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分家買地忙

李滿園見他爹和他大哥出了門,便即立刻向他娘求助。

「娘,」李滿園跪抱著他娘的腿,哀求道:「您勸勸爹吧。」

「四畝地,這可叫我這一家子怎麼活啊?」

「起來,」于氏無力說道:「你听我說。」

「你二伯鐵了心要分,」于氏說地艱難:「那你就先拿這四畝地。」

「和那塊林地。」

「四畝地,雖然少了,但林地能種姜。」

听到林地,李滿園越發覺得傷心:「娘,你是不知道,這爹給的林地,和族里給的不一樣。」

「爹給的林地里面全是刺棘,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這叫我怎麼種?」

「而且,今天,大哥和爹說了,要摘刺棘賣錢。」

「這姜種不種,還是兩說。」

刺棘賣錢?于氏按下心里的疑問,嘴里只說,「不是還有族里的林地嗎?」

「我听說滿囤那塊地,能出600斤姜,一斤姜,20文,即便便宜了,10文一斤,也能得六兩銀。這便趕上四畝水田的出息了。」

「你那塊林地同滿囤一樣,只要好好種,就餓不著。」

「兩塊林地,我給你大的那塊。」

「那地有八畝,你只要開出一半來。日子都好過。」

「再就是娘的體己,也給你大半。」

……

費盡口舌,于氏終勸得李滿園分了家cc不分不行,如果李春山真的開祠堂,請牌位,代父母給他們重新分家,他們也只能受著。這樣,便就連滿倉也只能得三畝水田,四畝旱田了。

而現在,只要李春山不翻舊賬,地就在滿倉手里。只要滿倉有地,他還能看著滿園受窮?

次日,李滿園雖還覺委屈,但到底還是在他二伯家老實地簽了分家文書。待後一日,他與他爹按約去坐族長的牛車進城,見到他二伯和他兩個堂兄李滿壟、李滿壇也一在,即便心里還是不忿,還是上前老實問好。

李春山看滿園與其他子佷無異,當下便即點點頭,自與李高地說話。

「弟,」李春山說:「昨兒你和我說的幾塊地,雖然大,我想了想,我還是得和你買到一塊兒。」

「如果,這林地的出息,真有那麼大,那麼收成的時候,咱們就得結隊看著。」

「不然,即便地大,東西也保不住,還得生一肚子氣。」

李高地聞言笑道:「成,只要你不後悔地小。」

李滿園擱腦海里過了一遍他家山頭四周的山,還真就數他得的那塊最大,這沮喪了兩天的心方得了一絲安慰。

到達縣衙,看到里正和他兩個個弟弟領著子佷從另外一輛牛車上下來,便即知道里正家也要買山,而且買的還不少。

看來村里的山頭,李滿園想,用不了多久,就全部有主了。

一帆順利地辦好了戶口和地契,李滿園拿到房宅地契的一刻,心底莫名升起一股豪情cc從此,他也是支撐門戶的一家之主了。

在李滿園忙著分家的時候。李滿囤先跑了一趟後村的采石場,定了界石和拿貨時間,然後便即就在自己的剛買的林地上揮著柴刀開路cc刺棘實在是太密了。

王氏和紅棗則跟在後面摘刺棘果。雖然刺棘剛開始掛果,但向陽處,總有幾株先熟的。如此,一天,三人竟摘了近二十斤刺棘果。

果子摘回來了,自然要立刻處理。

晚飯後,李高地難得的進了廚房,看著長子和長媳收拾鍋灶,架蒸籠,燒開水,然後將刺棘果放上去蒸。

「注意火,」李高地囑咐道:「這果子小,不能按蒸棗子的火候來。」

紅棗倒是知道蒸五分鐘,但這世界沒手表,平素的粗略計時就靠更夫,至于精確計時,唉,壓根沒有精確時間,一般人約時間的表達方式都是「一頓飯」、「一袋煙」之類,總之一點也不精密嚴謹cc這些計時方式的誤差都在五分鐘以上。所以,紅棗實在不知道如何與她爹娘描述五分鐘這個時長。便即只能看著她爹娘自己模索。

還好,也不過三次,她爹娘就蒸出了合格的刺棘果。

蒸好的果子倒到入篩子里濾水陰干,今晚的工作便即就大功搞成。

早起,出了太陽,搬了篩子出來曬。李滿囤同王氏紅棗又出了門。

昨天近山腰的地方,李滿園發現幾棵細松樹,今兒砍下來,搭草棚子,正好。

靠著一把斧頭、一把鋸子和一把錘子,李滿囤三天搭好了一個草棚子。

王氏把草堆上層曬干的野草扎成把子存到草房里。這樣,下雨也不怕沒燒的了。

細松樹砍下的樹枝,也堆到宅地里曬著,這是正經的柴,比干草經燒。

再三天,李滿囤又搭了一個草棚。

如此六天,干刺棘果曬干了。這天一早,李滿囤丟下正壘的灶,背著干果進了城。

這一天,李高地一家干活都有些心不在焉。過去幾天,家里摘了七八百斤果子cc獨王氏一個人一天就能摘五十斤,二房郭氏派了兒女打豬草,自己則跟著丈夫上了山,一天也能摘四十斤,三房錢氏懷孕,不能上山,她便即派了李貴富跟他爹李滿園上山,一天也能摘二三十斤。如此一天就摘一百來斤,這六天可不就七八百斤嗎?

