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零六章 全黃龍心相連,用愛圍成個大圈圈

今日,宋府尹不止要攜家眷露面,要站在二樓處,帶領家人,向樓下的百姓揮手示意。

而且還帶頭包下,黃龍當地有名的酒樓,廣聚軒。

一會兒要有節目的。

宋家包攬的是雜耍一類節目。

弄劍、跳丸、倒立、走索、武大雀,頂桿,吞刀、吐火,耍酒壇。

本來他們是有許多選擇的。

秦主簿作為第一大秘,在第一時間就準備一大篇節目單讓大人選,也曾真心實意建議過知府大人一家,最好選擇樂坊官女的霓裳羽衣舞或是唱戲。

那小舞跳的,賊帶勁。

但擋不住宋福生拿著節目單到後院,全家投票,一致通過,要看雜技,就這麼接地氣。

就剛剛,宋阿爺臨出家門前還囑咐呢,「看是看,咱家人別一看演的挺好就不停叫好喝酒,聲音比誰都大。都抻著點兒,你們可是知府的親屬。」

老爺子實在是怕家里小子們不知深淺,趁著過節喝多了再丟丑。

到時,那可真是承包了全城的雜耍。

連最重要的雜技之一耍酒瘋,都能表演給百姓觀看。

另外,燈謎是少不了的。

整個廣聚軒酒樓外面早已掛好了各式燈籠,紅彤彤一片。

宋府尹牽頭與百姓同喜同賀,下面的官員以及當地有名望的家族,自然也紛紛沿街包下酒樓、客棧、書肆還有現搭起賞燈棚子和戲台的。

包攬了所有的娛樂活動。

你家請唱戲劇的,他家請耍猴的變臉的跳舞的,請各色藝伶表演。

讓全城百姓可以借光觀看。

喜歡看誰家的,就站下抬頭仰脖看,或是翹腳望著瞅,提前從家里拿小板凳,踩在小板凳上望。

趕上貴臣戚里心里高興,圍觀的百姓備不住還能得幾個銅板賞錢,或是吃到主家賞的幾顆湯圓。

要是有才華,能猜中主家的燈謎,那更是有禮物相送。

只看,此時這條繁華的街上,僅設置的燈樓就有三十間。

懸燈籠燈,微風一吹,斜線成韻。

街上的百姓更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歡呼雀躍,滿城歡騰。

支攤子的,賣什麼的都有。

秦主簿正在廣聚軒樓下,代表宋知府講話。

低聲囑咐今日當職的衙差們,一定要確保百姓的安全,治安等級拔高。

尤其是城門要在上元節大開三日,方便下面來的百姓看完燈出城回家。

城里人多,百姓越放松的時候,越是你們該認真值守的時候。

來匯報的衙差,鄭重回是。

黃龍官員們眼下也被訓練出來了,凡是他們眼中認為的大事,不止要報給主管官員,像今天就是,不止要向劉守備匯報,還會找到秦主簿轉告知府大人。

秦主簿一擺手,讓這些人快去忙吧,回頭上樓時又頓住,看了眼十二位護衛知府大人的衙役。

「你們幾個,別握著大刀像個門神似的杵在那里,百姓還敢進來嗎?是,包下了酒樓,但大人也特意對這家掌櫃強調過,一樓該做生意就做生意,表演在二樓三樓的陽廊和樓下。」

十二位帶刀護衛︰「……」

您竟說一堆沒用的,那他們在哪里站著啊?

百姓進酒樓吃著,他們站一邊看著?

秦主簿擺手喚來一直貓腰笑呵呵的酒樓東家,示意給那些護衛也上些餃子湯圓,過節了,這算是加班,帳算在知府大人頭上。

東家立馬回身擺手讓小二們︰「快,速去。」

什麼銀錢不銀錢的,知府大人能來這里,廣聚軒上下那是蓬蓽生輝啊,官差們也是辛苦了,為了咱們上元節的百姓。

秦主簿一擺手,別廢話了。

他現在已經不愛听那些奉承的話,天天听,早就听煩。

秦主簿才轉身上樓不久,湯圓還沒端上來呢,廣聚軒的東家就情不自禁的哎呦一聲。

只看大型團拜團體來啦。

黃龍府數得上名號的官員三十六位,按照品級,浩浩蕩蕩的走進酒樓,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祝福知府大人一家,團圓圓圓。

宋福生笑呵呵站在二樓陽台回眸,食指還指著下面的百姓,和這些官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燈啊,還是有些少,不敵我原籍奉天,想必更不敵京城一角。

