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一章 遼東烽火

第十一章 遼東烽火

鳳凰城乃是明代所建的遼東衛所之一,並不是一座太大的城堡。

明代各種城堡都有一定之規,鳳凰城坐落在鳳凰山北邊,朝鮮軍隊,一部分分布在鳳凰山上,還有大部分鳳凰城中,分為犄角之勢。

從朝鮮撤回來的火炮都留在這里,以及連山關一帶。

所以火器非常充足。

梁化鳳看著這陣勢,有一點暗暗咬牙。

火器的大量使用,給攻守雙方都帶來極大的變化。防守一方的優勢大大增加,在這一點上,不僅僅是清軍,也是夏軍。

即便是朝鮮士卒有些不堪,但是在清軍派過來的軍官幫助之下,憑借地勢防守,梁化鳳一時間也攻之不下。

鳳凰城是在千山之中的一座小城。

下面多為石頭,難以挖掘,如果不想用人命去填,只能憑借火力硬砸了。

再加上梁化鳳擔心,隨時可能出沒的清軍騎兵,所以從鴨綠江到鳳凰城下,三十里一兵站。嚴密防控。

所以這進度也快不起來。

梁化鳳並不著急,因為大軍兩路出發,他這邊牽制住清軍的精力多了,鄭成功那邊也就減輕了不少壓力。

比起梁化鳳這邊並不順利,但是鄭成功的行動就順利多了。

清軍似乎也知道他海上實力之差。所以根本沒有想要與夏朝在海上爭鋒,所以海上大大小小的島嶼,都被鄭成功一一佔領了。

根本沒有遇見一絲抵抗。

鄭成功兵馬數萬,船只數百艘,這樣大的聲勢,根本遮掩不住的。

所以鄭成功也沒有遮掩的意思,一部分人馬在島上修整,另外一部分人馬攻克沿海的城堡。

這些城堡都是明代衛所體系的一部分,與鳳凰城差不多。

分別攻陷黃骨島堡,歸服堡,等堡,兵鋒直指金州衛與,金州中衛所兩地。

而這兩地在就是後世大連市所在。

唯有在這里,鄭成功才踫上一些阻力。

不過,金州中衛所也就是旅順所在地,距離大海太近了,所以重炮比較好運輸,所以在圍困金州中衛所部過三日。在重炮的轟擊之下。金州中衛所就投降了。

鄭成功正式入駐金州中衛所。將這里作為遼東之戰的大本營。

隨即令馬三寶為先鋒,圍困金州衛。

鄭成功這邊將大部分士卒在金州中衛所下船,就地駐扎休息。

之所以是圍困金州衛,而一舉攻下來,卻是兩

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給夏軍足夠的休息時間。

雖然跨海而來,但是鄭成功主要依靠的陸戰軍隊,還是夏軍,而不是他鄭家的人馬。夏軍之中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人都適應海上漂泊。所以要修整。

其次,就是鄭成功想誘引清軍來攻。

金州衛所在的地方,可以說是遼東半島最窄的地方。兩側都是大海,清軍騎兵是迂回側擊都不夠用了。只能正面作戰,但是夏軍步陣根本不怕清軍正面進攻,可以說,這樣的地形,太適合夏軍火力發揮了。

所以,這金州衛能打下來,他也不會打下來。

就要吊著阿濟格。

這是陽謀。

阿濟格一眼就能看出來。

此刻阿濟格已經南下遼陽,坐擁從朝鮮撤回來的數萬大軍,看這個情況,心中暗罵一聲,卻也無可奈何。

他即便是想放棄金州衛城也不行了,原因無他。金州衛已經被圍了。憑借金州衛的實力,決計不可能突圍了。而且金州衛的人馬,都是滿洲老底子,雖然八旗子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遼東人。

