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要的富先做褲(八月二十九)

早起吃過早飯,紅棗和謝尚到上房去請安,然後再跟了謝子安和雲氏去五福院給謝老太爺問安。

謝家十三房一房一個大院,然後加上謝老太爺的五福院和謝子安的明霞院一共十五個大院。

十五個大院按行三豎五分布,其中老太爺的五福院在第一排中列,謝子安的明霞院在最後一排東列。兩個院子間隔了有三個大院。

每個大院的院牆都有近百米長,如此從明霞院走到五福院便足要走四百米。

被丫頭族擁著走在謝家內宅平整的石板路上,紅棗看著路兩邊長長的青磚圍牆不覺心想︰謝家這生活健康的。每天早睡早起不說,早飯後還要走這麼一段路,可是正應了「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俗話了。

臨近重陽,五福院跟紅棗的喜房一樣擺滿了菊花——一進院紅棗就聞到一股子菊花香。

老太爺起得早,已經吃過了早飯,現正在客堂里吃妾室柳氏給剝的西瓜子仁。

這還是老太爺在京當官時跟御醫打听來的方子——每日吃半兩西瓜子仁可防中風。

看到謝子安一家進來請安,老太爺點點頭然後便吩咐道︰「如眉,把昨兒廚房剛做的松子糖拿些來給尚兒和他媳婦吃!」

柳氏答應一聲,放下手里的瓜子夾,轉去紫檀雕花幾案上的瓷罐里拿糖。

紅棗不認識柳氏。她瞧柳氏年歲比她婆婆還大,但頭上卻斜戴著一只頗大的足金餃珍珠串的鳳釵,身上更是應景的滿繡著折枝菊花的錦袍,不禁心中感嘆︰到底是老太爺跟前伺候的人,瞧這身打扮,若不是被老太爺直呼其名的使喚,她一準誤以為是那房的太太女乃女乃們呢!

看到柳氏捧了高腳果盤過來,謝尚站起身從盤子里拈了一顆糖,笑道︰「謝謝太姨女乃女乃!」

太姨女乃女乃?太女乃女乃的妹妹?

紅棗微一琢磨,旋即恍然大悟——這個叫如眉的婦人竟是老太爺的妾室?

在柳氏的糖果盤端到自己跟前的時候,紅棗也仿了一回剛剛謝尚起身拿糖致謝的三部曲拈了一顆糖。

听到紅棗的道謝,柳氏抬眼瞄了紅棗一眼,一聲沒出地轉身把糖盤子放到老太爺面前的八仙桌上,重拿起瓜子夾繼續剝瓜子了。

新制的松子糖堅硬透明,猶如上等琥珀一樣透顯出內里每顆松子仁的形狀。紅棗把糖放到嘴里,唇齒間立刻是融滿了松子的清香。

含著清甜的松子糖,紅棗坐椅子上看著柳氏剝一粒瓜子便遞給老太爺的機械動作,不覺心說這太姨女乃女乃听著輩分挺高,蠻像回事,誰知道日常卻是被當丫頭使喚呢?

喝茶寒暄過後,謝子安正想告辭,沒想到吃好了糖的謝尚突然言道︰「太爺爺,這兩日我讀《中庸》很有心得,一會兒您听听我講的可對?」

「哦?」聞言謝老太爺樂了,頻頻點頭道︰「那我得好好听听!」

謝子安听說也笑了。他跟雲氏道︰「你跟尚兒媳婦都先家去吧,我和尚兒留下來和老太爺說會子話!」

五福院告辭出來,日頭才剛高過圍牆。紅棗沉默地跟在謝大女乃女乃身後,心里琢磨著當下自己的處境——謝尚留在了五福院,這便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時光她將要和婆婆獨處。

雖然謝尚各種毛病,紅棗想︰但有他在,她倒似沒有眼下的尷尬。

一路走回明霞院。院門外已經聚七八個管事媳婦了。這些人看見雲氏過來,紛紛低頭退到牆邊並不近前來說話。

跟著雲氏目不斜視地從管事媳婦們的眼前走過,紅棗心說她婆婆的規矩其實還是蠻大的,比如前世他們公司再大的領導走道、食堂、茶水間路遇認識的底層員工都還要點頭打個招呼,哪似她婆婆這樣完全地目中無人?

