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三章 西進之機

第八十三章   西進之機

「陛下,楊將軍從成都回來了。」李輔國說道。

「哦。」張軒心中一震,說道︰「快請。」

張軒算算時間派楊繩祖去見成都,想來也就結果了。

不過片刻之後,楊繩祖被人引了進來。張軒起身說道︰「楊兄,吳三桂如何?」

楊繩祖說道︰「陛下,吳三桂狡詐非常。恐非信人。」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三姓家奴而已,他要是信人就怪了。」

楊繩祖知道張軒不止一次說過吳三桂是三姓家奴,心中卻有一個疑惑,暗道︰「亂世之中,朝秦暮楚之輩,數不勝數,卻不知道陛下為什麼對吳三桂另眼相看。」

不過他也不會去問,就將他此去見吳三桂的行動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張軒听了之後,冷哼一聲,說道︰「好一個獅子大張口。」

楊繩祖與吳三桂談的就是鹽馬,換糧食的交易。說實話四川畢竟是四川,縱然在戰亂之下,糧食有些緊張,但那也是民間糧食緊張,吳三桂只要用力收刮,手中想要存一些糧食,還是相當容易的。

故而張軒細細一算,要足夠鹽與馬,一年貿易額就要百萬兩左右。

也幸好,朝廷不過是專賣出去,鹽這一部分,是由兩湖百姓買單,朝廷說不得還能賺一個辛苦錢,當然了,更多就不可能賺了,畢竟張軒不是為了賺錢,更多是為安頓世面。

但是花在馬上的錢就多了。

在九邊上好的戰馬,三五兩銀子也能弄一匹。但是到了吳三桂手中,一百五十兩銀子,概不還價。

而且他的戰馬也比不上九邊的戰馬,並非吳三桂手中沒有好戰馬。四川與青海相連,青海鬃,河曲馬,都是有名的,未必比蒙古馬,遼東馬差勁,但是上乘好馬,都被吳三桂壟斷了,不會給夏朝的。

而且他從青海西藏弄馬,也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說,他不過是翻了十倍而已。

而且最多有兩千匹而已,再多了就沒有了。

張軒細細算來,如果按它這個馬價,將來張軒想聚集十萬騎兵,在北伐中抵消清軍騎兵優勢,耗費何止百萬。大夏朝廷而今一年下來,結余不過百萬兩上下,這還是好的,一旦有些其他開銷,比如莫名爆發的台灣之戰,朝廷最少虧空了五百萬兩。

這錢還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

「這些銀子,且寄存在他吳某人的手中。」張軒冷

笑一聲,問道︰「你觀關寧鐵騎如何?」

楊繩祖說道︰「不過爾爾,除卻各將領家丁之外,不過有馬而已。如果我曹營精騎尚在,爾等不足為慮。」

張軒听了曹營精騎,心中微微一嘆,雖然僅僅是數年,但是局勢就有極大的變化,當初曹營以騎兵為主,已經轉化為水師與步卒,火器為主了,可以稱為曹營精騎的軍隊,不過兩三萬而已。

甚至隨著時間,戰事消磨,這數萬騎兵,有減無補。這也是馬價再高,張軒都必須咬著牙也要從吳三桂那邊買而已。

張軒這才松了一口氣,說道︰「清廷沒有注意到你嗎?」

楊繩祖說道︰「注意到了,甚至有八旗包衣上門,與我談了一些生意,無非是一些江南器物,全是,蘇樣。還有幾個戲班子。以戰馬換。」

這個時代的蘇州,是全天下的流行風尚,如果比如今,就好像是巴黎一樣,蘇州流行什麼東西,都會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風傳天下,人稱蘇樣。

