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洋大戰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洋大戰

昭武十三年。

無數船帆鋪滿了海面,火炮轟鳴之聲,此起彼伏。

雙方船只交錯在一起,不分彼此。

一艘座船稍稍拖後一點,卻有三重炮層。一兩百門大炮,威懾滄海。

鄭成功站在船頭之上,舉起千里鏡,將目光掃過整個戰場。

此刻鄭成功成熟不少了。

從北伐之後,這幾年,張軒信守了自己的承諾,除卻派一支偏師,追繳永歷所部之外,並沒有什麼大戰。

唯有稱得上大戰的,還是袁時中擊破吳三桂。

甚至不能說擊破,在順治轉向漠北,有意緩和與夏朝的關系,吳三桂失去了草原上的支持,自然不在蘭州堅守下去。

或許是他逃跑都成為習慣了,帶著數萬人馬,向西域而去了。

袁時中動用十萬人馬,僅僅打了兩仗而已。

而今這一戰,卻不是朝廷主動要打的。

是因為錢帛動人心。

為了緩解巨額的債務,張軒大力發展海貿,一時間中國南海的商船綿延不斷,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的金銀從西方流入中國。

以至于到了昭武十一年的時候,三千萬元的巨額債務,都被還的干干淨淨了。在還債的同時,還兩支撐治水工程,還有西南與西北的戰事。

其中固然有北方不少勝負緩過勁來,除卻兩淮之外,朝廷多多少少能收上來不少賦稅,不用往里面砸錢了。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海外白銀收入。

在張軒的支持之下,布匹,瓷器,鐵器,火炮,白糖,絲綢,等大宗貨物源源不斷的從南方運輸到了馬拉尼,馬六甲,乃至于印度。與西方人貿易。

特別是鄭家的船隊。

在東海,南海這些地方,還要顧及到朝廷。但是外海與西方人爭奪利益的時候,吃相一點也不比西方人好,甚至更狂妄。

西方人將東方人當做野蠻人,而鄭家這些人不少都是從軍中退下來的,甚至有一些人身上還掛著一下低階爵位。

也瞧不起西方人。

于是乎,海外控制權,貿易紛爭,還有外交分歧,在北伐之中,荷蘭人想趁火打劫的事情,很多人還沒有忘記。

雙方就一步步走到了這一步。

于是在昭武十二年,雙方的談判正式破裂。

也就有了這一場戰爭。

張軒下令設南洋總督府,鄭成功以遼王,樞密使。南洋總督的身份,總理南洋一切事務,是戰是和,可以先斬後奏。

周輔臣也作為鄭成功的副手,與鄭成功一並南征。

張軒也趁機將鄭成功從遼東調回來。

畢竟遼東朝鮮在鄭成功手中的時間太長了。以至于快有割據之態了。

鄭成功在遼東做的很好,隨著雙方緩和,東虜退出沈陽,但是沈陽以北,還在東虜的控制之下,甚至東虜還在沈陽以北,建立了吉林將軍府。與鄭成功對峙。

遼東,不,整個長城一線,都沒有太大的戰事。鄭成功是南方的人,從小又是在海邊長大,對于海上的興趣,也遠勝過北方。

對這個調令,也欣然從命。

于是在昭武十二年,鄭成功在泉州誓師,帶來福建水師,浙江水師,廣東水師,東海水師主力,共計十萬有余,大舉南下。、

先攻呂宋,圍攻馬拉尼。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西方其他國家東方分支,達成一致,不管西方的任何事情,首先將夏軍水師給擊敗,讓夏軍正式他們海上的實力,才能做下來談判。

他們都受夠了東西方貿易之中,夏軍佔據的主動位置。

畢竟,張軒為了填補窟窿,在其他方面加稅,有些不忍心,所以在海關上加稅,卻是沒有任何一點手軟。

這也是促使這些面和心不和的西洋人,聯合起來的原因之一。

用他們的話,就是這簡直在搶錢。

圍繞著馬拉尼打了一系列海戰,陸戰。終于在昭武十三年春,攻破了馬尼拉城。西班牙人投降,單獨與大夏談判,要退出戰爭。

隨即葡萄牙人也通過澳門與大夏談判,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這個時候,朝廷之中就有不少將戰事終止在這里,但是鄭成功一力否決,這才有這樣一戰。

