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水窖(六月二十二)

謝子安听他爹謝知道講完當年的天災後,又看了一回謝尚拿來的運河的年份冰凍天折線圖方才問道︰「尚兒,這事你怎麼想?」

謝尚應道︰「爹,易雲︰天地之大德者曰生。」

「天地素有好生之德,咱們既然心有所感,自當順天應命,做些防備。」

「不過這事如爺爺所慮的一樣,不好聲張。現只能咱們自家悄悄來做。」

「而且咱們家跟六十年前也不同。咱們家現有十幾萬畝的土地,過萬的莊僕。若真遇災年,地里無收,光只養活這些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聞言在場幾個人均點了點頭——他們謝家今非昔比,早已不似六十年前的吳下阿蒙。

謝尚又道︰「如太爺爺所言,各個莊子根據大小都再打幾口深水井,不管糧食收成如何,得先保證旱災時人和牲口都有足夠的水喝!」

「莊里河邊井台等空地都種上榆錢樹,真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也能撐一撐。」

查了先朝的荒難史,謝尚真心認為榆錢樹是個救命樹,必須多種、廣種。

「咱們家的莊子外現不是都開了鋪子嗎?有那還有沒打井的,或者打的不是深水井的都打個深水井,這樣不僅自己用水便宜還能方便過路人。」

「圍牆外還有空地建屋的就再多建幾間屋子。真有難民過來,也能給女人孩子多個歇腳的地方……」

「當然,咱們自己莊子的圍牆大門得壘結實,莊勇要訓練,不能叫人輕易把莊子給搶了燒了,特別是咱們祖祠所在的謝家村!」

「謝家村仗著洪河的地利,進出都是高橋,一直都沒打圍牆。這在平時倒也罷了,但旱災時,爺爺說細水河都會斷流,這洪河的水位想必也會下降,難保這時沒有人鋌而走險、乘虛而入,所以倒是早些把圍牆打上,好絕了渾水模魚人的心思……」

「越是荒年越是糧食寶貴,最重要的還是得想著多收糧食。」

「太爺爺、爺爺、爹,我上回去我媳婦的三叔家吃席,看到她三叔家因為家周邊沒河,在西面菜地旁邊用石頭砌了一個深水潭子儲存雪水和雨水。」

「據說那潭水不但足夠澆菜而且還能澆對面的旱田。高莊村西面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修了這樣的儲水潭。」

「咱們家的水田現都引的活水,往後做兩手打算,倒是挖些水潭用于儲水才好。而且因為挨著活水河,水潭里的水除了天上落的雨雪外還可以架水車車河里的水來注。這樣即便活水河斷了流,也還能有水潭子里的水澆地……」

「挖水潭子儲水?」謝子安模著下巴細思了一刻道︰「听起來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尚兒,回頭你畫個圖紙來。」

