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張氏在一旁著急,小聲與劉氏嘀咕︰「大嫂,你倒是勸勸娘。家里這會兒欠下五十兩銀子,等錢還清了,雲海何時才能上學堂,這苦日子何時才是個頭?」

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被周家听見。

劉氏抿唇不語,她當然憂心雲海,而且沒有彩禮的姑娘,嫁出去也會被人看輕,這該如何是好?

周老頭皺著老臉︰「我們老周家是窮,但也不能不給彩禮,白討了個媳婦,說什麼也過意不去。」

林母不要彩禮,也是怕女兒嫁過去受苦,老周家欠下的一百兩銀子,身為兒媳總要幫著還。

就在這時,韓晴溫婉一笑,「禮多禮少不過是個心意,鳳嬌和阿生夫妻倆和睦美滿便是福氣。」

她作為兒媳婦,話已至此,也不便多說。

好在,兩家也算听明白了。

禮呢還是要給,不過少給些,林家知曉周家的心意,周家也將禮數做齊了。

兩家也算商量妥當,小姑子明年開春便要出嫁,大多時候便留在家中縫制嫁衣、鴛鴦繡鞋、枕巾等嫁妝。

听聞新娘子還要給未來夫君納鞋、繡荷包……

原主嫁的匆忙,趕完喜服已是沒有時間給林有天納鞋子,林有天僅有的兩雙鞋子也是干干淨淨,沒有絲毫損壞。

自家男人腿傷了,不用走路,鞋子自然還是好的。

窮苦人家沒有爛掉的東西都舍不得扔,想必這男人有許久不曾換過新鞋。

韓晴咬了咬下唇,等鳳嬌納鞋的時候,她就在旁邊學學。

林家的小日子,重新步入正軌。

家中的稻谷、麥子還沒舂完,大伙兒又開始忙活。

一連五日都相安無事。

生怕山匪報復的韓晴,不禁懷疑土匪是不是被蛇咬死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她也沒往深處想,安下心來開始改善林家的生活。

此時已是七月中旬,處暑剛過,天氣開始轉涼。

她的手腳已大好,大概年幼,手上皮痂一褪,連絲疤都沒有。

她正帶著三個孩子在沿河的田邊,撿田螺。

值得一提的是,家中的老母雞喂了近半個月的蚯蚓,終于勤快了些。

三只老母雞,三天兩頭就能下一個蛋,可把林母喜的把蚯蚓當個寶,每天都要給母雞喂上點。

「三嬸,這東西真的能吃嗎?」

林雲海拾一個田螺,瞧了又瞧,就算能吃這麼丁點肉,怎麼煮?

林小花欣喜抬頭,「三嬸,這是不是拿來喂雞的?」

自從母雞能下蛋,林母也偶爾給幾個孩子吃上幾個水煮蛋,三個小家伙別提有多開心。

韓晴忍俊不禁,笑著將最後幾個田螺放進簍子里,才道︰「三嬸這就回去給你們炒肉吃,包準你們愛吃!」

三小只這才樂呵呵的背起小背簍,跟著韓晴回家。

太陽漸漸下山,勞作的農戶也開始歸家,見到韓晴時,彼此也會打聲招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老的生活作息,不像現代人大多數人忙到深夜十二點還未入睡,為了生計長期熬夜各種病狀隨之而來,也許偶爾返璞歸真也不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