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六章 回桂林

第九十五章

東歸

風吹閣樓,無數掛在屋檐下的風鈴叮叮當當做響,悅耳之極。不過張軒卻沒有心思聆听。

他細細研磨,一點點在宣紙之上寫字,所寫的都是  「楊展,楊展,楊展」

一時間不知道寫了多少個。

只寫的手腕有一點酸沉的時候,才放下了筆。心中暗道「想不到蜀中有如此英雄,我怎麼不知道啊?」

是的,張軒細細搜索自己的印象,決計沒有听過楊展此人。

正因為與清軍交過手,才知道清軍,特別是八旗軍是多難對付,或許之後的八旗弟子  都是無能的代名詞,但是這個時代正式八旗最鼎盛的時候。想打贏他們的確太難了一點。

楊展卻憑借數縣之地,與豪格打得有來有往,相持不下。

這樣的人才,張軒怎麼不想收到自己的囊中。

「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歷史之中沒有怎麼痕跡?是我帶來的蝴蝶效應,還是本來的歷史就是如此的。」張軒心中暗道。

似乎在這個時代越長,張軒對歷史的感覺就越模糊,對這一點遲遲不能斷定。不過他隨即將放在一邊了,這些事情想不明白,就無須想明白了,反正不是大事。

對于明清之間的歷史,張軒只听過大名鼎鼎的張獻忠屠川。

這個說法在後世似乎有很多爭論,但是張軒早已知道,這決計是胡說八道。因為而今的四川大戰,雙方動則十幾萬人,正當這些人馬不吃不喝,所用的糧草輜重,自然是取于四川本地。

如果四川已經被屠殺殆盡,這樣的戰事根本組織不起來。

只是張軒並不知道,四川並非張獻忠所屠。但是四川人的確被屠殺了,那什麼是誰做的?

清軍似乎有意遮掩,但是四川人的抵抗從來是最激烈的,就比如楊展。最少豪格班師回朝的時候,楊展還活著,至于肅親王一箭定西川的傳說,是真是假,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知道楊展全勝之時,麾下民眾就有百萬之眾。

即便清軍大舉進攻雲南的時候,四川明軍還反攻Ch ngQ ng,想要牽制清軍人馬。這持續十幾年的堅持抵抗與四川最後變成無人區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有多少關系,就不知道了。

京師的消息也傳到這里,張軒對于暫時不攻四川的決策,也很贊成。原因很簡單,連續不斷的作戰,不僅僅消耗物資,還消耗士氣,人總不是機器,從南征

以來,張軒已經感到了南征各路人馬打仗太頻繁了。對士氣消耗很大,不僅僅是百姓需要休養生息,連軍隊也需要休養生息了。

當然了,休養生息並不以為軍隊不訓練,這是兩回事。

楊展與豪格雙方再次大大出手,勝負難分之際,張軒在貴陽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在張軒拉攏下,貴州土司以安氏為主,貴州士林以馬氏為首都他已經投向了大夏,高一功也接管了貴州庶務,大興屯田。想要自給自足,減少從後方運糧的麻煩。

畢竟貴州的道路難行。糧食消耗很大。

屯田或許不能保證貴州能夠糧食自給,但是卻能大大減少後方的消耗。

「大將軍,高將軍來了。」鄭廉說道。

張軒說道「讓他過來吧。」

「是。」鄭廉說道。

一會功夫,高一功就走了過來,行禮說道「拜見大將軍。」

張軒說道「高兄請起。」

高一功當初見張軒的時候,心中還有一些不好意思,覺得當初他不正眼看的小將,而今已經一躍到他頭上,心中不是多舒服的,但是現在也慢慢的習慣了。

張軒說道「湖南,廣西等地,有很多事務要處置。我也就不在這里久留了。這里就交給你了。」

高一功說道「大將軍請放心。貴州在末將手中,定然穩如泰山。」

張軒說道「我要的不是穩如泰山。」他微微一頓,說道「你在貴州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事情,是重中之重,就是屯田積谷。貴州道路難行,卻也是要沖所在。不管將來偏師攻四川,還是大軍入雲南,都要以貴州為基地。故而貴州多一石糧食,就少消耗湖南湖北數石糧食。少征數個民夫。所以這一件事情,你要當頭等大事來抓。」

糧食從來是大問題,從大夏整體來說,或許不缺少糧食,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地方,就不好說了。故而如果高一功能自給自足之後,朝廷不好控制他,但是比起在道路上消耗的糧食,張軒只能兩項其害取其輕。

而且張軒相信只要大夏保持強盛,高一功不會起別的心思。

「是。」高一功說道。

張軒說道「第二件事情,就是安撫貴州人心。這一件事情馬知府會協助你,但是貴州人心在否,關系到我們能不能在貴州站穩腳跟。"

「大將軍放心,末將一定安撫好貴州士民之心。」

張軒點點頭

說道「第三件事情,貴州地接四川,雲南。雲南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卻是我的失誤。」

「大將軍何出此言?」高一功似乎再為張軒分辨,也或者再為張軒拍馬屁,說道「孫可望豺狼成性,雲南本不在朝廷手中,這樣的事情,怎麼能說是大將軍的錯啊?」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無妨。如此也好,只是朝廷最近無疑在西方用兵,即便是要用兵,也是先四川,後雲南。所以,這就委屈你了。」

高一功立即說道「大將軍放心,末將定然不會堅守貴州,不會擅自與敵交戰。」

「錯。」張軒說道「我為什麼要一意在貴州開鎮,就是讓你有便宜行事之權。高將軍是跟著闖王南征北戰的大將之才,其中輕重緩急,豈能不知道,固然而今需要與雲南方面虛與委蛇。但是其中分寸高兄豈能掌控不好。」

「一旦明軍或者孫可望有挑釁之舉。你就狠狠打回去,只需注意分寸。不要將自己陷進入就行了。」

「即便出了事,我擔著。」

高一功听了,立即說道「多謝大將軍厚愛。末將定不負所望,如果明軍,與孫可望偏師而來,末將定然不驚動大將軍,斬首以報,如果雙方全師而來,末將定然固守貴陽,等大將軍破之于貴陽城下。」

「好。」張軒說道「有高兄這話,我就放心了。」

雖然高一功沒有說,但是張軒還是能夠感受到高一功心中的一股傲氣。

說時候,高一功名振天下的時候,大家都還不知道張軒是誰?高一功內心之中沒有一點點憋屈。而且高一功所部比較是降軍,張軒雖然做了很多處理,但是高一功在軍中的威望還是勝過其他將領的。

張軒覺得,他即便今日千叮囑萬囑咐,但是當開戰的時候,高一功能記住幾分還真不好說。但是張軒的手又伸不到幾百里之外。

而且張軒也信得過高一功,人家畢竟能在清軍的絞殺之中,繞行數千里。也不是那種新手,心中也有分寸,或許不能大勝,但決計不會大敗的。

張軒叮囑了高一功之後,就從貴州離開了。

一路從貴州東行,先到了長沙,與姚啟聖談了不少事情,沒有別的事情,就是要求姚啟聖刷新吏治。張軒到是想大動干戈,但是他畢竟不是皇帝,很多政策上的改觀,必須要從中央著手,並不是他一個大將軍可一插手的。

不過,大軍南征以來,很多時候都以安堵為要。接納了很多降官,倒是可以清理一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