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臘月初九出門,臘月二十才回來。
站在垂花門里看著謝尚大步進門,紅棗不覺舒了一口氣,心說可算是平安家來了。
過去十天下了兩場大雪不說,昨夜又是一夜北風,現在的天空也是烏雲密布,眼瞅著還要下雪。
謝尚進門瞅見紅棗立徑直走了過來。謝尚輩分低,出門一趟家來就只紅棗一個人迎他。
「大爺!」紅棗給謝尚道福。
謝尚也拱手還禮︰「大女乃女乃!」
相互見過禮後兩人都不再說話。謝尚繼續往五福院正院走,紅棗則後面跟上。
謝尚進屋給老太爺和雲氏問過安,奉上他爺謝知道和他自己給老太爺孝敬的兩只箱子,然後又說了一回赤水縣的見聞——都是謝尚和老太爺說,紅棗和雲氏背景板一般的听著。
在五福院用過午飯後方才回明霞院。
雲氏素有午休的習慣,即便冬天也不例外。故而紅棗和謝尚進院後也不用去上房,一起回到自己的西院。
進院看到影壁後人高的紅梅樹盆栽,謝尚抬手便摘了一小枝,只三朵紅梅簪到紅棗發間,然後吟道︰「美人愛簪花,簪梅興更賒。螺髻梳春色,香影鬢邊斜。」
紅棗對此哭笑不得,心說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謝尚。
進屋淨手洗面,然後又換了家常衣裳,紅棗想著謝尚中午喝了酒便兌了碗柚子茶遞給謝尚。
謝尚見狀忍不住吐槽道︰「可算是不要再喝姜糖蜜棗茶了!」
紅棗瞪謝尚心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謝尚瞧見立夸張訴苦道︰「紅棗,你都不知道你做的那個蜜棗茶到底有多辣!」
「我長這麼大就沒喝過這麼辣的姜茶。不過紅棗,我記住你的話,不管多辣,我每日午晚必喝一碗祛寒。」
「紅棗,」謝尚討好笑道︰「你看我出去這些天,可有受寒?」
謝尚邀功求表揚的眼神太過直白,紅棗摒不過,只得道︰「大爺這一路真是辛苦了!」
「嗯,」謝尚點頭感慨道︰「是啊!昨兒我家來的時候,路邊的雪還有半尺厚,很多路段結了冰,很不好走!」
有些話謝尚不好告訴老太爺和雲氏,以免他們擔心。但對著媳婦,謝尚卻是和盤托出——謝尚喜歡看紅棗為他擔憂的樣子,這讓他覺得溫暖!
謝尚原本就是個愛撒嬌的男孩子!
這世果然不似前世有有關部門組織給官道掃雪。想著路上一步三滑的冰凍,紅棗關心問道︰「大爺,你路上辛苦,現要不要歇一覺?」
「不用,」謝尚擺手道︰「現日頭短,白天睡了,夜里容易走困。只晚上早些睡就行,現咱們好好說一會子話!」
「對了,」謝尚告訴紅棗道︰「我這一路走來,發現不少莊子都似咱們一樣開了鋪子,甚至有些村子的村口也開了鋪子。」
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他爹、他爺的莊子。
紅棗聞言一愣,詫異道︰「路邊開這許多鋪子?這生意都怎麼樣呢?」
謝尚笑道︰「有好有差!」
「據我看,這生意好的鋪子門外的雪都掃過,路上沒有積雪冰凍,馬車經過明顯好走,而這生意不好的鋪子,」
謝尚搖頭︰「開了,也就是路邊多了間房屋而已!」
紅棗認同道︰「俗話說勤能補拙。似這麼冷的天,還能想著掃門外雪的人,一準都是勤快人。」
「這勤快人比懶人,別管干啥,都干得出色。這開鋪生意好,也是該的!」
兩人正敘著家常,顯容等小廝送上三個箱子。
謝尚看著箱子上的簽子告訴紅棗道︰「這頭一只箱子里的裝的都是爺爺和太太給你的東西。爺爺給了你二十張銀鼠皮,太太則給了兩匹綢緞和兩匹布。」
「這一只箱子是幾個叔叔與我的筆墨紙硯,我用不上,你留著自用或者送人都好!」
「這箱子里是我給你的一套頭面和些家常的吃用,你拿出來瞧瞧!」
紅棗依言打開謝尚給的箱子,看到里面除了頭面匣子還有她去歲吃過說好的赤水縣當地特產——柿餅和麻蝦醬。
「大爺,」抱著麻蝦醬的壇子,紅棗忍不住笑道︰「俗話說‘出門餃子接風面’,晚飯咱們就吃麻蝦醬拌面吧!」
謝尚沒有提醒紅棗午飯已經吃過一回面了,只點頭應道︰「好!」
麻蝦醬由一種芝麻粒大的麻蝦熬制而成,味道鮮美獨特,謝尚也特別愛吃。
麻蝦醬得等晚飯,柿餅卻是現在就能吃。
紅棗遞一個柿餅給謝尚,然後自己也拿起一個來咬,結果沒想到才剛咬了一口,紅棗就感受到自己兩顆搖晃多日的上門牙的月兌落,不覺哎喲一聲叫了出來。
看到紅棗離嘴的柿餅突然多出兩顆小乳牙,謝尚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紅棗,」謝尚好笑道︰「你又換牙了!」
紅棗捂著自己的嘴欲哭無淚——要過一個「無齒」的新年了。
虧她努力保留了這麼久,卻還是功虧一簣。
漱好口,紅棗氣得連柿餅也不想吃了。謝尚卻把紅棗拉到架子床前,說道︰「紅棗,這上門牙是由上往下長的……」
紅棗︰又來了!
