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調寄《北小桃紅》卻說那丫環一聲呼喚,兵丁蜂擁而至,將王世貞捆綁起來。小姐欲待勸阻,又被丫環制止,王世貞掙月兌不得,且又不容分說,踉踉蹌蹌,競被推至府來。到得大廳,時值老爺和夫人尚未歇息,被那吵嚷之聲驚動,來到廳內問道︰「夜半三更,何事喧鬧?」

兵士仍死死扭住世貞不放,稟老爺道︰「小姐今夜去逛燈市,遇得不法歹徒,現被我等拿下。」小姐心下不忍,正待上前為恩人解辯,卻見世貞和父親驚疑相望片刻,淒然說道︰「伯父在上,恕小佷不能全禮、乞望伯父見憐。」老爺認出世貞,慌忙上前驚問︰「賢佷何得至此?」

不等世貞回答,卻早有丫環近前喝退兵上,親自為世貞松綁道︰「感謝公子救命之恩。早見公子欲走,大駕難請,不得不如此。公子受驚,奴啤賠禮謝罪了。」又將如何觀燈遇得歹徒,公子如何相救,如何護送回府之事,一一回稟老爺與夫人。

老爺听罷,轉驚作喜,哈哈笑道︰「卻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了!奴婢無禮,端的也是好意,只是委屈了賢佷。」遂命設酒壓驚。

原來這老爺姓楊名繼盛,官授兵部車駕司員外郎,與世貞之父御史王抒,乃是情同手足至交。只因當時賊寇俺答入侵京師,好賊仇鸞,勾結俺答,欺君賣國,楊繼盛抗疏極言,觸怒天子,初時被下錦衣獄,令法司拷訊,繼盛剛烈報國,持論不變,被貶為狄道典史。至仇鴛病死,世宗皇帝方知繼盛冤枉,遂召繼盛還京。

自繼盛被貶,兩人許久不見,不想闊別重逢,竟趕上這等巧事,又喜又驚。

正是︰

千年分散天邊鳥,且喜今日一樹鳴。

待置上酒席,小姐佯裝以禮告退。倒是夫人勸道︰「孩兒受驚,多蒙公子相救,本是自家兄弟,至親世交,可不必多禮,日後但以兄妹相稱,今日幸會,禮當把酒為兄長壓驚。」

繼盛朗朗笑道︰「夫人此言極是。賢佷至此,隱娘禮當相陪。只是這丫環玉嫣淘氣,當罰把盞敬酒。」

小姐隱娘,正巴不得如此,滿心歡喜,自是殷勤相待。玉嫣樂其計成,時時向隱娘偷笑,險些潑灑出酒來。世貞至此,雖惦念老母,卻不便辭去。

幾人暢飲不題。

卻說世宗皇帝因記恨仇鸞,召繼盛回京,從典史四次升遷,復為兵部員外郎。

好相嚴嵩,素日與仇鴛有恨,見楊繼盛劾鸞有功,泄去自己私憤,也在世宗面前說出許多好話,遂使楊繼盛又改遷兵部武選司。嚴嵩為他說情,楊繼盛原本不知,就是知曉,因本性剛直,嚴嵩奸詐弄權,伯也不會感激。

乃至上任一月有余,目睹嚴嵩弄權誤國,居然欲草硫奏本,列出嚴嵩許多罪狀。是夜楊繼盛正伏案草疏,夫人張氏攜世貞同入室中。

楊繼盛驚道︰「賢佷何故深夜至此?」

王世貞不便說是夫人請其勸阻繼盛劾嵩,乃假稱道︰「聞得伯父心境欠佳,小佷特前來拜望。」楊繼盛道︰「如此正好,我恰草疏一本,可與賢佷過目。」

王世貞道︰「伯父奏劾何人?」

繼盛憤憤拍案而起,道︰「除開嚴篙,還有哪個?」

夫人婉言勸道︰「君可不必動火,前時劾那仇鸞,險遭身死。今那嚴嵩父子,威焰沖天,一百個仇鴛,尚敵他不過,虎口拔牙,無補國家,反取其禍,何苦如此?」」繼盛怒道︰「國家大事,休得多言,速速退去。」夫人搖頭嘆息,無奈退出,只示意世貞規勸。

夫人既出,世貞乃勸道︰「奸賊專政,萬民恨之,只是得寵于皇帝,若除賊子,當圖良謀,一紙忠言,恐害無益。」

繼盛怒火中燒,又憤憤說道︰「我決不與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世貞感其忠烈,感慨說道︰「奸賊不除,死有何益?」

楊繼盛道︰「龍逢、比干,流芳百世,我學得古人一死,生平之願足矣。」鏗鏘話語,浩然正氣,使世貞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說出一番話語。繼盛听罷,慌得連連擺手道︰「不可造次!不可造次!賢佷雖豪杰,不可以死冒險,且如此密謀,朝廷必亂,況無君命,違者皆叛也。」是夜兩人爭執不下。世貞以為繼盛劾奏嚴嵩,乃以卵擊石,徒死無益;繼盛則以為世貞密謀除奸,違君亂朝。

