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52、貴妃的自我修養

吃一塹長一智, 張貴妃上次檢查作業, 差點被兩個公主給懟得沒臉, 最後還是胡善圍救場, 圓了場子。現在兩個公主又被漢王慫恿, 打打不得,罵罵不得, 張貴妃少不得要胡善圍出主意, 把兩個公主穩住。

胡善圍把懷慶公主請來了。

一來懷慶公主是長輩, 二來是有從龍之功,對永樂帝登基幫助甚大,永樂帝很是信任這位公主妹妹, 三來她和懷慶公主有私交, 從公主的母妃成穆貴妃孫氏的葬禮規格開始結緣, 她能夠請得動——畢竟懷慶公主在太子和漢王之間的明爭暗斗中一直處于中立的立場,從來沒有表過態度,現在懷慶公主進宮, 穩住兩個公主, 對東宮是有利的。

自從駙馬王寧死後,懷慶公主就處于半歸隱的狀態, 除了高祖皇帝、孝慈皇後、成穆貴妃和仁孝皇後的祭日會進宮到奉先殿里拜祭,以及過年這種重大節日進宮朝賀以外, 就不邁入宮廷半步了。

對于政治,懷慶公主也從不表態,她和王寧所生的兩個兒子, 王貞慶和王貞亮,都只接受虛職和賞賜,不擔任實職,平時專研詩書,只和閑散的文人來往,遠離政治,無論漢王如何示好拉攏,都不為所動。

中年喪夫之痛,懷慶公主委實不想再失去親人了。

然而,胡善圍來請,懷慶公主覺得病得如此嚴重,為了皇室穩定,還是有必要進宮的。

懷慶公主一下子就鎮住了場面,張貴妃表示感謝,懷慶公主說道︰「大明的貴妃,都不容易,我母妃也曾經是貴妃。你不用謝我,我本也不是為了你而來。許久沒有進宮了,我想去母妃的長走一走,看一看。」

張貴妃面有難色,「這個容易,只是……長主位權賢妃剛剛喪命,恐怕……」

懷慶公主問道︰「權賢妃梓宮停在何處?」

張貴妃說道︰「柔儀殿,正在等候皇上清醒過來後料理喪事。」仁孝皇後的梓宮也曾經停在那里。

懷慶公主說道︰「既然梓宮不在長,我就不用忌諱了。」

胡善圍陪著懷慶公主去了長,權賢妃暴亡後,其余七個低等嬪妃被安置到其他宮里,這里便空下來了。

因無人居住,宮殿厚厚的積雪便無人打掃,昔日風光的長一副孤獨淒清之氣。

懷慶公主來到庭院一座秋千架前,「這座秋千還在啊,我在長長大,小時候經常來這里玩。」

胡善圍實話實說,「以前那副已經腐朽,這是拆了重新搭的。權賢妃是朝鮮來的,喜歡打秋千做戲。」

「物是人非。」懷慶公主撫去秋千座上積雪,「胡尚宮推一推我。」

胡善圍輕輕推著懷慶公主的脊背。

懷慶公主高高蕩起來,落地的瞬間,還故意用靴尖踢飛積雪,像是回到過去無憂無慮尚未下嫁時的公主時光,「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昨晚,我夢到駙馬了。」

懷慶公主說道︰「我夢到初見他的時候了,端午射柳,他三箭皆中、後來打馬球,他不爭不搶不下黑手,光明磊落。最後劃龍舟,我偽裝少年,拿著船槳坐在他的身後,不料龍舟傾覆,我不會游水,是他潛到水底把我拖上岸。」

胡善圍沒有想到當年劃龍舟還有這種奇事。

「我這些年,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想他。」懷慶公主蕩著秋千,北風肆虐著她的臉,強忍住的淚意在眼睫上結了一層白霜。

