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22章 國與國的糾纏

千歲咦了一聲︰「這小國君的病比你還重,又不是心疾。」

好一會兒,宣王才緩過勁兒來,燕三郎即道︰「王上保重。」

「不妨事。」宣王捂著嘴,聲音干澀而虛弱,「老毛病而已,這幾天又染風寒罷了。」

燕三郎仔細打量著他,又听這同齡人問︰「對了,罪民一家如何處置?」

「削去王號,懷王降為湯山侯。司家內遷至湯山。」

宣王有點失望︰「竟未株連九族?」

「我王大婚,不想多傷人命。」

兩邊又問答幾句,顏烈還插嘴問了幾句韓昭的近況,並且道︰「我亦曾在天望台與韓將軍切磋過,惺惺相惜。」說到這里,似是忽然想起,「是了,我听說你救過衛王性命,還不止兩次?那是何時?」

「不過是恰逢其時。」燕三郎自謙一句,心里有少許驚訝。宣國距離盛邑數百里,中間還隔著廣闊山脈,按理說消息往來不便,攝政王卻掌握不少情報。他這清樂伯只是個虛名,無官無職,本不該被重點關注。

驚訝之後就是警惕。這恰好說明了,顏烈著重查過他,也即是說,顏燾的確和兄長事先通過氣了。

否則,他一個小小的「清樂伯」,連官兒都算不上,哪里能勞動天子接見?

「護國公還是鎮北侯時,我就隨他平定鳳崍山叛亂,又與當今天子一同北上,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國都盛邑,最後殺昏君于赤弩山。」

顏烈動容,宣王听得眼中異彩連連。

「當真是少年出英豪。」顏烈鼓掌笑道,「清樂伯前途不可限量,假以時日,還有我們這些老家伙什麼事兒?」

這話說得怪異,再說他才三十出頭,正當壯年,談什麼「老」字?燕三郎和宣王一起看了過去。不過顏烈面無異色,仿佛只是無心之語。

「適才來過的風將軍,仿佛和你也有交情?」攝政王又問,「她對你贊不絕口。」

「這廝的問題怎麼無窮無盡?」千歲不耐煩了。

「我原是梁人,與風將軍的丈夫相交莫逆。」燕三郎毫不客氣搶黃大功勞為己有,「也是他夫婦的媒人。」

攝政王恍然一笑︰「竟有這一重關系?清樂伯年紀輕輕,卻是交游廣闊啊。」

他還待再問,宣王忽然又咳了起來,稱不上驚天動地,但就是停不下來。顏烈提聲道︰「御醫呢?速來!」

偏殿的小門里當即有醫官提著藥箱子奔了進來,給宣王診治。內侍也快步去備毛巾和溫水。殿里人人都忙起來,只有燕三郎被晾在當場,默不吱聲。

他看出眾人是忙而不亂,顯然宣王這病不是一天兩天了,周圍人心里都有數兒。

燕三郎方才仔細看過他的臉色,心里也有點譜了。

這時顏烈才對他道︰「今天就到這里,清樂伯請回。既要游覽安淶城,我派人給你領路。」說罷就去觀顧宣王了。

不待燕三郎回話,領他前來的內侍已經上前一步︰「清樂伯,請。」

燕三郎也知自己拒絕不得,轉身走了。

風立晚還候在偏殿,見到少年身影出現才放下手中茶盞,站了起來︰「如何?」

「無事,可以回去了。」

……

直到登上馬車,往驛館而去,風立晚才放下車簾︰「顏烈找你作甚?」

「他想試探,我對衛國來說是不是無足輕重。」燕三郎心里亮如明鏡。如果他有份量,攝政王把他當回事兒,就不一定會由著顏燾胡來,畢竟外交無小事;反過來說,若「燕時初」只是無名小卒,顏烈又怎麼會掃兄弟的興致?

很通透嘛,風立晚挑了挑眉︰「然後呢?」這少年有什麼應對之法?

「我夸大了些,又怕遠水解不了近渴。」燕三郎沖她一笑,「因此我把你搬出來了。」和大名鼎鼎的風將軍扯上關系,顏燾也得忌憚些。

風立晚一怔,隨後也笑了︰「就怕我的面子不夠大。」

「頂用幾天就行。」燕三郎不假思索,「我在安淶城不會久留。」

風立晚仍然提醒他︰「注意顏氏兄弟,這一對兒都不是省油的燈。另外安淶城是童淵人的天下,他們在這里橫著走都無人敢管,後頭你也莫要惹事,省得授人把柄。」

「我知道。」燕三郎目光深沉,沒有一點少年人的浮躁和不服,「這一路走來,也見識過童淵人的跋扈了。」

他給風立晚舉了個例子︰「我們途經一個奚族的小鎮,發現七八個童淵人將一對母女拖進郊外的野地欺侮,女孩最多不到十歲。往來鎮民埋頭走過,好像沒听見她們的呼救聲。我手下有人按捺不住,出手打殘了一個,待要將剩下的也都打死,鎮民出來求情了。」

「他們苦苦哀求,讓我們饒這些作惡的童淵人一命。」燕三郎接著道,「這七八個童淵人要是死在附近,他們整個鎮子都要給這幾人陪葬。這是有先例的,還發生過不止一次,因此人人都深信不疑。」

風立晚听得柳眉豎起,隨後又長嘆一聲︰「是啊,這便是宣國。也難怪它立國仡今,常有暴亂,又以今回西邊的起義最大。」

燕三郎低聲道︰「我听聞童淵族和原先的奚國、鐸國都有舊仇。」

「那是滅國之恨。起先是這兩國聯手滅掉了童淵國,童淵人被趕出故鄉,流離在外半甲子。幾代童淵人發誓要回返祖地、重現榮光,但均告失敗,直至顏梟終于尋到強大的盟友。」

「攏沙宗?」燕三郎博覽群書,在盛邑,藏書閣是他去得最多之處。陸地上大小勢力的背景通史,他都了然于心。

「正是攏沙宗。」風立晚面色凝重,「顏梟從這個強大的玄門那里獲得大量支持,重新拉拔起童淵族的隊伍,愈打愈強,先後戰勝奚、鐸,成功復國。」

「復國不容易。」讀史可以知興替,是以燕三郎明白,這天下大小國家林立,可是滅國以後還能重新光復的,翻遍青史也難覓一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