所以,這就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啊!她婆婆即便為人瞧著並不凶惡,但也不會對家中奴僕假以辭色。

由此,她作為新媳婦往後也得謹言慎行,能不越禮就不越禮。

雲氏領紅棗一徑行到西廂房堂屋,然後當中椅子坐下後方才說道︰「尚兒媳婦,一會兒管事們都來回話,你在一旁好好听著!」

「是!」

這就叫她學習管家了?紅棗心說︰她婆婆做事可是夠干脆的。

照規矩這樣的場合紅棗原是該站在雲氏的椅子後面,即立規矩。

坐在堂屋居中的椅子上,雲氏看眼前的紅棗個頭才剛到自己的下巴,心說這要是站在椅子後面還能看見啥?

雲氏看自己左手邊是八仙桌,沒法站人,右手邊則得留給陪房陶氏這些人以方便傳話。

低頭瞅見紅棗圓溜溜的黑眼珠,雲氏心里一動。

新媳婦進門雖只三日,雲氏暗想︰但從她和尚兒的日常相處和回門幾樁事看,不是個肯委屈自己的性子——自己若只一味拿規矩來約束她,她即便一時應了,但難保不會生出其他事來,比如昨兒她回門,可是替她娘出氣,當面給了她女乃沒臉?

「瑤琴,」雲氏喚人,然後指著下首的位置說道︰「那里擺上椅子和高幾,再拿些蜜餞來給少女乃女乃吃!」

想尚兒先前那麼調皮,**一點坐不住,這些年都叫老太爺拿糖給哄好了,雲氏想尚兒媳婦初來乍到,倒是先拿些糖果哄著,等哄得她跟自己親近了,到時再立規矩也來得及。

紅棗根本不知道她這把椅子來得坎坷。她只當和昨兒後晌在正房私下說話一樣這里也有她的座兒——畢竟她是未來的內當家不是?

至于蜜餞盒子,紅棗也只以為是謝家人慣常哄孩子的套路,比如老太爺都那把年歲了還讓廚房給做糖——不用說,一準是做了來哄謝尚這個熊孩子的!

紅棗依禮給雲氏告了罪,然後就坦然坐下了。

謝尚娶親,謝家的一應管事奴僕都跟著操持忙碌了兩個月。

剛院門撞見,管事們看紅棗低眉臉目一副小媳婦的乖巧模樣,都以為大女乃女乃已給她上過了規矩——不然七八歲的孩子,正是貓嫌狗厭的年齡,不分男女,有幾個是肯好好走路的?

但現在進屋瞧見大女乃女乃手邊只一盞茶,而少女乃女乃座前的高幾上除了茶還有一個八寶攢心糖果盤,里面盛滿了桃脯杏仁話梅龍眼之類的干果,心里也是納罕——大女乃女乃待這童養媳婦也太寬松了吧?給座不說,還給零嘴?

這哪是待媳婦,這根本是養小姐好吧!

不過,轉念想起大女乃女乃這些年就生養了一個尚哥兒,管事們又覺得釋然——大房人口太少,大爺大女乃女乃膝下寂寞,娶個童養媳婦回來當閨女養著解悶也是有的。

由此管事們便都艷羨紅棗的好運——雉水城這許多人家,咋就這位有幸入了大爺大女乃女乃的眼呢?

真正是太好命了!

眼見人都到齊,陶保家眼神請示雲氏得到點頭後便清了清嗓子朗聲言道︰「昨兒午晌福管家進來回說時近重陽,府里的花園假山自打明兒起辰時至申時都有人領了工匠花匠進來修建布置。你們都記得通知各房管好門戶……」

這謝家還有花園?花園里還有假山?紅棗眨眼听著……

見完管事,便已是巳正。雲氏看紅棗一直坐著沒動,面前的吐碟也只有幾枚果核,心說規矩倒也罷了,好歹都坐了下來。

「尚兒媳婦,」雲氏叫紅棗︰「剛你都用心听了吧?」

紅棗點頭。

「那你把你听到的話給我講講,講得好,」雲氏沉吟了一下,想著兒子素喜摘她院里的石榴,便商量道︰「你喜歡我院里哪個石榴,我便讓尚兒摘給你吃,好不好?」

紅棗……

紅棗前世摘過草莓、楊梅、葡萄,這世摘過隻果、桔子、桃子,唯獨從沒摘過石榴。

紅棗透過窗戶看著門外廊下的兩棵依舊花果滿樹的大石榴樹點頭道︰「娘,我剛听到陶嬤嬤說馬上要過重陽節了,咱家的花園和假山要修,讓大家這幾天不要去花園玩,等過幾天修漂亮了,再大家一起去玩……」

