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三章 孤城使臣三

第一百零三章孤城使臣三

朝鮮王听了張軒的聖旨,不由的大吃一驚。

張軒的聖旨之中,對朝鮮王自然是大加褒獎,並封朝鮮王為韓王。與曹宗瑜,李定國,等人同階。

但是卻也任命周昌為朝鮮大使,行事朝廷在朝鮮的一切權利。

這一句話,可堪玩味。

只是朝鮮王一時間,也來不及細細揣摩其中深意。周昌就已經讀完了,他好不客氣的說道︰「韓王殿下,而今危難關頭,下官就閑言少敘了,清廷攻城在即,下官請韓王全服儀仗巡城。鼓勵士氣。」

朝鮮王听了大吃一驚,他之前也在城頭之上。只是因為清軍的炮火犀利,士卒在城頭之上死傷慘重。一時間根本站不住腳。

他也就從城頭退了下來。

不敢再上城了,不僅僅他不敢,連朝鮮軍中很多士卒都不敢上城。

不過,朝鮮王這一兩年整兵經武還是有一些成效的,還是有一些忠心之士,這才保持著漢城並沒有陷落而已。

「周大人此言差矣。殿下萬金之軀,豈能親赴險地?」立即有人說道。

周昌在大殿之上的所做所為,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幾乎所有朝鮮大臣都覺得周昌是一個瘋子。

但是一些抗清派的大臣見周昌如此,心中並非沒有芥蒂的。自然有人出言反對。

周昌說道︰「既然如此,就請韓王授下官全權,並賜以儀仗,下官願意代韓王巡視城牆,督戰。」

朝鮮王說道︰「好。好。好。」

周昌又上一步,說道︰「事不宜遲,還韓王立授儀仗。」

在周昌近乎逼迫之下,朝鮮王也就是而今的大夏韓王,立即將周昌要得給了他。

周昌帶著朝鮮王的依仗,來到了北門城頭之上。

見了朝鮮王的儀仗,朝鮮士卒頓時高呼萬歲。一時間士氣大漲。

周昌看過去,暗道︰「朝鮮軍還是有些底子的。」

讓士卒吃飽穿暖,或許成為一支強軍,但是吃不飽穿不暖,更不可能成為一支強軍,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

不過,他隨即看向城下,卻見城下黑壓壓的一大片,在雪白的大地之上,無數人就好像是螞蟻一般,簇擁著向城頭而來,然後數門大炮依次擊發。一顆顆炮彈打在城頭之上。

所擊之處,無數碎片冰片飛濺,冰冷的冰塊有的好像是利刃一般。

所過之處,開出朵朵血花。一片慘叫哀嚎之聲。

朝鮮士卒紛紛後退,不敢冒頭,任下面大隊人馬靠近城牆。

周昌很的很明白,他發現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朝鮮士卒的士氣很成問題。一根根驚慌未定,縮頭縮手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下面的士兵待遇還不錯,但是城頭之上,軍官卻很少。

周昌一路上只有一個名叫柳成業的軍官堅持值守,但是他也是一個小官而已,管著一段城牆,手下有幾百人而已。其余的軍官都在什麼地方?都躲在城下了。

將領如此,下面的士卒自然立不起來了。

周昌立即將柳城業叫過來,說道︰「我今日命你為總指揮,節制城牆上的所有兵馬,但凡有違命之人,立誅之。」

柳成業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按理來說,周昌並沒有指揮朝鮮軍隊的權力。

但是權力這東西,從來是動態的,沒有說一定屬于誰,既然大批將領都躲在城下,周昌接管過來。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周昌可以不在乎,朝鮮人對他的觀感,但是柳成業卻不能在乎。

