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皇宮
「祖母,這次去大周,就讓曉曉陪小姨去吧,好不好嘛。」
「曉曉別鬧,這出使他國豈是兒戲,哪是誰想去就能去的。」三公主瞪了眼一直磨人的顧曉,看似嚴厲,其實毫無氣勢的警告了一句。
顧曉見皇後一直不搭理自己,只好向紅狐使眼色,紅狐回了她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
「找你小姨也沒用。」皇後嘴角帶笑,低頭看著這個趴在自己膝上的外孫女,故意刺激她。
「曉曉找仁善,想做什麼啊?」一陣威嚴的聲音從殿外傳了進來。
眾人一見皇上來了,急忙起身施禮相迎。
皇上坐在上首的軟榻上,這才讓大家起身。看向顧曉,隨意的問道︰「曉曉又和你外祖母撒嬌了。」
皇後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看向皇上,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曉曉這孩子啊,自小就愛撒嬌,這都到了成婚的年紀了,還這樣。」說著,還輕輕點了點顧曉的額頭。
顧曉嘿嘿笑了笑,「祖父,听說大周晴公主成婚,特意要小姨去給她當伴娘,不如讓曉曉也去吧,曉曉還沒見過大周的婚禮呢。」
皇上喝了口皇後親手端過來的茶,笑看向顧曉,「你有你的事要做。朕看大學士曹樹的兒子曹煜,一表人才,文武雙全,和你年歲相當,準備下詔,將你許配給他。」
曹家,紅狐也是知道的。曹樹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兒子曹煜確實是一表人才。在大聖也是數一數二的美男子了。最主要的是,這曹煜為人並不像他的父親那般刻板,為人圓滑卻不世故。風趣幽默卻不失穩重。最最主要的還是,這人人品確實不錯。想來,皇上也是為顧曉用心挑選了的。
顧曉愣在原地,根本不知該如何反應。三公主掩唇笑看了眼顧曉,對皇上道︰「父皇您看,把這孩子都高興傻了。」說完,輕輕拽了拽顧曉,顧曉這才回過神。看向了三公主。
顧曉想抗旨,可看到三公主那警告的眼神,顧曉還是裝作恍然大悟的神情,笑著朝皇上謝了恩。完全看不出她內心是如何的掙扎痛苦。
在宮中吃過午飯,顧曉便隨著紅狐去了紅狐的府邸。直到進了臥室,沒有一個外人,顧曉才抱著紅狐痛哭起來。
「星兒,我現在終于明白你的感受了,心好疼好疼,我好痛苦。」
紅狐輕輕拍著顧曉的背,什麼也沒說。這樣的事情若不是自己想明白,別人無論如何說都不會管用的。
顧曉在紅狐這里吃過晚飯才心情怏怏的回去。
轉天,三王妃又親自下帖邀請紅狐去家里坐坐。
紅狐也知道,這次出使大周安排的是三王爺,想來三王妃是有事和自己說了。
還未到三王府門口,紅狐就見到大管家和王妃的貼身嬤嬤在門口等著自己。
看到紅狐的馬車遠遠的使了過來,管家和嬤嬤趕緊迎了上去,嬤嬤更是親自攙扶紅狐下了馬車。
「公主,王妃早已備好了茶點,就盼著您呢。」
紅狐笑笑,「三嫂太客氣了。」
倆人一路上聊了聊這王府的景致,也不會尷尬。很快就到了內院,三王妃此刻,正站在院門口等著紅狐。
紅狐急忙緊走了幾步,「三嫂,您怎麼還出來等了,這讓仁善多不好意思。」
三王妃拉著紅狐的手就往里走,「你這丫頭,和嫂子客氣什麼。快進來,快進來,看嫂子給你備什麼好東西了。」
紅狐一進去,就見到廳中的桌子上擺放了滿滿一桌的吃食,還有一個錦盒。
「來嫂子這了,你也別客氣,快坐吧。」說著,就把紅狐按在了椅子上。
三王妃坐到了紅狐的對面,打量了幾眼紅狐,笑道︰「仁善不愧是這天下第一美人,這臉蛋,這氣質,只怕這世間女子無人能比得過你了。」
紅狐接過阿思遞過來的帕子擦了擦手,吃了口棗糕,朝三王妃翻了個白眼,「三嫂快別打趣我了,快說,這又是好吃好喝,又是恭維的,打得什麼主意。」
三王妃笑著點了點紅狐,「你嫂子我可輕易不夸人。你這丫頭還不信。」
三王妃頓了頓,臉色鄭重了些,「仁善,你听說了嗎,此次出使大周派的是你與三王爺。」
紅狐點點頭,「听說了,嫂子是擔心這次會出什麼事?」
三王妃嘆口氣,「你是不知道,這王爺是個心直口快,說話又不經大腦的暴脾氣。平時在家或者和兄弟姐妹們相處,大家知道他的脾氣,也不與他計較,可這去了大周,嫂子是真怕他會惹出事來。」
紅狐點了點頭,「嫂子的話仁善明白了。」
三王妃見紅狐答應,臉上露出笑容,「仁善,嫂子就知道,你呀人美心善。回頭,你和你三哥去了大周,嫂子就把你三哥托付給你了。」
「那是我三哥,照顧他是我這當妹妹應該的,嫂子說什麼托付不托付的。」
三王妃笑著將桌上的錦盒推到紅狐面前,「既然你如此說,那就別和嫂子客氣,把這禮物收下吧。」
紅狐一打開,里面竟然是用紅寶石做的整套頭面,樣式新穎華貴,一看就價值不菲。
紅狐也不客氣,「這麼好的東西,那仁善可就收下了。」
「我一看到這套頭面,就覺得極配你。特意給你留的。」
倆人又閑聊了一會兒,紅狐這才從三王府離開。
回到王府,宋嬤嬤和唐嬤嬤已經將上次留給孩子的作業帶回來了,還具體說了各個孩子的情況。
「主子,這是那些孩子帶回來的消息,您看看。」
紅狐從宋嬤嬤手中接了過來,細細的一一看過後,抽出其中的三十份,「這三十個孩子善于發現,善于思考,打探得消息也是最真實最細致的。這些孩子可以重點培養打探方面。」
宋嬤嬤卻指著其中幾個名字道︰「可這幾個孩子卻對鍛造極有天賦,若是不培養,也是可惜了。」
「技多不壓身,那就多方面培養,總不能荒廢了人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