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潛藏風雲
孫可望看見一個青年官員。雖然有些狼狽,但是依舊倔強的說道。
正是王夫之。
孫可望說道「哦,你有什麼辦法?」
王夫之說道「孫將軍,而今之勢,將軍不願意與夏賊為敵,而夏賊又如何願意與將軍為敵,自淮東,淮西,襄陽,Ch ngQ ng,貴陽,夏清之間邊界綿延萬余里,夏清之間,必有一戰。張賊之所以,羈絆將軍,不過是欲安將軍與雲南,使夏賊無慮雲南之事。將軍需要夏賊,夏賊也需要將軍。故而只要將軍過得去,張賊那邊決計不會怎麼追究的。將軍只要放心去做,在這個時候夏賊決計不會加一指于將軍。」
「而將軍攜大明名義入主雲南,事半而攻倍。他日明清交戰之事,將軍,以明旗號,提一旅出雲南,下貴州,上可攻四川,下可入湖南,未必不能再造乾坤。名標青史。」
孫可望說道「你乃何人?」
王夫之說道「衡陽王夫之。」
孫可望說道「先生可願入我幕中?」
王夫之說道「謝過將軍美意,王某乃是大明臣子,決計不會做二臣的。如果將軍願意扶助朝廷,為將軍出謀劃策,是在下本分,如果將軍無意于朝廷,王某寧死不獻一策。」
孫可望打了一個哈哈,不說願意也也沒有說不願意,而是對左右說道「將他們帶下去好生安置。」
「是。」立即有士卒將永歷與隨行的文官太監,帶了下去。
永歷渾身發抖,剛剛的抗爭,似乎費勁了永歷所有的力氣。讓永歷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
王夫之攙扶著永歷,低聲說道「請陛下放心,今日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永歷一把抓住王夫之的手,低聲說道「此話怎講?」
王夫之說道「孫可望如何想將陛下送給夏賊,就不會將我們帶下去安置,陛下戒急用忍,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
永歷心中先是一松,而後微微一嘆,說道「即便如此,何日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王夫之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很清楚,而今的朝廷不過是孫可望的利用工具,當朝廷沒有用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下場,王夫之不用想就知道了。但是他能怎麼辦?
只能期盼這一日來的更遲一些了。
數日之後,張軒得到了孫可望的報捷。
一並過來的還有劉承胤的人頭,旗鼓等代
表軍功的東西。
這一件件沾著斑斑血跡的東西,擺在張軒的面前。張軒負手而立,根本不帶正眼看一眼。這些東西張軒早就見多了,故而他直接問出來,他最在意的問題,說道「永歷,有消息嗎?」
鄭廉說道「孫將軍那邊說」
張軒反問道「說什麼?」
鄭廉說道「說永歷逃到群山之中,沒有蹤跡了。」
張軒說道「那些安排在軍中的人手有消息嗎?」
「沒有。」鄭廉說道「還沒有聯系,不過,作戰的時候他們都在後軍之中,沒有接觸到前面的事情,想來也不知道。」
張軒說道「之前斥候說過,見識過永歷的旗號,想來是不會說錯的,那麼你告訴我。永歷是不是真的逃了?」
對于這一點,張軒心中也有猶豫。
永歷跑路的本事,張軒還是知道的,大名鼎鼎的朱跑跑。是真的跑了,還是孫可望隱藏了什麼,張軒也拿捏不準。
鄭廉說道「下官不知,不過大將軍,如果孫可望隱匿永歷,想來隱匿的也不是一個人。永歷身邊總要有隨從的。只要用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蹤跡的。」
張軒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
鄭廉說道「是。只是」他微微一頓,說道「對孫可望那邊該怎麼回復?」
張軒說道「就當不知道這一件事情。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就說已經為他在南京請功了。」
鄭廉說道「是。」
張軒不敢隱藏這些事情,用一封密信將這里面的原委送到南京去了。
只是張軒並不知道,有關于張軒的事情已經在南京鬧出了一場風波。
南京皇宮之中。
羅玉龍的書房之中,錢謙益說道「臣為百官之首,有些事情不得不為。或許忠言逆耳,還請陛下見諒。」
羅玉龍微微一笑說道「錢先生客氣了,朕據諫之君,有什麼話,想說就說吧。」
錢謙益說道「陛下,對征南大將軍不能在縱容了。」
羅玉龍的臉色瞬間僵持了。
張軒之前種種作為,可以說都是先斬後奏。但也有逾越之處。在南京並不是沒有引起爭論的,不過張軒的所有政策,在羅玉龍的力主之下,全部通過了。
但是這一次招降孫可望,張軒連一個招呼都不打,就承諾封孫可望一個親王,而今就封孫
可望一個國公。幾乎是將南京方面給無視了。已經不是先斬後奏那麼簡單了。這樣一來,不僅僅是文官對張軒頗有微詞。連勛貴武將方面也對張軒的行為,有些不舒服。
大夏的頂級爵位就那麼幾個,每一個都非常有影響力。那麼是類似閑居的鄭芝龍也不好惹的,區區一個孫可望只有兩三萬之眾,惶惶如喪家之犬,值得如此拉攏嗎?大夏不比當初,爵位沒有那麼便宜了。
而且大夏也不是剛剛建立的時候,大部分位置都有了。沒有人想要有新的競爭者。
所以之前,張軒的所做所為,楊承祖會為張軒說話,但是而今卻變得沉默起來。
「不至于吧。」羅玉龍說道。
如果說羅玉龍對張軒的所做所為沒有一點芥蒂。那是假的,但是羅玉龍很清楚的知道,比起其他人,張軒還是值得信任的。畢竟南方戰局總要有人掌總,沒有張軒,還有其他人。羅玉龍權衡之下,畢竟羅玉嬌與張軒的關系在這里。
羅玉龍給予張軒的信任,要比其他人多上一些。
錢謙益說道「臣這也是為鄭國公著想,鄭國公從龍立功,主持征伐鮮有失利,功勞在開國諸將之中,也算是首屈一指。與陛下有是骨肉之親,肱骨重臣。正因為如此,臣不得不為陛下著想,為鄭國公著想,好讓陛下與鄭國公善始善終,為一代之佳話。正因為如此,臣才冒死以疏諫親。就是為了保全功臣之道。」
「鄭國公南征以來,攻岳陽,長沙,廣州,桂林,貴陽,屢克名城,可稱百勝,降軍者眾,有張先壁,黃朝宣,高一功,馬光玉,郝搖旗,林察,石壁,馬玄生,徐貴相,鄭廷球。而今又新降貴州土司,與孫可望等輩。」
「此輩皆是百戰老將,為鄭國公所折服,恐怕只知道鄭國公不知道陛下。」
「鄭國公坐擁湖南,廣東,廣西,貴州,而今孫可望又西征雲南,各地文官,如姚啟聖等輩,為高位者,皆是鄭國公一手提拔。鄭國公乃起恩主也。」
「擁兵二十余萬,兵多將廣,坐鎮五省之地,人才之盛,亞于朝廷。儼然有一國之望。」
「臣知秦國長公主與陛下骨肉血親,鄭國公為肱骨重臣。絕非負恩之徒。只是宋太祖當初也是柴家重臣,形勢所然,不得不為耳,陛下欲保全鄭國公,當為鄭國公著想,無讓鄭國公有如此之勢。臣唯恐將來,禍起蕭牆之內,陛下有意寬宏大量,亦不可得了。」
錢謙益聲情並茂,言語之間有哽咽之意,一副「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模樣。羅玉龍听了也不由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