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吳三桂的異動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吳三桂的異動

不過,這一切,首先要一部現實可行的法典,規範行政,刑法,民法,商法。乃至于皇室法律。

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軒心中僅僅有一個框架而已,想讓這個框架變成成法,還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只是很快張軒只能暫時將這一件事情的壓制下去了。因為四川有了動靜。

「陛下。」鄭廉說道︰「四川急報。清廷使者督促吳三桂出兵進犯,吳三桂猶豫數日,已經開始聚集兵力,只是侵犯何處尚且不知道。」

鄭廉而今是通政司主管,一方面所有進宮的奏疏都要從鄭廉這個過一遍。另外他還肩負住大夏外部的情報匯總。張軒在各方都派出幾個主管各地情報。只需將情報傳遞過來就行。

以這個時代的速度,千里迢迢的想要有什麼主動的動作,也是很難。

故而鄭廉也不過是一個接受消息的人,並不是所有的情報主管。

張軒猛地從各種權利義務制衡效率。等思考之中掙月兌出來,對左右說道︰「前番,滇王所上奏疏在什麼地方,給朕找不出來。」

立即有好幾個太監,在一排排書架之中尋找,在雲南的條目下面,將李定國最近的奏疏拿了過來。

張軒接過,匆匆少了一遍。閉上眼楮默默的沉思。

對這奏疏,張軒看了不止一遍。

張軒這御書房是他處置政務的地方。雖然空間不小,但是他每天批閱的奏疏,數以百計,這還是內閣為張軒篩選過一遍的結果。如果所有的奏疏都留在這里,這三進五間的老房子,可是存不了這麼多的奏疏,唯有張軒覺得重要,認為以後還會看的奏疏,才會留副本在此。

這奏疏張軒早就看過了。

其中李定國不耐其煩的將雲貴總督府的情況一一交代一番,其中兵力,糧草,將領,物資儲備,各土司的狀況,特別還交代了永歷可能的蹤跡。似乎在南邊與那氏土司聯姻,佔據了兩三縣之地,打起了大明的招牌。

李定國還請旨要不要進剿。

最後,李定國沒有做出任何談判,對張軒想知道,是否攻川決策上,恭听聖裁。

李定國雖然沒有直接說,但是張軒卻從這書中的字里行間找到了其中態度,分明是八個字︰「或可一戰,時機未到。」

于是張軒就將攻四川的想法按捺下去了。

卻不想張軒沒有

西征之意,吳三桂卻不安于位了。

張軒冷哼一聲,說道︰「傳樞密府諸位進宮。將內閣諸位一並請來吧。」

「是。」李輔國說道。

隨即下去傳令了。

就在張軒商議如何應對四川的變故,如果吳三桂進犯,該如何應對,還要如何對待與吳三桂私下的交易,等等問題的時候。

成都,蜀王宮之中。而今的蜀王宮已經是平西王府了。一面等人高的西洋鏡,將吳三桂整個人反射其中。

吳三桂也在整理衣甲。只見鏡中有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渾身披甲,一只手環抱頭盔,頭盔上的紅纓,長長的跳起,不住的跳躍,就好像是一把火焰一般。

而今的吳三桂正值盛年。是一個梟雄最好的年紀。

這一次清廷對吳三桂,可以說是軟硬兼施了。

軟的不是別的,就是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招為駙馬。與皇室聯姻。硬得就是如果他不肯出戰的話,那麼清軍將派甘陝綠營兵南下,到時候四川就不容吳三桂做主了。

吳三桂也是想了很長時間。

最後決定明征貴州,實平川南。

之所以如此做,吳三桂是一個聰明人,他更知道,無論是多爾袞,還是張軒都是聰明人,對于聰明人來說,很多事情都不用明說,吳三桂很明白,多爾袞是決計不會信任他的。他也不可能投靠南朝,在兩國之間騎牆是他最好的結局。

而且吳三桂與東虜打了半輩子的交道。故而對東虜的情況最清楚不過了。他能看得到東虜的虛弱,而今的情況,對他再好不過了,東虜對南朝略處下風,他的位置就很重要了。

東虜不會輕易對付他。他也不想將南朝得罪狠了,否則南朝不先攻北方,先打他,他未必能承受的住。

至于川南諸部,都是之前的明軍。他們殺了楊展,來投奔吳三桂。

吳三桂一一接納,不過是讓他們換了一個頭餃駐守原地罷了。當時吳三桂是沒有能力,將他們納入麾下,但是在四川修養生息一兩年之後,雖然有了能力,但卻不敢妄動。

畢竟川南雖然都是大山,這個時代四川與雲南之間雖然相鄰,但是卻要毗鄰貴州一面才有道路相同,其余的地方都是群山之中,難行大軍。

如果吳三桂輕舉妄動,這些牆頭草逼急了說不定,會投降南朝,那就不好辦了。

而今借助南下的名義,將川南諸部全部征召過來,一起南征,

將他們消耗掉,將川南各地置于他的掌控之中。

想來也足以給清廷一個交代了。

不過,這一件事情,事先要與南朝達成默契。

當然了,能不能達成默契,吳三桂並不是太在乎的。他也得到了消息,從長江到南陽,各部清軍異動頻頻,想給張軒造成壓力。而且清軍與夏軍正在朝鮮鏖戰,想來夏軍也沒有那個心思在南邊再開戰場。

而且吳三桂對自己的軍隊,也是有信心的。

有一種默契,是勝者對敗者的放縱。這一點不需要對方有默契,只需要自己有默契就行了。對于能否大獲全勝,吳三桂有一點點擔心,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邊打邊談,卻是很有自信,達成自己想要的要求。

吳三桂將頭盔帶了上去。大步走了出去,無數士卒都在外面等候,吳三桂翻身上馬,隨即身後的士卒紛紛上馬,數千騎兵護送著吳三桂來到一處大校場之中。

大校場之上,刀槍林立,火銃大炮,應有盡有,一面面旗幟,一眼看不到頭,這數萬大軍,裝備精良,騎炮皆有,氣勢恢宏,兵強馬壯。這就是吳三桂這一兩年在四川境內,百般收刮,又與南朝暗地通商下來的結果。

吳三桂是一個典型的軍閥,不管是在遼東,還是在四川。他有了錢之後,就將這些錢都砸在武備之上,如此一來。吳三桂所部有而今的氣象,也是自然而然的。

而有這樣的部眾,也是吳三桂行事的底氣所在。

如果加上川南各部,吳三桂麾下兵馬已經接近二十萬了。

二十萬大軍,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吳三桂在校閱大軍,做出征之前最後的準備,而他派出的使者,也來道了Ch ngQ ng。只是Ch ngQ ng這邊賀虎頭不敢做做主。他也知道吳三桂的異動,已經加強警戒,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能交給南京方面處理了。

于是吳三桂的使者,順流直下,不過一兩日的時間就來到了南京城之中。

對于吳三桂異動這一件事情,被嚴格保密,大部分官員都不知道,他們還沉浸在爭論治國之道。如何改易官制之上,只是他們沒有發現,這一兩日,所有內閣,樞密院的高官都齊齊的消失不見。保持了沉默。

因為他們在宮中御前會議之上,為應對吳三桂異動這一件事情上,吵得不可開交。一兩日之內,都沒有議論出一個結果來,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張軒卻不能讓他們無限期拖延下去了。強留他們在宮中,一定要一個結果出來。否則就留宿宮中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