對于清廷來說,八旗人丁不足,遼東人,漢軍旗也被他們當成嫡系人馬,不少很多在清廷入關之前,就投靠東虜的人,被東虜當成遼東老人,即便是漢人,也是很得重用的。

幾乎派往各地的方面大員,除卻少部分之外,其他都是八旗,漢軍旗,遼東人。這三個圈子還有相當大部分的重合。

阿濟格不能不救。

因為不救的話, 容易失人心。

阿濟格思考了片刻,想了後面有多爾袞做後盾。頓時心中有底了。

這一段時間多爾袞在沈陽,也不是什麼也沒有做,而是沈陽作為東虜的老巢,即便是傅山能力出眾,也不可在沈陽得到太多的消息,多爾袞首先聯系了北方野女真,以糧食武器等,大手臂征召了萬余野女真。

這種深山老林之中的野人,一直是東虜另外一個兵源。

如果單單論身體素質,即便是白甲兵也未必能比得了,這些在東北深山老林之中活下來的野人。只是打仗並非僅僅靠身體素質,更靠兵甲器械。在這上面,八旗勝過他們百倍,不過用這些人武裝之後,讓他們沖陣,的確是妥妥的人形怪獸,大部隊都是能披三重甲,還能活動自如,沖殺無礙的強人。

要知道敢披三重甲冑,都是一等一的悍卒,不用說,三重甲冑防御力如何,單單是負重最少有幾十斤之重。帶著幾十斤負重,還能沖殺自如,最少一口氣能戰斗大半個時辰。

這樣的人,夏軍之中雖然有,但是並不多。

但是八旗之中白甲兵大抵都能。

從這一點上,就看出,為什麼夏軍肉搏戰,打不過清軍了。

這種實力上的差距,除非老老實實訓練數年,否則真得很難匹敵的。

這種優良的這樣兵源,清軍自然不會放過的,清軍一直有從深山老林之中,征召士卒,但是手段卻有些殘酷,直接從深山老林之中抓出來。而這一次,卻改變了手段,變得溫和多了。

變得派人用糧食,武器換了。

不過這些人,沒有經過訓練,並不能當成主力人馬。

多爾袞沒有調集北京的兵馬,而是從沈陽當地,再次征召了一批遼東老人,用從蒙古征召了一批人馬,當然也秘密的從關內調撥了一批人馬,這一批人馬的總共大抵有五萬上下。

這樣復雜的調動,也只有多爾袞坐鎮,北京皇太後密切配合才行的。

同樣,阿濟格相信多爾袞的實力,有多爾袞在後面坐鎮,他後面決計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他就放心大膽了。

帶領本部人馬快速南下。

不過,數日之內,就抵達了金州衛城下。

在清軍還沒有到達之前,馬三寶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首先撤圍,當然了他所做的撤圍並不是從金州城下完全撤走,而是撤到金州城南,加固營寨。能夠承受清軍人馬的沖擊。

其次就是向後方稟報,請鄭成功支援。

故而當阿濟格前腳到了,鄭成功後腳就到了。

于是在三月末,四月初的時候,清軍與夏軍的主力,雙方兵力超過十萬,金州衛以南的不超過五公里的狹長的地帶,兩邊都是大海。在兩側的大海之上,還有夏軍水師出沒。

雙方一時間,並沒有大戰的意思。

只是盤弓臥馬,都在準備著,連呼吸都有著一種緊張的感覺。

鄭成功並不想進攻,因為夏軍進攻能力不足,以步攻騎,是相當的麻煩的。而阿濟格固然不想打,他如果想走,自然是能夠走的,只是不戰而退,卻太失大清的威風了。

而且這不是阿濟格的性格。

一來,遼東對清廷的意義不同,決計不能如朝鮮一般,二來有多爾袞在後面,他也有底氣,他還真想與南朝好好的掰掰手腕。

所以他決計不想不戰而退。

即便不行,以清軍的能力想走,夏軍還真留不住。

不過,即便是想戰,也不會順著夏軍的節奏走。 必須按他自己的節奏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