其時兩人皆忠肝義膽,只是各憂對方之難,一切難以決斷。

是時世宗迷佛信道,招得妖士術人邵元節、陶仲文等進官,寵信之至,言听計從,于宮中修設法壇,欺世惑民。眾官屢屢奏本勸阻,世宗不但不听,反將奏阻之人一一下詔逮捕。繼盛恐益觸帝怒,將本暫擱不上。過得數月有余,看看宮廷平息,于是齋戒沐浴,才將此疏拜發。繼盛之奏疏,內論嚴嵩十大罪五奸,語語痛切,字字鳴咽,正是明史上一頁要事。雲︰方今在外之賊為俺答,在內之賊為嚴嵩。賊有內外,攻宜有先後,未有內賊不去,而外賊可除者,故臣請誅賊嵩,當在剿絕俺答之先。嵩之罪惡,除徐學詩、沈鏈、王宗茂等,論之已詳,然皆止論貪污之小,而未發其僭竊之大。去年春,雷久不聲。佔雲︰「大臣專政」。夫大臣專政,孰有過于嵩?又是冬,日下有赤色,佔雲︰「下有叛臣、凡心背君者皆叛也。夫人臣背君,又孰有過于嵩者?如四方地震,與夫日月交食之變,其災皆感應賊嵩之身,乃日侍左右而不覺,上天警告之心,亦恐殆且孤矣。臣敢以嵩之專政叛官十大罪,為陛下陳之!祖宗罷丞相,設閣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嵩乃嚴然以丞相自居,百官奔走請命,直房如市,無丞相而有丞相權,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陛下用一人,嵩日︰「我薦也,」斥一人,日︰「此非我所親,」陛下宥一人,嵩日︰「我救也,」罰一人,日︰此得罪于我。」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竊君上之大權,大罪二;陛下有善政,嵩必令子世蕃告人臼︰「主上不及此,我議而成之。」欲天下以陛下之善,盡歸于已,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陛下令嵩票擬,蓋其職也,豈可取而令世蕃代之?題疏方上,天語已傳,故京師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是縱奸子之僭竊,大罪四;嚴效忠ヾ。嚴鵲ゝ,侞臭子耳,未嘗一涉行伍,皆以軍功官錦衣,兩廣將帥,俱以私黨躐府部,是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逆駕下獄,賄世蕃三千盆,嵩即薦為大將,已知陛下疑鸞,乃互相排詆,以混前跡,是引淳逆之奸臣,大罪六;俺答深入,擊其惰歸,大計也,嵩戒丁汝夔勿戰,是誤國家之軍機,大罪七;郎中徐學詩,給事中厲汝迸;俱以劾嵩削籍,內外之臣,中傷著何可勝計,是專黜涉之大權,大罪八;文武選擬,但論金錢之多寡,將弁惟賄嵩,。不得不-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克百姓,毒流海內,患起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自嵩用事,風俗大變,賄賂者薦及盜跖,疏拙者黜逮夷齊,守法度者為迂滯,巧彌縫者為才能,是敝天下之風俗,大罪十。嵩有此十大罪,昭人耳目,以陛下之神聖而若不知者,蓋有五奸以濟之。知陛下之意向,莫過于左右待從,嵩以厚賄結之,凡聖意所愛憎,嵩皆預知,以得遂其逢迎之巧,是陛下左右,皆嵩之間諜,其奸一;通政司為納言之官,嵩令義子趙文華為之,凡疏到必有副本,送嵩與世蕃,先閱ヾ嚴效忠!嚴嵩之廝役。

ゝ嚴鴿,世容之予。

卜卜而後進,俾得早為彌縫,是陛下之納言,乃嵩之鷹犬,其奸二;嵩既內外周密,所畏者廠衛之緝謗也,嵩則令世蕃籠絡廠衛,締結姻親,陛下試詰彼所娶為誰氏女,立可見矣,是陛下之爪牙,乃嵩之瓜葛,其奸三;廠衛既已親矣,所畏者科道言之也。篙于進士之初,非親知不得與中書行人之選,知縣推官,非通賄不得與給事御史之列,是陛下之耳目,皆嵩之奴隸,其奸四、科道雖入其牢籠,而部臣如徐學詩之類,亦可懼也,嵩又令于世蕃,將各部之有才望者,俱網羅門下,各官少有怨望者;嵩得早為斥逐,是陛下之臣工,多嵩之心月復,其奸五;夫嵩之十罪,賴此五奸以濟之,五好一破,則十罪立見,陛下何不忍割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涂炭乎?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景、裕二王,令其面陳嵩惡,或詢諸閣臣,愉以勿畏嵩威,重則置之憲典,以正國法,輕則渝令致仕,以全國體,內賊去而後外賊可除也,臣自分斧餓,因蒙陛下破格之恩,不敢不效死上聞,冒讀尊嚴,無任悚惶待命之至!

