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途》的作者文筆不錯,寫的各種場景能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海中陸的淺海、近海沒有一座島嶼,反倒是進入深海域,出現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島。
小島上不大,中間有一個冒著好喝甘甜泉水的泉眼,果樹上結的果子又大又甜,但船上卻沒一個人認識。
林子里除了蛇蟲鼠蟻和一些海鳥外,只有一種動物,看著像是普通的小香豬,卻有一對晶瑩剔透像是玉石一般的獠牙。
而它的肉質散發一種果香,讓人欲罷不能。
離開小島向著太陽一直往東,航行了近兩年依舊沒有看到大概的邊際,反而又途徑幾個與先前差不多的小島。
在過了第五個小島後,海上的航行變得越來困難。
不僅有變異的巨大海獸會攻擊船只,還有突然出現的海上漩渦、不停歇暴雨。
也因此,一路上沒有出現損耗的船員開始出現了傷亡。
船上人心惶惶,船員水手們要求返航,這位越氏子雖是金主,在這種情況下卻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答應返航。
在船掉頭航行時,這位越氏子久久凝望遠去的那片海域,然後他看到這輩子哪怕死都不曾忘記的場景。
天海一幕!
水天一色算什麼,他看到是仿佛從天上流下來的瀑布,無數瀑布交融在一起,形成一道水幕。
仙界,水幕的那邊一定是仙界。
這位越氏子瘋了一般想要回去,但旁人並沒有看見,自然沒人信他說的話。
當然,這還不是最慘的,待回到了陸地,他才得知,他那原本康健的雙親,因他變賣家產一事氣急攻心雙雙病倒,他爹一病不起就這麼去了。
而他娘因為久久沒得他的音信,哭瞎了雙眼不說,原本衣食無憂的婦人如今成了靠給別人漿洗衣服過活的粗鄙婆子。
這位越氏子悔不當初,至此再不提尋仙之事,卻到底因心中遺憾,寫了這本《海上仙途》留給後人。
只不知是想讓後人完成他的遺願,還是讓後人以他為鑒。
至于這本書如何到了柳家卻是不得知,不過長生已經找到了想要找的內容。
這位越氏子的祖宗來自「仙界」,而這「仙界」號「滄淵」。
滄淵界?
不知道長輩們收集的界域圖中有沒有這個世界。
長生神念一動,將月牙澗中所有的界域圖移到下牙域,然後將十八個傀儡侍女「開機」啟動,傳遞出「找出滄淵界圖」的神念,就當起了甩手掌櫃。
之後長生將拿回來的書放回原位,又用神識掃了一眼小孩兒,看他還在睡,就準備離開了。
不過離開之前,長生將凍魚扔在地上,收起了藤條網兜。
想了想,拿出一顆小培元丹扔進了小孩兒家的水缸里,見豆粒大小的丹丸入水化了,這才放心離開。
……
長生回到樹洞的時候,天都快黑了。
吃飽喝足又洗了澡,趴在軟和溫暖的暖玉床上,長生才拿出一幅獸皮卷,就著一塊Ch ngR n拳頭大的日曜石的光芒看著。
原本是出來找搭建樹屋的木料的,誰知道竟遇上個小孩,發生了這麼多事。
不過她也因此得知了自己到底來到了什麼地方。
「滄淵界,下凡三千界之小千界」。
「通天路斷,有界門通往臨水界。」
「跨界傳送陣可至繁樸中千界。」
「豢養凡人,以靈根為修行資質,天厭之。」
雖獸皮卷上只留這麼幾句話,但所含信息卻不少。
尤其是那句「豢養凡人,以靈根為修行資質,天厭之」。
長生邊學習邊看一些修行常識手冊類的書籍玉簡,她如今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菜鳥了。
至少她知道,在千景大世界,人人可修行,雖有靈根,卻不過是一種特殊體質(第十七章)。
如今,這滄淵界的修行界居然只認靈根為修行資質,導致「天厭之」,怪不得「通天路斷」,沒毛病。
想來這幅界圖不是本界之人畫的,否則不會說這些,可能是哪位下界大能在游歷至此界,一時感慨吧!
不過這和長生關系不大,她也沒那個能力扭轉一界的錯誤認知。
她自己如今還住在魚田里呢!
滄淵界是一個四周為陸地,中間卻是一個巨大的海洋的界域。
其中,海洋的面積佔據了整個界域的七成。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陸地不夠住,就要往海洋發展了。
像種花家,一般都是在在淺海域填海造陸。
但滄淵界的修士就特別優秀,他們在大海里面翻山倒海,建造了「海中陸」,且不是一塊,而是數千數萬個。
而這些「海中陸」,應該就是「豢養凡人」的地方。
越氏子在《海上仙途》中說到的海中小島,在界圖上也有標記,是修行之人來往海中陸的補給島。
「天海水幕」則是一種隔絕兩界的陣法。
經過越氏子的經歷,加上手里的界圖,長生大概能推測出當初建議建造「海中陸」的那些修行者的打算。
還是為了彰顯「靈根」的重要。
沒有靈根的就是凡人,就要下放到海中陸。
想來應該也有「仙人」定時到海中陸來測試靈根,有靈根的就能去「仙界」。
凡人生老病死不過幾十年,外邊一百年過去,海中陸的凡人都能四世同堂了。
如此一代一代、祖祖輩輩這麼洗腦下去,誰還能知道「沒有靈根也能修行」一事。
不得不說,這計策實在是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害人終害己。
長生也沒心情看這勞什子界域圖了。
人心險惡,她還是老老實實就在這塊海中陸上修煉至離開吧。
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但沒實力還出去折騰,也不過就是活不過三集的炮灰。
收起界域圖和日曜石,長生靜下心,內視靈台,神識化作一把錘子,就開始吭吭哧哧的錘煉自己的神魂。
此時,她的神魂本源雖然依舊只有豆粒大小,但看著卻不像先前那般如風中燭火的模樣了。
一錘一錘下去,從中溢散的魂力越來越少,隨之進入其中的魂力反而越來越多。
越來越凝實的神魂本源散發著柔和的光,就像是滿月時的月光。
一顆七彩菱晶、一顆乳白珠子、一只月牙形墜子圍繞在神魂本源其中,它們似乎也在悄無聲息的吞吐著魂力,卻也有莫名的力量反哺給長生。
一切,看上去都那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