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七章 紹武政權的覆滅

明末求生記第一百五十七章紹武政權的覆滅第一百五十七章紹武政權的覆滅

雨依然在下。

無休無止,好像是沒有盡頭一樣。

武江水越發咆哮起來,給武江上的航運帶來的壞處,要大于好處了。武江上游雖然很多地方淺灘比較多。但並不是說沒有可以通行的航道,不過是比較困難而已。

而此刻武江江水就好像是束縛不住的怒龍一樣,四處掙扎,想要躍出河道之外,給補過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都帶來很大的負擔。

不過,張軒此刻根本沒有將這些心思放在心上,他的眼中只有韶州,韶州,韶州。

大雨之中,所有人都輕一腳重一腳的趕路,泥濘早已淹沒了草鞋,從草鞋的縫隙之上涌了上來,似乎每一名士卒,一抬腳,就帶起一團泥巴來。

一般來說,大戰之余,士卒們的娛樂活動,就是一堆人圍著篝火,一邊聊天,一邊編著草鞋。

但是在這種泥濘之中,多少草鞋都不夠用。很多士卒都開始光著腳丫子行軍。

張軒對這樣的情況,也只能視而不見。

上一次張軒給軍中補充布鞋的時候還是在江南,而今朝廷也不寬裕。張軒這一次南征廣東。所需的物資,大多都是張軒自己從長沙籌措過來的。

很多並非必須品的東西,只能滯後裝備。

對,對很多人看來,靴子並非必需品,特別是在南方。穿靴子,還不如穿草鞋。

樂昌距離韶州並不遠。大抵幾十里左右。如果是平常時候,一天就可以達到。但是而今卻是大雨之中。

大雨讓張軒行軍速度大大減慢。

以至于張軒來到曲江縣的時候,已經是午夜時分了。

一切聲音似乎都被雨聲遮擋住了。雄偉的韶州城牆在黑暗之中潛伏著。唯獨城頭之上,有幾盞氣死風燈,左右搖擺的。

大雨之中,能見度並不是很高的。

只能看出這些氣死風燈行動軌跡,就能看出來,城頭之上的明軍,可以分為兩隊。一隊僅僅是城樓之上駐守,一路要巡查城牆。

看上去很嚴密,但是對許都來說並不算是什麼。

許都對丁汝璋說道「汝璋,今日之事,就看你的了。」

「請大人放心。」丁汝璋說道「我定然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隨即丁汝璋一揮手,無數士卒消失在雨夜之中。

許都就在雨中披著斗笠簑衣靜靜的等候著。而在許都身後,金華軍的士卒,橫豎成排,有如刀削斧鑿一般。

有當初戚家軍在宣大的風采。

不過片刻,就遠遠的听見一聲慘叫之聲。隨即一聲淒厲的的聲音喊道「敵襲,敵襲」第二聲「敵襲」戛然而止。

顯然示警這個人已經不在了。

這樣的夏軍已經登上城牆了。

城牆畢竟是一堵牆,即便是高一點,也擋不住人翻越它,真正能擋住軍隊的,從來不是城牆,而是城牆上面的人。

在沒有人的情況之下,丁汝璋僅僅用幾根繩索就攀藤上了韶州城牆之上。

接下來就是雨夜之中的短兵相接。

說韶州成一點防備也是不對的,但是他們的確沒有想到,在大雨之中,居然還有大軍冒雨前進,守城的士卒,都在城樓之中躲雨。

被用繩索攀登上來的士卒,堵在城樓之中,短兵廝殺。

這樣狹長的城牆上面廝殺,縱容是張軒親兵也未必願意與金華軍接觸。在這種地勢之中,鴛鴦陣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韶州守軍也不是是精銳,一觸之下,自然是紛紛潰退。