「因為是外面的人來修,家里負責看門的人得把自己的門戶都看緊了……」

「男女有別,家里婦人尤其不能出門,太太女乃女乃們每天用的鮮花,將有管事統一摘了送到各處院子……」

「過重陽要做重陽糕,管廚房的高嬤嬤要支領糯米面、干果……」

「重陽節那天,家里酒坊要釀明年重陽節用的菊花酒,也要支領糯米……」

「重陽節前三天親戚間要相互贈送重陽糕和菊花酒,陶嬤嬤得跟福管家把走禮的名冊拿過來才能準備……」

「……」

雲氏听紅棗雖沒轉述原話,但意思倒是都說全了,不覺笑道︰「講得不錯。我也說話算話,你等尚兒回來,便讓他來我這兒摘石榴吧!」

紅棗想自己摘石榴,但她眨眨眼,當下啥也沒說,只是點頭示意自己听到了。

說完家務,雲氏讓春花拿來一匹月白綢緞,然後告訴紅棗道︰「尚兒媳婦,俗話里說‘要得富,先做褲’。你剛進門,這頭一件針線得是替尚兒做條褲子。這匹綢緞你拿去做褲子吧!」

「啥?」紅棗聞言驚呆了——別說這世她才七歲,就是前世她活到三十八,也沒做過褲子。

何況,還是給謝尚做褲子!

看到紅棗一臉震驚,雲氏頗覺好笑,心說︰小丫頭雖說聰慧,但到底還是個女孩兒,臉皮子女敕,听說給尚兒做褲子竟不好意思成這樣。

雲氏笑道︰「尚兒媳婦,這綢緞你讓人收了,你記得一個月內把褲子做好才成!」

褲子是衣裳里最容易做的——只要裁剪好然兩條腿、襠和腰處的四條邊縫上就行,雲氏想︰尚兒媳婦那麼聰明,即便先前沒有做過衣裳,但有一個月,怎麼都夠了!

一個月的時間,紅棗听著覺得不算苛刻——不就是做條褲子嗎?她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她娘給她爹做衣裳都是照著舊衣裳剪,她回去拿條謝尚的褲子依葫蘆畫瓢就成了……

看彩畫上去抱過了綢緞,雲氏便端茶送客。

主院出來,紅棗回自己的側院。結果一進院便看到院子已完全變了個樣——先前的喜棚戲台全拆掉了,院子中心的空地跟前世的菊花展似的擺上了三層的圓形花架,架子上擺滿了姿態各異的各色菊花。

不是說明兒才有花兒匠來嘛?紅棗心說︰怎麼今兒就布置上了?而且還布置的是她的院子。

紅棗看黃白鷺等小丫頭端著水盆正在擦拭花盆和花架,便知是剛剛才收拾的,便走過去笑道︰「這許多菊花,都是哪里來的?」

黃鸝沒想到紅棗會主動跟她說話,當即下意識地看向彩畫,直看到彩畫跟她點頭,方才恭敬道︰「回少女乃女乃的話,這菊花都是您的分例。」

紅棗……

彩畫看紅棗實在不懂,方解釋道︰「少女乃女乃,菊花因為開在九月,又叫九花,有長長久久的寓意。家里的太太女乃女乃們九月都攢菊花。」

「本來家里花園子里就有菊花,但大爺不願大女乃女乃跟別院的人爭幾朵菊花,便闢了個菊園,專種天下名品菊花,然後每年這時節送過來給大女乃女乃戴。」

「昨兒大女乃女乃說您九月也得攢菊花,大爺便讓福管家今早給送了來!」

紅棗……

作者有話要說︰  古代為了讓兩個陌生盡快熟悉起來,很多風俗都是情趣,但紅棗和謝尚年歲太小,白瞎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