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明末求生記第二章樊城二第二章樊城二

阿濟格遠遠的看著樊城關,說道「區區小城,誰給本王拿下來。」

「主子,奴才願意。」尚可喜大聲說道。

尚可喜一說,身後不少將領紛紛上前說道「臣等願意為先鋒。」

阿濟格說道「平南王,這事情就交給你了。」

「喳。」尚可喜說道。

「其他各部都要從平南王調遣。」阿濟格說道。

比起別的人,阿濟格還是比較相信尚可喜的。原因無他,尚可喜要比其他新附軍要可靠的多了。

而且尚可喜也接觸過火炮,軍中這一批火炮都在尚可喜的手中。

令尚可喜主持攻樊城之事,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阿濟格所說的主持各部人馬。絕對沒有八旗各部,與蒙古騎兵。

這些人馬,絕對不是漢人可以染指的。

尚可喜接令之後,立即排兵布陣,大隊人馬在樊城關以北列展開陣勢。

前列火炮,數量不多,大概有十幾門。都是紅夷大炮,這些火炮大部分都是明朝所制的。

明朝紅夷大炮都布置在北方邊境,與北京城頭。

哽繓赽奇奇小

清軍本身還有一些紅夷大炮,但是清軍所鑄的火炮,質量與數量都不足。

比不上明制火炮好。

要不是清軍繼承了崇禎的遺產,他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紅夷大炮分布在各軍前線,不管是阿濟格軍中,還是多鐸軍中,都有不少。

火炮後面,是無數旗幟招展,此刻無數人議論紛紛的,不過听起來大多都是塞上的口音,這些大多都是投降的邊軍。

而兩側無數游騎環繞,是蒙古精騎,而八旗士卒都在後面壓陣。

似乎是吸取了潼關城下的教訓。

才擺出來這個陣勢。

樊城關頭之上,李過皺眉看著北方的陣勢,又看著腳下樊城關,眉頭皺著緊緊的。

眼中的怒火就要噴涂而出,說道「曹營想要借刀殺人。」

樊城關是一座依靠漢水所建小城,似乎護住了一個渡口,這個渡口渡過漢水,就是襄陽北門了。

城池不高,不過兩丈左右。

而且年久失修,大片大片枯草,城池之中的裂縫里面鑽了出來,一個個拼命的向上掙扎,甚至有一些都有一人多高。

不用看別的,就看城頭之上,幾乎要將人淹沒的荒草,就知道這一座小城有多少年沒有修葺了。

當初闖營南下的時候,在這樊城關根本沒有遇見抵抗。依靠這座小城抵擋數萬大軍,讓李過怎麼想,都覺得不對。

「李將軍。」袁宗第說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不管怎麼說,楊將軍沒有制我們于死地的心思。最少我們的後路是暢通的。」

周輔臣在漢水之中,他已經征召了千里漢水之上大部分民船,特別是襄陽一段,襄陽北岸根本找不道一艘船只。

只要闖營殘部想要撤退,隨時可以撤出去。而渡口就在樊城關之南。

李過深吸兩口氣,努力平息呼吸。他也知道現在的局面由不得他了。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李錦了。

在李自成興旺達的時候,不管是為了顯擺也好。為了別的什麼目的也好,為李過改了名字,改為李錦了。

只是現在大順早已成為過去式了,連叔父李自成也不得不到羅汝才軍中為質。

什麼李錦,李過都很沒有意思了。

他不再是大順王朝得力繼承人之一,此刻他即便是心存不滿又怎麼樣。

能帶軍叛逃嗎

不說,李自成在羅汝才軍中,單單是眼前大多數都是之前的判讀,再加上闖營不知道多少人都死在清軍手中,可以說是血海深仇。

李過寧可投奔官軍,也決計不會投奔清軍的。

李過說道「袁將軍,可敢與我城下走一遭。」

袁宗第說道「你的意思是」

李過用力的跺跺腳,說道「這城池能經受住幾輪火炮轟擊。如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劉叔的仇,我早想報了。」李過說道。

袁宗第看看了樊城關這小城之中,幾乎密密麻麻的人頭,數萬大軍拘束在城中,有一種人滿為患的地步。

守城並不是人越多越好。現在李過早已下令依靠著樊城關兩側,分別在立下兩個營地。三營並列。

袁宗第沉吟片刻,眼楮之中,也帶出一絲恨意,說道「不用你去,你坐鎮接應,我下去走一趟。」

兩人商議一定,只見東側大營猛地大開營門,領兵出來的,不是袁宗第,而是劉芳亮。

闖營傷亡慘重,李自成的重將剩下的也不多了,有的不過是李過,袁宗第,劉芳亮,田見秀,白旺等人而已。

既然決定反擊了。

闖營就不遺余力。

劉芳亮帶著數千人馬沖了出來。

闖營一路敗退下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部分步卒都被拋棄了。

與此同時,清軍布置在兩側的蒙古精騎也出兵應對。

在西側營地之中,袁宗第帶著本部人馬沖了出來,一瞬間兩側人馬加起來有兩三萬騎兵在樊城關北方,交戰在一起了。

清軍的攻城陣勢一時間被遏制住了。

雙方交戰的情況,幾乎一個時辰一報,傳遞到了襄陽城之中了。

楊承祖就在襄陽北城的城牆之上,千里鏡抽開,遠遠的看著漢水之中騰起來的煙塵,再听見隱隱約約與漢水滔滔之中的喊殺之聲。

樊城關的位置在襄陽城偏西北一點,就是因為嘉靖四十五年的那一場大水,沖毀了樊城原來的城池。

重新修建的樊城關。比原址偏西邊一點。

楊承祖沉吟良久,問道「白將軍,你覺得北岸情況之戰如何」

白旺在楊承祖身後一步,楊承祖雖然將白旺麾下派出城外不少,但是楊承祖也不想將事情做絕,白旺本部人馬,都在襄陽城中駐守。白旺听了楊承祖的問話,微微低頭說道「樊城城池不修,堅持不了多久的。」

白旺對本地的情況是最了解不過了,其他他主持襄陽政事的時候,也有維修樊城關的想法。

不過,那個時候白旺一直覺得主要敵人在南方,而不是在北方。

誰知道情況變化如此之快。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我在借刀殺人」

白旺說道「末將不敢。」

楊承祖微微一笑,說道「白將軍待我以誠,我就明說了。我倒沒有借刀殺人之意。闖營當年好大的威風,不過也是當年了,而今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天命在夏。」

「闖營與曹營畢竟同出一脈,我不會借刀殺人,不過我也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一件事情。」

楊承祖目光炯炯的看著白旺,說道「闖營,大順已經完了。現在天下之間能夠抗衡清廷的只有曹營,只有大夏,如果他們還抱著舊時的地位不放棄,那麼,就不要怪我讓他們認清楚什麼才是現實。」

白旺避開楊承祖的目光說道「末將明白了。」

楊承祖說道「當然,只要他們能放下成見,融入大夏,陛下寬宏大量,定然會量才施用。各得其所,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這一點,就請白將軍轉告幾位將軍了。」

白旺明白楊承祖的意思,他想當白旺當中間人,與闖營那些人商議。

楊承祖的本意還是想為大夏收復這些精兵悍將。但是不先打磨一下,這些人不會老老實實的听話的。

樊城關開戰的情況,也好像是飛一般的傳到了南邊。也傳到了宜城,而張軒與羅汝才正在宜城之中。大夏十幾萬主力都在宜城附近駐扎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