且說世宗覽奏,見其言詞之中,隱有責已寵信重用奸黨之意,已自惱恨,立即召得嚴嵩人殿,將奏本示之。嚴嵩覽奏,心下驚戰,然故作從容,旁敲側擊道︰

「楊繼盛敢交通二王,誣劾老臣,尚可忍之。只是其中隱意,盡道陛下失明,任人唯親,神聖失察、理政不躬,乃欺君罔上,罪不可容也。」幾句言語,正道中世宗心中惱處,怒不可遏,當下傳旨,逮繼盛下獄,命司法嚴訊。

且說司法得了聖旨,又受嚴嵩密囑,立即將繼盛-以枷索,拿到衙門丹輝下。

只見司衙兩邊︰刀槍密布,朵杖齊排。錦衣軍、御林軍,個個威風凜凜;叉刀手、劊子手,人人殺氣猙獰。堂檐前立著狐群狗黨,紅袍烏帽掌刑官,丹墀下擺著虎體狼形,藤帽宣牌刑杖吏。縛身的麻繩鐵索,追魂的漆棍鋼條,假饒鐵漢也籌心,便是石人須落膽。

只見凶神惡煞般一群校尉,把繼盛押至堂前,跪下稟道︰犯官楊繼盛已拿當面。」

兩旁一聲吆喝,堂威如雷。掌堂司法高棒聖旨,狂妄冷笑道︰「大膽犯臣。

何敢不跪。」繼盛凜然挺胸。呸一口唾沫,藐視罵道︰「區區鼠輩,奸賊之鷹爪,實身投靠得勢,便看你一眼,也污了我眼楮。」那司法惱羞成怒,咆哮叫道︰「與我拿下,著實打。」那些行刑的早已將他捆縛停當。只听階下答應一聲,遂將繼盛拖下,每杖一棍,吆喝一聲。

繼盛忍痛,額上冷汗如豆,咬破唇舌,嘴淌血漿,只是潑口大罵︰「嚴嵩賊黨助紂為虐,終將有報。」司法愈加惱怒,連喊︰「重打。」杖至百棍,繼盛皮開肉綻,衣如碎片,鮮血淋灕,只見嘴唇翕動,卻早氣盡力絕,罵不出聲來。

司法杖畢,待繼盛蘇醒過來,也不再問,又解至嚴嵩死黨,刑部尚書何驁手中,何驁受嚴嵩密囑,極盡為主子效力,欲杖繼盛至死,哪管他血污滿身,骨肉離析,竟又重杖百棍,直打得繼盛奄奄一息,昏死在地,才傳令投入獄中。

且說繼盛披枷戴索,頭垂氣盡,血肉淋-,被校尉連架帶拖,由廳人獄,道旁聚觀人群,密密麻麻,見繼盛身遭殘刑,生死難定,各含淚嘆息道︰「此公系天下義士,為何遭此荼毒?」又指著枷索,憤憤私語道︰「如何不將此刑具,戴在奸相頭上,反倒冤屈好人?」更有甚者,竟破口大罵︰「奸臣當道,忠臣遭害,賊子不除,天下無寧日也。」誰知那圍觀的人群之中,潛隱有那嚴嵩爪牙國子司業王材,王材听到群清皆憤,輿論不平,慌慌張張跑到嚴嵩府內稟道︰「小人適才隱人人群,听得眾皆不平。常言道人言可畏,相爺何不網開一面,救那繼盛不死,否則貽謗萬世,于公不利。」嚴嵩听得此言,沉吟片刻,似有悔意,緩緩說道︰

「天下皆知楊繼盛忠誠,我也暗暗憐之。只是劾奏于我,實不能忍。也罷,明日我當替他代奏皇上,恕他一些便是。」

王材正待欲出,不料嚴世蕃聞聲而入,怒道︰「不殺楊繼盛,安得有寧日?」

嚴嵩遲疑半晌,猶豫道︰「你也單從一時著想,不管日後!若是殺了楊繼盛,天下公論不平,于你于我何益?」

世蕃心狠氣盛,拍案怒道︰「不殺繼盛,猶如放虎歸山,養成後患,心患必除,父親不可遲疑。」嚴嵩聞世蕃言,點頭稱是,心下卻依然猶豫不決,乃找黨羽親臣密議。眾人自然同心為嚴嵩效力,皆言繼盛當除,嚴嵩當下決定主意要殺繼盛。

卻說那日繼盛早朝,張夫人听得繼盛說道要劾奏嚴嵩,苦勸不從,自是放心不下,坐臥不安。等到夜時,見仍未歸,心下愈慌,私下派家人去王世貞府上探听。世貞本刑部主事,豈有不知之理,只恐楊家聞訊慌亂無益,故不曾告!本欲挺身相救,無奈官職卑小,不能面君,于是私下或拜父親知已,或托忠臣良將,從中周旋,設法為繼盛解月兌。且說郎中史朝賓、兵部武選司郎中周冕,皆忠良正義之輩,一向深感繼盛為人光明磊落,今見其餃冤蒙難,又受世貞拜托,即日進言相救。不料朝賓進言,竟遭嚴嵩面君密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