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九七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

國不可一日無君,小皇子剛剛滿月便繼位了,明年清明之後,正式登基改年號。

大行皇帝是五歲登基的,而這位小皇帝登基時剛剛滿月,連坐不都會,更別說坐到龍椅上了。

于是太皇太後終于從珠簾後面走到了前面,她抱著小皇帝坐在那張曾經坐過大齊兩位帝王的椅子上。

前朝也曾有過太後垂簾听政的事,可是也只是坐在簾子後面,像這樣抱著小皇帝直接坐上龍椅的,太皇太後是第一人。

雖然小皇帝的襁褓上還縫著麻布,可是西安城里說書的又敲響了醒木。

這一次說的就是京城里太皇太後抱著小皇帝接受百官三跪九叩的新鮮事。

「咦,這樣一來秦王爺也要進京了吧。」

「估計要等明年,小皇帝正式登基的時候吧。」

「唉,如今天底下也只有秦王爺這一位親王了。」

「可不是嘛,碩果僅存的一位了。」

茶樓的二樓包間里,周錚把頭從窗子里縮了回來,對坐在對面的蕭韌說道︰「明年父王必須要進京了。」

這是躲也躲不過的事。

太祖皇帝在世時,藩王三年一進京,可是自從太祖皇帝駕崩之後,太皇太後便把這個規矩免了,在外的藩王無詔不得進京。

秦王還是那年哭喪回過京城,也就是在那一次,他和兩個兒子就此決別。

一想到要進京,周錚便沒了喝茶听書的興致。

小廝惟恐樓下說書的擾了三公子和七少的雅興,便伸手去關窗子,眼楮無意中向下一看,不由自主「咦」了一聲。

「三公子,七少,沈姑娘在樓下。」

他的話音剛落,蕭韌便把他推開,探頭出去,沈彤果然正坐下,她身邊還帶著芳菲、煙翠和小妹。

四個小姑娘顯然是跑來听書的。

她尚未及笄,西北這邊對于女子的約束向來不是太過嚴格,受榆林等地的影響,別說像她這樣沒有及笄的小姑娘,就是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不戴冪籬在街上閑逛的比比皆是.

因此,她們幾個小姑娘在茶樓里听說書,並沒有人引起多少注意。

身後傳來周錚的聲音,他對小廝道︰「還不下去把沈姑娘請上來。」

小廝應聲而去,沒過一會兒,沈彤帶著三個小姑娘走上樓來。

周錚重新上小二上了茶點,還貼心地給芳菲她們在外面另開了一張桌子,三個小姑娘興高采烈地去听書吃點心了。

蕭韌問道︰「你以前不愛來這種地方啊。」

這是實話,沈彤不太喜歡這種人多眼雜的地方。

沈彤笑道︰「我是來听說書的。」

其實來這家茶樓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來听說書的,尤其是最近幾日,整個西安城里,也只有這家茶樓的說書先生在講京里的事。

蕭韌對沈彤說道︰「有個好消息,還有個壞消息,我原本想明天再告訴你,沒想到在這里遇到你了,你想听哪個?」

沈彤微笑︰「那就先說好消息吧。」

「好消息就是安韃軍終于退兵,燕北大捷。」由于燕北大雪封路的緣故,這場仗停了幾個月,燕北糧草充足,而安韃軍卻耗不起了,待到雪化後,只打了兩仗,便支撐不住,終于退兵了。

「那麼壞消息是不是楊勤被小皇帝嘉獎,又升官了?」沈彤問道。

蕭韌笑道︰「嘉獎是嘉獎,可是獎的不是他,而是楊二公子楊錦軒。」

「啊?那個楊錦軒?」沈彤咧嘴,嫌棄得不成。

「楊錦軒殲敵八千,當是首功,小皇帝封楊錦軒正二品驍騎大將軍。」

沈彤嘴角咧得更大,那豈不是和蔣雙流差不多了,只差一個世襲了。

當然,楊家有的是祖蔭,也不稀罕世襲一個大將軍。

再說,當年蔣家那個絕無僅有的世襲大將軍,前提是殺了後晉小皇帝,那是不世之功,楊錦軒殲敵再多,也比不上殺了一個皇帝。

而且,楊錦軒的功勞,還不是全憑他爹楊勤的一張嘴啊。

「楊錦軒該不會是要進京面聖了吧?」沈彤忽發奇想。

蕭韌點點頭︰「又讓你給猜對了,小皇帝說楊錦軒功在千秋,功在社稷,恩準楊錦軒進京獻俘。」

進京獻俘的人應該是楊勤,可是卻改成了楊錦軒,擺明是太皇太後想趁著新帝登基,拉攏和她沒有多少情分的楊勤,對于一個父親而言,給兒子前程比給他加官進爵還能投其所好。

無疑,太皇太後的這一手,還是能讓楊勤感恩戴德的。

畢竟,在京城楊家眼中,楊勤是他們想要取代卻一時半刻不能得償所願的人;

而在太皇太後眼中,楊勤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新帝初登位,朝野動蕩,如楊勤這樣的人一定要穩住,而且要抓在手掌心里。

總而言之,在楊勤父子這件事上,老護國公楊鋒和太皇太後是存在分岐的,只是這分岐目前來看還無關大局,雙方是能夠互相體諒的.「好消息就是安韃軍終于退兵,燕北大捷。」由于燕北大雪封路的緣故,這場仗停了幾個月,燕北糧草充足,而安韃軍卻耗不起了,待到雪化後,只打了兩仗,便支撐不住,終于退兵了。

「那麼壞消息是不是楊勤被小皇帝嘉獎,又升官了?」沈彤問道。

蕭韌笑道︰「嘉獎是嘉獎,可是獎的不是他,而是楊二公子楊錦軒。」

「啊?那個楊錦軒?」沈彤咧嘴,嫌棄得不成。

「楊錦軒殲敵八千,當是首功,小皇帝封楊錦軒正二品驍騎大將軍。」

沈彤嘴角咧得更大,那豈不是和蔣雙流差不多了,只差一個世襲了。

當然,楊家有的是祖蔭,也不稀罕世襲一個大將軍。

再說,當年蔣家那個絕無僅有的世襲大將軍,前提是殺了後晉小皇帝,那是不世之功,楊錦軒殲敵再多,也比不上殺了一個皇帝。

而且,楊錦軒的功勞,還不是全憑他爹楊勤的一張嘴啊。

「楊錦軒該不會是要進京面聖了吧?」沈彤忽發奇想。

蕭韌點點頭︰「又讓你給猜對了,小皇帝說楊錦軒功在千秋,功在社稷,恩準楊錦軒進京獻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