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沈姨第二次暈倒,第一次是因為低血糖,而這一次,救護車堵在半路上,一時半會兒過不來,沈姨陷入了深度的昏迷,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沈姨對于傅司辰而言,絕對不止主僕關系這麼簡單,雖然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沈姨是真正把他從小帶到大的人。
一句命令,老爺子的私人醫療團隊立刻出發趕往沈姨家。
不能送去醫院救治,最優的醫療團隊直接奔赴沈姨的住所。
顧醫生在檢查了沈姨的病況之後,神色凝重地問道︰「安慧,你媽到底吃了什麼?」
「吃了什麼?晚餐我們一起吃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啊。」
「是藥,她吃了什麼藥?」
「藥?」安慧一臉迷茫,「我媽沒有吃藥啊,上一次暈倒是因為低血糖,當時醫生沒讓吃藥啊,只說要按時吃飯,包里隨身帶糖。」
救人如救火,顧醫生也不能一一追問詳情,他說︰「以我多年的從醫經驗判斷,沈姨這是長期過量服用降壓藥,這一次是大量服用了什麼藥品,或許還是降壓藥,或許是安眠藥,總之,她現在已經陷入了重度昏迷,必須立刻送醫院,家里沒辦法搶救。」
安慧徹底慌了,為什麼,為什麼,媽媽這是要了結自己的生命嗎?
傅司辰和夏雨潤因為擔心沈姨,也在第一時間趕來,現在听到顧醫生的判斷,傅司辰當機立斷地說道︰「送醫院,立刻,馬上,我去聯系!」
十分鐘之後,一架小型直升機從天而降,停在樓頂;再五分鐘,沈姨已經被送進了市醫院的急救室。
夜漸漸深了,擁堵的交通終于得到了緩解,急診的外面,呼救車呼嘯而來,呼嘯而去,承載著生死一線的生命。
手術室門口,異常的安靜,里面時不時響起輪子滾動的聲音,非常清晰。
安慧呆呆地坐著,一直在回想著媽媽近來的異常,她想,她大概知道媽媽這麼做的原因。
傅司辰同樣在等待著沈姨手術的消息,沈姨在傅公館這些年,每年都會體檢,一直都很健康,怎麼會突然病得這麼嚴重?
如果不是顧醫生的話,他也不會懷疑到安慧頭上。
幾次沖動想要過去一問究竟,都被夏雨潤攔住了,「結果還沒出來,別著急下定論,耐心等著。」
安慧是听到他們夫妻之間的互動的,讓她意外的是,無論夏雨潤說什麼,傅司辰都會乖乖地听從。
這不是她印象中的傅司辰。
沈姨的手術一直持續了七個多小時,心跳一度停止,好在醫生們沒有放棄,最終把她從死神的手里搶了回來。
長期過量的降壓藥,再加上一次性服用大量的安眠藥,再加上沈姨不小的年紀,讓她的生命搖搖欲墜。
顧醫生出來的時候,疲憊的身體早已被汗水浸濕,眼楮里也都是紅血絲。
「顧醫生,我媽情況怎麼樣?」
顧醫生擺了擺手安撫大家,「雖然有些延誤,但好在不晚,總算是挺過來了,」看著安慧,他欲言又止,「你媽媽怎麼也得下午才能醒來,你留在這里也沒用,她在監護室里,你見不到她,不如先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安慧拉著顧醫生的手,深深地道謝,「顧醫生顧醫生,謝謝你救了她,謝謝你。」
顧醫生只是拍了拍她的手,嘆了氣,沒說什麼更多的話,整整一個通宵的搶救手術,他也很疲憊了。
手術室的門再一次關上,安慧心慌害怕不能自已,她已經失去了傅司辰,不想再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傅司辰緩緩走上前,說道︰「我讓趙楊送你回家。」
「我……我……司辰我……」
「安小姐,」夏雨潤听她開口就是一個「司辰」就心里犯惡心,連忙打斷道,「如果你想說感謝的話,大可不必,我們不是因為你,我們是因為她是沈姨。」
安慧落寞地低下了頭,她明白,在他的心里,早已沒有她的位置了。
與此同時,網絡上的輿論也開始發生了逆轉。
經過了匿名人士的不斷爆料,事情已經演變成了夏雨潤利用孩子上位圈住了傅司辰,而傅司辰與他真正的愛人也沒有分開,傅司辰正在享受嬌妻貴妾共侍一夫的生活。
一料掀起三層浪,現在的網友也不是好忽悠的。
有自稱美甲店老板娘的網友出面證實︰「你們這些匿名爆料者,都是哪來的料啊?你躲人家床底下知道他們夫妻不和?知道傅司辰左擁右抱?造謠全靠一張嘴啊!我是開美甲店的,昨天晚上兩個美女到我店里來做指甲,一個美女坐下做指甲,另一位美女去隔壁母嬰店,後來回來的時候就帶著傅司辰,傅司辰還替妹妹的指甲買了單,因為時間關系夫人沒有做指甲。作為旁觀者不做評論,只擺出事實,順便幫我的店打個廣告,步行街16號‘我要變美麗’,歡迎光臨小店。」
這條評論立刻成為了爆款,被推上了熱搜,這位美甲店老板娘的店鋪也很快就得到了證實。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路人曬出照片,並且評論︰「昨天晚上偶遇總裁夫婦在路燈下忘情擁吻,雖然作為少女的我有些臉紅,覺得這種事情不應該在大馬路上做,但是,今天看到這些亂七八糟的爆料,實在為總裁夫婦打抱不平。」
緊接著,又出現了幾位路人,「我昨晚也遇到了,還拍了視頻,唉,單身狗慎點,看了會羨慕到自卑的。」
「我也可以作證,當時正坐在男朋友的車上,等紅燈,一轉頭就看到路邊有人擁吻,當時手機就在身邊,順勢就拍了,還回頭跟我男朋友也吻了一下。今天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總裁夫婦,羨慕他們這樣的愛情,不畏世俗,不懼眼光,我的眼里只有你。」
相比起匿名爆料者的口述,網友們自發的圖文並茂還帶視頻的證詞,可信度高太多了,網友們從對傅司辰和夏雨潤的質疑,轉變成了深深的羨慕。
爆料者也沒有想到輿論的風向最終會對向自己,玩弄輿論的人最終遭到了輿論的反噬。
之後,爆料者就識趣地禁聲了,再沒有新料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