謝尚早晌要听老太爺講書,只有午後來紅棗處畫。

紅棗看謝尚畫圖,好奇問道︰「大爺,你畫什麼?」

謝尚︰「蓄水潭,你三叔家那樣的存儲雪水雨水的水潭。」

紅棗詫異︰「平白無故地你畫那玩意做啥?」

謝尚︰「我瞧著挺方便的。想在自己莊子的旱地里試試,看能不能多種些細糧——畢竟現莊僕的日子都比以前好,不再頓頓紅薯玉米。」

紅棗笑︰「多種細糧是好事。同樣的地,咱們一年能多增些收入。不過,」

紅棗撇嘴︰「這水潭子還是別再修了。咱們莊子里都是河,蚊子已經夠多的了。你再給搞幾個大水潭子,怕不又是造蚊子窩!」

謝尚……

紅棗想想又道︰「不修水潭子,但又要有儲水的地方,這要修個什麼才好?」

「嗯,有了!」

謝尚好奇︰「有了?有什麼了?」

紅棗前世在電視新聞里見過國家給缺水地區百姓補貼修旱井水窖的新聞,當下笑道︰「大爺,咱們可以把這蓄水潭建成個井的樣子。」

謝尚疑惑︰「井的樣子?」

紅棗解釋道︰「就是跟挖井一樣在田邊地頭低窪積水的地方挖個不出水的井。當然為了多存儲些水,可以把井底挖大點,比如跟地窖一樣,挖成一個花瓶樣。」

謝尚听懂了,不覺笑道︰「這倒是可以試試!」

謝尚畫了一副草圖,紅棗瞧著大差不差,剛要點頭,轉念想起地理雜志看來的三峽大壩的沉沙池,又建議道︰「大爺,這旱井進水口的地方可以加建個小水池子,然後進水口比池底抬高這麼三五寸,這樣雨水雪水里的泥沙就不會流進水窖,可減少人下井掏窖底泥沙的活計。」

謝尚听著有道理便依言改了。

紅棗想著她自己莊子的旱地也沒有河水和灌溉渠,便讓程曉喜來抄了三份——除了她自己的兩個莊子,紅棗還給她爹送了一份。

她爹莊後的旱地就靠一小條經常斷流的人工河,可以挖兩個水窖留著夏天澆地用。

李滿囤拿到程曉喜送來的圖紙仔細問了一回。

听明白旱井儲水的道理,李滿囤和王氏高興笑道︰「青葦村倒是有大湖,只可惜桃花家的地都在後村,離山近,地勢高,湖里的水引不過來,就只能種紅薯和玉米。這水窖跟井似的,若真能存下山上淌下來的雪水雨水的話,桃花家的地就能種小麥、油菜和棉花了!」

王氏听得心動,笑道︰「老爺,若是桃花家里能用這水窖種小麥油菜的話,那我哥家的地也必是能種,你倒是多寫一張給我,等我哥進城來賣枸杞時我拿給他!」

李滿囤聞言自是願意,只他現寫字還行,畫圖卻是有些苦手——一連畫了三張都不滿意。

王氏見狀便道︰「老爺,這圖還是我去請金鳳幫著描吧!」

次日一早,王氏和李滿囤送李貴中上課後便去找李金鳳幫著描圖。

李滿園听完來意便道︰「大哥,貴銀的宅子在中間,不靠路,沒有水潭,連帶他的地也沒有水潭子,種點紅薯也全都靠挑。」

「貴銀前兩天還說今年十月他要擱地頭挖個水潭子。大哥,這個水窖雖說花費多些,但比起水潭卻能少佔地。我去叫了他來,給他也瞧瞧。」

李滿囤一听便道︰「不用你,陸貓兒你去請!」

……

謝子安看謝尚拿過來的圖和先前說的不一樣,自是奇怪,謝尚便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

謝子安听後不置可否——這拿井存水的法子誰听說過?