在巴達維亞外海,大夏水師與荷蘭人艦隊決戰。

可以說,不得不說,作為大夏在貿易上最大的合作伙伴。在東西方貿易之上,荷蘭人也是受益最大的。

如果馬拉尼一戰後,大夏和談。

荷蘭人的利益可以保證,也借大夏之手,將西班牙人踢出圈子。只是鄭成功竭力將荷蘭人趕出東南亞。

卻是荷蘭人萬萬不能答應的。

只是,面對鄭成功的攻勢,他們依舊不能抵擋。

不過一會功夫,海戰局面就很明顯了,夏軍一舉壓下,荷蘭人開始陸陸續續退出戰爭。

「報。」一個人士卒跪在鄭成功面前,說道︰「王爺,周將軍已經登陸,兵分兩路圍攻巴達維亞了。」

鄭成功說道︰「好。將這個消息傳下去,正讓劉國軒,周全斌知道,周輔臣

都跑到了他們前面去了。」

「是。」

也不知道,巴達維亞的險情已經傳開了。還是鄭成功用周輔臣激勵周全斌與劉國軒非常有效。

畢竟整個水師之中組成之中,鄭家的嫡系站一半,而另外一半自然是張軒的嫡系。

其中張軒嫡系的代表,就是周輔臣了。

雖然鄭成功並不能太明顯的打壓周輔臣,但是一直以來,周輔臣所部,都是放在次要方向,也就造成了而今的局面,也就是周輔臣只有苦勞,並沒有功勞。

這一次周輔臣沖到他們前面去了。

自然讓他們很不忿。

不到天黑,海面之上為之一空,鄭成功帶無數人的簇擁之下,登上了爪哇島。

周輔臣,周全斌,劉國軒等人都來迎接鄭成功。

鄭成功安撫將士之後,就將目光放在巴達維亞上面。巴達維亞的堅固,並不比馬拉尼差。圍攻馬拉尼,連續攻了三個多月,這才里應外合,將馬拉尼城給攻下來了。

荷蘭人派遣使者,想與鄭成功談判。

只要能保全巴達維亞,什麼條件都能答應。

因為巴達維亞對荷蘭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了巴達維亞,就沒有東印度公司。所以說,荷蘭人即便將整個東印度公司的兵力打空,乃至將印度的兵力都抽調了一空了。

他們仍然不願意放棄。

只是鄭成功並沒有給他們一點幻想。只有一句話,要麼投降。要麼戰死。

根本不等荷蘭人答復,就大軍壓上,從船上卸下來近百門大炮,轟擊巴達維亞。這一次夏軍要比上一次有經驗,不過半月時間,用了不少辦法,終于將巴達維亞硬生生的轟開一個個缺口。

荷蘭人在遠東的駐軍,不過數千人。

即便將荷蘭人壯丁都拉上,再加上一些本地土著,也不過一萬多人而已。

這樣的兵力,又如何能抵擋十萬大軍壓境。

距離乃是大夏最大的優勢,由距離帶來的兵力投放能力,以及後勤補給能力,遠遠不是荷蘭人可比,畢竟從昭武十二年,打到昭武十三年,因為躲避風暴,等原因,雙方一直是打打停停的,即便如此,荷蘭人從本土派出的第一支援軍,還沒有到達印度,更不要說巴達維亞了。

這讓荷蘭人怎麼打?

在巴達維亞城破之後,荷蘭人終于投降了。

鄭成功接管巴達維亞之後,正式將南洋總督府行轅,建立在這里。也將這一個好消息,派快船送往南京。不過等到了南京的時候,昭武十三年接近尾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