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

明末求生記第一百二十七章沿江之上沿江而上

沈廷揚到此,卻不是沈廷揚自己的意思,而是路振飛的意思。

而路振飛此刻也不僅僅是漕運總督,巡撫淮揚兩府的頭餃,此刻的路振飛,被升官了。

被升為督師,賜王命旗牌,總督南直隸,浙江,江西諸府縣,被崇禎授命大破曹營,收復江南。

不過,路振飛升官了。

但是他手中的實力卻並沒有多大的提高,北京那邊早就沒有兵了。

而且路振飛之所以高升,還有一個原因是,朝廷與南方的聯系已經被義軍截斷了。路振飛能接到聖旨,南邊各省,已經接不到聖旨了。

路振飛思量想去,覺得曹營一時半會兒不可剿滅,當務之急,不是別的,而是打通朝廷的南北聯系,否則時間一長,恐怕有不忍之禍起于南方。

路振飛手中的步卒兵力有限,但是他手頭卻有一支不小的水師,那就是沈廷揚所部。

沈廷揚所部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兩百艘之多,在官軍,義軍都沒有大規模水師的時候,這兩百艘戰船,就足以決定很多事情。

路振飛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故而他下了這樣幾步棋,派人勸降袁時中。

袁時中當初在商丘的時候,有很明顯的投降的意思。所以路振飛想勸降袁時中,豈不是憑添數萬士卒。

當然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袁時中想招安,找不到門戶,但是如今袁時中卻沒有那個心思,路振飛卻派人來了。

成與不成,路振飛沒有多想,他不過是想讓袁時中放松警惕。

而路振飛真正的動作,是在南方。

派沈廷揚南下,從長江口進入長江之中,阻斷長江兩岸的聯系。然後路振飛大軍南下,佔據揚州府運河以南的地盤。與江南隔江相望。

這樣一來,路振飛就能插手進江南的戰局之中,二來通過長江,也能與上游的左良玉聯合,一東一西,沿江而進,進攻南京,打下南京之後,將曹營從中一刀兩半,然後再論其他。

路振飛的計劃,是充分使用自己的水軍優勢。

故而沈廷揚也放棄了海上運輸的任務,回到了崇明島上。

沈廷揚帶著路振飛的任命,一回到崇明島上,就大大鼓舞了松江府的抵抗。沈廷揚與夏允彝匯合,勢力組建龐大起來。

當然,沈廷揚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故而派出船只,從沿江而上,直奔左良玉大營之中。

一路之上,周輔臣新組建的長江水師倒

是發現了這船隊。但是周輔臣的船只要比沈廷揚的船只小多了。更何況周輔臣的船只根本就是征召得民船。如果能與沈廷揚專門打造的船只相比。

周輔臣費了不少力氣,但依舊是攔不住。

故而沈廷揚的使者很輕松的來到了左良玉軍中,這一次傳令不僅僅是路振飛與左良玉的消息連通。而是北京與南方各府縣之間,又有音訊了。

左良玉接到書信之中,看過之後,善待使者,但是一點舉動都沒有。

原因無他,左良玉打不開現在的僵持。

不用,路振飛督促,之前左良玉就存了攻克南京的意思。不過楊承祖將路振飛阻擋在這里。

雙方交戰,有勝有負,但卻沒有那種可以決定勝負的大勝,楊承祖一承受不住,就求援兵。

如果不是羅汝才身子不大好,羅汝才都想親自坐鎮了,楊承祖後繼人馬,源源不斷。

其中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曹營老兵,這一部分是最少的,另一部分是新兵,以江北的士卒為多,畢竟羅汝才手中還是有錢的,只有有錢,就少不了當兵之人。再有一部分就是降兵。

這一段時間羅汝才雖然在病中,也沒有閑著,以南京為中心,派親信部將四處出擊。應天府,廣德府都被羅汝才一一納入麾下。

大量的降兵都被羅汝才當做援軍派給了楊承祖。

有這麼多支持在,楊承祖即便敗上幾次,也能復起。

時間一長,左良玉就對一舉攻下南京失去了信心。

此刻路振飛建議的雙方聯合,水陸進軍的意圖,左良玉也不是多看好的。

「該怎麼辦」左良玉心中暗道「該怎麼辦」

他心中又回師武昌之意了,他打不過曹營,但是打張獻忠卻是沒有問題,眼看這大明的天下越來越不穩了,左良玉心中難免也生出其他心思,莫如佔據湖廣一部,再加上江西一省,將來未必不能一分前程。

而不是在這里虛耗兵力。

但是沒有朝廷的命令擅自撤軍,卻不是一好辦法,畢竟軍中還有黃澍,武昌還有何騰蛟這些文臣,這都是不好辦的地方。

左良玉一想起何騰蛟,心中頓時怒火重重,幾乎不能自控。左良玉雖然人不在湖廣,但是何騰蛟在湖廣做的事情,卻是瞞不過左良玉的耳目。

何騰蛟在武昌已經試圖收復各地將領了。

這種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挖左良玉的牆角。

不過,在何騰蛟眼中卻是名正言順的。他是湖廣巡

撫,湖廣疆內的一切軍隊,都必須受他節制。之前不過是他節制左良玉,而左良玉節制其他將領而已。

而如今左良玉在東邊,何騰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繞過左良玉,與其他將領接觸。

畢竟左良玉的軍隊,都是大明的軍隊,听大明巡撫的話,自然是名正言順。

不過,亂世之中,很多名正言順的事情,都做不到而已。何騰蛟已經離開武昌到,岳州去了,督促諸軍進攻長沙。時間長了,何騰蛟也揣摩出張獻忠那一股外強中干的感覺。

雙方在湖廣南部,也就是現在的湖南境內,一系列激戰,戰事不大,但是讓左良玉感到非常不舒服。

左良玉麾下軍隊雖然多,但是也太雜了,有很多一部分都是明朝的軍隊調進了左良玉麾下。

左良玉對他的控制力並不是太高的。

「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左良玉心中暗道。

左良玉將自己的軍隊當做命根子。怎麼容忍何騰蛟染指。但是人在千里之外,說什麼也沒有用。

只有回去才能控制局面。

所以想辦法名正言順的回轉湖廣,才是左良玉的當務之急,而不是想怎麼攻南京城。

心思都放在這上面的左良玉,哪里有心去與路振飛聯合,雙方聯合進攻南京城。

長沙城中的張獻忠這一段時間過得也不是很舒服。

江南陷落,張獻忠本以為左良玉離開之後,他就能在湖廣站穩腳跟了,卻不想,何騰蛟一意督促各部進軍,還有一個叫章匡的從貴州又拉出來不少狼兵。一時間讓張獻忠也感受到壓力了,南方又有兩廣的兵力,一時間張獻忠感覺自己似乎被四面合圍了。

在長沙城中有些坐不住了。

最後與謀士義子商議過後,終于決定,放棄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十多個縣的控制權,大軍北上,繞到入川。在四川打開新的局面。

這樣大的戰略轉移,不管能不能成功,他首先送給了官軍一分大功勞。放棄的四十多個縣,落到官軍手中,頓時成為官軍在崇禎十六年少有的大勝仗。

也讓何騰蛟頓時從湖廣站穩了腳跟,手中也有自己不少親信部隊。

左良玉不得不忍受何騰蛟從自己的軍隊之中,硬生生的割下一塊肉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

湖廣的局勢演變,遠在金華的張軒,並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在乎,連松江的局勢演變,張軒也沒有得到消息。

此刻的他只是在行軍之中,等待前鋒的消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