為了這幾百斤果子,家里還買了百十個篩子,置了好幾個木頭架子,前後花了有兩吊多錢。

平常去縣城,來去一個時辰就夠了,李高地抽著煙斗蹲合計,今兒滿囤帶了四斤多果子,賣一個時辰吧。怎麼著,晌午前都能回來了。

抬起頭,瞅見兩個兒子竟還沒出門,不便即喝道:「咋還不去干活?」

李滿倉,李滿園方依依不舍地拿著砍柴刀出了門cc摘果子得有路,這幾天,他們忙著清理一條到山頭的路,都沒時間去他們大哥宅地里幫忙。

王氏今兒沒去摘果,丈夫不在,沒人開路,而有路的果子,昨天都摘完了。

王氏領著紅棗去了宅地,昨晚上丈夫說今兒會買東西回來,他得去把兩個草棚歸整歸整。

午晌的時候,李滿囤沒回家,李滿壟家的李貴銀卻來了。李高地瞅見,便即揮手道:「貴銀,告訴你爺爺,滿囤一回來,我就讓貴雨過去送信。」

李貴銀見他滿囤叔確不在家,也不糾結,答應一聲,轉身又跑了回去,他爺還在家等信呢。

傍晚的時候,李高地終坐不住了,他喚過長孫:「貴雨啊,你去村口等著。」

「看到你大伯,就趕緊回來報信。」

李貴雨依言跑去了村口。結果剛到村口,就看到他大伯坐在一輛牛車的車轅上。

「大伯!」李貴雨迎了過去。

看到李貴雨一頭的汗,李滿囤知家里人等急了,便即從腰里模出一個布包,遞給他佷說:「你拿這個給你爺,我先把東西送到宅地里」

「回頭,我就過去。」

李貴雨捏捏手里的布包,觸感到里面的硬圓之物,便知是錢,趕緊捏緊,然後瞄一眼牛車,見上面盡是水桶壇子之類的家什,方點頭道:「那我先走了,爺女乃都等著呢。」

一口氣跑回家,李貴雨把東西交給他爺:「爺爺,大伯回來了。」

「這是他給的。」

「他人呢?」李高地往孫子身後張望。

李貴雨:「大伯坐著牛車去他宅地了。」

「他買了家什,說放好了,就過來。」

聞言,李高地方打開手里的布包,拿出里面的銅錢,一共270文。

四斤半的干果,換270文,這果子合60文一斤?算清賬的李高地刷的睜大了眼楮,叫道:「貴雨,你去告訴你二爺爺和族長一聲。」

「就說,一斤60文。」

雖然,李高地數錢的時候,于氏,李滿倉,李滿園,郭氏,錢氏連帶他們幾個知事的孩子,都一眼不眨的看著,其中李滿倉,李滿園更幾乎是同時與他爹一起算出了均價,但待親耳听到他爹說六十文一斤時,還是激動得想哭。

六十文一斤,這都和皮棉一個價了。可一斤皮棉要多少功夫?種、收、曬不說了,只這制皮棉中的一步去棉籽,就煩死人了。而這果子,一個人一天就能摘四十斤。四十斤鮮果能得十斤干果,這便即就是六百文。

天啊,一天六百文。

他家,真是要發財了。

李貴雨回來的時候,李春山,李豐收也都跟著來了。李滿倉,李滿園趕緊的站了起來,讓出了自己的座位。

于氏也站了起來,和李春山,族長寒暄之後,便趕緊的領著兩個兒媳婦和孩子出了堂屋。這里,已沒她們站的地方。

即便被趕了出來,于氏的心也是喜悅的,這份喜悅甚至壓過了她對李春山逼李高地給李滿園分家的不滿。

出了堂屋,于氏吩咐道:「郭家的,你先去喂豬,錢家的,你跟我去做飯。」

「今兒,你二伯和族長一準的在咱家吃晚飯。」

拿鑰匙開了庫房,于氏用竹竿從後房梁上挑下一塊臘肉。

李家每年只殺一頭豬。一頭豬,肉也就百十斤。除了過年吃掉的,下剩就不到九十斤。這九十斤肉切成三斤左右的肉塊,然後制成臘肉,掛在房梁上,也就三十塊。

三十塊臘肉,听起來不少,但一年三節端午、中秋、冬節,李高地自己舅家、于氏娘家、兩個兒子的岳家,節禮一送,便即就去掉了十二塊,然後還有春秋兩季農忙,又得去掉十塊,如此,一年到頭平常家吃的只有八塊肉,就這,還得留出待客的部分。

所以,似于氏這樣一次挑一整塊臘肉做菜的事,幾可謂是絕無僅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