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沒想到啊沒想到, 三十八歲的胡善圍都要開始傾國傾城了。

沐春忙說道︰「你不要相信他一面之詞, 越是漂亮的男人越是會騙人, 他早已不是以前的紀綱, 如今的紀綱壞滴很。」

紀綱嘿嘿一笑, 「我從來就不算是個好人,但是我從來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情, 也沒有害過你。」

沐春掰著手指頭開始拉清單︰「你怎麼沒害過她?那些小事且不算, 我們只算大的, 善圍剛剛進宮時,是誰在桂花糕里撒桃花粉,想要趕她出宮?」

紀綱俊臉一紅, 「毛大人下令, 我豈能不從?人在錦衣衛, 身不由己啊。」」好,就當你那時候還小,不懂事, 但是——」沐春伸出第二根手指, 「去兗州調查魯荒王之死的真相,是誰一查到真相, 就立馬秘報給高祖皇帝,害得善圍被高祖皇帝威脅一旦泄密, 就要殺她全家?那時候紀大人已經高升千戶了,這事沒有毛大人指使你吧?」

曾經蠻不講理的京城混世魔王,居然不靠拳頭也不靠耍賴, 開始用頭腦和嘴巴以理服人了。

紀綱頓時語塞。

沐春對自己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表現很滿意,對胡善圍說道:「听見沒?千萬不要相信漂亮男人的花言巧語,你得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胡善圍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相信丈夫。

紀綱著急了,「你們不信我,可以要沐春去查暴尚書,看我有沒有騙你們。範尚宮死的那麼慘,我也很難受,同僚那麼多年,多少有些感情,毛大人被凌遲之前,是範尚宮從司藥那里得到了麻藥,托江全送到死牢,毛大人才不至于死的那麼痛苦。我紀綱有怨抱怨,有仇報仇。善圍,在範尚宮之死的事情上,我和你絕對是一條船上的。」

胡善圍想了想,對沐春說道︰「範尚宮對我有知遇之恩,何況當年我急于離宮與你成親歸隱,是範尚宮接手,我才得以全身而退。倘若沒有她,恐怕死在沉船的人就是我了。你去查暴大人,倘若紀綱說的是真的——君王暴戾愚蠢,心胸狹窄,虛偽狠毒,連只求自保的女官都不放過;太後蛇蠍心腸,草菅人命,為了權勢可以做一切事情,包括顛覆親兒子的帝位;臣子為媚上意,而不顧是非曲直,江中冤魂,這樣的國……」

胡善圍頓了頓,目光一冷,說道︰「傾一傾也無妨。」

胡善圍在後宮即將落鎖時才匆匆趕回來,還沒來得及吃晚飯,一個小內侍來請,說慈寧宮太後要找胡尚宮過去下棋解悶。

最近衡王幾乎天天進宮在慈寧宮盡孝道,估模母子兩個商議的差不多了,這是要逼胡善圍給個準話。

按照太後一慣的性格,胡善圍要麼為她所用,要麼就要被她毀掉。順她者昌、逆她者亡。太後只需向建文帝透露胡善圍知道範尚宮之死的消息,就能把善圍置于死地。

胡善圍說道︰「你回去告訴太後,我換件衣服就過去。」

你想要嗎?那我給你。就怕你吃不了,兜著走。

慈寧宮。

呂太後和胡善圍對坐,中間隔著一個棋盤。

呂太後問︰「胡尚宮考慮清楚了?」

胡善圍反問︰「我還有的選嗎?」

呂太後落下黑子,「你可以選擇去死。」

胡善圍布下一顆白子,「太後要我怎麼做?」

呂太後遞給她一張名單,「如今後宮只有八個主子,冗余的宮人太多了。明年就要啟用‘建文’的新年號,听聞皇上會在明年大年初一大朝會上宣布大赦,要放一大批老宮人或者想要出宮尋婚嫁的宮女、女官們出去,一來是減少後宮的開支,二來是為了顯示新帝繼位的恩典,到時候會再選一些新人進宮,名單上的人,你要確保能夠進來。」

胡善圍一掃名單,「就這樣嗎?」

呂太後笑道︰「目前只需要你做這件事。」

胡善圍輕輕一笑,看都沒看,把名單推了過去,「太後和衡王明顯沒有把微臣當自己人看,到時候你們母子起事成功,就一把將往微臣踢開了,微臣有冤無處訴。既然要我加入,我就要知道你們如何起事、還有在什麼時候動手,太後和衡王每一次有重大事情商議,我必須在場,否則免談。」

