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收漁翁之利?」
韓城諷刺一笑︰「是啊,可惜他想的太理所當然,連聖元帝一面都沒有見到,就被憤怒的百姓亂刀砍死了。」
長生︰「……」這轉折也太大了吧?
還以為要爭奪皇位呢,沒想到這麼容易就死了?
「後來呢?」既然,韓城提到前朝皇帝,必然有他用意,或者說和今天的事情能對接上,否則這種沒意義的事他應該不會說的。
韓城看著長生︰「他的心月復,張英。不知道他做了什麼贏得陛下的信任,不僅安然無恙留了下來,甚至還獲封郎中令,掌管宮中警衛。」
「而禍根,也就此埋下。」
「張英深得前朝皇帝和聖元帝的賞識,是因為他有真正的才能,而上任郎中令之後也兢兢業業,不曾出過半點岔子,再加上他原來性格就是謹小慎微,知道自己與前朝皇帝有過親密關系,為朝中所不容,為表忠誠甚至自我閹割。」
長生倒吸一口冷氣,這人也太狠了吧?
「也因此事,聖元帝對他極為愧疚,也是後來我們才得知原來張英曾是陛下至交好友,可性命相托的。」
「因為張英的自我閹割,等于斷送他的後路,再加上張家早就在前朝皇帝出逃時就被百姓踏平,張家也不存在什麼繼承人。出于愧疚陛下對張英越發縱容,而張英也並不自持,反對陛下越發尊重。」
「表面融洽一直到聖元十六年,後宮忽然爆發出一樁丑聞,後宮嬪妃與侍衛通奸,且誕下孽子,還是被皇上捧在心尖尖上疼愛的。聖元帝大發雷霆,一怒之下將嬪妃與侍衛當場斬殺,他們的家人也被流放。」
「還未來得及處置孽子,皇後又忽然失心瘋一般意欲刺殺陛下,而朝中各地又頻頻發生各種各樣的怪事,比之前攻打吳國還叫聖元帝精疲力盡。」
「而張英又在這個時候查出被陛下斬殺的嬪妃並沒有和侍衛通奸,而是被人污蔑的,聖元帝大喜大悲,因為那個嬪妃是他最喜歡的女子,所以才會那麼憤怒。」
「張英又查出設局之人是丞相之女,也就是皇貴妃所為。」
「聖元帝悲痛之下也不忘自己徹查一番,果然是皇貴妃所為,皇貴妃被貶冷宮,丞相也因教女不嚴被勒令反省,偏偏丞相之子不願相信自己姐姐會做出這樣惡毒的事,跑去大鬧一通,與皇後一般失心瘋叫囂著聖元帝是昏君,他們遲早會取代他。」
「聖元帝大怒,徹查丞相一家,找出一件龍袍來,丞相一家因意圖謀逆而滿門抄斬,皇貴妃得知此事跪了三天三夜以血書上書意欲伸冤,結果不僅血書沒有呈上去,就是肚子里的還未成型的孩子也因此流產。」
「丞相被斬之前曾說過讓聖元帝謹防身邊小人,省的他日重蹈覆轍。張英誠惶誠恐請罪,說要辭去郎中令,不願在踏入這水深火熱的爭斗中。」
「聖元帝竭力挽留,君臣一時感情更甚往昔,也對他越發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