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二年春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二年春

昭武二年的整個春天,都被朝鮮戰事牽動。

不管是猛地加快的鑄幣步伐,還是提速的土地清丈,乃至于姚啟聖提案所言的商稅整理。

戶部人數就好像是吹氣球一般擴大起來,成為六部之中第一大部,而且更是沒有一點想要停下來的樣子。丈量土地,海關稅收,各地鹽課,各地海關稅收,還有商稅。商稅又分為坐稅,與國內關卡稅。再加上國債,預算,決算,審核天下各部開支。凡是有關財政的事情,都是戶部負責,此刻姚啟聖還想將鑄幣一事納入戶部管轄之一。

以至于戶部有一個尚書,但是類似于副部長的,加餃戶部尚書,戶部侍郎,就有好幾個。

姚啟聖的權力之大,讓天下所有開支,都要在姚啟聖手中走一趟。

以至于張質有些不爽了。

張質作為內閣首輔,說起來是天下文官之首。大夏朝廷之中的第一,時人皆以丞相稱之。張軒對他也很放權。只是他有自知之明,他雖然在軍中有些影響力,卻不敢將手深入樞密院之中。

這是皇帝的自留地,絕非旁人可以染指的。

而天下財權又在姚啟聖手中,而今天下大事頻頻,但是那一件事情不關系到財政,所以有錢在手,姚啟聖的權力在不知不覺之間大增,已經侵佔了張質的權力。

張質一直想辦法反制姚啟聖。

他還年輕,才沒有那麼早就被姚啟聖取而代之。

張質本人也不是傻子。

知道這個時候,如果跳起爭斗,張軒定然會處置他。而且不利于大局。不過聰明人都會順勢而為。在看似大公無私之中,合情合理的夾雜私貨。

這一件事情,張質本來想要緩一緩的。只是因為攻台之戰,朝鮮戰事兩件大事爆發,朝廷財政危機加重,戶部權力大規模擴張,讓張質坐不住了。等朝鮮戰局一穩定下來之後,就立即見張軒呈上官制改革方案。

張質與張軒在御書房之中,相對而坐,張質侃侃而談,說道︰「陛下,本朝開國以來,大部分因循前朝,小部分乃太祖,先帝,乃至于陛下開創,諸般條例,各有抵觸之處,下面的人不知所從,有狡詐之徒,肆意發揮,動則聖言,皆出己意,此乃理民之急務也。」

張軒點點頭說道︰「這一件事情,的確要做。」

張質這一段話中的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要加強國家體制建設。

對這一點缺點,張軒還是很明白的。

畢竟羅汝才匆匆建國立基,不過數月就撒手人寰。而羅玉龍登基之後,一直在想辦法豎立威信。而這些制度建設,他其實並不是太懂的,只是任錢謙益做而已。

三年下來,也不是沒有成果的。

只是這些成果隨著南京陷落,都付之東流了。再加上張軒掀起錢逆案,以錢謙益為首牽連了不知道多少人,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管當初錢謙益到底做了什麼,是對是錯,都會被一概推翻。

縱然是張軒也無法控制。

好在張質在大夏朝廷之中,也算是老臣,對這些東西很是熟稔。才保留了一些來。

但是就整體來說,大夏朝廷從內到外,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之處了,甚至有些地方的百姓,都還以為自己還活在明朝的。很多案件的判斷,政事的處理都是按照明朝的規矩來的。

很多明代的弊政都承襲下來。

張軒想丈量土地,清理稅基,自然不想因循守舊下去,說道︰「不知道大兄,想從什麼地方下手?」

張質說道︰「凡是民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要做第一件事情,就該以官制為先,太祖之制,懲前朝弊政,置內閣,以相權托之。使內閣大學士兼部務,以求事權合一。增內閣之權。」

張軒點頭,對這一點太明白了。

這就是張軒推動的,一方面當時合適的文臣不多,另外就是理清內閣與六部的關系。

在明朝,官方最高行政機構在六部,而內閣不算。內閣的地位雖然逐漸提高,但是法律意義上的文臣最高還是六部尚書。特別是吏部尚書,一旦有強勢的吏部尚書,也能對抗內閣。

張軒當時這樣做,確定了內閣與六部的上下級關系。天下行政之權,盡歸內閣。

「當時固然是便宜之策,但是而今事過境遷,部務繁多,內閣事務繁多,部務與內閣事務不可兼顧,以臣之見,應當以政事堂舊制,立于宮中,設僚屬,卸部務。只是令諸位大學士各有分工。復唐宋之舊制。設中書門下。」

其實中國古代,任何一個朝代的政治體制,紙面之上看,都是相當完美的,很多事情,只需從故紙堆之中,找出來修修改改就行了。

明代內閣與唐宋丞相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前代丞相是有僚屬的,明代的內閣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而已。

張軒听了細細揣摩,說道︰「茲事體大,此

事當與群臣商議。」

說實話,在這種制度建設之上,張軒不敢獨斷專行,在行軍打仗之上,他敢聖心獨斷,是因為張軒打了多年的仗,在這些事情上他有信心,但是對于這種制度建設之中,他雖然不能說不懂。但是不敢自信,自己所思所想,沒有缺憾。

張質說道︰「臣這就明發詔書,令京中三品官以上,上書言此事。」

張軒當時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這一分明發上喻,一石激起千層浪,看姚啟聖的反應,頓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張質身為內閣首輔,身兼吏部尚書,事務其實也不少。這一兩年多,張質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調換地方官員,夏朝行政隊伍之中,有太多的降官了,這些前明降官倒不是不能信重,但是張軒卻不想他們盤踞在一起。

有些人才調入中樞,有些實在無能之輩,就要刷下來。

清理官員隊伍,然後從軍中退伍將官,各地小吏,或者從龍有功,得張軒中旨的官員。他能調和各方勢力,在張軒進行這麼多事情改革之中,大夏朝廷上下並沒有遇見什麼波折,可見張質還是有功的。

只是這些事情雖然不少,但是比起戶部來就小小巫見大巫了。

而且說起來,吏部對于很三品官以上官員任免,也沒有太多的權力,都是在張軒御前商議。當然張軒除卻方面大員,如一省之巡撫,一地之總兵,一個衙門的主官,這樣的大員之外,只要張質所言沒有什麼大紕漏,一概批準。

所以,即便他卸任吏部尚書之後,他對朝廷重大人員的調動,還是有發言權的,而且他在資歷比姚啟聖厚實多了,他即便是卸任吏部,也敢肯定吏部一定在他的人手中掌控。

但是戶部就不一樣了。

戶部牽扯利益之大,各種事務之繁雜,很多事情都必須姚啟聖親自去協調,畢竟戶部的每一個決定都關系著銀子。姚啟聖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旦卸任戶部尚書之後,這些權力就離姚啟聖而去。

最最重要的是一件事情,就是張質有後手,可以代替他掌控吏部。

但是姚啟聖根基淺薄,難以找到一個與他同心,並能代替他坐鎮戶部,又能得到朝廷百官的認可的官員。

也就是說張質的卸任吏部,權力還他手中,姚啟聖卸任戶部,戶部的權力恐怕有相當一部分到了戶部尚書手中。即便姚啟聖擔任內閣大學士,統領戶部。但是這個新任戶部尚書如果得到了內閣其他人的支持,姚啟聖未必能事事如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