呂太後大笑,「這樣才是哀家看中的上官婉兒,不是那等唯唯諾諾之輩,好,哀家答應你。」

兩人對弈,胡善圍發現呂太後棋技很是不錯,步步算計,遂用盡了畢生所學,在黑白棋盤里沖撞廝殺,才勉強贏了一局。

此時夜已深,撤了棋盤吃夜宵,呂太後喝著蓮子羹,「今日對弈,哀家才發現胡尚宮很是好勝啊。」

第一次對弈,胡善圍沒有給她面子,一步步穩扎穩打,黑子就像一條逐漸收攏的蛇,將白子絞殺在棋盤上。

胡善圍不能輸,呂太後看中她,是因為她有利用價值,而不是輸棋迎合,逗人開心。

胡善圍喝著赤豆元宵,淡淡道︰「淡泊名利的人是沒法當上尚宮的。」

胡善圍拿著名單走了,東長街一排排銅燈亮起來,九月的夜晚,夜涼如水,依然有些秋蟲往路燈網罩上撲火,被燙死在鐵網上,一層層的蟲尸幾乎要將網眼堵死。

後宮東西兩條長街的路燈都要點到天亮,晚上有值夜的內侍負責點燃吹滅的路燈,添上燈油,順便將鐵網的蟲尸一片片鏟下來。

鏟子刮著鐵網,發出尖利的擦擦聲,听得人心煩意亂,胡善圍在東長街的鐵碑前停下腳步。

上面是高祖皇帝的御筆親題︰「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簡單粗暴又直接,典型的洪武朝的文風。

胡善圍瞬間回到了十五年,那個櫻花繚亂的春天,她們四十四個女官考入宮廷,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當時還在宮正司的範宮正教她們背宮規。

她們學到的第一條宮規就是高祖皇帝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範宮正為了加強她們的記憶,還特意把她們全部拖到長街鐵碑前,每個人都朗讀一邊,往事歷歷在目。

當時範宮正說道︰「這是皇上親筆御題的碑文,告誡後宮的太監和女官,莫要干政,干政者斬。除了西長街,對面西長街也立著同樣的鐵碑。這兩條長街是行走後宮必經之路,所以,你們第一堂課,就是記住這個碑文,把這十一個字融入你的血液,千萬不要忘記。」

「在後宮里,至少有一百件事情會讓人丟掉性命,干政是頭一樁,無論是誰,無論將來你們晉升為何種職位,有多大的體面,一旦干政,縱你是五品尚宮,也會立刻處死。」

「現在,你們就在這里讀一百遍……」

當時的場景將胡善圍這個剛剛入宮的新手震懾的瑟瑟發抖,至今都記憶猶新。何止是十一個字的碑文?就連範尚宮說的每一個字,胡善圍都深深刻在了血液里。

一語成讖。

到最後,那句「一旦干政,縱你是五品尚宮,也會立刻處死」的話應驗到了範尚宮自己身上。而範尚宮還不算是干政,她只是執行高祖皇帝的口諭……沒有執行徹底。

其實那壺鴆酒要是真的到了太子妃呂氏肚子里,範尚宮說不定還活著。

胡善圍袖子里籠著呂太後給的名單,她當時說夢話都是這句內官不得干政的宮規,可是十五年後,她才明白,身為內臣,怎麼可能真的不干政?

京城是大明的心髒,而後宮則是心髒中的核心,大明名利場的頂端,在後宮當差,每日和帝後、太子等大明權力核心人物打交道,怎麼可能對政治沒有影響?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宮變震蕩,奪嫡爭儲,身為女官,後宮大管家,怎麼可能只是一個背景人物?

只是出于身份特殊,她不能史書中留有姓名罷了。

反正干政不干政都有危險,那就干政吧。

範尚宮聰明一世,謹小慎微,見風使舵,總是會準備擋箭牌,以方便推出去當炮灰,機關算盡太聰明,最後不也在沉船里,看著浸入的江水漫過身體,在絕望時死去嗎?

為什麼女官就一定要受制于人、當炮灰或者犧牲品?

我們也是人,也是有感情、有各自立場的人,我們是打理後宮的工具,但不只是工具。

女官也可以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在各股勢力里游刃有余、運籌帷幄,在政治必將遭遇大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達成自己的訴求和利益。

女官不能總是被動的接受君命、完成君命,然後被政權交替時的洪流殘忍的絞殺在歷史前進的巨輪中。

胡善圍決定改變這個局面。

看著冰冷的鐵碑,胡善圍漸漸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一股久違的力量覺醒了,就像初進宮時的時候那樣,充滿了斗志和力量。

胡善圍模了模袖子里的名單,一個借力打力的連環計在腦子里形成了。

之後,連日秋風秋雨,太陽就像初嫁的新娘,害羞的閉門不出,偶爾賞臉,也是用雲朵做的帕子猶抱琵琶半遮面,屋子里潮得被褥都能擠出水,睡覺前,宮女們都要用燻籠烘一烘被子。

突然一日,一陣強北風襲來,吹散了籠罩天空已久的烏雲,微弱的晨光中,宮人拿著掃把打掃東西長街,卻像似看到了什麼可怕的東西,驀地定住了。

天亮後,得到消息的馬皇後趕到西長街,胡善圍已經到了,命令宮人封鎖了整條西長街,從其他地方繞路。

西長街的路基被雨水泡軟了,出現塌陷狀況,一夜之間出現了六個大小不一的坑洞,有的坑洞齊腰深,有的似乎深不見底,就像一口井,里頭是渾水。

後宮被雨水浸泡後出現地陷是歷史遺留問題了。

由于南京城看似扭曲的城池是為了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星象連線走勢,北斗加南斗一共十三顆星星,正好對應南京城的十三道城門。