打听得雲氏午睡起身,謝尚又把插著他爹娘名簽的四只箱子送到上房。
「娘,」謝尚告訴雲氏道︰「這兩只箱子是爺爺和太太給您和爹的,這兩只,是兒子孝敬爹娘的!」
雲氏聞言喜不自勝,立便開了兒子孝敬她的箱子。
看到給雲氏的箱子里也是頭面匣子、柿餅、麻蝦醬等物,紅棗頗覺好笑,心說謝尚對她和雲氏倒是一碗水端平,不厚彼薄此。
臘月二十四這天謝尚佔出臘月二十九有大雪,而二十六是個好天,便和紅棗商量今年臘月二十六去桂莊給送年禮。
鑒于謝尚先前發布的天氣預報都挺準確,而年禮早些送還能讓她爹娘早做分派,紅棗便就應了,當即打發陸虎去桂莊告訴她爹娘一聲。
臘月二十五,紅棗提前一天收拾明兒回娘家的禮物。
與冬節一樣,雲氏與了紅棗不少東西,而紅棗想著謝尚這回與她的麻蝦醬、柿餅、紙墨不少,便又額外多加了這幾樣。
臘月二十六果然是個好天氣。一早紅棗和謝尚坐車來到桂莊。
李滿囤和往常一樣接了出來。甫一見面,李滿囤瞧見紅棗笑咧的嘴便大聲嚷嚷道︰「紅棗,你換牙了?」
紅棗臉上的笑凝住了……
謝尚瞧得有趣,一臉笑意地跟李滿囤見禮︰「岳父!」
「尚兒免禮。」李滿囤扶起謝尚後又問︰「紅棗,你什麼時候換的牙?我看都換好幾個了。」
紅棗︰求別提!
她剛就不該摘下口罩!
正院見到王氏,紅棗還沒來得及開口叫娘,就听她爹李滿囤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娘道︰「太太,咱們紅棗換牙了!」
「真的?」王氏驚喜笑道︰「這真是太好了!」
一般孩子都是七歲換牙。
紅棗到了年歲卻一直沒動靜,李滿囤和王氏都頗為擔心,擔心先前家里日子太苦,虧了女兒的身子,以致身子不開長,一輩子都只一口小乳牙。
這可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頗多先例。
不過李滿囤、王氏擔心歸擔心,卻誰都不提,就怕一提就是烏鴉嘴——好的不靈壞的靈,故而都只把憂慮壓在心底,默默關注。
紅棗可不知她爹娘的這番心思,當下只覺得尷尬——這人沒門牙多難看啊,紅棗心說︰現差不多是她一生最丑的時候了,她只想靜靜!
看紅棗不開口,謝尚責無旁貸與李滿囤、王氏簡述紅棗換牙的故事。
紅棗剛想舒一口氣卻不想坐在身旁寶寶椅上的李貴中拉她的袖子叫︰「姐姐!」
紅棗轉過臉來便看見李貴中張著嘴,手指著自己剛冒頭的的兩個上門牙給她看,嘴里說道︰「牙,姐姐,我的牙,有的!」
會心一擊!
紅棗卒。
苦逼(說笑)地吃完蛋茶,李滿囤忽然開口道︰「紅棗,你還不知道吧?你貴林哥打算明春參加縣試,現正在家用功呢!」
「嗯?」紅棗聞言立睜大了眼楮,心說︰那可不容易!
