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

明末求生記第八十六章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六章何騰蛟的選擇

樟樹鎮以南。明軍大軍出動,各部人馬依次南行。數千騎兵在後面壓陣。

壓陣的騎兵將領並不是別人,就是李過。

當日,李過逃出生天之後,倒是想投奔長沙城,只是還沒有來到長沙城附近,就已經听說了張軒兵臨城下。李過此刻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縱然李過還有幾分勇氣。但是李過的部下,卻是一點勇氣都沒有了。

他們听見張軒的名字,就心驚肉跳。

不願意去長沙觸張軒的霉頭。李過不得已,四顧之下,也唯有章曠這邊還有一支明軍,他再也沒有其他選擇了,自然來投奔章曠,來了之後,才發現何騰蛟也在這里。

心中不由的安定了不少,何騰蛟還是有些能力的,幾招散手之下,讓李過暫時听命于何騰蛟。

于是乎何騰蛟就有了一支最重要的騎兵軍隊。

如果沒有這一支騎兵,何騰蛟是萬萬不敢這麼決絕的撤退。

「大人,我們真的不去長沙嗎」章曠語氣之中帶著幾分猶豫,說道。

這是章曠最不能理解的,或者最不想理解的事情了,那就是何騰蛟在樟樹鎮撤軍,並沒有向長沙城撤退,而是撤向南方,撤向吉安府,如此一來,就將長沙城的側翼突出出來了。

豈不是陷長沙于絕境這樣一來又置隆武于何地

何騰蛟說道「如今這局面,你也看過,長沙城岌岌可危,一旦長沙有失,這樟樹鎮就足以鎮守嗎張賊,蓄謀已久,必有雷霆之擊。國朝大軍,或在四川,或亡于長沙城下了,剩下只有你我這一點兵馬,豈能虛擲。如今之計,當以保全兵力為上策。」

「可是陛下」章曠說道。他終于問出,他一直想問,卻不敢問的的問題。

何騰蛟一時間沉默了。他沉默了好一陣子,才說道「我已經派人去面聖了,勸陛下南巡,國勢雖然堪憂,但尚有可為,還請陛下移駕廣州。」

何騰蛟對隆武的感情很復雜。

首先,他在面對隆武的時候,有一種優越感,當初在他一言之下,保全性命的小子,居然成為皇帝。又對他畢恭畢敬,他雖然覺得以這種帶有優越感的態度對待隆武是不對的。但卻控制不住自己。

他內心深處其實一直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能匡扶天下之人,舍我其誰。絕非寄托于皇帝身上,在他心中,隆武如果如弘光一般,政歸愛卿,祭由寡人,未嘗不可。

這並非何騰蛟一個人思想,而是大明臣子一脈相承的想法。

他在權衡之中,也是做到了為大明著想,而並非為一己之私心。畢竟張軒的南征打到現在,幾乎進入收官階段了,誰都看得出,大明在湖南乃是江西一些府縣的控制權,已經不可能保住了。

見事不可為,何騰蛟要做的就是止損。

他正面對著張應元,如果轉向向長沙,前後夾擊之下,下場可想而至,到時候長沙再陷落,五嶺之北,大明再也沒有多是士卒,甚至張軒可以趁勢南下兩廣。倒是大明連最後一塊版圖也留不住。

他的決斷,再理智不過了。甚至在他看來,是大明如今唯一的出路。

但是隆武會怎麼想

離開長沙去廣州

何騰蛟恐怕隆武不會這樣做的。

人與人不同,崇禎畢竟是正牌皇帝。即便是從北京到南京,依舊有大批人擁護,但是隆武的帝位並不穩固,隆武也知道這一點,故而他登基以來,每每以恢復江山社稷,振興大明基業為題,天下人都視隆武為有為之君。

這個時候拋棄長沙城,已經城中忠于他的士卒,孤身逃到廣州,且不說大明江山是否有振作之色,單單是如此行跡,恐怕隆武的千辛萬苦經營的威信掃地,將來未必有多是實權了。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如果沒有權力,還不如一死。

他這個決斷,自認為對得起大明江山社稷列祖列宗,但唯獨對不起隆武帝。

他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其實並非一點慚愧都沒有的。

只是事實如此,不得不為耳。

明軍大舉撤退,張應元倉促追擊,為李過所伏擊,雙方騎兵大戰一場,卻是李過小勝了一場。

之所以如此,一來張應元沒有想到明軍會土人撤退。二來,卻是張應元的布置之中,固然是一個妥當的局面,所謂進可攻,退可守,是一個中庸的局面,也就是攻不猛,守也不堅。在追擊的時候,反應也有一點點慢。張應元僅僅抽調了少部分騎兵追擊,並沒有將手頭騎兵全部投入,畢竟張應元手中的騎兵被一次次抽調,但是六七千精騎,還是有的。

如果雙方決戰,張應元的騎兵未必不是李過所部的對手,只是事發突然,李過又早有準備,根本就是一場伏擊。張應元先鋒應付不了,也是清理之中。

不過,張應元立即重振旗鼓,再次追了上去。

這一次卻是集中了所有騎兵,連秦猛所部也不納入。一行數千人沿著大軍行動痕跡,追了過去。其中秦猛最為著急,追得最急,一路追過來,卻不一見人影。

似乎數萬大軍一瞬間消失了一樣。

「將軍,你來看。」一個斥候似乎有所發現,立即將秦猛叫了過去。

秦猛過去一看,卻是一個臨時加固的碼頭。密密麻麻的碼頭就好像是木樁一樣,幾乎沿著贛江全都是。秦猛只看一眼,就知道這些臨時碼頭,根本不是原本就有的。

該因贛江之中,雖然通航,但是大多數都在渡口泊船。一般來說,船只數量是與碼頭想適應的,很少需要臨時加固這麼多碼頭的,再加上這些木頭都是新的,甚至還沒有曬干,看上去,在這樣潮濕的環境之中,根本堅持不了幾個月。一看就是臨時的。

秦猛暗道「難道他們並沒有向西而去,反而逆流而上。順著贛江南下」

這樣的場景,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縱然秦猛不相信,也不行了,明軍這麼多人馬,總不會一下子飛了嗎只有眼前這樣的想法最有可能了。

「不過,何騰蛟為什麼這麼做」秦猛皺起了眉頭,細細推敲何騰蛟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不管怎麼想,也無法理解長沙城下戰事正急,何騰蛟不西進支援,反而南下。

他甩甩頭,不去多想,最少他的任務已經十拿九穩。他立即將這里的消息傳遞到張應元哪里。

張應元才不管何騰蛟有什麼心思,張應元積蓄了一年的戰意,絕對不會因為何騰蛟的臨陣撤退而放棄,張應元立即督促各部猛烈追擊,又向南京請一部水師。將洞庭湖中的水師也調集贛江之中,死死咬著何騰蛟的尾巴向吉安府而去。

這一場大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只是此刻,這里已經與秦猛有關了。

秦猛看得分明,不管何騰蛟處于什麼意圖,臨陣退卻,已經將戰事的主動權拱手相讓,別的不說,在撤退的時候,軍心士氣都很成問題。撤退必然有人殿後,問題誰殿後,誰願意為別人去死。

這還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

勝負之數,在何騰蛟撤退的時候已經確定了,唯一能確定的是大勝還是小勝。至于拖刀計,以明軍的素質,只會將詐敗弄城潰敗。弄巧成拙而已。

如此一來,秦猛就可以向張軒復命了。他就不在江西停留,而是立即向長沙而去,向張軒報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