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五章 襄陽與南京十六

第七十五章  襄陽與南京十六

清軍是這麼坐以待斃的人嗎?濟爾哈朗是這樣眼睜睜看著夏軍攻城,而不做反應的人嗎?

當然不是了。

濟爾哈朗這個鄭親王的爵位,也不是白給的。

他大開四門,清軍幾乎傾城而出,開始清掃戰場之上的夏軍。

夏軍為了躲避火炮的轟擊,分得都比較散,故而形不成合力。清軍一出來,就陷入混戰之中,他們就好像是打掃衛生一樣。

一直坐鎮不發話的張軒,此刻再也坐不住了。

在桂林之敗後,張軒做出了很多改變,最大一個改變,就是培養將領,不再插手一線戰事。不是張軒不打仗了,而是他明白,到他這個程度,最重要是將將,而不是親自上陣。

羅玉龍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反面教材,而朱元璋能算得上一個正面教材。

朱元璋剛剛起勢的時候,也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朱元璋本人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將軍,但是到了後來,幾乎不再征戰了,全部托付給下面的人,這才有徐常之輩的大名。

張軒現在或許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但是已經像這方面發展了。

他有意培養下面將領獨當一面的能來,希望能與這些老兄弟,善始善終。比如這一戰,就是由鄧和指揮的,雖然整體上來說,鄧和指揮的這一戰,只能說中規中距,按步就班。沒有什麼出彩之處。

不過,這種協調幾個作戰單位的經驗,本身就很重要。

只是他知道,而今這局面不是鄧和能應付過來的。

清軍的反擊相當膽大。一般來說,有城池,誰會貿然出城決戰。可見清軍在守城這一項業務之上,並不是太熟練的,也是,清軍很少被人打著需要防守的地步。

反過來說,濟爾哈朗所為,堪稱正合兵法。

為什麼?守城之戰,在兵法之中,從來不是單單守城牆的。濟爾哈朗依城而戰的做法,正是一記妙招。

如果說張軒沒有將濟爾哈朗的反擊,計算在內,是不對的。但是張軒沒有計算在內的是,濟爾哈朗反擊規模會這麼大。讓張軒不禁有一種,還牌還有掀完,就哈梭了。

這個時候,張軒的決斷,是大舉壓上。既然他想要決戰,那就決戰。

張軒這個決斷,是基于幾個判斷的。

第一個判斷,就是張軒全軍而來,在數量之上佔據優勢。再加上樊城周圍場地並不是太大,沒有騎兵轉戰迂回的空間。張軒征戰越多,越明白一件事情,為什

麼古代兵家,稱騎兵為離合之兵。

從騎兵是沖擊步兵方陣,從來是愚蠢的極致的行為。

騎兵的沖擊力是不錯,但是張軒並不是太擔心的,因為他信得過麾下將士,他最擔心的是騎兵的行軍能力,擔心騎兵大穿插,大迂回。如果硬踫硬的混戰,騎兵在張軒看來並不可怕。

第二個判斷,是基于時間。

這個時候,張軒還沒有接到南京之戰的消息,只知道清軍與鄭軍已經交上手了,但是打成了什麼樣子,卻不知道。張軒擔心,南京之戰隨時會結束,到時候,南京清軍就解放出來了。

他們會做什麼?

張軒不敢多做揣摩,所以他寧可多傷亡一些士卒,也要這一戰盡快結束。

第三個判斷,就是清軍做保決戰的準備了嗎?

