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對峙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對峙

張軒為了支撐朝鮮戰事。發行了一千萬的國債。

這一大筆錢為鋪墊,再加上清軍在朝鮮兵力相當多,八旗,綠營,以及朝鮮降軍,總共有十幾萬,近二十萬之多。鄭成功想要反攻,想要將清軍趕出朝鮮,甚至攻入遼東,所需要兵力,決計不能比清軍少。

這也是鄭成功為什麼要征召日本人成軍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不管是即將組建的朝鮮軍,還是日本軍,都只能算是附從軍。真正要擔當主力的是鄭氏的軍隊,與夏軍嫡系。共計十一二萬之多。

這十幾萬人,從南方送過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即便現在,這些物資,兵力的轉運還沒有結束,鄭成功僅僅是湊集了一部分兵力,水師加上陸軍,總兵力不超過五萬。

如果不是江華島情勢危機。

鄭成功也不會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之下,先在江華島上打一仗。

此刻江華島事情解決了,自然要回到正軌上面來的。

而鄭成功選擇的駐地,不是江華島,而是濟州島。

說起來濟州島的條件要比江華島要有利多。

首先濟州島的面積要比江華島的面積大多了,足夠駐扎夏軍主力,也並不局促。

其次,濟州島距離朝鮮半島,要比江華島遠多了。是真正的海島。

不是如同江華島一般,能架起浮橋都能登島。必須渡海而來,以清軍而今的水師實力,根本不可能,擁有將數萬人馬投放在濟州島上,所以在濟州島上,夏軍可以安心休整。

還可以訓練士卒。

「殺。」喊殺之聲沖天而起。

鄭成功騎在馬上,視察全軍訓練。

他走馬觀花一般,將夏軍的陣勢,看在眼里。心中卻有無限的感慨。從南京之戰後,張軒嫡系的軍隊,並沒有經歷什麼大戰,這一年多的休整,張軒在軍隊訓練上,下了大功夫。

故而比起軍容來說。而今的軍容要比當初的軍容要強盛多了。

而旁邊不遠處,就是剛剛征召的日本武士,還有朝鮮士卒。

日本武士人數不多,個頭矮壯,看上去身手相當不錯。刀法相當的犀利,鄭成功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老兵,是殺過人,沾過血的。雖然陣勢上,或許與夏軍軍陣不合。但是肉搏根本不用多訓練。但是朝鮮士卒要比日本士卒才差遠了。不僅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也差勁,與日本人沒有辦法比,

而日本人與夏軍,也沒法比。

鄭成功也是親手訓練過是士卒,更是明白訓練軍隊的難度。鄭成功與張軒之間的關系很復雜,有過一段亦師亦友的交情,即便而今,雙方也有幾分惺惺相惜,不僅僅是張軒對鄭成功,也是鄭成功對張軒。

說實話,鄭成功對張軒很多地方,雖然覺得不錯,但是並不覺得,自己比不上張軒。

唯獨有一點。就是張軒的練兵手段。張軒將訓練士卒,軍官,從最基礎的戰術開始,到一支軍隊組建,都成為一個體系了。這一點,鄭成功即便再自信,也覺得望塵莫及。

他看過之後,問身邊的陳永華說道︰「看來,下面的人恢復的不錯。」

陳永華說道︰「的確,出乎意料。」

長途跋涉,特別是海運之後,士卒很容易疲憊。縱然而今的夏軍組成部分,大多都是南方人士,但是即便是南方人士,也不是那麼容易承受海運顛簸,必須有一個恢復期。

這個恢復期,也因人而異。

不過,夏軍的訓練相當嚴格,甚至可以稱得上嚴苛。所以大部分人的身體素質都相當不錯的。故而在渡海之後,恢復的也是相當的快。

鄭成功說道︰「看樣子,出兵計劃要提前了。羅州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

陳永華說道︰「正在準備,而今還沒有消息傳來。等消息吧。」

鄭成功說道︰「好。」

就在鄭成功這邊準備利刃出鞘的時候,阿濟格也在漢城默默思量。

一張朝鮮半島的地圖,鋪在桌案上。

阿濟格目光落在一地,正是羅州。

從江華島退了出來之後,阿濟格一直在琢磨朝鮮情勢,對于囤聚濟州島。想以什麼樣的姿態重回朝鮮半島。但是以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來看,夏軍一定要在南方站穩腳跟,而下手的地方,是什麼地方。

必然是羅州。

朝鮮南方三道,號稱三南,就是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三道,這三道之中,其中忠清道,與漢城之間,一馬平川,沒有什麼阻礙。全羅道與慶尚道卻不大一樣。

特別是慶尚道,與朝鮮沿海的平原地帶有一道小白山脈橫隔在其中。慶尚道就地理方面來言,還是相對獨立的。

在阿濟格看來,如果夏軍想先在陸地上站穩腳跟,慶尚道還是比較合適的,至少慶尚道兩面臨海,兩面臨山,雖然也有一些通道,但是只要布置好防御,令清軍無法輕易攻下來。

山地

,海上,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戰,夏軍一點也不怕清軍。

所以阿濟格覺得,慶尚道是夏軍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不過,真正大戰的地方,卻是全羅道。

全羅道是由全州與羅州合並在一起的,全州在北,羅州在南,甚至可以說羅州乃是朝鮮半島最南端了,這里的海岸線十分的曲折,甚至還有大大小小的島嶼出沒,利于海軍,不利于清軍。

這僅僅是其一。

其二就是羅州的地理位置。

小白山脈,在朝鮮半島南部。也是全羅道與慶尚道的天然分界線。雖然小白山脈不是不可以翻越,但是在山中,殘留得夏軍與朝鮮軍,不會讓清軍輕易翻越,即便是能越過,後勤線也未必能保證。

唯獨在小白山脈與大海之間,有一段平原,適合大軍通過,最少不是數千士卒守一個山口就能遏制住的。

而這里就在羅州治下。

取了羅州,清軍就對慶尚道鞭長莫及。即便清軍對慶尚道還有一些兵力,也只是甕中之鱉。不過等死而已。

只是羅州如此之重要,阿濟格該如何應對。這才是阿濟格一直在思考的地方。

在攻江華道不下的時候,他已經感受到了在戰略層面的被動,有江華島上數萬士卒在,大軍南下,江華島上隨時可以襲擾漢城。

而漢城又是清軍在朝鮮統治的絕對中心。用以掌控漢城附近的平原地帶,也是朝鮮的精華所在。但是如果大軍南下的話,清軍必然分為兩部,而我分,彼合,很容易被人個個擊破的。

如果大面積放棄朝鮮南方,阿濟格也不甘心。

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一個辦法,就是拖。而今正是夏季。等到入冬,還有好幾個月時間。

雖然看起來時間很長,但是真正算起來,守城戰,打得經年累月,也未必不能。至于慶尚道,暫且不去管他,讓夏軍一步,又如何。他將目光,從羅州,全州。清州,世宗,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市上。

他心中想著當初漢城之戰。

如果有人倚城死守,他帶領輕騎在外,等夏軍頓兵于堅城之下,未必不能一舉擊破。只是這守城人員自然不能讓八旗子弟去,最好用朝鮮人,但是阿濟格也知道,自己在朝鮮人心中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

想讓朝鮮人死心塌地為他們效力,以至于至死不渝。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未必沒有辦法?」阿濟格心中思量了好一陣子,有了想法,但是他這個想法,卻要北京多爾袞的批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