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少宇繼位的第二天,就把姬戶察從玉都城宣進宮。
為此,衛文檸還跟著他一起來到皇宮,為了五天以後先帝出殯。
在玉都城的這些日子,姬戶察過得很好,衛文檸也很照顧他,兩人年紀相仿,關系也不錯。而且姬戶察現在真是越來越佩服這個只比他小兩歲的人了。
「城主,你說二弟叫我回去干嘛啊,我都已經是被廢的人了,而且都過去了這麼長時間。」姬戶察這個時候,還不知道他的父皇已經去世了。
衛文檸長得就是那種溫文儒雅的人,說話也是溫和的,只見他說道︰「大皇子,你只要一天是,你一輩子都是,這跟是不是廢人沒什麼關系。還有一件事我忘跟你說了,你父皇,他,已經不在了。」
「不在了?不在宮里嗎,那父皇去哪了,怎麼可能不在呢。」姬戶察一頭霧水,還沒理解衛文檸說的是什麼。
衛文檸嘆息一聲,道︰「本是不該如此,可誰曾想。」
姬戶察問道︰「城主,我還是沒明白。」
「算了,你去了就知道了。」衛文檸不想現在就說出來,要不然這一路上會變得更麻煩。
姬戶察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跟著一起出發。
他們二人正好是趕在了先帝葬禮的前一天。
當姬戶察知道了這件事,他的臉瞬間蒼白,渾身無力,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昏迷了三個時辰。
醒來後,眼神呆滯,眼楮里的淚水都不受控制的往下流,別人跟他說話他就一直搖頭,待姬奐宸去了,幫他開導,這才緩過神來。
吃了一副御醫開的安神藥,精神上好多了,就是心里難受。
那也是他的父皇啊!盡管之前再怎麼罰他罵他,可他一直在他父皇的心里。
歷代皇帝駕崩後,在出靈那天,先由七十二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這天,姬少宇破例讓華妃與先帝同葬在一起。
此時,皇室官府傾巢而出,按歷代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皇帝的鹵薄儀仗隊,約有一千人之多。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扎,浩浩蕩蕩,十分威風。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輪流抬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
結束了全部的出葬儀式,已經是晚上了,每個參加儀式的還沒走,因為隔兩天之後就是姬少宇的登基大典了。
姬奐宸與眾王爺這次登基大典一過,就要回自己的封地了,到時候再問問郝星月跟不跟他一起走。
他們每個王爺都有自己的封地,只是先帝在世之時,他們可以在京城住下,但是現在的皇帝已經是跟姬奐宸他們平輩的,按照慣例,沒有特殊吩咐,是不允許再住在京城內的。
就連只有7歲的十皇子姬立宵,也得回自己的封地去,只是他現在太小,姬少宇允許他暫住在宮內,等到十歲的時候就必須要搬出去了。
宮內的皇子公主們,到姬午截止,算上他,比他大的都要去封地。
姬午是老八,老九是個公主,也不過才十歲,她可以一直在宮里,直到十四歲嫁人為止。
最後一個,也是最小的,十一公主姬寶萱,是姬少宇的親妹妹,姬少宇平時就寵著這個妹妹,總是去看她。
這回姬少宇當上皇帝了,更是能對她加倍呵護。
兩天後,登基大典。
姬少宇選擇在金鑾殿進行登基大典,只見他穿著帝王禮服,威嚴的站在殿外,俯視著一切,還是如往常一般的臉色,冷如薄冰。
大典的流程基本上先是做禱告,結束了禱告,走進金鑾殿就座後,文武百官才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錦衣衛鳴鞭,將軍卷簾後,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官員們便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行完禮後,百官來到承天門外,等翰林官員在詔書上蓋上大印。然後,鴻臚寺官員要奏請頒詔,得到允許後,翰林官員將詔書給鴻臚寺官員。鴻臚寺官員捧著詔書一路經過金鑾殿、金水橋,到達午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雲輿內,然後由雲蓋導引,送到承天門,宣讀詔書。詔書讀完後,整個登基大典才宣告結束。
另一邊,禁室內。
葉知秋在禁室內懷胎近九個月,只見她輕輕的撫模著月復中的胎兒。突然,她的肚子一陣疼痛,緊接著額頭上出現密密麻麻的汗珠。
「這個時候他就想出來看看了嗎。」葉知秋緊咬著牙。
但因為今天是登基大典,所有人包括守衛,都去參加了,根本沒有人能注意到她。
她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獨立的生下了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