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章 劉鐵棍

明末求生記第一百九十章劉鐵棍第一百九十章劉鐵棍

灕江水清澈見底,在明清之際,更是比後世更加清晰,流水一眼都能看的到底,小魚在青石之上游動,恍若懸浮一般。

地面之上瞬間震動起來,平靜的水面之上掀起了漣漪。

「吁,」無數馬蹄踏進灕江之中。濺起無數水花,本來潔淨如玻璃一般的流水。瞬間變得混沌起來。

大隊人馬滔滔而來,踏入河邊淺水之中,無數馬兒開始飲馬。

劉承胤遠遠的看著西邊,說道「桂林就在眼前了。」

「大人。」鄭逢元說道「這一次回桂林,大人可想清楚了。」

鄭逢元乃是崇禎六年舉人,轉折地方各地,與劉承胤有姻親關系。

劉承胤被何騰蛟提攜發達之後,鄭逢元也在隆武朝廷之中。兩人互相扶持。

在隆武朝廷覆滅之後,鄭逢元投奔劉承胤而來,成為劉承胤的謀主。

這一次瞿式耜多次召劉承胤回桂林。劉承胤本意上不想回桂林。

對永歷劉承胤也是心有怨恨的。

當初他首倡擁立永歷。本以為,從此能獨攬大權。但沒有想到,三下五除二,被瞿式耜折騰的出外將兵,看上去獨攬大權,實際上沒有能干預中樞大政。被邊緣化了。

就他本意來說,他並不想救永歷。面對夏軍咄咄逼人的攻勢,劉承胤心中再次動搖了。

他當時都有投降的打算。

是鄭逢元力主讓劉承胤回援的。所講的主要是這樣兩點,第一,投降也要給張軒投降,不能給王進才投降。投降的人不一樣,他們能開出的條件不一樣。而且如果不救桂林,桂林為張所克。他的位置處于南北夾擊之下,必不能保。到時候迫不得已投降。必然得不到重用,與之前劉承胤的邏輯一樣,協帝投降,這待遇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就是如果能保全桂林大破張軒,未必不能重振大明聲威。多的不想,割據雲,貴,桂,川四省,獨立一國。到時候劉承胤協天子以令諸侯,未必不能成為一國之秉政之人。

不管怎麼說,都要比在永州城坐以待斃的好。

在鄭逢元的勸說之下,劉承胤得以當機立斷。決定南下。

劉承胤說道「我早已經想清楚了。等一會兒大軍直入桂林城之中,將陛下掌握在手中。」

「國公。」鄭逢元一听,心中立即覺得不對,說道「大敵當前,還是先破張軒,再論其他。探子來報,張軒所部不過萬余,大半入城了,此刻我們繞城而過,截其後路。足以將張軒留在這里。」

「張軒乃偽朝駙馬,偽帝之親信將領,鄭國公。國公能為大明立下如此大功,誰人不敬仰國公,到時候入朝秉政,可以立就,即便是瞿式耜也無計可施了。」

就鄭逢元本人來說,他對大明還是忠心的。他似乎以劉承胤的心月復自居,所言之中,一心一意為劉承胤好。但是他的本意也是為了大明好。因為他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曹操的。

不是鄭逢元小看劉承胤。

劉承胤不過是南京城中一混混。能有今日的位置,就已經是時勢所至。他再想做到協天子以令諸侯,整合大明為一體,根本不是他能辦到的。不過是畫餅而已。

非如此,不能勸劉承胤救桂林。

但是鄭逢元還是高看了,劉承胤。

劉承胤心中看似凶猛,其實膽怯。他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救桂林,只是想將永歷掌握正在手中,這桂林能救就救,不能救就算了。至于打敗張軒,甚至將張軒的性命留下來。

更是想都沒有想。

不是因為張軒不重要,而是因為張軒太重要。他既然有留後路的想法。自然不敢對張軒如何,如果今日他殺了張軒,今後還怎麼投靠大夏朝廷。到時候大夏朝廷非要殺了他為張軒報仇不可。

故而他說道「張軒乃是夏軍宿將。屢戰屢勝,深不可測,誰知道他準備了什麼後手,對付這樣的將來,必須步步為營,不敢有絲毫大意,畢竟張軒損失的起,我們損失不起。「

鄭逢元听了,也是輕輕一嘆,不再說話了。

因為他不得不承認,劉承胤所說的有道理。

今日就是將張軒殺死,將張軒所帶的軍隊全部留在這里。對大夏固然是一個打擊。但這個打擊未必不能承受。

但是對永歷朝廷來說,劉承胤所部已經是他們手頭僅有的軍隊,雖然川中還有一些軍隊,但是遠水南解近渴。如果劉承胤也失敗了,桂林城守不守都不重要了。

當然,鄭逢元也不是傻子,听出來劉承胤一些心意,只能違心的說了一句「國公英明。」

劉承胤英明與否,暫且不論。

不過劉承胤所部的突然出現,讓張軒不得不立即準備撤退。

陣前撤退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軒停止攻勢將兩翼的軍隊撤了回來,放棄已經佔領的水門。他來回踱步,忽然對所有人說道「而今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我需要有一人猛攻城中,迫使敵軍回援,給大軍撤出桂林爭取時間。」

這個任務非常危險,很可能大軍撤出桂林之後,最後這一支軍隊,就陷入桂林城之中了。

「大將軍,我願意為大軍斷後。」郝搖旗說道。

郝搖旗此刻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對于危險,他從來不怕。他生生死死的見多,可以說是從死人堆里面爬出來的。對生死早就看淡了。

馬三寶見郝搖旗出列,他也急忙站出來說道「末將願往。」

張軒的目光在兩人之間打了幾個轉,說道「那就拜托郝將軍了。」

「請大將軍放心。末將定然讓明軍喘不過氣來。」郝搖旗大聲說道。

張軒做出這個決斷,並非是偏愛馬三寶,或者是偏愛郝搖旗,而是純粹的覺得郝搖旗的經驗在馬三寶之上。

既然決定了人選,事不宜遲。張軒立即準備撤退。

而瞿式耜首先面對的就是郝搖旗的猛攻。

長街之上,無數阻礙物,很多都是從民房之中臨時拖出來的,比如箱子,櫃子,這東西都實木所制十分笨重,放在當街之上。堆積在一起。用來當成阻攔騎兵的障礙。

而兩旁的房子之上,已經安排了弓箭手,火銃手。在障礙之後,大量的士卒手持刀兵,甚至還有一些小炮。等候多時了。

這個防線雖然是臨時布置的,但是在瞿式耜的布置之下,還算堅固。

面對堅固的防線,郝搖旗選擇避開當道,繞行兩側。

這畢竟是在城區之內。很少只有一條路的,再加上桂林城又不是規規矩矩的四方城,而是兩頭大,中間小,好像是一個不規則的杠鈴。城池尚且如此,街道就更並不用說了。

根本,就是順著地勢亂走。不能說連一條平直的大道都找不出來的,但是大部分街道小巷,都不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

這一條大路雖然堵死,但是在各處小巷之中,幾乎是步步危機。根本分派不了兵力。瞿式耜只能派出人手,一條街一條街堵。似乎想在桂林南城之中,布置一道防線。

不過,如此一來,傷害最大的還是城中的百姓。

在交戰之中,誰也顧不上老百姓了,被誤傷,被殺死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城南一時間傳出一陣陣哭喊之聲。幾乎是舉城痛哭,此起彼伏。

在這哭聲之上,瞿式耜也注意到,很多軍隊的士氣都動搖了。畢竟面對張軒凶猛攻勢,瞿式耜只能被動招架,也難怪他們沒有信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