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至日炎炎,苦夏的晏萩越發的不愛出門了,除了偶爾陪澄陽大長公主和韓氏打牌,就是坐在陰涼的房間里,搖著團扇,喝著消暑茶,听忍冬講京城里的八卦,又或者听說書先生說書。
這天午後,晏萩小睡起來,薺煮好了糖水送了進來,「夫人,是雪梨銀耳姜湯汁,用井水浸過了,喝著潤肺清心。」
「越發的心細了。」晏萩笑,她早上起來有點干咳。
「跟著夫人這麼多年了,要還沒這點眼力見,夫人該失望了,奴婢也不配留在夫人身邊。」薺笑了笑,拿過旁邊小丫鬟手中的扇子,不快不慢地搖著。
「慢點,看著門檻,別把冰塊灑出來。」外面傳來大豐家的聲音,她正領著粗使婆子往屋里搬冰盆,天氣太熱,角落里的冰盆不到一個時辰就融成了水。
「還好去年臘八藏了足夠多的冰塊,要不然今年夏天根本不夠用。」薺感嘆地道。
「多虧了君兒。」晏萩想起去年君兒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翻卦書看,還似模似樣的起了幾卦,並神叨叨地說明年有大旱,非逼得她多存冰。
「那也得夫人願意听三少爺的啊。」薺笑道。
大豐家的領著婢女把冰盆換掉,「夫人,這水還是倒進池塘里嗎?」
「太陽把池塘里的水都曬得快蒸發沒,把這些水倒進去吧,也讓那些魚清涼清涼。倒了水,就回院子每人喝一碗酸梅湯,消消暑。」晏萩是體貼的好主子。
「謝夫人。」大豐家的行禮道。
她們退下後,忍冬滿頭大汗的走了進來,「夫人,听說陛下明天要去天壇求雨。」
晏萩看著窗外白汪汪的太陽,咽下嘴里的銀耳,「這雨怕是求不下來。」天上一片雲都沒有。
如晏萩所料,次日仍然是個大晴天,聖上堅持率文武百官前往天壇求雨,「敢昭告於雨師之神︰惟神德含元氣,道運陰陽,百谷仰其膏澤,三農粢……」
祭文還沒念完,聖上身子一歪,就倒下了,「陛下!」
「父皇!」
「萬歲爺!」
聖上突然昏厥,令場面大亂。
把聖上送宮後,立刻召來太醫會診。
炎熱夏日,殿內亦十分悶熱,可太醫們在冒冷汗,臉色發青,診完脈,噗通一聲跪在皇後面前。沈皇後見狀,心往下沉,「陛下的脈象如何?」
「回娘娘話,陛下、陛下的脈象細弱如絲,時有時無。」太醫院院判磕頭,「臣等無能。」
沈皇後雖不懂醫術,卻也知道只有病重之人才會脈細如絲,「無論如何,得讓陛下醒來。」
「遵命。」太醫們咬應下。
沈皇後拿起帕子,按了按眼角,對傳訊太監道︰「陛下病重,雖不宜吵鬧,但病中,子女當守在身邊侍疾,去把殿外候著的太子、肅王、睿王、懷慶、怡慶都召進來吧。」
乾清宮外,聖上的兩妃兩嬪和王爺公主、文武百官都站在烈日下侯著;見有太監從殿里出來,頓時被太陽曬得發蔫的人一下都精神了。
傳訊太監站在台階上,「皇後娘娘口諭,宣太子殿下、肅王殿下、睿王殿下、懷慶公主、怡慶公主侍疾。」
太子領著弟妹們進去,兩妃兩嬪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且不說聖上昏迷不醒作不了主,就是聖上清醒的時候,也多偏袒皇後,她們想鬧卻不敢鬧,只能繼續在太陽下暴曬。
進到殿中,沈皇後直接告訴兒女們,「陛下這次病情十分危急,脈象微弱,你們都留在宮里好好伺候。」免得見不到陛下最後一面。
脈象微弱代表著什麼太子等人心里清楚,臉色都變了。
半個時辰後,聖上醒了,睜開眼看到圍繞在身邊的妻子和兒女們,掙扎著想要坐起,卻力不從心,全身無法動彈。聖上知大限將至,臣民再高呼萬歲,亦活不到萬歲。
聖上閉上眼楮,良久,再次睜開,艱難地道︰「宣楊太傅、李太師、方首輔、晏少師、六部尚書、禁軍統領晉見。」
一句話說完,聖上氣喘吁吁,看著如此虛弱、即將撒手而去的丈夫,沈皇後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捂住嘴,無聲地流淚。
「太子。」聖上喚道。
「兒臣在。」太子上前跪在龍床邊的腳踏上。
聖上看著這個盡心教導的長子,露出一抹欣慰的淺笑,有氣無力地道︰「太子,景國江山,朕就交托給你了。」
「父皇。」太子悲痛地喚道。
「老三趕不回來了。」聖上有點遺憾,臨終前少一個兒子守在床邊。
太子沒話可接,恭王遠在海外,他沒有通天的本事將人直接拎過來滿足老父最後一個願望。
「陛下,大人們都到了。」內侍提醒道。
「宣。」聖上張開嘴喘了個大氣。
「臣叩見陛下。」幾個臣子沒有山呼萬歲,陛下已在彌留之際了,喊萬歲,那是刺激人。
「朕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上行天道,下順民意,夙夜憂嘆,唯恐有不慎則失民之意,悖天法之道。如今海內升平,萬民樂業,朕心甚喜。」說完這幾句話,聖上氣喘如牛,視線已然模糊,「你們都是朝中重臣,是朕的股肱之臣,以後要好好輔佐新帝。」
「臣遵旨。」幾個臣子應道。
聖上的視線落在了站在床邊的沈皇後身上,此時沈皇後再沒有平日的優雅從容,她雙眼紅腫,淚流滿面;她不是那個處變不驚的皇後,她只是一個即將失去丈夫的可憐的未亡人。
「梓童,不哭,不……」聖上兩眼失去了最後的神采,閉眼,頭一歪,再沒了動靜。
內侍膝行上去一探聖上鼻息,沉痛地宣告大家︰「皇上,駕崩了!」
殿內的人都跪了下去,哭聲響起,傳到了殿外。
「陛下!」殿外的人也都跪在地上痛哭。
長寧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景憲宗駕崩。
舉國上下一片縞素,臣民依制守國孝。
國不過一日無君,在眾臣三請之後,太子登基稱帝,再一次的改朝換代;新帝暫時沒有改換年號,打算沿用長寧這個年號到年底,新年再用新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