丁汝璋牢記自己的使命,他不是來這里爭一時之長短的,而是要打開韶州城門。

韶州城也是歷史古城。

曲江縣作為韶州府的治所在武江之東,湞水之西,被兩江包夾住。漢代的曲江縣在湞水之東,而隋代的曲江縣城,在武江之西。在南漢的時候,遷到兩江之中,兩江就在曲江縣之南匯集。

宋明因之。洪武年間也加固過,有城門五,北門名為迎恩門。

因為皇帝詔令一般都從北邊來,從這里進入廣東。

此刻的迎恩門上上下下,殺成了一團。

丁汝璋沖在最前面沿著下城牆的台階一步步殺了下來。

一具具尸體,幾乎就要將台階鋪平。雨水混合著血水,流了下來。只是黑夜之中,一時間看不清楚顏色,想來這台階之下流下的水,應該如血河一般。

忽然丁汝璋感覺到頭上的天空忽然不下雨了,並非是雨停了,而是他沖進了城門洞。

隨即包鐵城門帶著吱吱呀呀的聲音,在十幾名士卒的推動之下,緩緩的打開了。

許都早已等候多時了,他根本不多說話,僅僅是一揮手。雖有士卒魚貫而入。

這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韶州比樂昌城要重要多了,韶州作為廣東北方門戶,如果說在明軍沒有這里駐扎兵力,那是不可能的。

原來在長沙城中李明忠部,就是在這里駐扎的。

只是士卒不是韭菜,割了一輪還有一輪。李明忠部喪師長沙,這缺口那是那麼容易填補過來的。

而且紹武與永歷之間的紛爭正急。雙方都是四方收刮兵力,即便是有一點富裕的兵力也不會用在這里。

故而韶州府之中,也不過是知府卜萬琪臨時招募一些團練而已。

許都對攻下韶州府是一點擔心都沒有,他最擔心的卻是城中走露消息,畢竟張軒這一次費了如此大的工夫,可不是為了區區一個韶州府而來的。

許都立即下令,令士卒不要入城,而是沿著城牆前進,先佔據城牆之後,再來管城中的事情。

大雨給夏軍的行動帶來很大的方便。

縱然北門的廝殺已經傳遍了整個韶州城,但是韶州城中的動作,也因為打雨的原因慢了一拍,等知府卜萬琪集結的千余團練衙役到位之後,他們已經成為甕中之鱉。

張軒大隊人馬趕到的時候,正好趕到最後的收尾。

張軒被左右簇擁著,帶著斗笠走進縣衙之中,所過之處,紛紛留下大片大片的水跡。將這干干淨淨的大堂片刻之內,弄的亂七八糟的。

許都帶著幾名親兵,壓著一個人進來,先是行禮之後,說道;「這就是韶州知府卜萬琪。」

許都的親兵看卜萬琪居然不跪,頓時大怒,怒斥道「跪下。」

張軒一擺手,說道「事到如今,卜大人還有什麼好的說的。」

卜萬琪明知道不該說,但忍不住說道「如果李明忠將軍在此,今日之事,絕非如此。」

張軒說道「可惜,李明忠老將軍,我也很仰慕。只是他已經戰死長沙城下了,卜大人也想隨之而去嗎」

听了張軒不軟不硬的威脅,卜萬琪整個人就好像是被拆了骨頭,說道「不敢,天意如此,我又怎麼能對抗天意。」

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罪臣見過大將軍,還請大將軍見諒。」

「好,好,好。」張軒連忙上前攙扶住卜萬琪說道「有卜大人相助,我等大事成矣。」

有一句話說的好,人心散了,隊伍不帶了。崇禎沒有死的時候,義軍即便打下城池,依舊有官員堅守。即便官員戰死了,也有鄉紳堅守討賊。

這就是大明的人心不散的標志。

而隨著崇禎,弘光,隆武,三個皇帝之後,又有紹武與永歷的內部戰爭。那些上位者或許還沒有感覺。

真正的中下層已經對大明已經真真切切的失望了。就是現在這個模樣,很少有人為大明繼續堅守,更不要說殉死了。與之前的完全不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