張軒雖然不是濟爾哈朗肚子里的蛔蟲,但是他依常理論斷,他覺得濟爾哈朗決計沒有做好準備。

交戰以來,濟爾哈朗的作戰思想,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拖,將戰事拖下去。

應該不會,突然之間,改弦易轍。

既然濟爾哈朗的準備不足,張軒自覺自己的準備要比對方多一點。自然要逼戰。

張軒起身立即下令,說道︰「各軍立即出擊,讓清軍不能有片甲回城。」

張軒一聲令下,就接管了鄧和的指揮權。

在張軒的命令之下,大隊的士卒,魚貫而出,一是樊城之外寬數里的戰船,一下子變得狹小起來。不是地方忽然縮小了,而是有大批的人群,硬生生的塞進這個戰場。

要知道,包圍樊城所有夏軍士卒算起來,早已超過十萬了。

因為樊城城池是以要塞的規格建造的,城中的百姓並不多,所以城池也不大,戰場根本沒有承載十幾萬人會戰的可能。但是即便如此,這黑壓壓的一大片,讓人看著也心中有些膽戰心驚。

「好一個張軒。」濟爾哈朗重重一拳砸在女牆之上,一時間鮮血直流,一句話,在他喉頭之中轉了一個圈,最後又咽了下去了。這句話,就是︰「你以為我不敢嗎?」

他之所以不說出來,因為他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真不敢。

並不是濟爾哈朗,年紀大了,勇氣減退,也不是濟爾哈朗怕了張軒,而是濟爾哈朗知道,他麾下將士現在的情況,不適合與夏軍決戰。他很明白,他軍隊底細,他是一支偏師,主力乃是他本部人馬,再加上一些漢軍,還有一些當地征召的軍隊。

這一戰打下來,濟爾哈朗推算,戰敗的

幾率會大一些。

濟爾哈朗可不願意賭。

一個將軍不管心中再憤怒,也不會影響他自己的判斷。

「當,當,當。」樊城之上的鳴金之聲響起,清軍士卒都放棄了眼前的目標緩緩的退入城中。

而夏軍大部分都是步卒,從出營列陣,再投入戰場,是需要時間的,更不要說,幾乎所有的夏軍都出列,更是需要指揮,這都需要時間。清軍大部分都是騎兵,在行動之上,要快夏軍一拍。

騎兵想要撤退,夏軍追不上。

當然了,清軍突然出擊,並非沒有結果的。

不少攻城的士卒都擊殺了。如果再給他們一些事情,攻城的士卒,估計一個也回不去了。

夏軍可以說損失慘重。

「當,當,當。」這鳴金之聲,是夏軍的。

張軒見清軍撤退,倒是有逼戰的想法,但是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畢竟張軒雖然覺得可能是一場大勝,但更可能是一場慘勝。

而如今的張軒,已經承受不住一場慘勝了。畢竟夏軍在南京失陷之後,兵力不足的問題,就一直伴隨著張軒,而今雖然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幾個省都在拼命的征召士卒。

但是一時間也補充不了,那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軍隊。

所以,張軒最後放棄了。

既然放棄了,也就順便鳴金收兵了。

一場大戰打下來,而今已經是下午時分了。攻城的士卒,已經士氣挫動的差不多了,指望他們今日有什麼進展,也近乎不可能了,故而張軒就讓他們下來了。

隨著叮叮當當的鳴金之中,滯留在戰場之上的夏軍,都如蒙大赦,立即緩緩的撤了回來。

大約半個小時之後,戰場之上都撤的干干淨淨的,大炮的聲音也沒有了。

夕陽西垂,暮色的光輝斜照著整個大地,將如同黑布的影子,掛在一個個物體身上。就如葬禮上的黑紗一樣。

還有一些士卒在戰場之上活動,他們身上掛著白旗,他們是大夏醫療營的郎中,還有一些征用的將士。

他們是來收尸的。

尸體如果不及時掩埋的話,恐怕會有瘟疫產生,兩軍陣前收尸,雙方不的攻擊,已經算得上慣例了。雖然這個慣例很多時間,是在勢均力敵的對手之間產生。

否則就是勝利者收攏,掩埋尸體。

而此刻濟爾哈朗,站在城頭之上,遙遙的看著這些收尸的夏軍,也不知道再想些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