不過謝子安有錢,不在乎兒子媳婦偶爾的異想天開,當下笑道︰「看著倒是新鮮,這便就每個莊子都先修一個看看效用吧!」

一句話,這事竟就定了,而後續的事自有謝福同他的兩個弟弟操持,並不用紅棗和謝尚費心。

理論上紅棗要操心的只是她和謝尚名下六個莊子的修建,不過這事又有顯榮和陸虎用心,她基本上只管規劃和掏錢就行。

六月十五開祠堂。謝允青、謝允怡、謝允芳三個人的媳婦姜氏、範氏和尤氏作為新晉的秀才娘子終得了去謝家村祖祠瞻仰祠堂大門的資格。

早晌,三個人不約而同地都穿了一身大紅繡金的錦袍繡裙,然後又都戴了個人最隆重的大頭面——總之都把自己倒騰得跟上花轎一般的隆重。

就可惜今兒有資格坐轎去謝家村的女人只有大太太呂氏和雲氏。她兩個都是朝廷命婦服飾,緋色的官服加鳳冠霞帔。

紅棗其時也穿了一身紅,戴了觀音頭面,打扮得與姜氏等人沒差。

二門外送老太爺坐上轎子,謝尚回身看到跟出門的婦人臉色當即拉下。

謝尚不在意謝允青三人身上的秀才服飾,他知道他必是也能有。

謝尚介意他一向一枝獨秀的媳婦今天的穿著打扮竟然泯然在幾個妯娌里,竟不是最出眾的那個。

而他娘,謝尚暗想︰則永遠都是人群里最耀眼的一個——他娘今兒鳳冠上的花鈿花釵以及衣袍上的翟鳥紋比他女乃都還多了一對。

至于跟著一起去的三嬸、四嬸更是不能跟他娘相提並論。

謝子平媳婦葛氏作為秀才娘子自是能去祠堂,而謝子俊媳婦李氏今兒能去則是母憑子貴——她兒子謝允怡的秀才功名。

謝子安轉頭瞥到謝尚的臉色,淡然道︰「尚兒,你現知道什麼叫夫妻一體,夫榮妻貴了?」

謝尚默默地握緊了拳頭。

「爹,」謝尚正視謝子安問道︰「我今春沒下場縣試,是不是錯了?」

謝子安抬手搭上兒子的肩膀,輕笑道︰「算不上。別忘了你現有我!」

「很可以松快幾年!」

「剛我不過是作為父親,白提醒你一句罷了!」

謝尚……

謝知道听到謝子安的話,頗覺糟心。他不滿地瞪了次子一眼,心說現知道人模狗樣的教兒子了,也不想想過去四十年都是誰在縱著你作妖?

謝子安接受到他爹的眼神,干笑一聲,又加了一句︰「當年我也有依靠你爺爺!」

聞言謝知道更覺糟心——有這麼教兒子的嗎?

謝奕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著。眨巴一會兒眼楮,謝奕仰頭問謝知道︰「爺爺,你也會給我做依靠吧?」

「當然!」謝知道笑道︰「你爹大了,用不上爺爺了。往後爺爺就專給我們奕兒做依靠!」

「走,奕兒,跟爺爺一起坐轎子去!」

被撇下的謝子安……

看著三頂轎子徐徐離開,謝尚翻身上馬跟了上去,謝知遇放下了手里的車簾。

現在的大房有兩個官、四個秀才,可謂是氣勢如虹,而他二房卻至今沒得一個童生,如此下去,有何前途可言?

過了今天,謝知遇想︰他必是要去求求他爹,讓他爹也指點指點他的孫子。

……

等謝知微的馬車也動了,謝子平的馬車才跟著駛動。

謝子平近來在自己的書房模擬了兩回鄉試,做的文章,均沒發揮出自己平常水平的八成。

不用老太爺和大老爺說謝子平也知曉只憑現在的他絕無可能能中鄉試。現謝子平就希望今後兩年能有長足進步,到時或可下場一試——跟老太爺學習三年,謝子平感受到自身學問的突飛猛進。

謝尚學問雖好,但年輕氣盛,謝子平現就希望謝尚繼續氣盛下去,等他中了舉後再下場,不然謝尚一下場,他即便中了,也難得人前風光。

李氏、姜氏、範氏和尤氏都是頭回來謝家村。

剛過高橋,四個女人就已趴在車窗邊睜大了眼楮,期待看到家族的榮耀︰五座舉人進士牌坊。

步蟾坊、文奎坊、進士坊、折桂坊、庶吉士坊,馬車從一座座青石牌坊下慢慢駛過,四個女人無不雙手合十淚流滿面,企盼自己的男人或者兒子也能有這麼一天——作為土著,她們比紅棗依附男人,也更看重男人的功名。

葛氏雖是已經來了幾回謝家村,但今天依舊心潮澎湃——她兩個兒子太爭氣了,才只十九二十就中了秀才。

葛氏相信終有一天她兒子必能給這謝家村再添四座牌坊!

