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儀
如李高地所想,族長李豐收看到姜苗,也是激動不已。
村里的地有限,而族人卻越來越多cc想他李氏一族,五十六年前來高莊村落戶,全族不過八戶,二十一個男丁,三十七口人。縣里按一男丁十五畝水田,十畝旱田給地,李氏共得水田三百一十五畝,旱田二百一十畝。
現五十六年過去,李氏闔族有二十五戶,六十八個男丁,一百一十九口人。而水田,卻只得三百五十一畝,旱田三百二十二畝。
這多出來的地,除了少部分是買賣,其中,大多數,都是先人們披星戴月,開荒而得。
可如今,村里荒地已開墾精光,而族人卻還在飛速增長cc眼見下一代又到了婚嫁的年齡。
若再沒得一個進項,李豐收每嘗急得半宿不能合眼:可叫這些孩子怎麼活
現在,好了,李豐收高興地想,有了姜。姜可以種在林地。村里林地不少,族里的孩子,有活路了。
「好,好」李豐收捧著姜苗,端看良久,方小心翼翼的放了回去。
「小叔哥,」李豐收高興地說:「你,還有滿囤,是我們李族的大功臣。」
「有了這個,咱們李氏一族的孩子有希望了!」
「嗯」李高地愣了,拿下了嘴里叼著的煙鍋。他們族里的孩子咋了什麼有希望了
看到李高地一臉的不明就里,李豐收笑道:「小叔哥。你就沒覺得這兩年咱族里的家務事多了嗎?」
「你想想,咱族里,姑嫂婆媳吵吵的,是不是比我爹在時,厲害多了。」
「難道不是欺負你年輕」不大關心村里閑事的李高地還是不懂。
「小叔哥,」李豐收搖頭:「你就沒想過小輩們的事」
「怎麼沒想,」李高地越發不解道:「我天天都在想啊!」
看小叔哥真心不懂,李豐收笑道:「小叔哥,你信我,你是真沒想過。」
「小叔哥,你想一下,當初我爺在的時候,分家,你得了幾畝地」
水田十五畝,旱田十二畝。李高地在心里說。
「你分給滿囤的,又是幾畝」
李高地默然:兩畝水田,兩畝旱田。哎,自己,愧對祖宗啊。
想到滿囤沒兒子,有些敏感。李豐收便隨口改了例子,斟酌道:「你現還有十三畝水田,十五畝旱田。」
「而你有四個孫子,馬上,可能是五個,甚至,將來還可能是六個,七個。」
「小叔哥,你想過,他們一人將來有多少地嗎?」
晴天霹靂,李高地恍然發現,即便以他現在四個孫子算,除了貴雨,其他三個孫子,水田,旱田加一塊,每人都不夠三畝地。
三畝地,一年產出,交了賦稅,便只夠三個人勉強吃飽。這也就是說他孫子,成了家,便即最多只能養一個兒子。若是生了兩個,便即就要有人挨餓了。
孫子們這日子竟是越過越窮,比自己這輩還不如了。
不是說多子多福嗎?怎麼會這樣?