「嗯!」李滿囤肯定道︰「薦書和保人都找好了!」
紅棗對科舉一知半解,但听說還請了保人便知李貴林開春下場是一定的了——李貴林一直都是可靠人,不是那信口開河之輩。
「爹,」紅棗顧不上自己的牙了,關心道︰「貴林哥既然現在參加縣試,想必多少是有些把握的吧?」
「這誰知道呢?」李滿囤攤手︰「全縣過百的考學生里就取前二十個,咱們雖都覺得你貴林哥學問好,但誰敢說強中沒有強中手呢?」
紅棗听之有理,點頭認同道︰「爹你說的有道理。不過貴林哥能下場終究是好事,取不取另說,但能長一番見識也是好的!」
「橫豎考試就在縣城,離家也不遠!」
李滿囤拍腿道︰「就是這話了!」
臨到回家,李高地和于氏都沒來。紅棗只得把兩個衣裳包袱再次給了她娘王氏。
「紅棗,」王氏笑道︰「你東西給我就成。我琢磨著你爺女乃怕是往後都不會來了!」
紅棗︰「為什麼?」
「還不是你爹上回說你往後都不會給他們送皮襖的緣故?」
紅棗心念一轉,轉就猜了個大概,不願多說,嘴里只道︰「不來也好,正方便咱們自家人說話!」
紅棗家去後想著李貴林開春下場,便把謝尚給她的那箱子紙墨挑了些拿匣子裝了準備送個李貴林。
想著自己平白無故地打發人突然上門送禮有些大張旗鼓——平白增加李貴林的壓力,紅棗便又裝了一個紙筆匣子和幾樣點心打發陸虎送去給這兩日在城隍廟賣玩具的李貴銀,請他把另一個匣子悄悄捎給李貴林。
李貴銀生為幼子,分家只得兩三畝地。他賣玩具原是為兒子興文將來念書積攢學費。紅棗見他為人忠厚,日子過得比兄弟辛苦卻從不抱怨,便願意送他兒子些紙筆使用。
至于張乙,紅棗則另有使用。
「張乙,」紅棗把一個長方匣子交給張乙道︰「這匣子里是我寫的幾張字,你拿去給我爹。我爹若是看不懂,你告訴他可以請教大房大爺!」
張乙領命走了,紅棗不覺嘆了一口氣︰她能幫李貴林的就這麼多了,但能不能看懂就看李貴林自己了。
謝尚听到紅棗嘆息,不覺抬頭勸慰道︰「紅棗,你別太擔心,這縣試多考背書,但凡把《四書》背熟,都能過!」
紅棗不信,反駁道︰「大爺,你說的簡單。縣試若真是這麼容易,怎麼每年還有落選?」
謝尚無辜道︰「可太爺爺、爺爺,還有爹,都是這樣說的!」
紅棗扶額︰「大爺,老太爺、大老爺和爹都是會者不難。」
「你可不能只听他們的意見!」
謝尚疑惑道︰「可听落榜者的意見豈不是更沒意義?」
紅棗無言以對。
李春山看紅棗給的匣子里有十支毛筆、十個墨錠和一厚沓練字用的宣紙便點了點頭,和孫子說道︰「貴銀啊,這匣子既是紅棗給你的,你便好好收著,將來給興文念書用!」
李貴銀撓著腦袋,看著炕上拼七巧板的大佷子興莊,疑惑問道︰「爺爺,你不留下點嗎?」
大過年的剛好分給幾個佷子。
「我這把歲數要筆墨干啥?」李春山笑著反問道︰「我吃些點心倒也罷了!」
筆墨不似點心,李春山暗想︰值錢的很!現既分了家,如何能再拿紅棗給貴銀的東西來做人情?
貴銀若是有心,願意分給兄弟子佷,那是他仁義;若是貴銀自己收著,那也是給他孫子興文念書用,他也沒啥可抱怨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年歲大了,早看破了!
比如他兄弟李高地,若不是先前想太多,如何能搞成如今這個局面?
聞言李貴銀的媳婦自是喜上眉梢,心說︰這許多的好紙好墨,市價還不得好幾兩銀子?
自去歲得了謝老爺給的文房後,男人就去南城看過了——似這樣一塊雕花刻字的墨錠,最便宜,一塊也得兩百文!
李貴金的媳婦周氏則有些不開心,她覺得老爺子又偏心了。
雖說分家兩年,周氏心說︰但至今都還一個鍋里吃飯——紅棗難得給的值錢物什如何能單給二房?
不過李春山威望大,周氏並不敢出聲反對,只能眼睜睜看著李貴銀收了匣子拿給林氏。
作者有話要說︰ 不好意思,晚了二十分鐘。
封面是因為版權問題下線的。等我弄清楚了字體和圖畫再看情況。
現在是晉江的隨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