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22章 被洗腦了

笑過之後,有人頭腦清醒的反問︰「相爺,你說的這些,與‘司貿’又有何相關?」

「你還不明白嗎?」

晏時玥道︰「經濟是一門學問,銷售是一門技巧,對買賣雙方來說,不存在‘盤剝’誰,更多的時候,是雙贏,多贏,皆大歡喜。而從‘國’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資源的循環和置換,我們與鄰國通商,是為了賺他們的銀子,拿回我們想拿的東西。」

林弗建終于開口道︰「家有萬金,若將之投入商鋪,也許可得萬萬金。」

「對,」晏時玥道︰「讓錢生錢,才是生財之道。」

她退後一步︰「我想請父皇與諸位,看一樣東西。」

明延帝點了點頭。

她擺手,守在外頭的人便魚貫走了進來,各自捧著盒子,打開,便有一樣一樣的玻璃制品,被拿了出來。

連明延帝也好奇心起,離了御座觀看。

其實如今玻璃制品才剛剛開始試作,在晏時玥看來,制的並不算好,但對于土著而言,卻是劃時代的發明,其中最招人的,就是鏡子。

清晰度遠遠超過銅鏡,連明延帝一拿過來,都嚇了一跳。

其它的小飾物,小花瓶等等,亦是晶瑩剔透,形狀遠比水玉之類的要多而且又精巧,尤其最最普通的玻璃珠子,看上去居然比金銀珠寶還要炫目的多。

諸人細細傳看,紛紛贊嘆。明延帝道︰「這是何物?」

晏時玥道︰「這叫玻璃,我剛叫人弄出來的,工匠方子都是現成的,只要有了國營,就是阿耶的了,要沒有……哦,那就活該我發財?」

明延帝瞪了她一眼。

晏時玥直等著這些人都看過了,才道︰「諸位覺得這東西好不好?」

大家自然是一番贊嘆。

晏時玥抓起一把玻璃珠︰「那麼,這麼一把,你們說說,價值多少?或者說,你願意花多少銀兩來買它?」她看向徐明修︰「徐相?」

徐明修道︰「老夫不愛這些物什,但想來,應當至少值個二三百兩吧?」

「林大人?」

「若心有所好,千兩亦可得。」

旁人也紛紛道︰「總得三百兩吧。」

「若入競賣行,五百兩也會有人買的。」

晏時玥笑了笑。

然後,她緩緩的走到眾人中間,把手舉高,輕輕松指,玻璃珠頓時從指間滑落,一時滿室俱是叮咚之聲。

連明延D D 嚇了一跳,其它人更是紛紛驚呼出口,效果極為震撼。

晏時玥看有不少大人,彎腰去撿玻璃珠,這才慢慢的道︰「那如果我告訴你們……這麼漂亮的一顆珠子,成本價還不到一文錢,你們信麼?」

正在撿珠子的大臣驚呼道︰「一文錢?」

「對,」晏時玥微笑看著他們︰「所以,我才要建國營,如此的暴利,這麼香的餅,朝廷不吃,還有誰敢吃?還有誰吃的下?我們拿一文錢的東西,去鄰國換他們的萬金、萬萬金……這樣的買賣,不值得一做嗎?」

她微笑著,不緊不慢,不急不燥,卻從頭到腳,都寫滿了無言的蠱惑︰「所以,從利潤這方面來說,我覺得‘做不做’的問題,真的不必考慮了……我們如今需要的,是考慮‘怎麼做’的問題,你們說是不是?」

「至于風險……呵,吃飯也會噎死,喝水也會嗆死,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那我們直接就地自盡好了,何必還要活著?諸位都是人中棟梁,學富五車,歷練老成,我相信一定能想出規避風險的法子。」

她拱了拱手,這才功成身退。

其它人,猶陷在方才的震驚之中,一時回不過神來。

明延帝也在沉思。

這不同于水泥。水泥這種東西,是一個看上去比較樸實,「便民」範兒的東西,在他心中,可以做為某種「恩」去施。

但這個「玻璃」,一眼就可以看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利潤,這的確驚到他了。

正如晏時玥所說,這個買賣,國家不做,還有誰敢做?又有誰能做呢?

而這樣的買賣,收回來讓它蒙塵,也確實太可惜。

看下方諸臣瞬間改弦易調,商議起了「如何施行」的問題。明延帝恍然發現,他被他小閨女給洗腦了。

方才那一幕實在太過震撼,而她隨後公布的數字也太過震撼,這就好像平地一聲雷,把他們給震懵了,然後就不由自主的,被她牽著鼻子走了。

「皇上,」林弗建上前道︰「臣忽然想到一個故事。」

明延帝道︰「哦?」

「臣想到了昔年管仲‘服帛降魯梁’之事,似乎略懂了相爺所說之‘經濟’。」

服帛降魯梁,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說齊國的國力衰弱,管仲看到魯、梁兩國都善于織綈,就向齊桓公獻了一計。

于是齊桓公和大臣們都穿上了綈服,上有所好麼,百姓也就跟著穿綈。

由此,齊國的綈價格大漲,魯、梁商人也跟風把綈料運進齊國,兩國百姓種桑麻織綈,然後再用賺到的銀子,低價購買齊國的糧食,齊國也配合的賣糧。

這樣一來,魯、梁二國為了發展絲綢業,就難免荒廢了農業,而齊國,則乘機大力發展農業。

表面上,所有的國家都繁榮了起來,齊國的國力大增,兵強馬壯,而魯、梁二國的織作業發達,同樣是國富民強,看上去是多贏的局面,危機卻正隱伏其中……

數年後,魯、梁的糧食完全依靠從齊國進口,時機便成熟了、

齊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同時禁止百姓穿綈,之後「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十個月後,「魯、梁之民餓餒相及」。

也就是說,魯、梁二國已經將田地種了桑樹,改種糧食已經來不及了,存糧難以為繼,很長時間都恢復不了農業生產,在饑餓難耐之下,兩國就不得不歸順了齊國。

這確實是古人在經濟學方面運用的一個出色例子。

管仲在這方面,絕對是一個專家,「衡山之謀」、「買鹿制楚」、「買狐降代」等等,都是類似的運用。

晏時玥听林弗建復述了一下這個故事,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不直接勸明延帝做或者不做,而是紆回的表示,這個事兒,咱要是好好盤算盤算,有可能會非常有用,兵不血刃削弱別國國力什麼的……

畢竟,咋說呢,玻璃它總歸是個裝飾品,有啥用呢?

賣給鄰國他們也不能用來打仗,所以,用我們無用的東西,若能換來他們有用的東西……那就是成功。如果我們細細籌謀,興許還可以達到「服帛降魯梁」這樣的效果。

明延帝若有所思。(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