「人啊,都盼著後輩的日子比自己好,結果,」李豐收嘆氣:「孩子們,每人能得的地卻越來越少。」
「這家里窮了,媳婦們可不就要吵吵嗎」
「誰都想給自己的孩子爭一口。」
「不爭,活不下去啊。」
「倉廩實而知禮儀啊。聖人的話,沒錯的。」
「還好,現在有了這個。」李豐收指著姜苗道:「孩子們,可以種姜。」
「即便將來姜便宜了,和紅薯一樣,一斤一文。孩子們也是有了生計。」
「咱村,林地,和旱田,一樣都是三千畝。」
「咱爹,他們一輩,重水田,所以咱們李氏水田多。」
「村里一千五百畝水田,咱們佔了五分之一還多。」
「但旱田,我們卻吃了虧。三千畝,只得了十分之一。」
「現在,這村里的林地,」李豐收告訴李高地:「大片的,五十畝上的都做了祖地,這里面,大概有兩千畝。」
「說起來,還是咱爺氣魄大啊,當初直接就佔了片三百畝的林地做祖地。」
「現在可是澤被後人了!」
「空著的林地,大概還有一千畝。但都是十畝以下的山頭。這麼算,村里,約模還有一百來個山頭可以買。」
「具體得,還得問里正。」
「不過,我琢磨著我們李氏一族能買的數,也就二十吧。」
「現在不比從前,其他氏族,人也多了。」
「我听說,還有人去別村佃田扛活的。」
「總之,這地是做不到戶戶都有了。」
听到不能戶戶都有,李高地心里一咯 ,立刻知道涉及各族子孫後代,村內這番爭斗必不會小。
「小叔哥,」李豐收想了一刻,誠懇道:「一會兒,我就去找里正。」
「這事若得公開,山頭價必定重議。」
「你若有看中的山頭,不如趁機趕緊買下。」
「趕明兒,我們趁給你辦分家文書的時候,就把地契給辦了。」
李豐收既開口說能買,李高地便即知道此事□□不離十,不覺長舒一口氣,道:「即是這樣,除了滿囤那塊,我便即也買兩塊吧。」
李高地不貪心。他知道道理。村里不是沒有有錢人,但村里卻還一直壓著地價,宅地價,為的就是讓普通百姓都有地種,有地方住。何況,姜還沒種出來,他不能將錢都砸在荒山上。
「就滿囤左右兩邊的山頭。大概一塊七畝,一塊八畝。」事發突然,李高地只能找自己熟悉的山頭。
「三個山頭的中間,我們挖個塘,蓄水。」
「我尋思著,若這姜的價,不下來。還得有人在山里守著。」
「你提醒了我,」李豐收道:「既這麼說。我也跟你們買一處。」
李豐收雖掛心族人,但也不會放棄到手利益cc他也有一大家子要養。
耳听李豐收要和自己買在一處,李高地更放心了。
話既說定,李高地留下姜苗,便即回了家。
家中,于氏依舊躺床上哼哼,李高地也不理她,只自顧想自己的事。
今兒族長一句「誰都想給自己的孩子爭一口。」讓他犯了疑,他不知道族長這個「誰」里是不是也有于氏。
他從來都知道于氏是個精明人,但這些年他也沒見于氏對老大不好,所以,這些年他都信任于氏,沒想過她會對老大如何。
難道說,李高地糾結,這次分家真的不利老大可這些,不都是他自個兒反復琢磨出來的嗎?
李高地有心弄個明白,他想問問族長,卻又拉不想臉。便即只能繼續閉門造車的胡思亂想。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李高地領了三個兒子,一起去了族長家。里長竟然已經在了。
里長郝富貴,人如其名,是村里最富貴的人家cc他家光水田就有一百五十畝。
李高地一見里長,立刻就點頭問好。如此一番寒暄過後,眾人方坐上族長家的牛車,去了縣衙。
縣衙里交了分家文書,改了戶口,立了戶頭,然後再將原來的地契按照分家文書拆成兩張後分交給李高地和李滿囤。至此,這分家的官方流程便即就算走完了cc從此,李滿囤也是在官府掛了名字的一家之主了。
接下來才是買地。按先前說好的。族長李豐收果是買了和李高地父子同一處的地,而里長則買了他家旱田附近的一處八畝的山頭。
幾塊地里,就數李滿囤的地最小,只得五畝多一點。但他卻不以為意。一則他家人口少,勞力有限。地買大了,也沒法種。二則,若種姜真的賺錢,那他可以拿賺的錢去隔壁村買地,比如里正那樣。
總之,只要掙了錢,什麼都不怕。
回來後,先送里長回家,然後族長方悄悄地告訴李高地父子:「昨兒,我和里長商議。」
「都以為種姜可行,但不宜大肆聲張。」
「一是姜種太貴。二十文一斤的姜,在沒有看見收益的情況下,少有人願意種。」
「二是姜種也不夠。眼下,村里只滿囤有姜。里長的意思,是秋天滿囤收了姜,按市價,優先賣給村里人家做種。」
「願意買的,讓他們自己打听了來買,多少隨意。這樣即便種不出來,他們也沒得抱怨。」
「至于地價,里長的意思是,暫時不動。若有人想買林地,他會看著一戶只給買一塊。」
「待到買地的人真的多了。里長說他就協調各族把空余的林地佃給族人種。」
「到那時,即便是沒力買地的人,也都能有所進項了。」
李豐收每說一句,李高地父子都禁不住點頭。覺得里長和族長考慮的極其周到。這下,他們就知道這事具體要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