人能帶十幾個徒弟簇擁著端茶倒水。

他們甚至飄到已經在討論「京杭大運河」「東南萬里海堤」「荊州江堤」這種世紀工程了。

當然,魏瑾是不可能批的,或者說,至少二十年之內,是不能弄這些大工程的,這需要孕育一波人口,地基搞不好就蓋樓,下場就是隋煬帝那樣。

南北經濟要均衡,才能孕育出更多的生產力,所以她不但沒有讓南渡的移世遷回去,還給了很多開墾土地的優惠政策,甚至于減免了今年荊、揚、江三州的夏稅,並承諾明年的農稅也減半,否則一定會有大規模的回移潮。

……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到收獲季節時,「我愛種田」活動的結算也落下來了。

第一名是蒼秀兒,她坐擁兗、豫兩州,河南一帶都是千年精耕細作的好地,沒的多說。

第二名是孟嵐,本來她在廣州的那點地很險,但奈何她主動拉攏了江南吳興的周家,這位的全力支持下,她的成就一路直上。

第三名是深耕細作的遼東希銀,他雖然在這兩年都沒有什麼大操作,但勝在默默耕耘,不但收攏了高句麗新羅扶余這些地方的移民,還大力開發了扶桑的土地,加上大量白銀換來的牛馬和玻璃,深耕土地。終于他勤懇的經營有了回報,遼東冬季長,可還是成功得到了的連續兩年的豐收,且在第三年的豐收季節橫殺而出,以微弱優勢成功擠入前三。

慘還是肖妃慘,她因為草原的耽擱,所以荊州那邊經營的不是很好,最主要的是人口和局面都不允許先前的她修江堤——否則要是敵人學關二爺來個水淹七軍,那找誰說理去?

為此,肖妃氣得差點棄游。

因為先前看好她人的太多,網上的賭局自然也是一地雞毛。

秋收剛過,建鄴的氣溫卻還是蒸騰著。

但豐收的氣息,還是在這里蔓延。

一個賣飴糖的小販用著細竹棍滾著糖絲,吸引了大群孩子。

大街上,一個精致可愛的三歲小孩努力掙月兌了父親的懷抱,吵著走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才一落地,就噠噠噠地像炮彈一樣沖出去,引得母親急忙跟上。

「你這小兒越是康健了。」一名二十七八的年輕文士微笑道。

「太真過譽,」孩子父親謙虛了一下,「想是女帝治下之土,更養人吧。」

兩人于是又吹捧了下自己的上司,便說起了江南如今的變動。

「太真你從上黨郡守一越而成揚州刺史,深受陛下看重,這將來已經是定然入尚書台了。」桓彝贊道。

前任上黨太守,現任揚州刺史的溫嶠聞言,微笑道︰「以後之事,誰又說得準呢,我等還得盡心竭力才能回報重任,如此,你也不必再鍛煉酒量了。」

桓彝聞言大笑︰「改易風氣,正如此。」

如今說他最佩服女帝的事情,無疑就是她帶起的務實之風了。

他家本是儒學傳家,但當年南渡之時,為了護家求官,不得跟著那些名士們洶酒luo奔,嗑藥談玄,越是大膽前衛,越是能得風聲,但這些事情,他真是從心底里厭惡,卻又不得不加入,廢了無盡的功夫,才成功擠身「江左八達」的名士圈,天知道他為此付出了什麼。

但現在是女帝持政,把原來那些空會談玄、不懂俗物的官員們紛紛掃地出門,因此南方官場的風氣頓時為之一清,他們這些人,終于也不必裝得放蕩不羈,可以安心做些實事以惠民。

溫嶠自是同意,兩人又說起了如今的許多宗族,很多也看清了局面,不再糾結復興九品官制,而是開始放段,試圖進入基層,開始積累經驗,這也是智者之道。

畢竟都是經歷過動蕩,知道太平盛世的可貴,宗族能帶領族人熬過亂世,也是有自己的獨道之處。

兩人一邊說,一邊走過繁華的街道,周圍一處的面攤散發的熱氣,旁邊不遠一處炸油果子,地上擺著小攤賣著自家做的一些鞋帽、竹編,還有人表演賣藝,生意都很興旺,至少圍觀者甚多。

「這建鄴還算繁華。」溫嶠贊道。

「原來可不是這樣,這是新修整的棚區,」桓彝指了指遠處,「那邊那一塊,是還舊戶的瓦房,剩下的,便全做了新鋪,又靠著秦淮河口,行貨便捷,這才有如此盛景。」

「盛景?」溫嶠嘴角顯出不屑之色,「茂倫你是未見我治下潞城,回頭你我去看看,便知何為興盛。」

「哈,女帝治下,都是遲早之事。」

兩人說說笑笑,走過這片繁華的新區,前邊跑來跑去的小孩子終于累了,伏在父親懷里,不一會便安然睡去。

溫嶠凝視著小兒無邪的睡顏,一時無盡感慨,十年前,他還和叔叔北上晉陽,被那些異人擠下牛車,為山河傾頹而奔走圖救,那時的他的,為了家族生計,還得從崔家兩個小輩之手圖些財貨,困窘至此。

如今不到十年,大半天下都已安泰,八王之亂,洛陽陷落,衣冠南渡,明明才過數年,卻都遙遠的有些恍惚起來,城市的喧囂落在耳中,仿佛所有紛爭,都屬于另一個世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