花市燈如晝,咱們還差著遠。

節日是否繁榮,最能體現老百姓日子過的是真好還是假好。

這就是咱們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嘛。」

官員們紛紛笑著表示,大人說的太對了,大人此話特別有理。

這些團拜官員共同祝賀,笑容滿面離開。

他們要搶在大型歌舞活動開始前,回到各家的燈棚酒樓里,和自家親眷們共同觀禮看禮花。

砰,砰,煙花升天。

百姓們駐足抬頭觀望。

賣糖葫蘆的都不亂走吆喝了。

小孩子們騎在大人肩膀上興奮的拍手。

連蒜苗子這些大一些的孩子,都在喊富貴忠玉他們這些當爹的︰「別喝啦,大呲花上天啦!」

富貴他們放下酒碗,把著宋福生的肩膀抬頭看煙花,被阿爺一個煙袋鍋子抽手上,「干啥哪,樓下老百姓該看見啦,像是在家呢?哥倆好。」

宋大伯和高屠戶聞听這話,及時收住要拽宋福生胳膊的手。得虧晚一步,要不然小輩們都在,挨訓多沒面子。

宋福生卻一把挎住宋阿爺的胳膊,百姓看見咋了,誰家沒有長輩,指著天空讓阿爺看。

老爺子說︰「我是真不白活呀,以前在鄉下,哪敢想啊。」他連月亮都不稀得瞅。

八位老太太更是齊刷刷坐在陽台的長椅上,面前擺有各色果脯蜜餞松子核桃,吃不了的吃,動作一致,半張著嘴,仰頭望向天空那絢麗的煙花。

看了一會兒還互相拍打著胳膊品評︰咋這麼好看呢。

餃接的非常好,煙花最燦爛之時,二月大地,春雷鑼鼓敲起來,大型歌舞表演出來了︰踏謠。

百名樂坊姑娘在衙役們圈成一圈的保護下,用腳踏地為節拍,跟著鼓點邊歌邊舞,甩動長袖,且步且歌,長裙翻動。

宋茯苓在樓上,捂住耳朵,堵住震耳欲聾的鼓聲,都跟著哥哥們笑著大聲叫了句︰「好!」

這表演就設在知府大人包下的酒樓前。

錢佩英也對宋福生笑的開心道︰「漲見識了,跳的可真好。」

宋福生拍了拍媳婦的手。

在這片熱鬧聲中,宋九族全體,離開陽台。

他們共同舉杯,慶團團圓圓,慶他們的生活喜洋洋。

好些沒有第一撥和宋福生去會寧的家人們表示︰

「你們不知道,那時在奉天就盼著趕緊來,一起過日子,一起過年,干等不給去信兒都等著急啦,眼瞅等的那花兒都謝了。」

而樓下,此時這歌舞表演完了,天上那煙花也放完了。放不起啊,就這,都是府衙掏錢。

以為熱鬧結束啦?

不。

才剛剛開始。

秦主簿請示︰「大人,現在放鞭炮?」

為何有這一問呢。

有個說法。

誰家放鞭炮,就代表誰家的燈謎會即將要開始啦。

老百姓听到那 里啪啦的鞭炮聲就能趕來,大才子、大才女們也會向這里涌動。

宋知府自然要打個開頭了,微一點頭。

然後宋福生在秦主簿離開後,邊啃燒雞大腿邊問女兒︰「你給寫的燈謎?」

宋茯苓啃著鴨脖子說,「不是我,我不是幫你攏賬嗎?對了,你啥時候給我發錢,是我女乃她們自己整的。」

啊?

一會兒百姓們可都來看。

宋福生感覺心里怎麼那麼沒底兒呢。

宋茯苓看出來了,給她爹吃安心丸,擺擺手不當回事道︰「沒事兒,米壽他們幫忙操過刀、壓過韻,我簡單過目,挺好。」

好什麼呀。

以防老百姓們不識字,秦主簿特意安排廣聚軒的小兒敲鑼念。

知府大人的第一個燈謎,必須開門紅。

 一聲,鑼聲起,小二脆生生念道︰

「殼兒硬殼兒脆,四個姐妹隔牆睡,從小到大背靠背,蓋的一床疙瘩被。」

打一吃的。

親主簿扭頭︰恩?