馬車下來,紅棗覺得葛氏、李氏、姜氏、範氏和尤氏四個人都跟月兌胎換骨似的變了個人,腰挺直了,頭昂起來了,渾身充滿了干勁——除了眼楮有點紅。

紅棗心說似李氏、姜氏、範氏和尤氏四個人倒也罷了,她們頭回來,激動在所難免,怎麼葛氏來了幾回,還是跟頭回來朝聖似的?

不過這也沒啥好嘲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她得尊重。

紅棗和葛氏李氏站到一處,然後領著她們一起往雲氏轎子來……

謝子安的官比他爹高一級,連帶的雲氏的命婦品階也比她婆呂氏高一級。不過家族祭祀是這世唯一不論官秩品階,只論嫡庶輩分排位的地方。所以祠堂里謝子安依舊站在他爹謝知道身後,謝尚站在他十二個叔爺爺之前,謝子平站在他十二個叔叔之後,而謝允青等也站在所有叔叔之後。

祠堂門外女人的站位也是一樣。

兩個兒子雙雙高中秀才讓葛氏再一次忘乎所以——葛氏覺得她兩個兒子比謝尚都強。

謝尚得老太爺親自教養十來年,葛氏如此想︰結果縣試連下場都不敢。而她兩個兒子不過跟老太爺念了三年書,就都中了秀才。

可見她兩個兒子都比謝尚聰明。

若不是老太爺偏心,早年跟教養謝尚一般教養她兩個兒子,她兩個兒子怕是去歲就能折桂了!

為兩個兒子不平,葛氏站在紅棗身後,看著她的背影極度不忿。

且先讓你得意幾年,葛氏心說︰但等她丈夫兒子都中了進士,她自有話說!

李順低眉垂手站在龍案邊大氣不敢喘地听隆慶帝發飆。

「一個農婦,」隆慶帝氣道︰「家常一句玩笑話,她女兒就能放在心上,想著去查查她娘怕冷是因為這天是真冷了還是她娘上了年歲的緣故——然後還真就教她查出了問題,進而想到了路有凍骨和糧食歉收,甚至還推想到了運河斷流。」

「再看看朕,朕日日都在說民生、民生,可這滿朝文武,有一個用心民生的沒有?運河比六十年前多上凍了十天竟沒一個人提出異議!」

「一個個都是素位尸餐,濫竽充數!」

李順就知道莫非這份密報一上隆慶帝就會生氣,但這報告關系重大,又不能不送,只得硬著頭皮送了,然後首當其沖地听罵。

隆慶帝發完脾氣,又問︰「現京師下雪的天數,欽天監送來了嗎?」

李順硬著頭皮道︰「臣已經使人去了欽天監,想必還得等兩天才能有!」

隆慶帝氣恨道︰「都是廢物!」

不過事情還得靠廢物們來辦,隆慶帝喘一會氣,吩咐道︰「讓戶部盡快做了歷年糧食產量圖來給朕,還有人口,軍備——算了,李順,你去傳了戶部尚書來,朕直接跟他說。別每次都給朕整一長串誰也記不住的數字,朕要看歷年對比,對比!」

「讓他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分析處理問題的!」

李順听著不對,趕緊提醒道︰「陛下,這是暗檔!」

隆慶帝低頭看看手里的密報,擺手道︰「罷了,李順還是你去說吧!」

隆慶帝擔心自己生氣會說漏了嘴。

李順剛要走,隆慶帝又叫住他道︰「李順,你記得讓皇莊盡快試試這個水窖,若真是能用,倒是能緩解高地種植的用水難處!」

李順立刻答應。

雖然今年來因為紅棗謝尚沒少挨罵,但李順卻衷心希望莫非描來的這張水窖圖能跟馬掌似的真的能用——他老家若不是常年缺水,土地貧瘠,長不出糧,養不活一大家子,他也不至于被他爹賣到宮里來當這不男不女的太監。

打發走李順,隆慶帝又看了看手里的密報,不覺嘆了一口氣,謝李氏敏慧賢德,至誠至孝,原是輔助太子襄攢內廷的極好人選——只可惜謝李氏已為人婦,讓謝子安替他兒子捷足先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