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江家男人都沒有忙著下地干活,江大福帶著大兒子去了鎮里,江厚樹獨自去了下溪村,于宅建在棲碧山半山腰,山腳下是下溪村,錢小蘭李春兒麻溜兒的拾掇好家里的活,帶著兒媳劉月香抱著大孫子禾苗兒,三人分兩路往村里竄門說話。
都是去打听于家底細的,而江中櫃呢,人笨嘴也笨,就留在家里帶著二閨女照顧龍鳳胎,江蓮花和江桂花也早早的去了鎮里,她們是去店子里,順便往鎮里豬肉攤看看,若生意成了,時間這般緊,要的鹵肉多,光靠村里的李叔怕是有點扛不下來,正好打听打听往年于家辦酒宴時,這里頭有沒有出什麼事。
機靈點兒,總能探出一兩句來,江有榮江有歲知道後,連忙舉手說要湊湊熱鬧,江蓮花覺得他們確實很合適,便把這事兒交給了他們。
至于江雲雲,也問過她要不要隨著一道去鎮里,她搖了搖頭,說手里還有不少繡活,也就沒勉強她了。
江蓮花江桂花姐妹倆在店里呆了會,見這會沒什麼人,就讓二哥帶著糧弟看著點店子,她們去鎮里逛逛看看,哪成想,還沒出垂虹巷呢,就見雙胞胎正跟著一個老頭哇啦哇啦的不知道說什麼,說得還挺熱絡。她們看了眼,沒上前去打招呼,笑笑走了。
這樁從天而降的大生意,讓整個江家都忙碌了起來,村里人也瞧出點貓膩,畢竟沒下地干活,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究竟江家出什麼事了?連田地里的活都顧不上,眾人開始討論了起來。
眼看到了午時,在村里竄門說話的婦孺們回了家里,捋起袖子開始張羅午飯,在外頭的男人們也陸續回了家里,江蓮花和江桂花也回來了,一起回來的還有江家的江有貴他們四兄弟。
這算是江家的大事,應該所有人都在場,多听听,也算是積點經驗。
鎮里的鋪子,暫時關上了鋪門。這事兒,江大福江厚樹都有點頭同意,尤其是江大福,覺得家里的兒子們,也該站起來挑挑擔子,他已經老了。
依舊是在小宅子里吃飯,小宅子里寬敞,前面還有個院子呢,不用擔心有路過的村民會听見屋里說啥。
鄉下農家是沒什麼講究的,習慣了飯桌上說話,江家也是一樣,邊吃飯邊說著探來的消息。
七七八八真真假假,消息還真不少呢,各方面的都有點兒,總結下來就是,于家家風還是挺不錯,于員外算是儒商,名聲頗為不錯。
就是于員外的兒子,于家唯一的一根苗兒,有點兒寵,是個愛往煙花地里鑽的,為人風流,脾性不太好相處,大缺點倒還真沒有。
「我就說,于家這生意肯定是可以接的,于家又不是才搬過來的,也有好幾十年了呢,都不知道辦過多少回宴席,也沒見鎮里哪家說于家不妥當。」江厚樹說得有點兒得意。
這樁買賣要是成了,哎喲!不知道得有多少錢呢,回頭可得跟媳婦坐在床上好好的數上幾遍。他打小就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坐在床上數銅板,一文一文的數著,數到手都抽筋兒都還數不清。
那可真是,做夢都是笑醒的啊!
江大福有意鍛煉下兒子,今個在鎮里,就指著兒子打頭陣,江有書剛開始有點磕磕絆絆畏畏縮縮,慢慢的,經過父親提點,倒也有點模樣。眼下說起收獲,江大福也讓兒子來說,這事兒,他不打算開口說話,全讓著大兒子來。
許是有了上午的經驗,江有書講的還不錯呢,有條不理的,劉月香看著丈夫,眼里直冒粉紅色的泡泡,江有書被媳婦充滿愛意的目光望著,心里甜滋滋地,跟喝醉了似的,有點兒飄有點兒暈乎乎。
「于家這邊沒問題,一會吃了飯,咱們就去鎮里。」江蓮花還是挺欣慰,在經商方面江家確實有點稚女敕,沒關系,可以慢慢來。
今個探听于家各方面,這事兒做得,就都很是漂亮細致。
錢小蘭問了句。「都去嗎?咱鋪子就那麼點兒,站都沒地方站。」
「就家里的男人跟蓮花去吧,咱們不用去,還得顧看著點家里呢。」李春兒提醒了句。
江大福想了想。「讓有書也跟著,有貴有糧他們都在家里。」
「我不去,我帶龍鳳胎。」江中櫃樂呵呵的笑著,搓了搓手。「我去了也沒啥用。」
江蓮花卻不這麼想。「爹,你是一家之主,你得去呢,便是不說話,人還是得去的。再說,咱鋪子太小,不好談生意,可以去茶館里,還顯客氣些。」
「去!蓮花說得對,三弟得去。」江大福贊同了句。
江厚樹便道。「那我家這倆臭小子呢?也帶著一道去?」
「我去。」「我守著店子。」
雙胞胎不虧是雙胞胎,僅僅只是換了個眼神兒,就知道了彼此心里的想法。
事兒就這麼說定了,大房江大福父子倆,二房江厚樹父子倆,三房江中櫃父女倆,一共六個人,剩下的都留在家里或是守著鎮里的鋪子。
除此外,還得找個靠譜的讀書人當場寫契約書。
「咱眼皮子底下不是有個現成的,他們暫住咱江家的屋子住,總得出點力吧?」錢小蘭嘀咕著,又添了句。「上回還蹭了條臘肉呢,請他們幫著寫個契約書,多輕松啊,反正他們閑著也是閑著。」
這請讀書人,也是要花錢的呢,尤其是做生意寫契約這事,由主家出錢請,買賣大給的錢就多。
听著母親的話,江桂花的心跳忽得就快了半拍,她下意識的垂下了腦袋,耳邊嗡嗡嗡地全是聲音,可說了啥,她卻是沒听進心里,只惦記著一件事。又要見到他了嗎?她該不該跟著去鎮里?要不就留下來吧,可這樣的話,母親定會起疑心,還是跟著去吧,反正她又不去茶館里。
江蓮花是知道堂姐心思的,還不著痕跡的瞄了兩眼,便知堂姐心事仍未放下,原不想跟隔壁老屋的兩個有過多的來往,可惜家里都覺得挺妥當。
這麼大的生意,找熟不找生,再說那倆年輕人看著也很好,瞧著就是富家子弟出來的,又借住在江家,八成會比外面請的讀書人更盡心盡力。
于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由江大福夫妻倆親自去老屋里找他們。