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七章 援朝主將

第九十七章

援朝主將

張軒加上袁時中,加上張質,做出的決定,幾乎上就沒有推翻的可能了。張軒說道︰「郭之奇為副,那麼誰為主將。」

「臣以為此去朝鮮,一路走海路而去,一切都從海上而來,臣以為,援朝主將,當有水戰經驗。」袁時中說道︰「閩王新定台灣,不可輕離,臣以為樞密院副使周輔臣可以承擔重任。」

張軒心中暗暗思索。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這個主將最合適的是鄭成功。

鄭成功水戰打過,陸戰打過,經驗豐富。統率十萬大軍都沒有問題。但是周輔臣與鄭成功相比,要差上好多了。周輔臣雖然也打過陸戰,但是投身水師之前,他領兵數量不過數百數千,雖然在水師之中也打過水戰,統兵數萬。

但是這些戰事,都是在長江上打的。

與海上是兩個模樣。

周輔臣實在不能讓他放心。

但是鄭成功卻是不可能用的。

即便不說鄭成功與朝廷之間的微妙關系,單單說,鄭成功新得大功。如果再立新功,下面的人恐怕不平的很。更不要說,鄭氏與荷蘭人一戰,並非沒有損失,這樣連續動用,說不定會引起鄭氏的不滿之意,他們大概會擔心,張軒是不是想將他們用盡打光啊。

所以這一人選只能是周輔臣。

張軒心中暗道︰「周輔臣,也是軍中老人了。我派兩三個老Ch ngR n輔佐,也就是了。」他點點頭說道︰「好,派人叫周輔臣過來。」他微微一頓,說道︰「也將楊繩祖叫過來。」

「是。」李輔國說道。

不一會兒,周輔臣與楊繩祖一並過來了。

而此刻外面的宴會氣氛也變得怪異起來,袁時中與張質那是大人物,他們被小太監叫走了。也是正常。畢竟張軒時常與大臣商議大事。但是一會兒功夫,周輔臣與楊繩祖又被叫走了。

此刻即便是政治再不敏感的人,也察覺出一點不對勁了。

一個個暗自思量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而在後宮之中,羅玉嬌早早回來,帶著小丫,董小宛,還有張安,張萍,圍做一桌,等候張軒回來。只是紅燭都燒了一截,燭淚都流了好大一團,飯菜也變得溫溫,只有一絲半點的熱氣而已。

「姑娘,要不要熱一下?」田大娘悄聲問道。

羅玉嬌說道︰「不用了。」她抄起一雙筷子,說道︰「不用管他了,我們自己吃吧。孩子們都餓

了。」

小丫與董小宛對視一眼,不敢反駁,只能在羅玉嬌之後動筷了。兩個孩子卻不知道大人的憂慮,他們早就餓了,隨即興高采烈的吃了起來。

就在她們動筷的時候,張軒也與人動筷了,不過吃得卻是朝鮮。

一張輿圖鋪在桌子上面,這輿圖畫的相當的簡陋,只是畫著扭曲的海岸線,還有海上幾個圈圈,作為島嶼。還有幾個點作為城池,一些畫上去的山脈。還有一些關卡。

看起來,比張軒之前看過的大明地圖都簡陋。

即便如此,這一副朝鮮輿圖也是來之不易。要感謝萬歷年間,援朝之戰,當時有不少南兵北上,所以在南京兵部檔案之中,居然能找到一份地圖,否則連這地圖也沒有。

張軒看了這地圖,說道︰「輔臣,你此去定然帶些人去,好好測繪一下朝鮮地圖,這地圖簡直是沒法看。」

周輔臣說道︰「臣明白。」

似乎是由奢入簡難,張軒之前也看著非常簡陋的地圖,或者根本就沒有地圖。也照樣打仗。而今這樣的地圖,就看不得了。

張軒說道︰「這地圖雖然簡陋,但如今也只能如此,你為主將,你說說,朝鮮這一戰,該如此打?」

周輔臣緊鎖眉頭,細細思索。

他知道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天大的機會,讓他一舉成為重將之列的機會。

張軒朝中將領雖然多,但是稱得上重將的,也就袁時中,曹宗瑜,李定國,鄭成功,高一功,袁宗第,許都等幾個人而已,秦猛,馬三寶,王光恩,金聲桓賀虎頭,艾能奇,劉文秀,林察,等人都欠了一些。

