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拾殘局
在川軍之中,楊展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在所有川軍士卒心中,如果不是因為楊展被自己人殺了,而今四川的局面決計不會是而今這樣不堪,畢竟楊展以少勝多大敗張獻忠,逼退豪格,在所有川人心中,都是戰神一般的人物。
縱然是李定國,也不看小窺了楊展。
雖然楊展幾年前已經死了。但是死亡並沒有影響他在川軍之中威望,反而通過比較,讓楊展越發讓人懷念了。
一來殺了楊展這些人,將川南大好局勢敗壞到什麼地步。二來卻也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死者為大。人死了之後,反而容易被神化。
于是,楊景新說他是楊展的兒子,有幾個士卒立即放下了兵器,跪地說道︰「少將軍。」
楊景新听了這三個字,眼中淚水一轉,隨即收起。他一听就知道這些人是他父親的舊部。他有好些年沒有听人這樣稱呼他了。說道︰「我乃是大夏將領,不再是什麼少將軍了。」
人都是從眾的,有人放下刀劍,其余的人對視一眼,也就紛紛放了下來。
說起來,楊展之死,也都是上層傾軋,與他們這些小兵沒有什麼關系,當年殺楊展的人,在種種變故之中,也只有武大定走到最後,其余的人都死了,與眼前這些人更不相干了。
楊景新安撫了剩下的川軍,向後報捷。
不過片刻,秦猛就來了。來的不僅僅是秦猛,還有李定國。
楊景新立即向兩人請罪,說道︰「末將擅自殺降,甘願領死,請將軍與王爺責罰。」
秦猛黑著臉,上前踹了楊景新一腳,說道︰「廢物,不知道輕重緩急。就算殺人,也不能這個時候下手,有點腦子不行嗎?」
楊景新生受秦猛一腳,不敢有一點躲避的跡象。
卻也知道秦猛氣壞了。
張軒治軍,最重軍紀。在軍中,什麼事情都大不過軍法去。陣前殺降,這種罪名,遇上一個嚴苛的主將,就能臨陣斬首。秦猛也是看好楊景新。覺得他是一個好苗子,萬萬沒有想到,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正如秦猛所言,真想弄死一個人,還找不到辦法嗎?這時代畢竟不是法治時代,武大定區區一個降將,以秦猛的權力,想要合理合法的弄死他,還怕找不到機會嗎?
楊景新偏偏做了最壞的打算了。
秦猛踹了楊景新一腳,轉過頭來說道︰「王爺,這小子是一個渾人,觸犯軍法,本
來處斬,但是看在他乃此戰首功的份上,就饒他一條性命吧。」
李定國也為難,從個人感情上,李定國理解楊景新的沖動,但是張軒最重軍法。甚至在李定**中也派了軍法官,所有軍中法度之事,都要過軍法官一遭。
當然了,這軍法官在不同的將領身邊,發揮出不同的做用。
李定國威望極高,他只需在軍法官那邊報備一下就行了,這些軍法處置的檔案,是要歸納到南京樞密院之中的。這一點李定國也不得不有所顧忌。縱然在戰時,所有主將都軍法從事,先斬後奏的權力。
但是後奏卻也是一定的。
李定國也不好偏袒太明顯,說道︰「軍中法度,功過不可相抵。功是功,過是過,他是今日首功,賞銀千兩,田地百畝,他殺降一事,雖武大定意圖不明,但他舉止失措,重責百杖,剝除軍籍。」
千兩白銀雖然不重,但也不輕了。畢竟一個戰兵一年才十八兩。即便楊景新算是軍官了,千兩白銀也足夠他小十年的俸祿。至于百畝田產足夠傳家了。不過處罰也很重。
如果按軍法,這種殺降的行徑,足夠處死。也是李定國將判詞之中,加入武大定意圖不明。這一句,將楊景新從故意殺降,降成了舉止失措。這是兩個性質。
這才保住了楊景新的小命。
只是杖責什麼的,倒也是小事。剝除軍籍,卻是讓他不能在軍中了。這才是最重的處罰。
秦猛張張嘴,卻也不好說什麼。
因為李定國已經徇私了。
「謝將軍,謝王爺。」楊景新說道︰「卑職認罰。」
立即有人上前,就楊景新拖了下去,隨即就傳來打軍棍的聲音,只是才來了兩聲,外面的聲音就听,卻有一人過來說道︰「王爺,要不,你去看看。」
李定國出去一看,卻見楊景新已經昏迷過去,他身上的盔甲早已去掉,渾身上下都傷口。他也是秉承一顆報仇之心,才三番五次陷陣,置生死于度外。他不過撐著一口氣而已。
此刻大仇得報,已經堅持不住了。
如果此刻再打軍棍,非死人不可。
「愣著做什麼?」秦猛大聲說道︰「叫軍醫過來,軍棍先寄下來。」
「是。」下面的人看了一眼李定國,見李定國沒有反對,立即說道。隨即將楊景新抬下去了。
等下面的人將楊景新給抬走之後。秦猛對李定國說道︰「多謝王爺是手下留情。」
李定國說道︰「楊景
新是一個人才,我總要保全的。」
「王爺,為何要剝除軍籍?」秦猛說道︰「人才難得。」
李定國說道︰「正因為他人才難得,我才要如此。而今火器大盛,如果他再這樣莽撞,恐怕活不了幾戰了,需要磨礪一二,我準備薦他到南京講武堂。安安分分坐幾年板凳再說吧。」
秦猛心中一動,越發明白李定國的愛才之心。
即便楊景新而今打了勝仗又如何,軍中的趨勢,很多人都看得明白,未來是講武堂一系的天下。除非張軒嫡系出身,或者位置夠高,如李定國一般,其他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而李定國而今也決定向講武堂靠攏了。
將楊景新推薦到講武堂,學習幾年。磨磨性子,未來未必不是一員大將,甚至也向張軒表明一些心跡。
「不說他了。」李定國目光嚴肅說道︰「你軍中而今還可以動用多少人?」
秦猛說道︰「大抵有三萬上下。」
秦猛並沒有具體數字,畢竟下面的傷員減員數據,都是需要統計的,哪里有那麼容易就匯總上來的。
「不管有多少。」李定國說道︰「全部派出去,大張旗鼓,目標就是瀘州衛城。」
「王爺如此不好吧。」秦猛說道︰「吳三桂好些軍隊,這一戰都沒有派出來,他還有生力軍。」
「他不會用的。」李定國說道︰「吳三桂此人是一個聰明人,但是他太聰明了。善持兩端,凡是都想萬全之策,進可攻,退可守,卻不知道打仗這一件事情,從來是只有勝負,沒有進退。」
「他從來不是第一流的將領,他最缺少的就是拼命之心。」
「甚至不會與我們交戰的。」
秦猛听了李定國所言,雖然覺得言之有理,卻也不知道對還是不對,只是李定國是主將,他剛剛說了一句,已經可以夠了,再說下去,難道要挑戰主將權威嗎? 只能稱是,下去安排了。
李定國的判斷很對。
吳三桂出身富貴,真因為富貴出身,決計沒有李定國當初生死爭命的心態。很多時候,都不想將自己逼到絕路之上。面對而今李定國大張旗鼓,乘勝追擊的時候,他的心思自然就動搖了。
突襲的時候,要掩人耳目,所以要繞大圈子,但是撤退的時候,就不用了。
故而這個時候,吳三桂帶著他麾下的騎兵,已經撤到了瀘州衛城之中了。 與方光琛等人匯合,商議如何應對李定國氣勢洶洶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