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呂康三十五歲中狀元,其後平步青雲。

池韞記得,先帝很喜歡他,經常召他伴駕,許多詔書,都出自他手。

新帝登基,應該不影響他才對,怎麼突然跑來教書了,他的官職呢?

戴嘉插嘴︰「他在丁憂啊!」

池韞轉頭看著他。

戴嘉模模頭︰「我听家里說的,呂先生老母去世,所以辭了官。現下剛回京,是我們山長請他來兼課的。」

「原來是這樣。」

台上的呂康講完了經義,說道︰「今日給諸位留一份功課。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他停頓了一下,眾學子已經在心中構思一篇文章,卻听他慢悠悠續下去,「以此為題,你們可做文章,可寫詩詞,甚至畫畫,盡可隨意,哪怕不交也無妨。」

說完,抖抖衣袍,下台去了。

學子們鼓噪起來。

「听說呂先生要收弟子,莫非這就是考驗?」

「那肯定要交啊!不過,寫什麼呢?」

「這樣的題目,一般用來寫文章。」

「但是寫文章的人肯定最多,就不出眾了!」

池璋思索道︰「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是要把君子和小人對立起來嗎?文章我倒是會寫,不過是不是太流俗了?」

孔蒙和戴嘉都是一臉懵。戴嘉是貴公子來蹭書院名聲的,功課本來就不太行,孔蒙純粹就是腦筋太直,轉不過彎來。

不遠處,池琰與同窗熱烈討論著,好像已經有月復稿了,說笑著錯身而過。

路過他們四人,不屑地扔過來一個眼神。

池韞問︰「大哥功課很好嗎?」

池璋悶悶地答︰「比我好一點。我只能勉強擠在甲等的行列,有時候還會掉到乙等,大哥很少掉乙等,先生也說他考中的機會比較大。」

池韞點點頭,難怪池琰看他們四個,一副看學渣的表情。

戴嘉指著水邊的涼亭說︰「好熱,我們去那邊討論吧?」

書院沿湖建有長亭,走下來得有兩三里,像這樣的文會,往里頭擺上桌椅,添上筆墨,既涼爽又雅致。

隨意找了個角落,池璋三人便熱鬧地討論起來。

池韞伸手撥了撥沁涼的湖水,打斷他們︰「我有一句,你們可願听听?」

三人將目光投了過來。

池韞說︰「呂先生的出身,想必你們都有耳聞。他原是鐵匠,起于市井,故而,他對草民的處境感同身受。如果你們的君子小人,僅以身份來區分,他一定不會認同。」

池璋愣了一下,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要以品德來區分!有教無類!」

有了破題的思路,三人很快打好了月復稿,各自取了筆墨書寫。

池韞也取了一份,池璋順便看了眼,發現她在畫底稿,隨意幾筆,栩栩如生。

她畫的市井百態,蜿蜒的長河,跨河的大橋,橋上的行人,路邊的攤鋪……遠處還有農夫耕田,孩童牧牛。

池璋暗暗驚嘆,沒想到大妹居然還是個丹青妙手。不過,他的心思都在文章上,也只是這麼一嘆,就專注寫文章去了。

池韞畫得飛快,只一會兒就完成了。

等墨跡干的時候,她抬頭掃了眼,忽然目光一頓。

湖面掠過一葉輕舟,舟上的人隱約就是……

……

樓晏隨手采了一朵荷花,遞給對面的人。

呂康哈哈一笑,說道︰「小師弟,香花當贈美人,給我這個粗漢子,可就浪費了。」

樓晏道︰「那我不如自己留著。」

呂康煞有介事地欣賞一番,說道︰「確實,你這容色,可不就是一等一的美人?」

這要換個人,可能會生氣,但樓晏只是扯了扯嘴角。

在書院的時候,師兄們就愛拿他開玩笑,習慣了。

「師兄扶靈回鄉的時候,我自身難保,沒來得及問。」樓晏說,「當初你要丁憂,新帝有意奪情,為何不留下來?現下快三年了,朝中形勢大變,想要起復,可不容易。」

他問得直接,呂康也答得坦率︰「當時不敢留。」

「為什麼?」

呂康笑笑︰「怕留不住命。」

樓晏神色微動︰「師兄的意思是說,你留下來會被清洗?可現今這位陛下,對你頗為贊賞……」

「沒有用的。」呂康搖頭,「有人暗中磨刀霍霍。」

樓晏若有所思。

他又續了一句︰「你當初進京的時機正好,清洗已經過去,新帝急著培養心月復。接下來,你也要小心了,幕後黑手回來了。」

樓晏想了想,他指的是康王府?

呂康將那朵荷花插進花瓶,吩咐︰「回岸上去,我的學生們,應該要交作業了。」

……

見呂先生的船回來,已經寫好文章的學子們,活像一只只被捏住脖子的鵝,伸長腦袋往那邊看。

看到池璋幾個還在檢查,早就寫好文章的池琰故意大聲與同窗聊天。

「這題目真是簡單,呂先生這是手下留情了!」

「那是池大哥才學好,有的人到現在都沒寫完呢!」

「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要寫這麼久,還指望呂先生看上他不成?」

「是啊!真沒有自知之明……」

池璋有點惱火,想跟他爭辯,桌子就被池韞敲了一下。

「又不是誰大聲誰有理,二哥別管他。」

池璋只得憋了回去。

他飛快地檢查完,孔蒙和戴嘉也差不多了。

看到池韞收起畫稿,還寫上了名字,戴嘉好奇地問︰「池三弟,你這個也是要交的?」

池韞點點頭,問︰「我不是你們書院的學生,可以交嗎?」

池璋回道︰「今天的文會對外開放,想交就可以交。」

戴嘉好奇地翻看︰「可是,你這跟題目有什麼關系?畫倒是很漂亮……」

池韞笑而不語。

不多時,呂康身邊的老僕過來收作業,學子們爭先恐後,生怕交遲了落在後面,先生看得不仔細。

池韞四人也交了上去。

池璋幾個,自覺水平一般,沒抱太大的期望,交了文章就找了條船去游湖。

樓晏倚在船上,隨意瞥過湖面,忽然瞧見幾個少年嘻嘻哈哈地劃過去,目光定了定。

那個坐在船頭的青衣少年,好生眼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