可以說,每一個被稱為重將的人,或者他自己在軍中就是一個派系,或者他本人是這個派系的二號人物。

即便是張軒對每一個重將的調整,也要慎之又慎。

如果不是援朝之戰,要動用大量水師,這一戰的主將,根本輪不到他上,只要看楊繩祖在一邊就看得出來。張軒對他並不是太放心的,讓楊繩祖這個老將幫襯一些。

周輔臣決定謹慎一些,說道︰「陛下,以臣之見,而今敵情不明,再加上軍中多為南兵,而今遼東天寒地凍,並不適合動兵。援朝之要,並非力退敵軍,而是保全漢城。」

「陛下任臣為援朝主將,臣當先登江華島,以江華島為基,然後順著漢江,逆流而上,在漢城之下立營,與漢城為犄角之勢,力保漢城無憂,如果漢城不能守的話,臣必將朝鮮王帶回江華島上。」

「固守江華島。聯合朝鮮軍隊。與清軍再戰不遲。」

「而今已入正月,不過數十天,就春暖花開。到時候才是大軍反擊之時。」

張軒點點頭,說道︰「這倒也穩妥。」

先在朝鮮站穩腳跟。然後將戰事拖延下去,不要陷入清軍的節奏之中。雖然不是什麼驚艷的規劃,但也中規中矩,算得上是中平之舉。在張軒看來,周輔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不錯了。

「你準備帶多少去?」張軒繼續問道。

周輔臣沉吟一會兒,說道︰「臣帶多少兵馬,不取決于臣,而取決于海運,已經朝鮮能夠供應多少。臣要挺進到漢城城下,非三萬人馬不可,還要足夠的火炮火銃。」

「具體情況到了朝鮮之後,看朝鮮能夠供應多少人馬。」

張軒點點頭說道︰「這三萬人馬,我會抽調江北大營的人馬,決計是精銳。水師之中,由你調配。這些人馬都是我朝骨血,漢城能救則救,不能救則據江華島,重立朝鮮之君,帶春暖花開之後,朝廷再大舉進軍不遲。」

周輔臣說道︰「臣明白。」

張軒又對楊繩祖說道︰「楊將軍,你是軍中老將了,輔臣年紀輕,還請多幫襯一些。只要此戰功成,將來朕自然讓你獨領一軍。」

「謝陛下。」楊繩祖說道。

張軒說道︰「還有一事,北方多馬,楊將軍可以帶些人過去,在朝鮮組建一支馬軍。以備將來之用。」

一提馬軍,楊繩祖情緒微微亢奮起來了,他這一輩子幾乎都在馬上。而今能重回騎馬之中,自然是興奮之極,說道︰「臣遵旨。」

張軒想了想說道︰「今日是正旦,朝鮮恐怕支撐不了太久,你們三五日之內,必須出發。快些下去準備吧。」

「是。」周輔臣與楊繩祖齊聲說道。隨即行禮,緩緩的退了回去了。

張軒還是覺得不保險,對張質說道︰「立即派出一名使者,去漢城。告訴朝鮮王,讓他堅守漢城,大軍不日即至。」

張質說道︰「是。」但是心中暗道︰「這樣的人,必須智勇雙全,一時間哪里找啊?」用能力穿過清軍的封鎖,進入漢城之中,是勇。而又能說服朝鮮王,令朝鮮上下堅定守城之心,卻是智。有這樣的人才,早就身登高位了。誰願意去漢城這樣生死難知的地方了。

張質隨即告退,他回去不僅僅是處理這一件事情,還要處理出兵的後勤事務。這幾年,也說不上什麼封印不封印,休假不休假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