他祖上也算是名臣輩出,父親在丙子之亂之中,也立有戰功,親手斬殺過東虜。後來被東虜擄到了沈陽,死得不明不白。

周昌說道︰「柳將軍,今日漢城岌岌可危,有志之士當當仁不讓,舍卻柳將軍,誰能久漢陽城,一旦漢陽城破,我不過一死而已,但是柳將軍不念妻兒家小嗎?」

柳成業臉色一變,頓時下定了決心。

正如周昌所言,周昌在城中不過一口,但是柳成業在城中卻是一家了。即便是為了家人著想,也不應該顧慮太多,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決計擋不住清軍的進攻。他說道︰「謹遵大人之令。」

周昌以柳城業接管城頭之後,就立即整肅人馬。

如果各級將領俱全,反而不好辦,但是高級將領都下城避炮了,周昌用以朝鮮王依仗,下面的軍官也分不清楚是這王命是真是假,自然從命。

而周昌更是將朝鮮王的儀仗放在了北門城門樓之上,清軍遠遠都就能看見,可謂醒目之極。下面的士卒都以為朝鮮王不避炮矢,頓時士氣大振,山呼萬歲之聲,如山崩海塌。

聲震數里之外。

阿濟格遠遠的看來,馬鞭一指。說道︰「這李家小兒,還有幾分魄力,只是太小看,我滿清大兵了,下令進軍。」

隆隆的炮聲想起,一隊隊騎兵就好像驅趕羊群一般 ,驅趕著些朝鮮俘虜登城,凡是跑得慢的,都被清

軍所射殺了。這些俘虜死多少清軍都不會皺一下眉頭的。

「殺。」喊殺之聲與炮聲聚集在一起,那是一種戰船之上,特有的聲音。

周昌就在城樓之上,遠遠的看柳成業指揮兵馬,心中暗道︰「這柳成業還算是一個將才。」

周昌畢竟年輕,謀略縱橫之術,還可以讀書習得,但是領兵打仗之道,卻非短時間能夠學到的。就只能依靠柳成業了。他所能做的就就是坐鎮城頭激勵士氣而已。

「轟。」一顆炮彈打在城樓之上,幾千萬大力,將整個城樓震動起來,一陣陣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的灰塵落了下來,將周昌灑了滿臉。

周昌身邊的人紛紛大驚,他們紛紛勸周昌避讓。

但是周昌巋然不動,說道︰「如果天佑朝鮮,則炮矢不近,如果天不佑朝鮮,死于此,與死于城中,有何不同?」

他安坐不動,但是大腿忍不住瑟瑟發抖。

他並非不害怕,之所以這樣做,卻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在這一次行動之中壓了太多的本錢了,他想要出人投地,卻也知道除卻今日之外,估計沒有更好的機會了。

他決計不能容忍失敗。

第二個原因,他雖然沒有在樞密院,但是南京城之中小吏的圈子,都是相通的。他向制造局的人打听過了,比如這火炮的準頭,知道這些火炮的準頭,很多時候都是靠天命。

在朝廷引進了不少西洋傳教士,似乎在編制炮表,似乎能讓準頭好一些,而清廷在這方面的進展,比朝廷差一點。

所以一個人想要躲避炮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後撤,如果不能撤的話,在什麼地方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周昌雖然如此想,擔心心中卻暗暗祈禱︰「如來佛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只要保佑信男今日一戰活下來,信男周昌周培公,定然為三位重塑金身。」

而朝鮮士卒見周昌巋然不動,都以為是朝鮮王坐鎮,士氣大增,在柳成業的指揮之下,發揮出火器的威力,雖然他們沒有大炮,但是火銃卻是足夠的,無數根火銃從城牆下透出來,一排排打下去。

雖然時不時有不少朝鮮士卒被大炮給打死,打傷,但是清軍的大炮太少了一點。僅僅將城牆敲出一道道裂縫,而這些裂縫一出現,柳成業立即讓人用泥漿灌進去,不過一兩時辰,凍結之後,就堅硬無比。

雖然開春之後,這城牆定然撐不住了。但是而今卻是可以的撐下去。也因為這種快速修復的辦法,才讓漢城在大炮的轟擊之下,巋然不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