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欲報子胥仇

明末求生記第一百一十七章欲報子胥仇第一百一十七章欲報子胥仇

樊一蘅之死,幾近無聲無息。

王應熊代替樊一蘅成為總督川南各路兵馬的文官。但是他很快明白一件事。

樊一蘅的話未必是錯。

楊展所部是川軍各部之中最強大的一部。楊展與樊一蘅的合作,未必能完全壓制其它各部。但其它各部卻不能忽視楊展與樊一蘅。

而今換成王應熊。

王應熊本身威望不如樊一蘅。樊一蘅督師四川以來好歹也打了一些勝仗。但王應熊做過什麼

樊一衡最依重楊展,楊展也算爭氣。青神江上火燒大西軍,拖退清軍,還佔了一些小便宜。但是其它將領可沒有這份威望。

所以當川南明軍進入王應熊時代之後,就是一個解體的時代。

王應熊根本無法控制各路人馬,再加上王應熊殺楊展,開了一個壞頭,讓明軍各部彼此再無信任。陷入彼此廝殺勝過對外廝殺。

至于楊展生前所想。北上進攻一事。再也沒人提起。也不會有人提起。

他們都致力于一件事,就是刮分楊展的遺產。

內戰有力,外戰無心。而王應熊根本不能制約。他能的事,就是向雲南請援。

楊景新一路廝殺,終于掙月兌了包圍圈。只是慌不擇路之下,離前線越來越遠。不管他想還是不想。他拒離貴州越來越近。

楊景新剛剛開始,或許還有別的想法。但是據離貴州越來越近。他再也沒有別的選擇。只好一路狂奔向貴陽而去。在半路上遇見夏軍士卒。將身份告知,這些人也不敢怠慢。立即向上報。

隨即有數千人馬,將楊景新所部就地看押。將楊景新送往貴陽。

到了貴陽之後,楊景新暫時被軟禁。而而關于他帶來的消息。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貴陽鎮衙門。

「消息確定了嗎」高一功說道。

「已經確定了。」安坤說道「屬下派人在四川打探消息,楊展生死之事,已經確鑿無疑。而楊景新的身傷。也沒有問題。他所言之事,應該沒有錯。只是」說到這里,安坤,語氣里帶著幾分感慨「楊將軍,一世英雄,當世人杰,卻死于小人之手,實在讓人惋惜萬分。」

在張軒的勸說之下,安氏一族對于出仕大夏的態度大變。

所以安坤也花了時間在貴陽城之中。

高一功在很多事情上,也都借重水西安氏的人脈。

高一功說道「既然如此,我就見一見這位楊將軍之後。」

不過片刻之後,楊景新就被帶了過來。

只是十幾日的光景,楊景新就似乎老了十歲,整個人的氣質大變。本來是帶著幾分年輕銳氣的青年將領,如果卻沉郁如一個老人一樣。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似乎也失去了微笑的功能一般。

「拜見高將軍。」楊景新說道「只要大夏願意為我父親報仇,我願意為大夏先鋒攻入敘州府。」

「楊將軍的事情,我也很同情。」高一功說道「但是你想讓朝廷為你報仇,那麼你能帶給朝廷什麼」

楊景新說道「四川九府,直隸州六,屬州十五,屬縣一百一十二,長官司九,天府之國,土地,形勢,人口,丁壯,乃是各地將官如何,川中虛實,全部獻給朝廷。」

楊景新所說的話,自然有一些夸大之處。但是也並非全部都是謊言。

楊景新作為楊展精心培養的兒子,一直跟著在楊展身邊,楊展言傳身教,對任何大事都不會瞞著楊景新,故而楊景新大腦之中有川南各地將領的資料,乃是癖好等等,也有楊展留下的人脈。

楊展如此人物,固然死于非命,但並非就沒有影響力了。

恰恰相反,恐怕川中很多人,都懷念楊展。

而這種懷念,如果沒有實力的支撐,僅僅是懷念而已,但是如果有實力的支撐,這種懷念就是一種力量了。

而朝廷自然是有力量的。

當然了,楊展固然厲害,但是實力從來沒有深入川北。影響力自然也是如此,基本都在川南一帶。

不過,對夏朝來說,已經足夠了。

高一功看著楊景新,心中一時間也有蠢蠢欲動之感。一個將軍自然是想要打仗了,高一功這一段時間之內,已經將貴州料理的差不多了,此刻看見楊景新,只覺得楊景新腦門之上,就刻著兩個字「機會。」

他不想放過。他說道「楊少將軍,這一件事情,事關重大,請楊少將軍,將你說的東西寫出來,你放心,如果朝廷西進,先鋒的差事少不了是你的。」

楊景新跟著楊展,別的學到了沒有不知道,但有一點卻是學到了,那就是眼光,他知道,清軍與夏軍對四川的爭奪,決計不會停止了。楊景新也不怕夏軍反悔。

楊景新在貴陽。將他所知道的資料整理成冊,高一功將這里的消息飛馬報給張軒。

張軒在桂林知道消息之後,一時間沉吟起來了。

從張軒接見莫朝莫敬完之後,已經過了小半年了。時間也從武興二年,到了武興三年。

這一年來,張軒的變化很大。

之前張軒雖然主持民政,但都是淺嘗而止的,但是這一年時間之內,張軒看上去什麼也沒有做。實際上卻是深入了解了大明朝廷地方上的運作。因為大夏朝廷那一套,幾乎是對明朝的完全繼承。

張軒對這些東西,之前更多的是局外的觀點卻看,只覺得弊端重重,充滿了想要改革。

但是與南京打來了幾次筆墨官司之後,張軒不得不放棄大刀闊斧改革的。

他畢竟僅僅是征南大將軍,雖然有幾省民政管轄權,但是,他畢竟是武職。他想在各地變法,遭到了以錢謙益為首文官集團大力反對,他一來是反對勛貴插手地方事務。

這種反對,從一開始都有。

不過,隨著羅玉龍的權威日盛,隨著大夏中央集權的加深。這方面也越發有能力,文官集團們似乎有能力發出自己的聲音了。將張軒的觸手硬生生逼回去,連羅玉龍也不想讓張軒在地方上實力加強。

故而張軒種種的改革計劃都擱淺了。

只是張軒不想放棄,就將胎死月復中的改革計劃細細的打磨,為了這個計劃,張軒時常深入鄉村,從最底層一級一級的觀摩朝廷運作情況。這樣一來,張軒反而感激錢謙益了。

很簡單,之前張軒提出的計劃,很多是相當耳。但是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他眼中每一項並不合理的制度之後,都有合理的利益驅動。

如果不明白這背後的利益驅動,或者道德驅動。張軒的改革,就會陷入眾叛親離,離經叛道的邊緣。

如此一來,張軒反而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開始修改自己的方案。

讓他的方案,能與現實妥協。

不過,除卻這一件事情之外,張軒並非沒有做別的事情。最少安南因為張軒的攪動,莫氏與後黎鄭氏大大出手了,雙方動用的兵力不多,加起來大概沒有五萬人馬。

但是莫敬完也是一員名將。能力不錯。

在張軒暗中支持之下,已經打通海路。完全佔有鴻基一帶,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不過,鄭氏在各方面實力佔優,如果不是忌憚莫氏身後的大夏,莫敬完未必能夠取勝。

當貴陽消息送過來的時候,張軒已經準備派出使者調停了,當然讓雙方按照實際控制區域停戰,又從各地抽調了一些人馬,準備開發鴻基煤礦。

在擴大制造局一事,與海關等事務上,大夏文官還插不上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