嚇一跳。

樓下的大才子大才女們,各高門的公子小姐看到知府家第一個燈謎從三樓落了下來,他們是識字的,不用等著念。

早在看到時就當場懵啦,這也太難了吧。

他們沒有過蓋過疙瘩被呀,疙瘩被到底是什麼芯子的。

一位褲腳子帶補丁的漢子月兌口而出︰「核桃。」

酒樓小二眼觀六路耳听八方,立即給他逮了出來,「你剛才說什麼?」

漢子臉通紅,被這麼多人圍觀,聲都顫抖了磕巴回道︰「我、我說,核桃。」

「答對啦,賞銀端來,這燈送你。」

大戶公子們一把甩開扇子,搖頭失笑。

都說知府大人天子門生,進士及第,沒想到會出這樣的燈謎。

樓上,老太太們一派自得,連同宋阿爺、高屠戶他們都覺得︰你看咱家多有學問,這燈謎真帶勁。

馬老太用胳膊踫了踫宋福生,用下巴點了點樓下那熱烈的氣氛︰「咋樣,娘這燈謎,三兒?有水準不。」

宋福生耳听著第二個燈謎︰身穿綠衣美,肚里水汪汪,生的兒子多,個個黑臉膛,打一吃的,謎底,西瓜。

品評道︰「挺好,接地氣,緊扣與民同樂的主題。」

馬老太更高興了︰「那是,猜中要給銀兩的,給那些有錢的讀得起書的有啥意思,就該給老百姓,越窮苦的越該給,反正也要白送。沒有生活,不懂生活的人,他都猜不著。」

但宋家的燈謎真有難的,一直到上元節結束後,都沒有人能猜到。

「小時候是綠女圭女圭,長大是紅女圭女圭。女圭女圭沒惹他,他還把女圭女圭辮子拔。稀罕吃的直哈哈,不喜歡吃的喊︰艾瑪。」

宋福生︰艾瑪,老娘,咋把辣椒都整出來啦,這讓人去哪里猜。

最後,宋家的燈謎活動,是被大家閨秀們猜到答案圓滿結束的。

「有方有圓花樣多,水果糖果糕上臥,松軟可口女乃香甜,你買個大的有花朵。」

「蛋糕。」米壽他們的先生,大儒顏夫子家的小孫女月兌口而出道。

公子們都回頭看她。

給顏姑娘臊的啊。

小二還不放過他,「回答不完全對,是哪家的蛋糕啊?」

顏姑娘硬挺著羞臊,母親常說,要麼不出頭,出頭就不能扭捏丟臉,帶著幾名丫鬟,不躲不避道︰「糕糕興興店的蛋糕。」

樓上宋家八位的老太太齊齊拍大腿笑,心想︰

噯,好丫頭,答對啦,謎底正是這個。

你是誰家的閨女如此優秀啊?

宋福生扶額,這怎麼還帶打廣告的。

剛在心里吐槽完,沒想到真照他話來啦,他眼下就服氣他老娘。

小二們組織看熱鬧笑哈哈的老百姓,家里帶孩子來的,請讓孩子們記住糕糕興興,當然了,家長幫忙喊話也可以。

凡是等會他組織一二三喊話的,越大聲越好,免費領糕糕興興鼓搗蛋糕,啥味道呢,就是剛才燈謎中說的松軟可口女乃香天。

有的那小孩立馬著急了︰「爹,爹,快讓我騎脖子。」

馬老太此時已經帶領老姐妹們,換上陸畔送她們的錦緞衣裳了。

八人顏色不一,出現在一樓,下樓了。

她們的身後跟的是,宋茯苓這個總監,技術骨干二丫、桃花、何氏等等。

小二特意等著,等這些人露面。

人太多了,回眸間看到東家對他揮著一塊帕子,明白這是即將要出來了,這才揮動著胳膊︰「一、二、三。」

樓下一時間,連同大人帶女圭女圭們的聲音喊道︰

「糕糕興興。」

「糕糕興興。」

後來就成了叫停都不會停下呼聲的「糕糕興興。」

小娃子們像喊上癮了般。

因為馬老太她們八位老太太揮了下手,丫鬟們小廝們忽然從酒樓里成串端出一籠籠,一盤盤用烤盤裝的鼓搗。

那蛋糕隨著走動都顫悠悠,可見宣軟。

怎麼樣,三兒。

馬老太仰頭看向二樓。

咱家組織的這燈謎會,你就說熱不熱鬧吧。

你就說,是不是既省錢,不用向老百姓胡亂撒喜銀,還不差事兒。

宋福生在樓上︰說實話,剛那一瞬,小孩子們歡呼著吃免費蛋糕,他心都熱了。一人一小塊,也不少啦。

行啦老娘,你那一眼我明白︰這錢,我給你報銷。

而此時王婆子還特意穿著錦緞衣裳,客氣的與酒樓東家說道︰「感謝啊。」

感謝酒樓配合放鼓搗,因為咱家那個黃龍的門店位置一般,店鋪也很小,存貨都存不了這麼多。

酒樓東家一邊雙手合十彎腰對王婆子笑著說,可不敢當。

一邊心想︰外面能排隊想送大門面,就奇怪了,那點心店怎麼不換地方呢。

家里的老太太們是這麼想的︰

俺家裝烤爐的房子都買的老大了,馬老太斥資不少錢,買下點心店後身幾間民房打通。

正好那條街上就那幾間房,她等于買下一條街。

為了身後沒有羅爛事,房主︰宋茯苓。

至于鋪子,倒真是無所謂大小了,咱看銷量。

想起茯苓,馬老太急忙四處找︰噯?她小孫女呢,「這人那麼多,別走丟嘍。」

其他人倒沒當回事,很不過心的安撫馬老太,一會兒就回來了。

各個心想︰丟,那是不可能的,胖丫在墳圈子都走不丟。

錢米壽正帶著茯苓向街邊走,「姐,我給你介紹位朋友。她一听,要結識你,也很是歡喜。」

顏夫子的孫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