大明皇宮位處象征帝星的紫微恆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絕佳風水效果。而這里曾經是燕雀湖,當初高祖皇帝為了這塊寶地,填湖造地的工程甚至比地上的皇宮還費人力物力。

高祖皇帝乃是一代雄主,開國之君,他認為人定勝天,填個湖不成問題。但是大自然也有她自己的脾氣,老娘好好的一個湖,千百年來都是個湖,突然把老娘給填了,還在上頭建房子把老娘壓得死死的,真以為老娘好欺負嗎?

于是後宮地基每年都在下沉,中間低窪,兩邊高,只要遇到雨天,雨水往後宮倒灌,後宮簡直可以看海了。

這次出事的是西長街,年輕力壯的內侍推著碎石木樁等物駕輕就熟的回填坑洞,但是最深的那個坑洞不僅沒有回填,反而在上頭搭了一個木架子,木架上懸著一根繩子,有人在里頭打撈東西。

沒錯,就是高祖皇帝親筆所書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十一字鐵碑。

畢竟是先帝爺的東西,胡善圍不敢自專,請了馬皇後過來。

「撈上來沒有?」馬皇後問道。

胡善圍搖頭,「這個坑太深了,里頭還有積水,目前為止,下去潛水的人都沒有找到鐵碑的痕跡,可能已經沉到湖水淤泥里頭去了。下一步微臣打算命人先抽干坑里的積水,再往淤泥下面挖。」

馬皇後親自撿了一塊石頭,往深孔處投擲,咚的一聲,仿佛泥牛入海,「竟然如此之深?」

胡善圍說道︰「剛才試過了,最長的竹竿都打不到底,這個坑比水井還深。」

馬皇後看著坑坑窪窪的西長街,「這條街是貫穿西六宮的主道,日夜都有禁軍巡邏,若一直這樣圈著,終究不便,抽水尋石碑太耗時間,還不一定能夠找到。重鑄一塊鐵碑取而代之吧,把坑先填起來,修好道路。」

「娘娘英明,微臣這就吩咐去辦。」胡善圍應下,又指著到處遠處的長,「長也出現了地陷,房子沒塌,但已經成了危房,微臣已經吩咐守屋的宮人搬離出去,以免將來出人命。」

前朝嬪妃除了張太嬪,全部殉葬,目前東西六宮只有翊坤宮和延禧宮住著建文帝兩個並不得寵的嬪妃,其余全部空置,留了幾個老宮人看守房子,冷清的幾乎白日都能鬧鬼。

馬皇後點點頭,「人命關天,胡尚宮做得對。」

胡善圍說道︰「宮里地陷越來越頻繁了,現在秋高氣爽還好,一旦到了冬天雨雪,還有春天的梅雨季節,還會更厲害。總是這樣縫縫補補的終究不是辦法,得想個長久的法子,解決地陷的問題。」

馬皇後一籌莫展,「皇宮只有三十一年就破敗到這個地步,縱使高祖皇帝也始料未及,听聞高祖皇帝還想過遷都,重新則風水寶地建皇宮。可是皇上剛剛登基,不忍勞民傷財,只能先湊著住。幸好後宮人口簡單,只留幾個完整的宮殿,也足夠住了。」

洪武朝後宮龐大,一個宮殿住著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嬪妃擠在一起。建文朝就不一樣了,小妾規模估模連地主的小院都趕不上。

胡善圍說道,「既如此,後宮服侍的人也要削減,人一旦閑到無事可做,就會無事生非。」

馬皇後點頭道,「本宮也有這個想法,勞煩胡尚宮著手辦遣散宮人一事。」

建文帝在前朝听到這個消息,關心高祖皇帝立的鐵碑,連忙宣胡善圍覲見。

胡善圍詳細說了西長街的情況,「……皇後娘娘愛惜民力,西長街又那麼重要,就命填平坑洞,重鑄鐵碑。微臣已經要工匠日夜修補,三日之後,西長街可恢復通行。」

建文帝憂心忡忡,「地基脆弱,縫縫補補不是長久之計,天天拆東牆補西牆,也有失皇家體面。看來大明不是遷都,就是重勘風水寶地另建皇宮。」

朝廷為了遷都還是搬家爭吵不休時,朝野內外流言蜚語盛行︰後宮頻頻地陷,甚至連高祖皇帝親自立的鐵碑都沉到湖底,這是高祖皇帝不滿建文帝逼死皇叔,貶五個皇叔為庶人而發的雷霆之怒。建文帝忤逆不孝。

作者有話要說︰  善圍漸漸覺醒了,要搞大事情~大家晚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