張軒細細品味其中意味,暗道︰「多爾袞倒是有手段。」

他之所以帶著有些光明正大的做這件事情,其中挑撥離間的意味也很濃,只是沒有想到多爾袞能生生的將這一件事情按下去,當做什麼也不知道,說不定還向吳三桂示好。

「只是,有些東西的存在總是要解決的。不是想掩飾,就能掩飾過去的。」張軒心中暗道。他隨即想到了鄭家,吳三桂之于清廷,就好像是鄭家之于夏朝,看上去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暗潮洶涌,總就是隱患。

張軒說道︰「老楊,我也不多問你了,只給我說一句話,如果打四川,你覺得動用多少人?能拿下來了。」

「用不了多少。」楊繩祖說道︰「我細細看過了,也走了一趟雲貴,見識過滇王麾下將士,憑借雲貴總督府,與Ch ngQ ng一鎮的兵力就足以平蜀。」

張軒听了大吃一驚,說道︰「此話當真。」

楊繩祖說道︰「臣不敢欺瞞陛下。」

「臣細細查訪過,吳三桂可破者有三。」

「其一,兵馬不精,吳三桂蜀中有雄兵二十余萬,看似不少,但是起中近三分之二,都是川軍降軍,或駐守一地,應旗倒戈,吳三桂調度不動,即便是他重新整編的川軍,一時間實力也不強。

「其二,民心不在東虜。」

「豪格在川中大加殺戮,所過之處,幾近不留雞犬,即便是獻營數次入川中,荼毒之深,唯有東虜之深。百姓咬牙切齒,視之為賊,徒以雄兵鎮之而已,百姓

都供奉楊將軍牌位,思之甚切可見一斑。」

「其三,川中民心未定,軍心不服,吳三桂所能用的徒以數萬精銳而已,不過,吳三桂手腕不錯,看上去四川大致安堵,然高山深澗之中,大軍難到之處,不知道有多少留漢家衣冠,只有大軍一出,所過之處,群起相應。」

「只是。」楊繩祖說道︰「有兩點卻要擔心。」

張軒看楊繩祖,有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當初楊繩祖跟著他的時候,沖鋒陷陣,倒是把好手,卻未必有這等分析。

果然,他不是當初的他了,楊繩祖也不是當初的楊繩祖了。

「那兩點。」張軒說道。

「第一。就是這些情況,吳三桂不是不知道。」楊繩祖說道︰「吳三桂人品有暇。但是手腕卻是不錯,如果拖得時間長了,只會越來越難下。」

「其二,就是攻川中,清軍必將響應,西北,漢中之軍,必然南下支援。西北素來出精兵,到時候局勢如何,臣就想不出來了。」

張軒起身,緩緩的踱步,長出一口氣,輕輕一嘆,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楊繩祖已經听出來其中惋惜之意了。

楊繩祖連忙補充兩句,說道︰「臣以為,吳三桂之所以要與我朝達成協議。恐怕就有緩兵之計。」

「我知道。」張軒說道︰「可惜,吳三桂需要時間,本朝也需要時間。」

「東南海上,剛剛鬧了這一出,實在不可在西方再打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

很多人都覺得世間少的是機會,但是張軒卻覺得,機會總是有的,更卻是是將機會抓在手中的實力。

而今這機會,張軒覺得抓不住。

楊繩祖見狀心中難免有些失望,說道︰「臣遵旨。」

張軒說道︰「這幾年之間,朕不欲與東虜大戰,你且安心忍耐,暫且去講武堂任職。將來大戰的時候,自然有用你的時候。」

楊繩祖說道︰「是。」

張軒送走了楊繩祖,一人獨處的時候,更覺得意氣難平了。覺得可惜,想了想,西方大事,不可不問李定國。將楊繩祖所言種種,都寫了書信送往雲南。

張軒忙完這一件事情之後,將一封奏疏拿了過來,打開一看,說道︰「算算時日,澳門那邊的談判也應該開始了。卻不知道談成什麼樣子了。」

不過,在他想來,雙方在小事之上,或許有些分歧,但是在大略上卻有幾分情投意合,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