兔死狐悲,看到懷慶公主如此感傷,胡善圍由己度人,想到若是這次沐春去交趾平亂不能歸來,她大概也會像懷慶公主這番痛苦。

胡善圍說道︰「駙馬他從來都是一個優秀的人,他沒有辜負國家,也沒有辜負公主的一片深情。」

懷慶公主停止蕩秋千,說道︰「可是他辜負了你,你不恨他嗎?」

「恨過。」胡善圍說道︰「不過,從我不愛他那一刻開始,我就不恨他了。」

懷慶公主抓著秋千的右手突然一把抓住了胡善圍的手,「我這些年在痛苦里煎熬的時候,總有一個羞于言說的幻想。我幻想王寧在父皇提出時候的拒絕了,你和他破鏡重圓,重歸于好,你出了宮,成為永春伯夫人。」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我失望過一陣子,還是听從父皇母後還有母妃的選擇,下嫁給一個不似王寧那麼優秀的人,一輩子無波無瀾。駙馬只是我的附屬品,有他無他,都不會影響我的生活,不愛,也就不在乎,死了駙馬,我照樣富貴一生,沒有什麼多大的憂愁,那樣該多好啊。」

胡善圍說道︰「如果那時候王寧拒絕高祖皇帝,我和他都會死的,這才是現實,皇權之下,向來是得不到,便毀掉,沒有誰能夠破鏡重圓。公主不要胡思亂想了,沒有什麼如果。愛過就是愛過,不要自欺欺人了,王寧他配得上公主的愛情。」

懷慶公主還是不肯放手,欲言又止。

胡善圍干脆利落的說道︰「愛過,他是我最初和最痛的愛。」

懷慶公主得到了答案,終于放手,她自嘲似的笑了笑,「我堂堂大明公主,還是不如胡尚宮你大氣,你從不後悔愛過他,我卻幻想如果沒有愛過他會是怎樣的人生。」

「人生在世,有情皆孽,若想月兌離苦海,只能斷情絕戀,可是這些年過去了,我兒孫滿堂,富貴榮耀,依然無法停止去想他,去愛他,我的身體已經在□□上耗盡了,出不去了,看來唯有死亡才能得以解月兌。」

懷慶公主思戀成疾,郁郁而終,在臘月初離開人世,永樂帝下令厚葬。按照皇室規矩,公主不能與駙馬合葬,懷慶公主臨死之前,囑咐兩個兒子將駙馬身前的一套衣冠放在棺材里,和自己並排放在一起。

兩個兒子痛哭應下,懷慶公主葬于江寧縣牛首山,幾百年風雨過後,公主墓幾遭盜墓賊騷擾,待公元二零一七年南京考古研究院得到舉報,搶救性挖掘古墓時,只許下陶缸、銅制棺環,少量散落的金飾和骸骨而已。

幸好封門石背後標記「懷慶公主」的墓志保存完好,來證明這座古墓的主人是大明高祖皇帝第六個女兒懷慶公主。

那些從歡喜開頭、以無望等待和淚水結尾的遺憾離別、那些相愛相守卻不能白頭的愛情、那些痴戀一生,永遠走不出悲傷的婚姻,到最後都化為塵埃,只余一座冰冷冷的墓志。

永樂帝休養的第十天,終于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了。

「由英國公張輔掌管京城防務。」之前是漢王朱高煦。

「朕病了,需要修養,期間太子監國,但涉及軍國、三品以上官員變動等大事,需交由朕親自處理。」

危機關頭,無論太子還是漢王,都不是永樂帝能夠相信的,身為父親,卻不會依賴任何一方。

永樂帝默認了沈瓊蓮私自把張貴妃請出來坐鎮後宮的舉動,他終究是信任張貴妃,信任張家的,以前的圈禁就當從未發生過。在他身體衰弱的時候,把局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才有安全感。

魚呂之亂,代理尚宮沈瓊蓮有失察之罪,但因亡羊補牢,穩住了局面,將功折罪,罰俸一年,回到尚儀局,降為尚儀。

沈瓊蓮有的是錢,這後宮恐怕除了皇帝,第二富有的就是她,不在乎一年俸祿,至于當了尚儀,她還覺得這樣安排蠻好,她本就不想當尚宮,責任太大了,還是寫宮詞輕松。

局勢穩定下來,永樂帝料理權賢妃的喪事。

「後宮魚呂之亂,權賢妃無辜被害,召其父兄來京辦權賢妃喪事,司禮監派人去朝鮮安撫賢妃之母。」

後宮一下子死了一千多人,朝鮮那邊把女兒送來京城和親的人家大多是兩班貴族,也要給個交代,倘若死的不明不白,一味遮掩,只會引起更多不堪的猜測。

官方說法是朝鮮貢女呂氏嫉妒同鄉權賢妃受寵,伙同宮中朝鮮來的魚太監從宮外弄來毒/藥,下毒毒殺權賢妃,禍亂宮闈。主犯,從犯,受害者都是朝鮮來的人,株連者也是如此,稱為魚呂之亂。

權賢妃的梓宮要抬出宮外下葬了。

張貴妃來到柔儀殿,送權賢妃最後一程,冬天寒冷,尸首經過防腐處理、精心打扮過了,權賢妃穿著全套翟冠和大紅朝服,躺在棺材里,面目安詳,只是因做防腐的時候身體月兌水,而比平時瘦小許多。

權賢妃本就身形削瘦,弱不勝衣,頗有西子捧心之感,此時的她越發弱小孱弱,像是尚未發育完全的豆蔻少女。

最最不該死的人,偏偏死的最慘,受這種無妄之災。張貴妃看著棺材里的權賢妃,千種滋味涌向心頭,最後合成苦澀。

張貴妃嘆道︰「你放心,我已經決定了,放下那些虛妄的幻想和無望的愛情,好好當一個貴妃……

一枚听話的棋子。因愛而生憂,因愛而成怖,或使離愛者,無憂亦無怖。」

生命潦草,我在彎腰。

驕傲,愛情,孩子,希望等等,都不是一個貴妃、尤其是一個永樂朝的貴妃所能擁有的。

滅情絕愛,無欲無求。一個貴妃的自我修養,就是把名利場最中央的皇宮當成修行的廟宇,在權力愛恨交織中修身養性。

且說永樂帝休養一個月後,身體康復,恢復了工作,只是在這個年紀,元氣大傷之後,身體不如從前了。

永樂帝埋頭看病重時錯過的奏折,按照太子監國的規矩,軍國大事等等需要永樂帝親自處理,但是,如此龐大的帝國,要到上書皇帝的地步,怎麼可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呢?

除了大事,永樂帝還需要全面了解這個國家在他病重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永樂帝的目光在一封奏折上停住了。

這是曾經帝國的第一機要秘書、《永樂大典》的總裁、被他貶斥到交趾的解縉上書。

外放官員到期需回京面聖述職,永樂帝本來打算好好栽培解縉,那一年將他貶斥到交趾,一是彈壓太子,二是要解縉去交趾歷練一番。

可是解縉回京述職,居然只是見過太子,就匆匆離開京城,都沒有等永樂帝召見。

解縉和太子都說些什麼?這麼重要的大臣,太子為什麼沒有留他,等朕醒過來親自听他述職?

永樂帝剛剛遭遇背叛,身體又弱,疑心大起,當即懷疑太子和解縉的關系,遂命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去追解縉,將他下詔獄,嚴加審問。

作者有話要說︰  懷慶公主墓地我的微博里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暮蘭舟。額,明天還有盒飯要發。今天是7月1號,一年過去一半了,昨天的撒花的同學都發了紅包,今晚也發100個紅包喲,安撫一下各位受傷的小心靈~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塔希 39瓶;十字彩虹 30瓶;謝拙言、940215 10瓶;咕咚來了!、tity 5瓶;阿黛2 2瓶;剪落的長發、小星星星辰、31782152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